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愁,就是那一鍋淺淺的芥菜飯 | 感於泉州拾味

2021-02-17 卓坊間

突然有了吃芥菜飯的念頭,原來這天是「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卻讓我產生了鬼念頭。原來溫州因為皇帝的一次微服吃了一碗民間芥菜飯,而流行。每年二月二,家家戶戶都會做芥菜飯來吃。

泉州的「涉」影好朋友@開心、@平兄,還有@小凱 完成了央視《鄉愁》攝製組對泉州的拍攝,他仨決定在泉州三大古剎之一的崇福寺附近的美味之所「拾味」小聚一下,春雨綿綿,多了點悵愁善感。事先沒說喝小酒,也沒說吃什麼。「拾味」的本意是撿味道,拾荒者喜歡四處撿破銅舊錫,而叫莊建安的掌門人喜歡去「撿」那些即將遠離記憶的「味道」,把它們從幾乎拐進記憶的盲區拉回來。

但是,這個雨夜屬於解愁。我沒有讓@建安 完全主宰。我點了一個芥菜飯。久違了,那可是阿嬤的味道、媽媽的味道!

所以,在我看來,所謂的鄉愁,實質是「想」愁——想吃的愁,說白了就是「香」愁。

家裡的祠堂對面有個池塘,池塘邊就是我們家的一塊自留地。地不大,不到二十平方米。冬天通常種著芥菜或蔥苗什麼的。那塊黑烏烏的地,有我辛苦的勞作,池塘的水爬不到地溝裡,大木勺自然成了代工,而我時常是那個掌勺人。

小的時候紙上的作業不多,但紙外的勞作不少——擔水、挑柴、採菜、抓田螺、放牛、車水,以及上述的澆地。以前的孩兒累身不累腦。所以腦子沒有現在的孩子那麼開竅。我到了十幾歲都還不懂得尩阿某(夫妻)為什麼湊在一起就能生孩子。

芥菜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及維生素C,經常食用富含葉綠素及維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對人的皮膚有好處。故有「二月二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

我有兩個東西很大,一個是頭。所以大家叫我「大頭海」。二一個是腳後跟,因為是平足,所以腳後跟被叫做「鴨母蹄」。到了冬天,因為腳長得快,家裡的錢多出來的速度趕不上,於是穿著拖鞋過冬,後跟開裂是司空見慣的。去芥菜園的歲月,回憶起來,裂開的腳後跟、黑土地的味道、芥菜的長勢,還有那些悽雨寒風……總是形影相隨的。

【視頻】現在而今眼目下,芥菜飯的味精,便是浸透在米粒裡的鄉愁

爸爸每月發那三二十塊的工資,全家人的幸福指數迅速飆升,桌子一拍:晚上做芥菜飯,我從城裡用購買券買來豬油了。媽媽一批核,阿嬤迅速到自留地把芥菜摘來,那晚我幾乎睡不著,因為撐得不行。所以,當今天紀錄片導演@平兄 笑話我的飯量超群壓眾的時候,他是難以用平坦的胸部去審視一個孩提偶爾凸肚的人,從隆起中獲得的福貴感的。雖然我倆幾乎是備戰備荒的同齡人。

其實,芥菜飯在備戰備荒年代,可謂奢侈品。更多時候,芥菜被與鹽巴一起踩壓,擠在翁子里,醃製成鹹菜,成稀飯的一種忠實伴侶。

在下鍋做芥菜飯前,其實@建安兄準備的菜,不缺芥菜。這是一道大骨湯熬製的芥菜湯,據說湯料還包括消食丹。菜,入口即化,非常順應無齒之徒的消化路線;而湯頭香甜可口,無限孝順味蕾。

我從小與我的頭號玩伴@瓶子 無惡不作:把家裡的米、豬油、地瓜「順」出來煮鹹飯、炒地瓜籤,但保持著對芥菜的聖潔。因為,做一頓芥菜飯,的確是門硬功夫。如果那時得道,今天兩個人已經成師成仙了。在泉州,有專門給人做鹹飯做芥菜飯做滷麵的師傅,你可知!

