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泉州飲食文化(風味名吃)及特產

2021-02-06 泉州講古


  家庭食俗(除一日三餐之外,還包括年節、禮儀等食俗,後面相關章節中將進一步敘述)因各自經濟條件下一,所以在飲食的結構、食物的種類、習俗的繁簡等方面存在千差萬別。在家庭食俗中所品嘗過的合口味食品,經過進一步的提煉和優選,就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佳餚小吃,被視為飲食民俗文化中的精華部分。

  自然環境的不同,是風味名吃形成的主要外因。泉州地處山海之會,食料種類豐富,既有山珍,又有海味,自古以來,泉州人即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為攝食原則,在長期的飲食實踐中,創造出不少名聞全國的風味名吃。

  晉江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故講泉州飲食民俗文化當以晉江為例。「稽晉邑負山面海,稻穀而外,海錯較多,魚鹽蜃蛤之利,不讓青、齊。其價又平易而鮮高昂,數十錢買之,以充皰廚,以待賓客,備物致用,勝於肉食。」因此重海味成了晉江名吃的一大特色。

  在新編《晉江市志.風俗志》中所列舉的頗具地方特色的菜譜有:桂花蟹肉、珍珠蠔煎、通心河鰻、油焗紅蟳、八珍芋泥、五香雞卷、糖醋荔肉、湯煮魚丸、清蒸鱸魚、快炒紅蝦、歸燉烏雞、八寶香飯、虎咬荽草、四果甜湯等;名土特產食品有:石獅甜餜、安海捆蹄、深滬水丸、東石蠔煎、衙口花生、安海食珍糕(也名吉紅糕)、源和堂蜜餞、石湖紅膏蟳、龍湖金邊鱉、靈水菜脯、五鄉米、陳埭泥蟶、西濱禮餅等;地方小吃有菜餜、蠔(食字旁加追)、田螺肉碗糕、米丸、花生卷、肉粽、蠔煎、花生湯、面線糊、米餈、魚丸、鹹餡芋圓、炸薯棗、土筍凍等。

  泉州人對名吃食料的選擇是十分講究的,就海味而言,大蝦要鮮蹦活跳,鱸魚以荀江產為佳,紅膏蟳取石湖產最好。泉州菜在烹調技法上有炒、煮、燉、蒸、燜、煎、滷、炸等,口味一般是以清淡酸甜為主,這從上面所列舉的晉江名吃食譜的名稱上,也可以直接看出來。如炒紅蝦、煮魚丸、燉烏雞、蒸鱸魚、焗紅蟳、煎蠔煎(「煎」字在前者為動詞,在後者與蠔合稱為名詞)、炸薯棗等,以及鱸魚清蒸、四果湯純甜、荔肉則味兼酸甜等。

  有的民俗學者指出:泉州菜譜上有「咖哩雞」、「咖哩牛肉」、「燒沙茶牛肉串」等獨具蕉風椰韻的風味食品,所用的調味品咖喱和沙茶來自南洋;

  「燒豬仔」和「燒肉粽」,估計是明清時期到兩廣為官的泉州人,從粵菜引進的;

  泉州人在烹調菜餚時,有炸蔥頭油的習慣,喜歡吃「緣隨」(香菜)和潤蘆(水蘆),很可能是受中原飲食文化(特別是京菜)的影響。

  在泉州僑鄉,有的歸僑、僑眷家庭,也時常烹飪和飲食海外的一些菜餚,如「印尼菜」、「越南菜」、「泰國菜」等,這就從一個側面使我們感受到泉州飲食文化的兼容性。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或清明前後,有吃潤餅的習俗。至於潤餅的典故,據說春秋時代,有個賢者介子推為了照顧母親拒絕晉文公的封祿,帶著母親入山隱居,晉文公為了逼出介子推而放火燒山,料想孝子必定會背著母親逃出來,但介子推卻抵死不從,和他的母親一起被燒死,傷心悔恨的晉文公自此規定這一天全國都不能生火,定為寒食物節以紀念介子推的氣節,這也就是後來的清明節。古時候在清明節這一天吃寒食,將蔬菜放涼再包進麵皮中包裹食用,這樣的習俗流傳到今日,大家便會在清明節吃潤餅來應景。

