西晉為什麼會發生八王之亂?其緣由是什麼?

2021-02-26 戰火巴比倫

公元265年,在經歷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對曹魏的架空後,司馬炎終於取代了曹魏政權,建立了晉朝。直到280年,東吳滅亡,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成為了繼漢王朝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

司馬炎統一中國之後,也做了一些事情,來發展經濟。但是,由於他是士族出身,致力於保護士族的利益,導致了貪腐叢生的現象。

司馬炎去世後,晉惠帝司馬衷繼位,外戚楊駿輔政,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愈演愈烈,終於爆發了「八王之亂」。

從公元291年到公元306年,「八王之亂」總共歷時長達十六年之久,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

那麼,「八王之亂」到底是怎麼爆發的呢?

產生的根源

這件事還得追溯到晉武帝司馬炎開國的事情。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晉朝之所以能夠立國,很大程度是靠著士族的支持,從而通過禪讓的方式取得政權的。

當時的晉朝幾乎完全被這些世家大族控制著,因此司馬炎雖然表面上採取了一些措施在保護士族的利益,但其內心深處卻也想著抑制這些人。畢竟,他也會擔心士族勢力太大,總有一天會取代他司馬家的位置。

為此,司馬炎採取了一些針對性的措施,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大封宗室子弟為王。西晉建國之後,司馬炎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為國;之後又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

說得直白一些,司馬炎這是將中國的歷史,重新帶回到了分封制的時期。晉武帝在分封宗室王時,只是看到了宗室的力量,卻沒有重視宗室王的勢力過於膨脹所造成的對中央政權的潛在威脅,給叛亂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事件的起因

司馬炎這個皇帝,實際上還是有一些水平的,但是就像許多有水平的帝王一樣,他們通常會在同一件事情上犯錯誤,那就是選繼承人。

司馬炎的繼承人叫司馬衷,九歲的時候就被立為皇太子。但是這個人卻有著重大的缺陷,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智力有問題。

雖然不少大臣都主張廢掉司馬衷,但隨著司馬衷的長大,司馬炎發現司馬衷的兒子還比較聰明,於是希望通過將皇位傳給司馬衷的方式,以後能由他那個聰明的孫子來繼承皇位。

然而,司馬衷根本就沒有任何能力,這就導致了後來宗室、外戚不斷爭權,而司馬衷本人能力雖然不行,但卻有一個很有野心的皇后——賈南風。

在宗室和外戚爭鬥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賈南風卻撿了一個便宜,得以專擅朝政。

論起手段,賈南風還是有一套的,先是藉助宗室之手,除掉了當時的外戚楊氏集團,而後又幹掉了一批有權力的宗室之人。

事件經過

當然,這只是第一個階段,到了下一個階段,那就是一發不可收拾了。

賈南風沒有兒子,當時的太子司馬遹乃才人謝玖所生,且與賈南風一向不和。於是,她的心中就萌發了除掉太子的心思。

經過賈南風一系列的操作,加上司馬衷的無能,司馬遹最終還是被廢掉了,並且被囚進了起來。而後,為什麼斷絕大家的希望,賈南風乾脆直接殺掉了司馬遹。

這時候,司馬家的人自然坐不住了,以司馬倫為首的宗室,通過位置晉惠帝的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廢掉了賈南風。從此,司馬倫掌握了朝政大權。

而後,司馬倫又逼迫晉惠帝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但司馬倫也並不是治國的材料,引起了黨羽之間的鬥爭,最終引發了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的討伐。

司馬倫打不過三王,被逼無奈,只得退位,而後被司馬冏所殺,迎接司馬衷重新當上了皇帝,司馬冏開始獨攬大權。

但這個司馬冏也並不是一個好貨色,有權之後就開始了各種作,儼然把自己當成了皇帝,沉迷女色,荒廢政事,結果又給了其他藩王討伐的理由。

當時翊軍校尉李含攜私到長安,矯稱受密詔勸河間王司馬顒除掉當朝的司馬冏。司馬顒經一番利害考量後答應,上表陳述司馬冏的罪狀,興兵討伐首都洛陽,聲稱當時駐軍在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為內應。

司馬冏知道後,派人襲擊司馬乂,結果被司馬乂及其黨羽打敗,司馬冏被殺,司馬乂又開始獨攬大權。

司馬顒見朝政被司馬乂獨攬,心懷不滿,又開始起兵討伐,打了很長時間,雙方都沒能達到想要的效果,但在朝廷內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乘司馬乂軍疲憊,勾結一些禁軍將領,夜裡捕獲司馬乂,將其交給了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結果司馬乂被火烤而死。