【視頻】拾味掌門人對每道菜的烹飪一一解讀

「拾味」這三款,莊建安認為得到較好的改良。

❶燒肉粽

一般用圓糯米,「拾味」用本福建產寧化石壁圓糯米,米不經浸泡,用大骨湯小火焢4小時,保持傳統又提升了風味,Q性十足,不會像傳統粽子一撥即散。

❷鹹骨芥菜煲


鹹骨用大筒骨和秋食丹小火燉煮,再用其湯汁來煲煮芥菜梗,這樣口感酥軟香甜,又有大骨的香味。秋食丹又稱消食丹,對勞累過度、食欲不振、胃脹食積有很好的功效、

❸鹹豬手

用秋食丹湯做白水滷汤滷制而成,這是對傳統泉州紅鹵豬腳也叫烘豬腳的一種創新,這樣白滷出來的肘子肉不僅肉質細嫩Q彈,別具風味,又經過最後表皮微炸,皮酥肉嫩。

很多的食品,靠味精來撐味道。莊建安得大師指導,在菜餚的身上找味道,追求自然之「美」。

@平兄 在一篇文章裡這麼說莊建安對「自然美」的探索:

古法增鮮,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出如燒筍、煮蝦的汁,都可以保留下來,放在其他的菜餚中,以增加鮮味。當小學徒,首先要學會弔湯,雞湯、清湯(瘦肉湯)、白湯(骨頭湯),調味完全靠湯……

別人收藏寶貝,他搜羅味道。他天天的工作,白天四處去搜羅那些即將消失的民間美味,然後回到他的實驗基地——拾味,秉承傳統,加以改造,賦予新的元素。

好友@平兄在自己的文章裡,這麼形容拾味如拾荒的莊建安獨特的「香愁」:

莊建安是個「掃街嘴」,他認為要想吃到真的「家常菜」,在大酒店大餐廳裡幾乎是不太可能的,只有在街坊民居裡、家庭或仿家庭環境之中,相對於酒店餐廳中的「廟堂之高」,那裡才有家的感覺。所以家庭的廚灶間,每家每戶每天都出品著不同的酸甜苦辣和五味雜陳,他說「家常菜就是每個人家裡經常做的菜」,就像燒肉、蒸魚、扎紮實實地留在胃腸裡的媽媽的味道才有家常的滿足感。

家常的味道就是人倫的互相敬愛貼心貼胃的味道。泉州家常菜,就是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烹飪製作,或用於祭祀,或用於宴請,或用於團圓而蒸騰起來的人間煙火味。

【視頻】幾個泉州人,用舌尖詮釋鄉愁是什麼?

何謂香愁?對「古早味」的重拾,對老記憶的追尋。人是有情懷的動物,在時代滾滾車輪下,既要往前看,也要扭頭看看我們的來時路。

味道,往往喚醒我們,生活太多值得我們去珍惜,傳統太多值得我們去享受。我們在追求鮮味的時候,往往爭得頭破血流,卻忽視了堅守的重要。鄉愁不是守舊,懷舊不是故步不前。

忙著拍攝的鄭新川@開心 哥,在讓手機吃出的飽嗝後,終於感受到肚子打著餓嗝。他在裝著1/4芥菜飯的高壓鍋裡打著飯,一碗兩碗三碗四碗……

香愁啊,是什麼?啥愁,無非就是一種欲望。解愁的辦法很簡單,滿足了繼續滿足,直至「打飽嗝」甚至膩得在地上打滾,晚上在床上大眼瞪小眼。愁就不再愁了。就像吃這鍋伴滿豬油的芥菜飯,吃漲了就短期就不想再嘗了。

好在建安兄像拾荒者一樣經常出去拾味,讓打著飽嗝鼓著肚子從大門「滾」出去,揣著下一個「香愁」從窗戶偷偷地躍進來!

