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推,最經典胸部訓練動作,我也寫了有小10篇,小2萬字了……
然而……還是有很多童鞋天天追著問:斌卡啊,臥推到底怎麼做,練胸效果才最好啊?
「怎麼練最好」這種事兒吧,得結合您的訓練目的,訓練水平等等來說話……
不過今兒,我們倒是可以認真仔細地解讀解讀,塑形平板臥推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細節:手到底該怎麼放?怎麼握?
1/臥推,手間距多寬?
臥推過程中的手間距,大致分三類:窄距、標準、寬距。
先說窄距、標準、寬距的定義怎麼來:
一般來說, 以臥推時,兩手間距與肩同寬,動作底端小臂處於垂直姿勢,為標準平板臥推;手間距小於標準的是窄距;手間距大於標準的是寬距。
再說不同手間距,如何影響相關肌群的訓練效果:
窄距臥推:更練肱三,動作難度相對更高
標準臥推:槓鈴路徑最長,肌肉做功更多
寬距臥推:更練胸肌&三角肌,訓練重量更大
具體原因,是不同的手間距會導致臥推過程中,目標肌群的發力姿勢和發力特點不同。
肱三頭肌:生理上負責控制肘關節活動,伸直和伸展手臂;
胸肌&三角肌:負責肩關節的水平屈伸,內收肱骨;
臥推過程中,肩關節(肱骨角度)變化越大,胸肌做功越多;
臥推過程中,肘部角度變化越大,肱三頭肌做功越多。
依次分析:
窄距臥推:
特點動作頂端到底端,肩關節變化角度最小,對胸肌刺激最小;肘關節變化角度最大,對肱三頭肌做功最多。
注意 由於窄距臥推中,胸肌&三角肌在動作底部不能很好地參與發力,所以窄距臥推,訓練重量要相對變小①。
標準臥推:
特點 動作頂端到底端,肘關節變化角度最小,肱三頭肌更少借力,胸肌和三角肌承受更大負荷,更練胸!
寬距臥推中槓鈴移動位置(動作幅度)更小,可以舉起更大訓練重量,更練胸!
注意 寬距臥推雖然更練胸,但間距並非越寬越好,過寬會對肩關節造成過多壓力,增加受傷風險。一般建議:寬距臥推,手間距=1.5倍肩寬。
2/臥推,手如何握杆?重心在掌根!千萬不要四指空握!
四指空握是臥推的大忌!
因為當你四指空握時,很容易因為手滑手汗,就導致槓鈴落在你的臉上、脖子上、胸上……危險係數MAX!
據說在美國,平均每年有11人在力量訓練時掛掉,絕大多半全都發生在臥推過程中……乃們總不想胸沒練好,身體先廢掉吧…
除了危險,四指空握還會削弱臥推的訓練效果!
因為空握姿勢很難向槓鈴施加足夠有效的壓力,從而會導致目標肌群和槓鈴之間的力量傳導更弱;而且空握還會導致手腕和槓鈴杆之間也存在著一個力臂,費力還會增加關節受傷的可能性……
所以下面介紹更好的臥推槓鈴握法:
重心在掌根,四指向內傾斜10°-15°正握,這樣產生的握力最大,同時槓鈴杆也能獲得更穩定的支持,更安全。
3/總結
最後,很多童鞋經常問,XX動作到底有沒有標準姿勢啊?
其實我個人覺得,並沒有……
塑形鍛鍊的過程,本質上是通過激活並刺激相關肌群發力,來雕塑它的過程。
所以除了非常不符合人體肌群生理原理的動作,其他任何動作某種程度上都能滿足部分肌群的訓練目的。
所謂「標準姿勢」「最好姿勢」,只能說是在某一特定目的下,相對更高效的訓練姿勢。
舉個例子,還是臥推,沉肩好還是不沉肩好,得取決於你到底想幹嘛:
沉肩更有利於上半身穩定,從而讓更多大肌群發力,訓練重量更大;探肩則可以讓胸鎖關節也可以得到移動,雖然舉起重量小,但是可以讓胸肌更好發力,更有利於塑造胸肌。
撇開目的談方法,那只能說不是瞎扯淡,就是耍流氓……
所以後續的,我們也會像今天的內容一樣,給大家詳解分析各個動作下,如何利用不同要點,不同姿勢,獲得更高效的訓練效果!(不要說我炒冷飯!!!!)
參考文獻:①Clark R A, Bryant A L, Humphries B. An examination of strength and concentric work ratios during variable range of motion training[J].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