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何要殺韓信?只因他太強,太年輕

2020-12-18 書與遠山

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締造了興盛強大的漢王朝,在歷史上成就無兩,但是在後世的評價中,卻對他褒貶不一,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殺了眾多的開國功臣。

韓信的成名應該就是兩個成語,一個是「韓信帶兵,多多益善」,另一個就是「胯下之辱」。從這兩個成語便可以分析出韓信這個人,是非常有能力,而且及其能隱忍的人。韓信幫劉邦奪取了關中,並在楚漢戰爭中展現出了近乎變態的軍事才能,

平定魏國,擊敗代、趙,降服燕國,攻下臨淄,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會師垓下,迫使霸王項羽自刎。整個楚漢戰爭後期,幾乎就是靠著韓信一人一統天下。

漢王朝建立後,韓信不光是漢軍心目中的神,也是漢朝官場的第一人,最重要的是,他還是最年輕的開國元勳。

在擊敗項羽,劉邦正式稱帝的那一年,韓信只有29歲,而此時的劉邦,早已50開外。在劉邦心中,異姓王絕對是他的逆鱗。而當年封韓信為齊王,也是韓信自己要求的。韓信即使功勞再大,在劉邦眼裡也不過是個打工仔,只不過韓信業務能力強,成績很好而已。至於讓他列土封疆,和劉家的子嗣平起平坐,劉邦絕對不會允許。

於是在平定天下之後,劉邦立刻就奪了韓信的兵權,把他變為楚王。但是此時的韓信沒有任何反應。其實各類史料中對於韓信後來是否謀反都有矛盾,在筆者看來,韓信並不是想要當皇帝的人,對於韓信來說,他的畢生追求應該就是成為無雙國氏,封王拜相。

但是不管韓信是否謀反,劉邦必須殺他。韓信功高蓋主,劉邦在位時,還能稍微壓下一點韓信的能力和功勞,兩人年齡相差25歲,等到劉邦死後,還有誰能和韓信分庭抗禮?

於是,後來又將他降為淮陰侯,最終被呂后設計所殺。

除了韓信,劉邦幾乎將所有異姓王剷除乾淨,為漢朝的前期穩定奠定了基礎。但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所封的同姓王, 還是最終導致了漢朝的覆滅。

