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開國大將,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因為這幾點

2020-12-18 九黎青年

曾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的韓信最後身首異處,很多人鬥毆為此感到惋惜,為他打抱不平,看到劉邦的所作所為又覺得劉邦對不起韓信。

他的死其實和劉邦的關係不是太大,好歹是這麼多年交情,更何況他可是給是給他打下偌大的江山,其實他的內心還是不想謀害韓信的。最終結果還是他死於呂雉之手,而劉邦也只是對他有所忌憚罷了

韓信從小無父無母吃著百家飯長大,混不下去後投奔項羽,遭到嫌棄後去了劉備那,艱難的成為了大將軍,剛開始劉邦還是很信任韓信的。

但是這小子立了點功之後就開始膨脹,不聽命令,還在劉邦被項羽圍困的時候用此來要挾,這個時候劉邦已經察覺到自己是不可能帶領韓信的,暫時隱忍隨了韓信的意封他為齊王。

項羽戰敗後韓信也是愈發的膨脹,擅自收留鍾離眜,劉邦就設計抓住韓信綁他回到京城,但是還是沒有殺他,只是講了他的官職,讓他回家養老,本來是可以相安無事的,一起謀反案卻是他教唆的,並且還襲擊了太子和呂雉,這也是為什麼呂雉非要殺韓信的理由。

