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締造了興盛強大的漢王朝,在歷史上成就無兩,但是在後世的評價中,卻對他褒貶不一,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殺了眾多的開國功臣。
韓信的成名應該就是兩個成語,一個是「韓信帶兵,多多益善」,另一個就是「胯下之辱」。從這兩個成語便可以分析出韓信這個人,是非常有能力,而且及其能隱忍的人。韓信幫劉邦奪取了關中,並在楚漢戰爭中展現出了近乎變態的軍事才能,
平定魏國,擊敗代、趙,降服燕國,攻下臨淄,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會師垓下,迫使霸王項羽自刎。整個楚漢戰爭後期,幾乎就是靠著韓信一人一統天下。
漢王朝建立後,韓信不光是漢軍心目中的神,也是漢朝官場的第一人,最重要的是,他還是最年輕的開國元勳。
在擊敗項羽,劉邦正式稱帝的那一年,韓信只有29歲,而此時的劉邦,早已50開外。在劉邦心中,異姓王絕對是他的逆鱗。而當年封韓信為齊王,也是韓信自己要求的。韓信即使功勞再大,在劉邦眼裡也不過是個打工仔,只不過韓信業務能力強,成績很好而已。至於讓他列土封疆,和劉家的子嗣平起平坐,劉邦絕對不會允許。
於是在平定天下之後,劉邦立刻就奪了韓信的兵權,把他變為楚王。但是此時的韓信沒有任何反應。其實各類史料中對於韓信後來是否謀反都有矛盾,在筆者看來,韓信並不是想要當皇帝的人,對於韓信來說,他的畢生追求應該就是成為無雙國氏,封王拜相。
但是不管韓信是否謀反,劉邦必須殺他。韓信功高蓋主,劉邦在位時,還能稍微壓下一點韓信的能力和功勞,兩人年齡相差25歲,等到劉邦死後,還有誰能和韓信分庭抗禮?
於是,後來又將他降為淮陰侯,最終被呂后設計所殺。
除了韓信,劉邦幾乎將所有異姓王剷除乾淨,為漢朝的前期穩定奠定了基礎。但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所封的同姓王, 還是最終導致了漢朝的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