相關焦點

  •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換成別的帝王,可能也會殺他
    (《史記》) 韓信為劉邦打下了一大半的天下,為何劉邦卻任由呂后幹掉韓信呢? ▲韓信(影視劇形象) 就在劉邦要翻臉之際,一旁的張良、陳平提示劉邦,漢軍危難,如不答應韓信,恐怕難逃一劫,索性直接立他為王。
  • 劉邦說自己不殺韓信,不用鐵器殺韓信,為何最終還是殺了韓信
    (韓信劇照)可以說,韓信功高,莫可比也。劉邦也曾經對韓信許諾:「天不殺韓信,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這句話正史中沒有,但《西漢演義》等別史中有明確記載。)意思就是說,任何情況下,他都不會殺韓信。可嘆的是,劉邦並沒有兌現諾言,韓信最終還是被殺了。不過,劉邦並沒有直接出手,殺死韓信的是呂雉(而非「君不殺韓信」),用的是竹劍(而非「鐵不殺韓信」)。劉邦在得知韓信被殺以後的反應是「且喜且憐之」( 司馬遷《史記》),說明對於韓信的死,劉邦不但沒有一絲傷心和愧疚,反而滿心歡喜。那麼,劉邦為什麼一定要殺韓信呢?其一,韓信不是「自己人」。
  • 劉邦承諾不殺韓信,為何還是殺了他,原因是什麼?
    韓信到最後也沒有逃脫被殺的命運。誰殺的?呂雉是也。那韓信的死,值得同情嗎?個人認為他韓信被殺,不值得同情,那劉邦說好不殺的呢,怎麼變卦了?其實是韓信自己作的,的確韓信的才能確實無可挑剔,關鍵是韓信屢犯劉邦的忌諱,不知道收斂,恃才傲物有此結局也是註定的。
  • 劉邦靠張良韓信打天下,他要殺韓信的時候,為什麼張良不出手相救
    喜歡漢朝的朋友們都知道,漢初有三傑,有才幹的張良,識人的蕭何,有才幹的韓信。上述三人可說是漢朝的開國功臣,漢高祖劉邦曾說過,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人,所說的正是漢初三傑。而且劉邦這個人,雖有雄心壯志,但在得了天下後,卻還想要千秋萬代。
  •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誅彭越,逼反英布?他們為何不聯合反抗?
    彭越是西漢開國功臣,他和韓信、英布三人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但彭越最後下場卻是被劉邦誅滅 三族,其理由是彭越造反。不過彭越的死和韓信有幾分相似,背後都是被呂后安上了一個謀反的罪名, 彭越到底是有造反之心還是劉邦擔心會有後患才將其除掉,目前已經不得而知了。
  • 韓信的失誤導致自己命喪黃泉,只因殺了一個不該殺的人
    在秦漢末年,當時天下大亂,劉邦在韓信的輔佐之下,最後也是直接將項羽給打敗,後來建立起來了大漢王朝,韓信身為中國歷史上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他的軍事能力還智慧也是沒有人可以媲美的,但是最後結局卻是悲慘的。事實上,韓信原本可以不死的,如果他不殺一個人的話,說不定還有可能跟劉邦分庭抗禮,爭取一線生機。這個人就是鍾離昧,當年項羽手下四位大將之一,與龍且、英布、季布其名,而且是最智勇雙全的一個。當年楚漢相爭,鍾離昧讓劉邦吃了不少的苦頭,所以劉邦對鍾離昧恨之入骨。戰爭結束後,鍾離昧四處逃亡,最後來到了韓信帳下。劉邦聽說後,就逼韓信交出鍾離昧。
  • 明明是開國大將,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因為這幾點
    他的死其實和劉邦的關係不是太大,好歹是這麼多年交情,更何況他可是給是給他打下偌大的江山,其實他的內心還是不想謀害韓信的。最終結果還是他死於呂雉之手,而劉邦也只是對他有所忌憚罷了韓信從小無父無母吃著百家飯長大,混不下去後投奔項羽,遭到嫌棄後去了劉備那,艱難的成為了大將軍,剛開始劉邦還是很信任韓信的。
  • 劉邦為啥要殺韓信?800多年後的李世民,給了一個全新的解釋
    一代戰神為啥莫名被殺?這中間是一場怎樣的陰謀?話說韓信年少之時別人瞧他不起,時常遭人欺負。一次一個小廝讓韓信從他胯下鑽過去,這明顯是侮辱人格的事兒,可是韓信還真就鑽了,從此更是被別人嘲笑的對象。農民起義反秦時,韓信投靠了項羽。
  • 張良與劉邦夫婦關係很鐵,為何在韓信被殺前,他沒有伸以援手呢?
    韓信 歷史記載,當時,呂后是命令武士將韓信捆綁起來,於長樂宮鍾室殺掉。呂后為何要以如此既見不得人,也見不得天地的方式處置韓信? 只能說,對於有著「漢初三傑」、「兵家四聖」以及「兵仙」美譽的韓信來說,追其一生功過,結局可謂悲哉! 對此,有人問,劉邦的開國功臣都被處死了嗎?張良不是一直都好好的?他為何不替韓信求個情?
  • 樊噲對劉邦忠心耿耿,還救過他的命,為何劉邦死前要殺樊噲?
    其中,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所立功勞自然最大,但樊噲、周勃等人功勞也不小。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那劉邦能不能撐得過楚漢相爭還得兩說。劉邦建立漢朝後,殺害韓信大家都能理解。畢竟韓信功高震主,軍事才能又那麼突出,如果留著他,就好比留了個定時炸彈。但劉邦在臨死前為何又要殺掉樊噲呢?要知道樊噲可是救過他的命啊!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事情的前因後果。