呂雉曉得這件事情就馬上就找蕭何商量怎麼能夠整死韓信,隨後找韓信進宮,在他來的路上埋伏好刀斧手等著他的到來。

所以並不是劉邦要殺死韓信,劉邦也不能說根本對不起他,而是他自己作死啊,誰讓他惹上了呂雉這麼個心狠手辣的女人。

相關焦點

  • 劉邦說自己不殺韓信,不用鐵器殺韓信,為何最終還是殺了韓信
    韓信,太史公將其與蕭何、張良並稱「漢初三傑」,是劉邦的第一開國功臣。楚漢相爭的幾次關鍵戰役,都是韓信幫助劉邦打下來的。比方說大家耳熟能詳的暗度陳倉,井徑之戰等。最為經典的是,在垓下之戰中,韓信逼迫史上第一武將項羽自刎而死。
  •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換成別的帝王,可能也會殺他
    所以劉邦才改口罵道:「大丈夫平定諸侯,要做就做真王,何必做代理王呢?」並答應了韓信的要求。 韓信這才發兵相救。 ▲垓下之戰 劉邦打敗項羽之後,清理項羽殘部,原來項羽的大將鍾離眛投奔了韓信。劉邦得知後,要求韓信追捕鍾離眛。
  • 西漢功臣韓信被殺令人不勝唏噓,韓信究竟要如何做才能避免被殺
    要想知道如何避免被殺,首先就要搞清韓信被殺的原因 常言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固然是韓信被殺的原因之一,但卻並非主要原因。
  • 劉邦之所以殺韓信,因為韓信有不得不死的理由,和呂雉沒什麼關係
    我們都知道,劉邦手底下有很多有勇有謀的大將,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劉邦才有底氣和實力建立大漢江山,而韓信就是其中之一。韓信在後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韓信徵戰沙場居然沒有打過敗仗。剛開始他只是項羽的手下,不過因為太渺小,項羽並不知道他,當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項羽的軍事才能,正是因為他的光芒太盛,所以其他人看不到韓信也是可以理解的。
  • 劉邦為啥要殺韓信?800多年後的李世民,給了一個全新的解釋
    本以為至此可以出人頭地,可是他提的意見項羽從來就沒有採納過,因此韓信表示非常不爽,既然人家不要那就另尋他處。後又投靠劉邦。跟了劉邦之後的韓信依舊是也是鬱郁不得志。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既然你不重用,那待著還有什麼意思?不如就此一別他日再不相見。聽說韓信走了,蕭何一想這怎麼行?韓信可是一員大將,這一走損失可就大了,立馬出門月下追人。
  • 劉邦對韓信毫不手軟,而對「開國第一候」蕭何,為何網開一面呢?
    劉邦這個人,大家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只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瞧瞧韓信、英布、彭越這仨哥們,都是幫助他打天下的功臣,但下場一個比一個慘。尤其是彭越,還被呂后這個「死亡藝術家」剁成肉醬。不過凡事皆有例外,並不是所有功臣都下場悽涼,像被劉邦視為帝業首功的蕭何,不僅沒有被除掉,還在他死後輔佐漢惠帝。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開國功臣,為什麼蕭何卻能倖免於難呢?
  • 韓信和劉邦的恩怨:是劉邦演的飛鳥盡?還是韓信要劉邦的江山?
    韓信在臨死前後悔沒有聽蒯通的話。因為韓信擔任齊王時,蒯通勸他反了劉邦,他沒有聽。如此的這兩個言論,似乎對韓信的被殺就已經有了結論,原因是他沒有擺脫中國千百年以來封建專制的宿命,功臣宿將就是這樣的下場。三千年以來,有些朝代中有些不太自信的君主為了自己的江山永固,存在殺功臣宿將的現象,但這種現象並不普遍。
  • 韓信必須死的原因不是劉邦想殺功臣而是因為現實導致韓信不能不死
    韓信是大漢朝的開國元勳,是大漢朝最大的功臣,很多人說韓信的死是因為劉邦想殺功臣,其實真實的原因並不是劉邦想殺功臣,劉邦根本就沒有想過殺任何一個功臣,韓信的死是因為現實讓韓信不能不死。劉邦得到天下以後對韓信做的第一個保護是什麼呢?
  • 項羽擊敗劉邦,韓信擊敗項羽,劉邦誅殺韓信,讀懂韓信之死與人性
    韓信投靠誰誰就能贏,如果韓信要自立,說不定就要上演「三國」。後來韓信選擇了劉邦,劉邦有了韓信,韓信擊敗了項羽,劉邦也就得到了天下,之後把韓信給誅殺了。那麼,韓信為什麼會死?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呢?當然,我今天無疑來分析這個問題,因為分析這個的人太多了,我只想從韓信的角度來分析他為什麼會死。
  • 韓信殺了劉邦的把兄弟,蕭何看懂了裡面的玄機,立馬恭喜劉邦
    聲明: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上一節說到蕭何把韓信追了回來,終於讓劉邦答應拜韓信為大將,並舉行了盛大的拜將儀式,但是在儀式上,有人大聲提出了不滿。那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劉邦的連襟樊噲。劉邦聽到那番話,氣得鬍子亂翹:我齋戒沐浴三天,有事你可以直接對我說啊,你這是當著大家的面,不給我面子啊,意思是我劉季不會看人,眼光不行嘍!劉邦一揮手:「來人,給我拿下,聽候發落!」
