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時節有三候:一候鶡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大雪,標誌著冬時節開始,最冷的天氣到來,應該注意身體的保養。
寒冷的低溫空氣,使得健康也「危機四伏」。進入大雪節氣,更應該注意身體,養生,積蓄力量,用情暖冬,安穩過冬。
今日大雪,養生謹記:吃三蔬、防三病、做三事,或能安穩過冬
吃三蔬
1、防內火,身體好
大雪時節,室內熱,室外寒,穿得嚴實,易生內火。冬季多數人開始「進補」,經常吃辛辣刺激食物,會導致內火嚴重。
內火旺盛更容易增加身體患病的風險,甚至會讓人出現不斷上火的情況,比如口腔潰瘍、牙痛等。
飲食一定要注意清淡為主,葷素搭配,少吃辛辣以及油膩的食物,經常吃清熱解毒的小植物,更有助於預防上火。
2、防中風,控血壓
大雪過後氣溫越來越低,容易引起血壓波動,一定要注意防中風。研究數據表明,氣溫每降低1℃,收縮壓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張壓升高0.6毫米汞柱。
較大的溫差,會導致血壓波動幅度明顯,引發中風,一定要監控血壓,臨床發現,清晨時段,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比平時高出40%。
早上起床時,如果起床過猛、過急,體位變化過大,容易導致血壓飆升,一定要注意慢慢起床,刷牙後,及時為身體補充一杯溫開水,預防血栓。
3、防胃腸疾病
寒冷的冬季,是胃腸疾病的高發期。寒冷的天氣,會刺激人的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加,支配內臟的植物神經處於緊張狀態,在副交感神經反射作用下,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胃酸分泌過多,刺激胃黏膜,容易引發胃潰瘍等胃部問題,嚴重的損害健康,所以一定要注意養護腸胃健康。
防三病
一,紅蘿蔔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大雪寒冷,時間重點多吃溫性的紅蘿蔔,是非常好的選擇。
紅蘿蔔,入心、肺、胃三經,可養心、健胃、生津止渴、安五臟。冬日日照比較短,會影響體內維生素D合成,人體往往容易缺鉀,鈣,鈉,鐵等元素。
大紅蘿蔔纓,是含鈣量最高的蔬菜之一,日常多吃一點,有助於為身體補充鈣質,呵護身體的健康。
二,山藥
《神農本草經》記載:山藥「主健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
山藥中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助於脾胃消化吸收,是一種平補脾胃的食品。山藥含有粘液質等,對於肺部喉嚨,有潤滑滋潤的作用。
三,大白菜
大白菜,可以說是冬季常見蔬菜。冬季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大白菜,而大雪節氣,多吃大白菜更有益於健康。
大雪節氣,氣候會開始變得十分乾燥,寒冷容易使得皮膚出現乾燥、皸裂的情況。大白菜中,含有豐富維生素C、維生素E等,可以幫助護膚養顏。
大白菜含有粗纖維,可以潤腸,促排毒,幫助消化,加快腸胃蠕動,緩解便秘情況發生,更有益於增強自身免疫力。
做三事
第一件:做溫補,重飲食
大雪過後,飲食應該遵照「寒則溫之,虛則補之」的原則,做溫補。使用溫性或熱性食物,增強身體的耐寒能力,比如羊肉,牛肉等。
多吃黑色的食物,比如黑木耳,黑芝麻等,有助於潤肺生津,抵抗寒冷;多喝湯,多喝粥,多喝水,多喝茶等,有助於清火降氣,滋補津液。
但是任何食物一定要控制好攝入量,容易引起身體燥熱的食物,比如辣椒、火鍋等食物都要少碰。
第二件:養腎防寒,多泡腳
大雪過後,天氣嚴寒,此時,更要注意養腎防寒。寒冷與腎臟相應,很容易耗損身體的陽氣,也會增加身體患病風險。
寒冷時節體虛,大多是腎氣不足所致,因此一定要注意養腎防寒,經常用熱水泡泡腳,保證足部溫暖,對於溫補腎陽有幫助。
泡腳之後,經常按摩足底的穴位湧泉穴,舒筋活絡,有益於腎臟健康,泡腳時,也可以加入生薑,肉桂,花椒等食物,散寒止痛,溫經通脈。
第三件:呵護陽氣,強免疫
冬季重點在於「藏」,體內陽氣不足,無法蘊含足夠的能量抵禦寒冷大雪過後一定要守住體內陽氣,增強免疫力。
曬太陽有助於補充人體陽氣,經常曬曬後背,守護體內陽氣,也可以呵護身體五臟六腑健康。
《黃帝內經》講,冬養生,「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堅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更有利於增強免疫力,安穩過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