  • 韓信和劉邦的恩怨:是劉邦演的飛鳥盡?還是韓信要劉邦的江山?
    韓信生前有兩個言論:第一:韓信成為楚王后,因為被人告謀反被劉邦抓了一次,韓信對劉邦說: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然後韓信對劉邦說,天下已經定了,我死我認命。結果劉邦沒有殺他,而是將他貶為淮陰侯。第二:韓信被殺之前,他嘆氣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 西漢功臣韓信被殺令人不勝唏噓,韓信究竟要如何做才能避免被殺
    要想知道如何避免被殺,首先就要搞清韓信被殺的原因 常言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固然是韓信被殺的原因之一,但卻並非主要原因。
  • 劉邦必殺韓信,10字鐵證
    最終,漢高祖劉邦也將韓信的楚國拿走了,原因很簡單:韓信太能幹,太有能力了。韓信收留了項羽的部下鍾離眛,劉邦得知後很生氣,準備起兵攻打韓信。張良對劉邦說道:「你打得過韓信嗎?」隨後,呂后又下令滅了韓信的父、母、妻三族。韓信被殺後,劉邦回到洛陽,聽了這個消息後,又喜又嘆。至於韓信是否真的要謀反,劉邦沒有問。於是,「韓信謀反被殺」就成了歷史上的重大謎案之一。
  • 為何功高蓋世的韓信卻被劉邦默許誅殺?其實死的並不冤!
    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取天下,離不開韓信的汗馬功勞。當然,韓信之死雖然是被呂后和蕭何所害,但是也與劉邦有些密不可分的關係。韓信畫像那為何韓信功高勞苦,而劉邦為何還要默許別人殺之?我想唐太宗李世民能解答這個問題。
  • 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韓信有哪些取死之道?
    韓信當初韓信登臺拜將後,劉邦那麼信任韓信,對他部署諸將、攻城掠地,言聽計從,可劉邦稱帝以後,本可與他一道出生入死的將領共享榮華,可韓信偏偏沒享多久,並死於非命,雖說是呂后直接行兇,張良和陳平勸說:「眼下我方軍機不利,亦無法阻止韓信自立為王,不如順水推舟,立他為王,讓他好好管理那塊地盤,不然,他心裡不服,反而生變。」劉邦立刻醒悟,又改罵曰:「大丈夫想做諸侯,就做真王,何必做假王!」於是直接封齊王。
  • 劉邦之所以殺韓信,因為韓信有不得不死的理由,和呂雉沒什麼關係
    剛開始他只是項羽的手下,不過因為太渺小,項羽並不知道他,當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項羽的軍事才能,正是因為他的光芒太盛,所以其他人看不到韓信也是可以理解的。最終經過多年角逐,韓信擁護的劉邦取得了勝利。有人說沒有韓信可能劉邦的稱王之路走得也不會有多麼順利,可就是這樣一個為大漢立下卓越功勳的將軍,最後的結局卻悽慘無比,他被呂后和蕭何騙長樂宮,被宮女用竹籤扎死了。之所以沒有讓士兵殺死韓信,而是用「呂雉差人殺死韓信」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白登之圍,劉邦九死一生,他為何沒有讓韓信前來救援
    劉邦當年擊敗英布之後,路過自己老家沛縣之時,突發感慨作下了這首詩。這位西漢的開國皇帝,在楚漢相爭之後,建立大漢王朝。平天下分封諸侯,而諸侯人心思變,進而又開始了平叛的過程。劉邦可以說是一個勞碌命,從建國到最終去世,可以說一直沒閒著。但是在白登山之圍中,劉邦險些喪命。為何不派韓信前來救援?以下依據相關史料,逐層分析。
  • 韓信必須死的原因不是劉邦想殺功臣而是因為現實導致韓信不能不死
    韓信是大漢朝的開國元勳,是大漢朝最大的功臣,很多人說韓信的死是因為劉邦想殺功臣,其實真實的原因並不是劉邦想殺功臣,劉邦根本就沒有想過殺任何一個功臣,韓信的死是因為現實讓韓信不能不死。劉邦得到天下以後對韓信做的第一個保護是什麼呢?
  • 劉邦很懶?韓信很蠻橫?相愛相殺的君臣你愛了嗎?
    這一系列的做法,奠定了他成就霸業的基礎,呂布也一直聽陳宮的建議啊,但是,劉邦會思考,呂布是個有義氣,很仗義的莽夫,所以這正是沛公劉邦的高明之處,會用人,會思考,得到人才不容易,會用人才更不容易。很多人其實都不太了解劉邦,大部分人對他的看法都是無甚能力,好吃懶做,劉邦是個調戲別人的流氓?是個買過次品草鞋的奸商?是只知道喝酒吃肉的魯夫?
  • 開國大功臣韓信被呂后殺害,劉邦為何不聞不問?原因讓人後背發涼
    相信大家都聽過「劉邦稱帝,韓信必死」,其實這並不是一句玩笑話,在整個戰爭中,劉邦對韓信可以說半信半疑,徘徊在什麼時候殺韓信的問題上。那麼為什麼說劉邦一定要殺韓信呢?劉邦之所以通過呂后之手殺害韓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