潤餅是閩南地區及臺灣地區的一種地方風味小吃,主要原料有春筍絲、胡蘿蔔絲、高麗菜(捲心菜、包菜)絲、韭黃、綠豆芽、香菇、酥海苔、豬肉腿、蝦仁、蛋皮絲等,食用時,用薄如蟬翼的熟麵皮把各種菜餚製成的餡料包捲成枕頭狀,然後根據個人嗜好蘸各種醬料。其特點:嫩脆甜潤,醇香多味。亦可將包好的潤餅經油炸酥,俗稱「春卷」,別有一番風味。由於包潤餅的過程一般由家庭成員一起完成因此特別有利於親情及民俗的交流。但這一習俗,在全國流傳不廣泛。





 

泉州特色小吃有哪些:

特色主食:
泉州炒飯 、 面線糊、鴨仔粥,滷麵,深滬壺仔飯, 牛肉羹、肉粽、(燒肉棕)豆粽,甜粽,馬枷梗、衙口花生、芋圓,深滬魚丸、安海土筍凍、東石海瀝煎(蠔仔煎)









內坑騾肉,羅山鹹飯,池店炒米粉(薑母鴨),紫帽鴨子粥,西濱滷麵 洪賴雞爪 ,蓬壺肉羹等

[海蠣煎] 蠔仔煎

[土筍凍]

[肉粽]


鹹飯,蘿蔔飯,芥菜飯,,花菜飯,滷肉飯,芋仔飯,魚仔粥,湖頭米粉,豆籤,浮果,粉團,番薯粉粿條,澳茄粿,酸菜雞絲麵。





衙口芋圓,先選取上好芋頭去皮刨成絲,加地瓜粉和成泥狀,取適量於小盤中,包上調好的肉餡,搓成圓球狀再蒸即成皮Q餡正的芋圓了。

  遙想當年芋圓只有一種吃法:在碗中剪開的芋圓中加些熬好的大骨湯;後來也有了幹吃法,就是芋圓上灑些花生末、加上甜辣醬等佐料,再淋點香油。不同吃法各具特色。

特色湯類:

貢丸,魚丸(深滬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鴨湯,黑豆龍骨湯,苦菜大腸湯,馬鮫羹,墨魚梗,香菇豆豬舌湯,灌腸仔湯,石獅牛肉羹,藕段排骨湯,蘿蔔排骨湯,玉米排骨湯,水豆腐湯,七彩乾貝湯,肉燕湯,豬血湯

特色包子:

水晶包,肉夾包,東方包,菜包,水煎包。

特色素菜

安溪水甕菜,嫩餅菜,窖菜,德化淮山,涼拌苦瓜,辣油筍菜,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帶。

特色葷菜:

洪瀨雞爪,崇武魚卷,西街田螺,薑母鴨,鰻魚乾燉豬腳,燜豬肘,牛排(有別於西餐牛排),水門巷燉羊肉,豬血小腸,蠔(東石蠔)(潯埔蠔),清蒸金槍魚,文蛤蒸蛋,醬香花蛤,蒸油蛤,炒泥蚶,蒸苦螺,炒竹蟶,炒大頭螺,沙魚凍,芥菜炒蝦皮,十香全鴨,香芋燜鴨。

特色甜品: ,

石花膏,茜草粿(仙草密),桔紅糕,綠豆餅,粕丸,麻餈(麻吉),榜舍龜,碗糕,發果,花生甜湯,米果仔,豆沙餅,石獅塘頭甜粿,石獅芋圓,芋餅,芋蓉(芋泥),土筍凍,柿餅,菜頭酸,糖醋蓮藕片,貢糖,椰子餅,雪拉膏,四果湯
[米果仔]


特色煎炸品:

煎菜果(蘿蔔糕),煎果,蠔嗲,五香瘦肉粕,雞卷,春卷,醋肉,鯊魚炸,鰻魚炸,蠔仔煎(海蠣煎),紫菜煎,餈(餈粑、糯米餈),滿煎糕,薄皮油條。
【五香瘦肉粕】

其他特色食品:

永春白粬,布包豆乾,九重粿,魷魚乾,蟶乾,小乾貝,滷豬舌,海蜇皮,桂花蟹

配料及酒水:

永春老醋、甜酒,紅米酒,惠泉啤酒

特產茶葉:

鐵觀音,水仙茶

特產蔬菜:

菠薐菜(菠菜),番薯(地瓜)

特產水果:

餘柑,芒果,荔枝,龍眼,檳榔,蜜桔(安溪蜜桔、永春金橘糖),永春蘆柑。

泉州講古微信號

東亞文化之都最值得關注的微信文化媒體。定期推送泉州古文化,同城活動,吃喝玩樂,新聞資訊,商家優惠等優質內容。你想訂閱嗎?點擊標題下方「泉州講古」關注.