這個時候司馬穎又冒出來了,司馬顒認為司馬穎有才,應該成為皇位的繼承人,而後廢除皇太子司馬覃,以司馬穎為皇太弟。

此時,東海王司馬越對成都王司馬穎的專政非常不滿,於是又開始討伐司馬穎,結果司馬越戰敗。

而後,司馬越再次起兵,得以進入長安,晉惠帝下詔升司馬越為太傅錄尚書,增封下邳、濟陽二郡。

直到307年,晉惠帝司馬衷突然死亡。有人說是被司馬越毒死。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晉懷帝剛登基,就下詔書要以司馬顒為司徒,讓其回朝廷。司馬顒不疑有他,就乘車上路。到新安雍谷時,被南陽王司馬模所派遣的將領梁臣掐死在車內。他的三個兒子也被殺死。司馬顒就此絕後。

八王之亂到此終結,而這場八王之亂的最終勝利者則是司馬越。

結語

每當看到這段歷史的時候,心中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亂!比任何時期都要亂!八王之亂使得中國當時的社會經濟遭到了極為嚴重的破壞,更是導致了西晉的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也是五胡亂華的根源所在。

相關焦點

  • 西晉為什麼會發生骨肉相殘的「八王之亂」
    公元291年至306年,汝南王 司馬亮 、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 、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兄弟之間骨肉相殘終釀「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八王之亂」血腥殘酷,歷時長達16年之久,沒有誰是勝利者。
  • 西晉八王之亂,世家門閥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西晉公元一年結束了自東漢末年開始的戰亂紛爭局面,卻只經過短短的半個世紀就滅亡了, 晉惠帝在位時期發生的「八王之亂」通常被認為是導致西晉滅亡的內在原因。 「八王之亂的爆發反映了西晉時期朝廷政治的發展直接反應。
  • 盤點歷史上發生過的幾次大規模藩王作亂之西晉「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出現在西晉末期,西晉這個朝代實際存在時間並不長,這與司馬政權和曹魏政權重疊也有些關係,在三國後期,實際上司馬氏自曹睿時期已經開始掌權,這樣的狀態持續了數十年之久,這也導致了司馬家不斷壯大,成為了一個更龐大的家族 西晉的建立也是依託的曹魏的基礎和龐大的司馬家族擁護下建立,但西晉建立個人覺得有些
  • 同是皇室內亂:「八王之亂」亡西晉,「七國之亂」興漢室?
    在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史上,曾多次發生過統治階級內部的皇室內亂,這些內部動亂,往往會改變歷史的走向。今天我們就說說發生在西漢、西晉這兩個大一統王朝的兩場皇室內亂——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 熟悉漢、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引發這兩場歷史上有名的皇室內亂的原因,有很多相似之處。
  • 為什麼朱元璋知道西晉八王之亂,還要分封藩王?
    很多所謂的以史為鑑,不一定多靠譜~為什麼朱元璋知道西晉八王之亂,還要分封藩王?得從」為什麼司馬炎知道西漢七國之亂,也要分封藩王?「說起。01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一場藩王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甚至沒有之一。元康元年(291年)爆發,到光熙元年(306年)結束,八王之亂總計歷時十六年。
  • 兩晉南北朝(1)西晉的宗王出鎮與八王之亂
    西晉建立之初,晉武帝司馬炎及其君臣認為曹魏失國,原因是因為沒有分封諸王,宗室衰弱的結果。 到了西晉後期,王朝繼續推行以宗王出任都督的軍事政策,卻適得其反,此時天下太平,但岀鎮的宗王都督卻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又佔據重要的地理位置,從而爭權奪位,挑起兵禍,直接引發了「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
  • 八王之亂一西晉王室「窩裡鬥」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就是一個很 好的例證。公元290年,晉武帝死,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由於惠帝呆痴智障,毫無執政能力,西晉中央爆發了權力內亂。由於這場內亂的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周、長沙王司馬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題、東海王司馬越八王,所以歷史上將這場內亂稱為「八王之亂。
  • 西晉八王之亂到底怎麼回事兒?為何說司馬炎是倒行逆施?
    司馬炎篡魏建立西晉到滅亡,不過只有短短51年,從八王之亂起到西晉滅亡,有25年。從八王之亂終到西晉亡,有10年。可見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外敵入侵不過是一個助推器。
