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西晉時期「八王之亂」的這段故事

2021-02-13 世界歷史網

公元266年,司馬炎取代魏帝建國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晉滅吳,完成了天下一統的壯舉。然而讓天下人沒有想到的是,長久亂世迎來的統一王朝並沒有給他們帶來長久的和平,反而在晉朝時期出現了讓百姓生活疲敝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那麼接下來由我給各位看客說一說「八王之亂」這段故事。

司馬炎統一全國之後,確實心繫百姓提出了很多惠民政策,也正是因為司馬炎執政前期的社會穩定,當時中國人民數量由公元221年的90萬人增加到公元300年的3500萬人,由於當時年號太康,故史稱「太康之治」。

然而,西晉王室為了維護統治,大幅度的保護世族利益,使得很多世族開始腐敗,嚴重影響到了庶族地主和平民百姓的利益。此外,司馬炎執政晚期,本人一改節儉作風,西晉朝堂內亂開始驕奢淫逸,黨派亂起,大廈將傾。

終於,公元290年,司馬炎去世,晉惠帝司馬衷即位,然而惠帝並沒有武帝一般的權謀,王室大權落到了外戚楊駿手中,類似於漢朝的錯誤再次重演,終於在公元291年開始,爆發了持續16年的以爭奪中央權力為目的的司馬氏宗親和外戚之間的動亂,這個過程涉及到8位司馬氏諸侯王,故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第一階段:公元291年3月-6月,歷時3個月。

上文提到,晉武帝司馬炎的繼任者司馬衷能力低下,大權落在了皇后賈南風(晉國開國元老賈充之女)手中,當時除了外戚賈氏,還有以楊駿(楊修遠方親戚)為首的楊氏手中,兩股勢力爭權奪勢卻都無法徹底打倒對手。

此時,皇后賈南風向王室子弟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求援,請二人帶兵入京消滅楊駿勢力。楊駿被殺之後,賈南風還是未能大權獨攬,當時司馬亮和衛瓘等人身居要職,於是賈南風又命司馬瑋殺死司馬亮和衛瓘。最後賈南風又以司馬瑋矯詔殺死重臣為名,除掉了司馬瑋,賈南風為首的賈氏外戚徹底掌控了晉國朝政。很明顯這一階段並沒有使得晉國國力大損,但為第二階段的大動亂埋下伏筆。

八王之亂第二階段:公元299年-公元306年,歷時7年。

惠帝皇后賈南風掌政期間,任用了很多名士,當時政局穩定,然而賈南風沒有兒子,為了能順利當上太后,賈南風又開始鬧事。

①、賈南風設計太子司馬遹,讓惠帝認為太子意圖謀反,而罷黜了太子;

②、趙王司馬倫(司馬懿兒子)認為這時候推翻賈南風、復位太子也得不到重用,決定勸誘賈南風殺掉了原太子,司馬倫矯詔賜死了賈南風,司馬倫大權獨攬;

③、司馬倫廢除晉惠帝自立為帝,但德行不行,民心動蕩,遭到了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的聯合攻擊,司馬倫兵敗身死,朝政大權落在了司馬冏手中;

④、司馬冏一樣不行,酒色沉迷不管朝政,後河間王司馬顒受密詔(李含矯詔)徵討司馬冏,時駐軍在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奔襲皇宮,誅殺了司馬冏,大權又落在了司馬乂手中;

⑤、司馬顒看大權落在了司馬乂手中很不舒服,便聯合司馬穎起兵攻打洛陽,雙方交戰互有勝負,平局收兵;

⑥、東海王司馬越趁司馬乂軍疲憊,通過賄賂、在一天晚上活捉了司馬乂獻給司馬顒,司馬乂被殺,司馬顒和司馬穎居高位,且司馬顒推舉司馬穎為皇太弟;

⑦、司馬越不服司馬穎專權,便出兵攻打司馬穎,東安王司馬繇勸司馬穎投降,司馬穎拒絕,並出兵大破司馬越和司馬繇,司馬繇被殺;

⑧、司馬越兵敗之後逃亡到他弟弟東瀛公司馬騰處,後司馬穎徵討司馬騰被打敗,司馬顒趁機把持朝政,惠帝招司馬越入京一起輔政但遭到拒絕;

⑨、司馬越起兵和範陽王司馬虓一起徵討司馬顒,大敗司馬顒兵馬,司馬顒逃亡,司馬越入京,一起入京的還有司馬越軍中鮮卑將領,少數民族進入了中原長安之地,並送晉惠帝回洛陽,司馬越大權獨攬;

⑩、後來司馬虓死亡,其長史擔憂司馬穎趁機又起,便除掉了司馬穎;晉惠帝死後,晉懷帝繼位,召司馬顒回朝廷任職,但在途中被南陽王司馬模部下殺死,八王之亂以司馬越勝利而結束。