相關焦點

  • 泉州永春特產「麻粩」,香甜可口,入口酥脆鬆軟,甜而不膩!
    麻粩是福建泉州永春的名特產,其製作手藝歷史悠久,遐邇聞名,不過其起源年代已難考究。閩南人好喝茶,用來佐茶的小點自然也五花八門。撇去常見的花生瓜子不說,諸般茶配中最叫人歡喜的,莫過於永春的麻粩。這種脆生生的小吃以糯米、花生等為原料,咬一口嘎吱作響,表皮還能拉出一段長長的糖絲。
  • 泉州十大特產 泉州有什麼特產
    泉州有非常多的風景名勝,也有非常多的美食。它是一個適合旅遊的好去處。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泉州有哪些特產吧!1、安溪鐵觀音安溪鐵觀音是泉州的特產之一,其樹勢不大,枝條披張,葉色深綠,葉質柔軟肥厚,芽葉肥壯。
  • 福建這道小吃看著嚇人,一直以為它是廈門特產,沒想到起源泉州
    廈門之旅,有這麼一種小吃一直難忘,也一直以為它就是廈門的特色風味(特產),一種名字聽起來平平,但相貌卻十分驚人:土筍凍。這是一種色香味俱佳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主要原料是一種蠕蟲,屬於星蟲動物門,學名可口革囊星蟲。據說,這道獨特的風味小吃是鄭成功發明的。也有說法是與與戚繼光有關。
  • 泉州風味:鯊魚羹,閩南家常做法,操作簡單,鮮美無比
    閩南有句俗語「一鯃二紅鯋,三鯧四馬鮫,五鮸六加臘」,講的就是泉州人對海魚的情有獨鍾,但鯊魚,鯊魚肉並不好吃,泉州人習慣用來做水丸。這麼霸道的魚,當然有霸道的泉州風味鯊魚羹,取用了融入了人們對於海洋中具有權威代表之一的鯊魚的力量崇拜之心,這道閩式家常菜獨具地方特色,不是經常可以吃到的美食喲,一大塊淨鯊魚肉,加上各式各樣的調味料,最終最初一道鮮美的魚羹,一桌人其樂融融的圍在一塊開心的吃起來吧。
  • 多彩的閩南文化:鬥陣來學閩南語
    閩南文化係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區的人(主要是閩南人)共同創造並一代代傳承發展與創新的地區性文化。閩南地區從西晉末年開始開發,在隨後的幾百年間,中原文化、百越文化、異國文化在這裡相互滲透、融合,孕育了包容多元文化的閩南文化。
  • 本土作家許曉春聊閩南飲食文化
    近日,廈門美食作家許曉春攜自己的作品《廈門飲食文化》來到外圖廈門書城,從凝聚了幾代廈門人甚至海外華人鄉愁的餐飲「老字號」,談到廈門餐飲的四大名片及其閩南風味特色,並結合現場展示的餡餅、馬蹄酥、豬腰餅、魚皮花生、蛋花酥等本地特色茶配,與讀者分享廈門美食背後的歷史、地域文化內涵。
  • 第二屆閩南文化(文都)知識大賽【泉州風味小吃】
  • 閩南好料|老街裡的豆腐坊,獨特的閩南風味.
    這是一個以閩南古早味為主的欄目「
  • 秦皇島十大地方特色旅遊美食及便攜旅遊名吃特產出爐
    近期,秦皇島市旅遊部門公布了「秦皇島十大地方特色旅遊美食」和「秦皇島十大便攜旅遊名吃特產」評選結果。通過「2014秦皇島十大旅遊美食評選活動」為旅遊企業搭建了一個溝通交流、切磋技藝的平臺,也為市民和遊客開啟了一扇深入了解秦皇島、體驗秦皇島的窗口,促進了秦皇島市餐飲技能水平和服務素質的全面提升。
  • 閩南的暖冬,尋覓古早味,走進老街喝咖啡——泉州
    潮汕和閩南都在東部沿海,城市和食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方言也屬於同個語系。從潮汕動車出發,漳州、廈門、泉州,一路向上,終點可到達江浙和上海。 上個周末去了一趟說走就走的動車之旅,10月份才去過了廈門,就把目的地定在了泉州,回程在中途下車,漳州古城逛半天。2座閩南老城,去了6個咖啡館。
  • 閩南的建築文化
    紅磚白石,一直是閩南建築的一個特色,在泉州建築中更有「出磚入石」的建築工藝。  其實,每一棟閩南建築都別具風情。屋脊、瓦當、木雕、石雕……只要你一一探究,就會發現每一個細節都有特別的地方,值得細細品味。  我們請來曾任泉州南建築博物館館長的黃金良先生做個導遊,帶著大家領略閩南建築的別樣風情。
  • 泉州洛陽橋的橋南街,滿是閩南古厝的老街,已是千年歷史
