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用羽毛球發球技術時,可根據對方的站位、能力和思想狀態等情況,有目的地選擇不同的發球技術,以達到控制場上主動權的目的。發球技術是羽毛球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資格培訓中教練們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術,了解更多有關技術的考核要求有助於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項技術,大家可在公眾號「羽毛球社體指導員職業鑑定培訓」上獲取具體內容。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發高遠球技術,正、反手發網前球技術和正、反手發平射球技術。在接下來的兩期,我們將分析正、反手發平高遠球技術的常見問題和改進方法。
本期,我們先對正手發平高球技術進行分析。正手發平高球,是用正拍面將球以低於發高遠球的弧線,擊至對方後場區域的一項發球技術。若在單打中運用,最佳落點應在接發球方的端線附近;若在雙打中運用,則應發至對方雙打後發球線前的附近區域。
準備姿勢中的常見問題
正手發平高球技術的準備姿勢與其它正手發球技術的準備姿勢一致,要求練習者側身對網站立,兩腳自然開立,左腳在前,腳尖對網,右腳在後,呈「丁字形」站位,重心在右腳上。左手手指持球的中部,放至合適的位置,右手正手握拍舉於體後側。(圖1)
常見錯誤
1、左腳腳尖未對網(圖2)
在正手發平高球的準備姿勢中,左腳在前,腳尖對網,右腳在後,重心應放在右腳上。在完成發球動作時,隨轉體將重心從右腳移至左腳,帶動全身各關節協調發力擊球。這樣不僅能夠與其他正手發球技術的準備姿勢保持一致,且更具隱蔽性,也有助於轉體和重心轉移後的平穩站立。如果在準備姿勢中忽略了左腳腳尖的方向,造成左腳與平行站立或左腳腳尖未對網,很可能會影響轉體和重心轉移過程中身體的穩定性,影響發力效果。
2、屈腕姿勢錯誤(圖3)
發力擊球前的準備姿勢,身體和各關節部位應是自然放鬆狀態,尤其手腕,這樣才能和引拍擊球動作共同完成有張有弛的擊球技術。因此,在正手發平高球的準備姿勢中,手腕應處於自然狀態,不應出現屈腕姿勢,否則會造成關節僵硬,不利於後期發力。
3、持拍手高度與其它正手發球動作不一致
無論運用何種正手發球技術發球,都應做出統一的準備姿勢。不要因為要發高遠球,就將持拍手抬起較高,以獲取較大的發力距離;也不要因為是發網前球,就在準備姿勢中降低持拍手的高度。如果不同的發球技術持拍手的高度不一致,很容易讓對方看出我方意圖,過早做出接發球準備,不利於發球戰術的運用。
擊球動作中的常見問題
正手發平高球時,要握拍放鬆,轉身移重心的同時小臂帶動手腕向前擺動發力,在右前下方略高於發高遠球的擊球點擊球。拍面與地面呈小於45度的夾角,向前上方比發高遠球低的弧線推進擊球。(圖4)
常見錯誤
1、擊球前不轉體(圖5)
在運用正手發球技術時,擊球前都要做出轉體移重心帶動手臂、手腕發力的動作。如果沒有轉體動作,僅靠手臂完成發球動作,則會出現缺乏隱蔽性、動作不協調、發力不集中等問題。
2、擊球點過低(圖6)
在正手發平高球時,為了形成較低的出球角度和較快的飛行速度,需要爭取較高的擊球點。如果擊球點過低,只能以明顯的從下往上的角度擊球,很難形成較低的飛行弧線,達不到發平高球的發球目的。
3、拍面仰角過大(圖7)
正手發平高球的擊球瞬間,需要將拍面與地面夾角小於45度。如果仰角過大,則會造成發出的球飛行弧線過高,無法達到平高球弧線平、速度快的戰術目的。
回收動作是身體各關節的緩衝和放鬆
擊球後,重心完全移到左腳上,持拍手手腕以收腕姿勢制動完成正手發平高球技術。
避免常見錯誤的練習方法
1、徒手發平高球揮拍練習
徒手揮拍練習是初學者固定技術動作的最佳方法之一。練習者可以正手發球的準備姿勢放鬆站立,轉體移重心,帶動手臂進行正手發平高球的徒手揮拍。在揮拍過程中,體會動作的連貫和對拍面的控制。
2、多球正手發平高球練習(圖8、圖9)
通過使用多球,集中進行大量正手發平高球練習,能夠起到讓練習者重複體會發力和感覺拍面控制的效果。固定練習者的正手發平高球的技術動作,使練習者儘快掌握正手發平高球的動作結構和發力方法。
3、定點正手發平高球練習(圖10、圖11)
在技術動作掌握後,練習者可以通過多球進行定點的正手發平高球練習,以達到更高的技戰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