  • 西晉八王之亂:賈南風亂政是導火索,真正根源乃是糟糕的政治環境
    八王之亂,則是西晉短暫歷史上的一次觸目驚心的大動亂,它是皇族內部的派系鬥爭的結果。 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破壞和摧殘,在整個中華歷史上也堪稱舉世罕見。它不僅大大加速了西晉的滅亡,而且造成整個中華大地生靈塗炭。
  • 五胡亂華的開端——西晉八王之亂
    為什麼司馬炎會選他那個傻傻的兒子司馬衷做他的繼承人,主要是嫡長子(他還有個哥哥,但是哥哥在兩歲的時候就夭折了),也就是他是第一繼承人了,當然司馬炎也意識到兒子司馬衷智商的問題,但是架不住司馬衷生了個好兒子,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跟司馬衷截然不同,從小很聰慧,聰明到司馬炎覺得司馬遹跟司馬懿很像,這也就是史上第一個看中孫子,然後傳位給兒子的。
  • 說一說西晉時期「八王之亂」的這段故事
    然而讓天下人沒有想到的是,長久亂世迎來的統一王朝並沒有給他們帶來長久的和平,反而在晉朝時期出現了讓百姓生活疲敝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那麼接下來由我給各位看客說一說「八王之亂」這段故事。此外,司馬炎執政晚期,本人一改節儉作風,西晉朝堂內亂開始驕奢淫逸,黨派亂起,大廈將傾。終於,公元290年,司馬炎去世,晉惠帝司馬衷即位,然而惠帝並沒有武帝一般的權謀,王室大權落到了外戚楊駿手中,類似於漢朝的錯誤再次重演,終於在公元291年開始,爆發了持續16年的以爭奪中央權力為目的的司馬氏宗親和外戚之間的動亂,這個過程涉及到8位司馬氏諸侯王,故史稱「八王之亂」。
  • 西晉「八王之亂」不亂,一張圖看關係,5張表看過程
    中國古代歷史上,為了爭奪皇權而父子相殘、夫妻反目、手足相爭的事件數不勝數,而西晉的「八王之亂」因為實在太亂,讓很多人對其望而生畏,也包括我。我最近為了給大家捋清「八王之亂」,還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能有所收穫。
  • 唐朝藩鎮之亂,西晉提前上演?這個制度是八王之亂最大幕後黑手!
    這一點在西晉尤其嚴重。而在制度上,導致那場八王之亂的就是西晉所實行的藩王都督制。 都督的起源與發展 都督最初是作為監督軍隊的臨時官員而出現的。漢光武帝時期因為戰爭頻繁,軍隊出徵時暫時設置督軍御史以監督諸軍,這就是都督制度的起源。由於東漢王朝是由豪強的輔助之下建立的,因此。
  • 唐朝藩鎮之亂,西晉就提前上演?這個制度才是八王之亂最大幕後黑手!
    這一點在西晉尤其嚴重。而在制度上,導致那場八王之亂的就是西晉所實行的藩王都督制。都督最初是作為監督軍隊的臨時官員而出現的。漢光武帝時期因為戰爭頻繁,軍隊出徵時暫時設置督軍御史以監督諸軍,這就是都督制度的起源。由於東漢王朝是由豪強的輔助之下建立的,因此。漢光武帝等一眾東漢皇帝都不敢對地方豪強採取過於強烈的打擊。於是,東漢時期地主豪強勢力極度膨脹,甚至可以直接對地方行政進行幹預。
  • 外有強敵環伺,內有強臣林立,內外交困的西晉亡於「八王之亂」
    西晉末年就遭遇著典型的小冰期現象,因為當時氣溫劇烈下降,使得北方草原地區的溫度更低,因此草場退化,畜牧業無法進行,遊牧民族的生命安全遭到巨大威脅。這也是為什麼遊牧民族不得不選擇離開草原,向溫度相較更高的中原地區,也就是黃河流域地區遷移的重要外部因素。
  • 八王之亂之終結者司馬越 DLC
    原稿由嗷提供西晉短暫的五十一年歷史中,「八王之亂」是導致西晉王朝土崩瓦解的重要事故。
  • 八王之亂,禍國殃民造成國力盡喪,經濟衰落終遭引狼入室
    八王之亂,是指發生在我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它禍國殃民造成當時晉朝國力盡喪,所帶來的經濟衰落最終導致晉朝滅亡,使我國北方進入長達近三百年的動亂,即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 從「八王之亂」到「五胡亂華」,亂源在哪兒?
    (一)喜歡歷史的人,大多知道「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兩大歷史事件。「八王之亂」的核心人物都是歷史名人司馬懿的子孫和侄子們,他們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共八個諸侯王。
  • 「永嘉之亂」匈奴滅西晉
    當時內遷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鮮卑、羯、氐這四個少數民族,人們通常將其稱為「胡人」。至西晉時期,這些胡人已人居關中以及涇水、渭水流域,對晉國首都洛陽形成了包圍之勢。八王之亂後,西晉王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軍力迅速衰退。而就在各地流民不斷起義時,內遷的胡人也趁機起兵反晉,其中尤以匈奴首領劉淵起兵最早。
  • 《全面戰爭:三國》DLC《八王之亂》:以歷史遊戲的標準來說還不夠好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極為嚴重的皇族內亂,幾乎耗盡了西晉政權的國力,北方少民族紛紛脫離西晉的控制,建立地方割據政權,並最終導致了西晉政權的滅亡。一家來自英國的遊戲開發商如何來表現這段歷史無疑是令人好奇的,但看過《八王之亂》的預告片之後我開始有了一些不好的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