  • 劉邦為什麼不殺蕭何?只因他幹了這件壞事,才撿回一條命
    劉邦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就是這樣,對待韓信、彭越、項布等能威脅到自己統治的功臣就直接殺了。但蕭何作為汗出三傑之首,不論是能力還是權力都很大,劉邦為什麼沒有殺他呢?下面就是原因。公元前196年,在蕭何的誆騙下,韓信來到宮內,被呂后狠毒殺害,韓信的一家三族也被株連,劉邦在漢帝國建立後就對一些功臣起了殺心,蕭何和韓信都在他的名單之內,所以呂后殺了韓信,劉邦也並沒有怎麼懲罰她。
  • 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韓信有哪些取死之道?
    韓信當初韓信登臺拜將後,劉邦那麼信任韓信,對他部署諸將、攻城掠地,言聽計從,可劉邦稱帝以後,本可與他一道出生入死的將領共享榮華,可韓信偏偏沒享多久,並死於非命,雖說是呂后直接行兇,這個時候,劉邦對韓信已懷恨在心,身為帝王——儘管劉邦那裡還不是帝王,決不允許任何人對他有威脅,或者掣他的肘,但是韓信卻在要緊時要挾劉邦,這對任何一個臣子來說都是很危險的事,韓信身邊謀士蒯徹似乎已覺察出他和劉邦之間的微妙關係,認為
  • 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有4大理由,足見劉邦充滿大智慧
    劉邦臨死之前,下令讓陳平殺掉樊噲,結果陳平還未執行命令,劉邦就已去世,在呂后的保護下,陳平沒有殺樊噲。劉邦想殺樊噲純粹就是因為樊噲和呂雉有親家關係,怕自己離開後外戚勢力增大,而陳平左右為難,但他特別機智,從而保全了自己。
  • 韓信太慘了,功勞這麼大,為什麼劉邦和呂后都想讓他死?
    但好在他的屈辱沒有白受,忍了很多年以後,他遇到了劉邦,後來又被蕭何保舉成為大將,立下了很多功勞,成為漢朝非常出名的將軍。然而讓我們感到惋惜的是,好不容易風光起來的韓信,最後卻死得很慘。韓信究竟有多慘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劉邦說要煮了他。韓信為劉邦打了很多勝仗,劉邦本該感謝他,但為什麼會說要煮了他呢?
  • 劉邦用韓信:有眼光,也有手段
    最體現劉邦識人用人魄力的是用韓信。韓信的家鄉淮陰(今屬江蘇淮安),離劉邦的故鄉沛縣(今屬江蘇徐州)、項羽的故鄉下相(今屬江蘇宿遷)並不遠。項羽大將龍且瞧不起韓信,因為韓信年輕時膽小怕事,忍受「胯下之辱」。大約這也是韓信在項梁、項羽叔侄手下,一再獻計卻不得重用的原因之一。
  • 劉邦當年許諾韓信的「三不殺」,為什麼最後也沒能救韓信一命呢?
    韓信身世卑下,靠著本人傑出的軍事實力和才氣,將王、侯、將、相」掃數「擔負了一遍。因為他的經歷極富傳奇色彩,是以與之相關的成語及典故也很是多。這些成語,既反應了韓信的軍事頭腦,也展示了他歷盡了患難、辱沒、蕭索、光輝、失落和悲涼的平生。那麼,韓信為什麼成為一個悲催人物的呢?緣故是多方面的。(一)有「功高震主」的因素,這麼大的元勳,自身在楚地擁兵自重。後來又收容了項羽部下第一武將鍾離眛。
  • 這2人不死,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然而,「兵仙」韓信之所以會落到這樣的下場,也與他殺死這兩個與自己命運戚戚相關的重要人物有很大關係,如果韓信能留下其中一個,劉邦就不敢再動韓信了,可惜這兩個人都被韓信殺了。項羽是韓信的舊部。原本是項羽手下郎中的韓信,卻因為能力強,才智過人,基本聽不進別人的勸告,所以韓信在項羽手下,雖然不少為項羽獻計,但項羽並沒有採納他的計謀,反而對韓信不屑一顧,這讓韓信覺得在項羽手下並未出人頭地,於是轉而投奔劉邦。他轉投劉邦,也沒有被劉邦重用,但是劉邦手下的蕭何,發現了韓信的才幹,在蕭何的推薦下,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將軍。
  • 劉邦靠張良韓信打天下,他要殺韓信的時候,為什麼張良不出手相救
    喜歡漢朝的朋友們都知道,漢初有三傑,有才幹的張良,識人的蕭何,有才幹的韓信。上述三人可說是漢朝的開國功臣,漢高祖劉邦曾說過,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人,所說的正是漢初三傑。而且劉邦這個人,雖有雄心壯志,但在得了天下後,卻還想要千秋萬代。
  • 為什麼韓信在劉項對峙時不背叛劉邦,在劉邦稱帝後反而要造反?
    因為韓信,劉邦才逐漸扭轉劣勢,甚至到了戰爭後期項羽都主動向韓信示好,以求三分天下。 只不過,韓信以劉邦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拒絕了。 可惜的是,這一次拒絕卻決定了韓信的命運。
  • 劉邦為何要殺韓信、誅彭越,逼反英布?他們為何不聯合反抗?
    彭越起義後選擇歸順劉邦,是劉邦能擊敗項羽的關鍵將領,他也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位正規使用遊擊戰術的軍事家,其軍事才能僅次於韓信。 三人被分封時,各個對劉邦感激涕零,自以為光宗耀祖。可在劉邦生命中最後的12年裡,這三人逐個被劉邦剷除,三個顯赫一時的大家族,也因這三人的牽連而覆滅、消失。劉邦剷除韓信、彭越、英布的原因,在於他們土地太多,實力太強,他們強大到讓劉邦生了剷除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