總之,八王之亂是一場西晉王室之間的內亂,卻造成了社會崩壞,民生疲敝,名臣名將大批死亡的嚴重後果,西晉政權基本被摧毀,為之後的「永嘉之亂」、「五胡亂華」埋下了隱患。睿智的司馬懿如果知道自己這些不肖子孫的行為估計得氣得活過來。

最為尷尬的是,三國鼎立時期,魏漢吳三國雖然無法在短時間吞併彼此,但確實即便打內戰也不允許外圍民族欺負的時代,但西晉反而沒有這麼強,可能真是的「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吧。北方的遊牧民族烏丸被魏武帝曹操親自率兵降服,同樣是北方遊牧民族匈奴人也是被魏國死死壓制,不敢造次;東南方山地民族山越多次襲擾江東,孫權派大將陸遜踏平了山越;西方羌人也被馬超一族震懾不敢進入中原;南方的南蠻也曾被諸葛亮降服。然而三國多年的分裂局面,使得三個國家並沒有多餘的兵力把這些周邊民族一一收服,所以經過多年的經營,很多民族實力大增,趁八王之亂期間入主中原。

其中最強大的應該算是胡人,八王之亂之中,胡人藉機進入了中原,後來推翻了西晉政權,而西晉王室只得南渡進入長江流域建立了東晉政權,史稱「衣冠南渡」。漢族人民的南遷使得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經濟中心南移,而當時的北方,出現了「五胡十六國」的戰亂局面,為之後的民族大融合埋下伏筆。