「拾味」美食,就是這麼一個解決「香愁」的所在。

相關焦點

  • 芋艿鹹粥,世人只道泉州的鹹飯好吃,殊不知鹹粥更地道
    我今天要做一頓鹹粥,世人只道泉州的鹹飯好吃,殊不知鹹粥更地道。芋艿鹹粥,沒有吃過的請舉手,如果是純粹的泉州人,那麼這道鹹粥,肯定是你家阿嫲的最愛,阿母的拿手絕活。有人說用芋頭做的鹹粥,是「芋頭鹹粥」,可泉州老城區人從沒有將「芋」稱為「芋頭」的習慣,真正的讀法:「芋」,就一個音,讀「哦」,一個字。而「芋頭鹹粥」就該讀為「芋糜」,「芋頭鹹飯」就讀為「芋飯」。
  • 泉州十大名小吃之鹹飯:閩南地區的傳統小吃,當地人夏天的最愛吃
    鹹飯,泉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它還是福建閩南地區的傳統小吃,屬於閩菜系,圖為鹹飯。據說大部分閩南人人都會做這種飯,它為米飯的一種煮法,種類繁多,有南瓜鹹飯、蘿蔔鹹飯、芥菜鹹飯、芋頭鹹飯、五花肉鹹飯等,圖為鹹飯。
  • 【海絲泉州】泉州的特產辣麼多,以後外地朋友來泉就送這一些!
    泉州有什麼特產?泉州特產有不少,除了工藝品、茶葉,還有不少泉州特色美食。到泉州旅遊,吃吃當地的特產美食,還不忘帶些特產回去,小編今天就為大家匯集各式泉州特產。泉州木偶分為提線木偶和掌中木偶,前者頭像比較大,後者頭像比較小。表現者以提線的方法或以手指撥弄,使木偶活動如生。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驚豔全球的泉州木偶戲,頭號功臣,自然就是泉州木偶啦。
  • 獨具閩南特色的滿月香油飯
    熗浥飯分糯米浥飯與大米浥飯大米浥飯簡稱鹹飯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到現在都叫熗鹹飯了!由於浥字,讀起來比較坳口,只有年長的老泉州才會說熗浥飯。比如之前都是說糯米浥飯,但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已經不這麼叫了。鹹飯的配料多種多樣芥菜、南瓜、芋頭、香菇各種食材皆能入飯······用大鍋柴火煮的浥飯,最為需要功夫。旺火燒開,迅速退去柴火,用大灶的餘溫將鹹飯燜煮至熟,這樣做出來的浥飯方才最為美味。
  • 福建泉州特色美食分享,看著都流口水!
    5、泉州滷鴨全國各地的滷鴨風味各不相同,其中,最能代表泉州特色的要數洪瀨滷鴨。6、洪瀨雞爪洪瀨雞爪是泉州特色名吃.產於南安洪瀨鎮.由雞爪、調味粉和適量辣調適而成,然後經過熱 蒸和熱炒,吃時:雞爪口感潤滑;口可清香;口味微辣;口感滑韌;雞爪抓在手上 不粘手,口感很有彈性。
  • 閩南泉州飲食文化(風味名吃)及特產
    如炒紅蝦、煮魚丸、燉烏雞、蒸鱸魚、焗紅蟳、煎蠔煎(「煎」字在前者為動詞,在後者與蠔合稱為名詞)、炸薯棗等,以及鱸魚清蒸、四果湯純甜、荔肉則味兼酸甜等。至於潤餅的典故,據說春秋時代,有個賢者介子推為了照顧母親拒絕晉文公的封祿,帶著母親入山隱居,晉文公為了逼出介子推而放火燒山,料想孝子必定會背著母親逃出來,但介子推卻抵死不從,和他的母親一起被燒死,傷心悔恨的晉文公自此規定這一天全國都不能生火,定為寒食物節以紀念介子推的氣節,這也就是後來的清明節。
  • 泉州的特產辣麼多,以後外地朋友來泉就送這一些!
    泉州花燈之盛,冠絕天下。宋·《五雜俎》譽稱:「天下上元,燈灼之盛,無逾閩中。」泉州的茶,那可是很多的。僅安溪,就有鐵觀音,黃金桂、感德茶、色種、本山茶、梅佔茶、毛蟹茶等多品種。除了安溪,泉州其他地方也有茶,如永春的佛手、南安石亭綠、永春玉鬥坑子口香茶and so on。
  • 芥菜與芥菜飯
    美食最重要的是食材,好的美食要有好的食材,芥菜飯也不例外。在文成,要吃上一碗綠油油、香噴噴的芥菜飯,必選垟丼芥菜。垟丼芥菜聞名遐邇。只要提到垟丼芥菜,方圓幾十公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說起垟丼這個「丼」字,在文成方言裡不是漢典裡(jǐng,古同「井」)的讀音和字義,而文成土話念dàng,應是「田裡挖的坑或路面、地面上挖的深坑」之意。
  • 泉州這碗飯至今找不到對手,吃過一次就甘心排隊兩小時!
    | 女生必點:甜蜜鮑雞丼 | 甜蜜鮑雞顧名思義,就是飯裡加了雞肉和鮑魚啦~剛一上桌就先被它的美貌吸引!烤得焦黃的雞肉夾雜著嫩得出水的黃桃,光看著就讓人口水直流!哇啦啦~像雲兒這樣舀一勺米飯+松板肉+香菇,一口感受3種味,超滿足!(店裡澆飯的醬汁也是迷之誘人,喜歡肉汁拌飯的小夥伴可以叫服務員多加一些醬哦~)