    從臺灣自由旅行回廈門,在廈門機場直接坐泉州專線一個小時就到了,非常快,泉州是一直被忽視的觀光城市,旅遊資源太多了,值得停留幾天。首先從有近千年歷史的古橋洛陽橋說起吧,介紹了蔡襄祠,當地老百姓懷念蔡襄在泉州造福,走出蔡襄祠,來到橋南街,直通洛陽橋。
  • 海絲泉州十大科學閩南諺語評選活動座談會順利召開
    2021年1月12日,由鯉城區科協、泉州歷史文化中心、泉州西湖文化促進會聯合主辦的「閩南諺語書法作品贈送儀式暨海絲泉州十大科學閩南諺語推介活動座談會」在福建泉州市鯉城區檔案館順利召開。首先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海絲泉州十大科學閩南諺語」的魅力:1、百般起頭難。
  • 福建省資訊|「晉江美食篇」晉江地道美食特產小吃介紹
    下面我們來看看舌尖上的晉江有哪些特產小吃。土筍凍,起源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海,是一種色香味俱佳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土筍凍是一種由特有產品加工而成的凍品。相傳發明人是民族英雄鄭成功。食用時配上好醬油、永春陳醋、蒜蓉。壺仔,即陶罐,與沙縣燉罐相比大小相差無幾。壺仔飯是壺仔製作成的飯。壺仔飯和馬加羹是泉州晉江的一個沿海小鎮深滬最負盛名的兩種小吃之一。深滬魚丸是晉江的傳統小吃。
  • 雲南飲食文化與雲南風味
    雲南飲食文化與雲南風味菜 雲南風味是以昆明地區為中心,匯集滇地各方區域風味,以及各民族菜和寺院菜而構成的風味名菜
  • 京城泉州館 · 福建好味道
    因此而享有「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泉州」的美譽。 泉州美食品種豐富多樣,風味獨特,令人難忘。最有名的美味食品有百年老字號源和堂、洪瀨雞爪、崇武魚卷、薑母鴨、安海土筍凍、深滬魚丸、藍氏鐘樓肉粽大王、手工面線、野生紅菇等。        如今,在京城便能享受到地道正宗的閩南風味美食,及特色飾品、工藝品。
  • 走進河北,邯鄲的老傳統特色名吃
    其飲食文化也是豐富多彩,品種繁多,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有邯鄲一簍油水餃、大名二毛燒雞、馬頭天福酥魚、五百居香腸、郭八火燒、永年驢肉香腸、「廣府牌酥魚「廣府牌」驢肉等。聖旨骨酥魚最早起源於邯鄲的一趙姓富紳人家,又叫趙家酥魚。五代十國時期,後周大將趙匡胤徵戰邯鄲時曾吃過趙家酥魚,他登基後,將其列為御用美食。從此,趙家酥魚被尊稱為「聖旨骨酥魚」。
  • 福建泉州特色美食分享,看著都流口水!
    魷魚乾易存放且保質期可達一、二年之久,因此在小岞常年都能品嘗,為小岞一大特色風味。2、崇武魚卷崇武魚卷是閩南一道特色食物,其主要原料為精選優質魚,其中又以馬鮫、鰻、鯊等最佳,高質量的魚卷,入口柔潤清脆,咀嚼時齒頰留香,既沒見魚肉,也不含腥味,有一種特有的清鮮滋味。
  • 泉州:乘風破浪,從此出發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舞臺光燈驟亮,音樂起,掌聲聚,那麼就讓我們盡情發光,對所有觀眾喊:HI,這裡是泉州! 泉州 我有古樂唱千載 泉州梨園戲是中國珍稀的古老劇種、福建五大劇種之一。2002年被聯合國亞太文化中心列入傳統民間表演藝術資料庫;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福建泉州永春概覽(閩南地區)
    福建泉州永春概覽(閩南地區):泉州市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會福州,南接廈門,東望臺灣省,西毗漳州、龍巖、三明。泉州市現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晉江、石獅、南安3個縣級市,惠安、永春、德化、安溪、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裡(含金門),2017年末常住人口865萬人(不含金門縣)。方言以閩南話為主,通用語言為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