相關焦點

  • 西晉八王之亂到底怎麼回事兒?為何說司馬炎是倒行逆施?
    司馬炎篡魏建立西晉到滅亡,不過只有短短51年,從八王之亂起到西晉滅亡,有25年。從八王之亂終到西晉亡,有10年。可見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外敵入侵不過是一個助推器。
  • 八王之亂一西晉王室「窩裡鬥」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就是一個很 好的例證。公元290年,晉武帝死,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由於惠帝呆痴智障,毫無執政能力,西晉中央爆發了權力內亂。由於這場內亂的主要參與者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周、長沙王司馬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題、東海王司馬越八王,所以歷史上將這場內亂稱為「八王之亂。
  • 同是皇室內亂:「八王之亂」亡西晉,「七國之亂」興漢室?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在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史上,曾多次發生過統治階級內部的皇室內亂,這些內部動亂,往往會改變歷史的走向。今天我們就說說發生在西漢、西晉這兩個大一統王朝的兩場皇室內亂——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
  • 西晉八王之亂,世家門閥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西晉公元一年結束了自東漢末年開始的戰亂紛爭局面,卻只經過短短的半個世紀就滅亡了, 晉惠帝在位時期發生的「八王之亂」通常被認為是導致西晉滅亡的內在原因。 「八王之亂的爆發反映了西晉時期朝廷政治的發展直接反應。
  • 西晉八王之亂:賈南風亂政是導火索,真正根源乃是糟糕的政治環境
    八王之亂的爆發, 暴露了西晉統治階級內部的尖銳矛盾和最高統治者的昏庸、短見與無能, 其影響也是破壞性和災難性的——「公族構篡奪之禍,骨肉遭梟夷之刑,群王被囚檻之困,妃主有離絕之哀。歷觀前代,國家之禍,至親之亂,未有今日之甚者也。」《晉書》上如此記載。
  • 五胡亂華的開端——西晉八王之亂
    天下歸晉後,天下也得到了一段時間和平發展,中原王朝晉朝也都是壓這草原異族打的,在晉武帝司馬炎在位期間天下還是漢族的天下,也有這漢魏的風採;但是他的繼承並沒有選好,導致西晉王朝四分五裂,從而到了南北朝時期,這是一個黑暗的時期,連史學家都不願記載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漢族差點被滅族。
  • 西晉為什麼會發生骨肉相殘的「八王之亂」
    公元291年至306年,汝南王 司馬亮 、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 、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兄弟之間骨肉相殘終釀「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八王之亂」血腥殘酷,歷時長達16年之久,沒有誰是勝利者。
  • 盤點歷史上發生過的幾次大規模藩王作亂之西晉「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出現在西晉末期,西晉這個朝代實際存在時間並不長,這與司馬政權和曹魏政權重疊也有些關係,在三國後期,實際上司馬氏自曹睿時期已經開始掌權,這樣的狀態持續了數十年之久,這也導致了司馬家不斷壯大,成為了一個更龐大的家族 西晉的建立也是依託的曹魏的基礎和龐大的司馬家族擁護下建立,但西晉建立個人覺得有些
  • 西晉為什麼會發生八王之亂?其緣由是什麼?
    司馬炎去世後,晉惠帝司馬衷繼位,外戚楊駿輔政,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愈演愈烈,終於爆發了「八王之亂」。從公元291年到公元306年,「八王之亂」總共歷時長達十六年之久,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那麼,「八王之亂」到底是怎麼爆發的呢?產生的根源這件事還得追溯到晉武帝司馬炎開國的事情。
  • 唐朝藩鎮之亂,西晉提前上演?這個制度是八王之亂最大幕後黑手!
    這一點在西晉尤其嚴重。而在制度上,導致那場八王之亂的就是西晉所實行的藩王都督制。 都督的起源與發展 都督最初是作為監督軍隊的臨時官員而出現的。漢光武帝時期因為戰爭頻繁,軍隊出徵時暫時設置督軍御史以監督諸軍,這就是都督制度的起源。由於東漢王朝是由豪強的輔助之下建立的,因此。
  • 唐朝藩鎮之亂,西晉就提前上演?這個制度才是八王之亂最大幕後黑手!
    這一點在西晉尤其嚴重。而在制度上,導致那場八王之亂的就是西晉所實行的藩王都督制。都督最初是作為監督軍隊的臨時官員而出現的。漢光武帝時期因為戰爭頻繁,軍隊出徵時暫時設置督軍御史以監督諸軍,這就是都督制度的起源。由於東漢王朝是由豪強的輔助之下建立的,因此。漢光武帝等一眾東漢皇帝都不敢對地方豪強採取過於強烈的打擊。於是,東漢時期地主豪強勢力極度膨脹,甚至可以直接對地方行政進行幹預。
  • 為什麼朱元璋知道西晉八王之亂,還要分封藩王?
    很多所謂的以史為鑑,不一定多靠譜~為什麼朱元璋知道西晉八王之亂,還要分封藩王?得從」為什麼司馬炎知道西漢七國之亂,也要分封藩王?「說起。01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一場藩王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甚至沒有之一。元康元年(291年)爆發,到光熙元年(306年)結束,八王之亂總計歷時十六年。
  • 兩晉南北朝(1)西晉的宗王出鎮與八王之亂
    西晉建立之初,晉武帝司馬炎及其君臣認為曹魏失國,原因是因為沒有分封諸王,宗室衰弱的結果。與西周和西漢的分封諸侯王不同,西晉的宗王以郡為國,只食租秩,不治吏民,力量很小,所以司馬氏控制地方的力量主要在於岀鎮方面的宗王都督,早起的宗王都督汝陰王司馬駿、太原王司馬瓌等確實對當時鞏固司馬氏的統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 西晉「八王之亂」不亂,一張圖看關係,5張表看過程
    中國古代歷史上,為了爭奪皇權而父子相殘、夫妻反目、手足相爭的事件數不勝數,而西晉的「八王之亂」因為實在太亂,讓很多人對其望而生畏,也包括我。我最近為了給大家捋清「八王之亂」,還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能有所收穫。
  • 外有強敵環伺,內有強臣林立,內外交困的西晉亡於「八王之亂」
    對於小冰期的認識,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在此前的某個特殊歷史條件和時間段下,溫度相較於此前或者此後的一段時期內,下降得非常明顯,幅度很大,甚至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士庶之爭的激烈,令西晉內部矛盾重重士庶之爭一直都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生活的主題,士族的特權地位自從於東漢時期,得到確立之後,在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出現了快速發展。
  • 《全面戰爭:三國》DLC《八王之亂》:以歷史遊戲的標準來說還不夠好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極為嚴重的皇族內亂,幾乎耗盡了西晉政權的國力,北方少民族紛紛脫離西晉的控制,建立地方割據政權,並最終導致了西晉政權的滅亡。一家來自英國的遊戲開發商如何來表現這段歷史無疑是令人好奇的,但看過《八王之亂》的預告片之後我開始有了一些不好的預感。
  • 八王之亂之終結者司馬越 DLC
    原稿由嗷提供西晉短暫的五十一年歷史中,「八王之亂」是導致西晉王朝土崩瓦解的重要事故。
  • 68 西晉衰敗的直接原因——八王之亂
    東亞歷史第68篇:中國亂世時期五胡十六國之八萬之亂。 晉武帝認為自己的家族如此容易就能篡位建立新王朝,是因為曹魏皇室太過於孤立,因此他改朝換代之後,就大封十七個叔叔或弟弟為王。這些封王的宗室貴族個個擁有數萬兵馬,並且可以自行任命官吏。晉朝等於國中有國,又類似春秋戰國時期的周朝與諸侯國。
  • 八王之亂,禍國殃民造成國力盡喪,經濟衰落終遭引狼入室
    八王之亂,是指發生在我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它禍國殃民造成當時晉朝國力盡喪,所帶來的經濟衰落最終導致晉朝滅亡,使我國北方進入長達近三百年的動亂,即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 「八王之亂」究竟怎麼回事?為何它是最恐怖的權力之爭
    由此,歷史進入西晉時期,司馬炎成為西晉第一位皇帝,史稱晉武帝。公元291年3月,楚王司馬瑋率兵進入洛陽,由此,八王之亂拉開了序幕。這場把西晉王朝拖入深淵的動亂共歷時16年,從公元291年開始,直到公元306年才完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