  • 原來泉州的特產辣麼多!下次去知道該帶什麼回來了吧~(新編版)
    泉州木偶分為提線木偶和掌中木偶,前者頭像比較大,後者頭像比較小。表現者以提線的方法或以手指撥弄,使木偶活動如生。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驚豔全球的泉州木偶戲,頭號功臣,自然就是泉州木偶啦。泉州的茶,那可是很多的。僅安溪,就有鐵觀音,黃金桂、感德茶、色種、本山茶、梅佔茶、毛蟹茶等多品種。除了安溪,泉州其他地方也有茶,如永春的佛手、南安石亭綠、永春玉鬥坑子口香茶and so on。
  • 新花生煮鹹飯,米粒油潤、花生香糯,三碗不過癮
    新花生鹹糜閩南人喜歡吃鹹飯,有胡蘿蔔飯、芥菜飯、排骨飯、芋頭飯、高麗菜飯等等,這些鹹飯裡除了有菜有肉有海鮮有乾貨以外,呈上桌的時候,還會撒上蔥花和紅花生米,紅紅綠綠的,不但給一碗鹹飯增香、還增色。芥菜飯但此處的紅花生米僅是配角、點綴而已,用的也是曬乾的花生油炸爆香,比不了現摘的新鮮花生,粉糯香甜。我們今天用新採摘的花生煮鹹飯,那是一碗飯中絕對的主角。
  • 泉州這2家餐飲店的秘密被揭開!
    傍晚來一碗閩南芥菜飯,顆粒分明的飽滿撫慰著人們白日裡的辛勤; 夜間爭輝鬥豔的各色正餐和夜宵,將無數人們聚攏而來再四散而去,每一頓盛宴或小酌,皆沾染著泉州人民的生活百味……
  • 第二屆閩南文化(文都)知識大賽【泉州風味小吃】
  • 奶奶用了幾十年的老式燜芥菜做法,兩天就能吃,辣味嗆鼻子
    芥菜疙瘩,芥菜疙瘩就是指芥菜的根莖,在東北被稱為:芥菜疙瘩,表皮通常為翠綠色,芥菜疙瘩像蘿蔔一樣是長在地底下的,但其形狀為圓球,底下長了一個長鬚根,似青蘿蔔,樣子像個疙瘩,而且吃起來有一股辣味。【老式燜芥菜絲】所需材料:芥菜疙瘩、油、花椒、做法步驟:1.要選用新鮮的芥菜疙瘩,無蟲眼的,拿在手上,特別脆實,捏不動的,沉一些的水分足,感覺輕的就怕是糠了,把薺菜疙瘩用刀切去根、須及莖蒂,將芥菜有坑
  • 9.9搶價值38元の燒肉丼飯!泉州這家臺灣來的丼飯屋,帶50元就是土豪!
    臺式丼飯屋裡的拌麵,光看賣相就知道和外面的不一樣!剛上桌,濃鬱的味道引得特工們連連驚嘆!又是一碗被肉霸屏的飯!滿噹噹的牛肋條油光發亮,邊看邊流口水...別急著動筷子!吃這碗飯可是有規矩的!新裝修的二代店,和以前都不一樣了。簡約而又溫暖的兩層樓,暖暖的光鋪灑而下。
  • 芥菜疙瘩如何醃製? 怎樣做好吃?正宗東北芥菜絲鹹菜的做法
    還有另一些做法:   方法一:     (以6斤芥菜疙瘩為例)  一 放置芥菜疙瘩  ■第一步:將買來的芥菜疙瘩放置三天,把芥菜疙瘩裡的辣氣完全放乾淨  ■第二步:把放置好的芥菜疙瘩洗乾淨,用牙刷或者清潔球之類的工具把芥菜疙瘩表面的絨毛去掉。
  • 醃芥菜疙瘩
    芥菜疙瘩,是北京人的叫法。它是十字花科蕓薹屬下一種植物的塊根。這東西,是我家俞廠長的最愛,他從小就管這叫「老鹹菜」。醃鹹菜,不能著急。醃芥菜疙瘩,更是急不得。醃法雖然簡單,但「伺候「的過程頗需要點兒耐心。
  • 還是芥菜?
    「不,我只是喜歡吃搭配生魚片的芥末醬,那種衝透鼻腔的辛辣感覺,讓人不能自拔……」 「芥末就是芥菜切成的末嗎?」 「並不是!很多芥末跟芥菜沒有一毛錢關係!」 你吃的芥末其實是山葵?不,是辣根
  • 還是芥菜?| 植物演義
    「不,我只是喜歡吃搭配生魚片的芥末醬,那種衝透鼻腔的辛辣感覺,讓人不能自拔……」「芥末就是芥菜切成的末嗎?」「並不是!很多芥末跟芥菜沒有一毛錢關係!」山葵(圖片來源:非秀博客)日本料理中的綠芥末並非來自芥菜籽,而是來源於十字花科大家族中默默無聞的一支山嵛菜屬植物——山葵。
  • 芥菜竟然有這麼多種類!送你這些家常做法,簡單又好吃~
    在長江以南地區分布較多,生長範圍較廣,東到沿海的各省市,西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到三亞,北至黑龍江,都有芥菜的身影。芥菜多吃對身體有好處,而且口感生脆,有很多人喜歡吃芥菜。但是因為其口味微苦,有許多小孩子會很抗拒吃它。芥菜的吃法也多種多樣,可以用來煮湯、可以爆炒、可以燜、還可以醃製作為下飯菜。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芥菜都有哪些做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