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是一類受到眾人尊敬的人,對於科技工作者而言,看到自己的成就和科研成果可以被大眾所認可,並且獲得相應的榮譽和頭銜,是一件十分光彩的事情和有榮譽感的事情。我們知道,世界最知名的科技獎項就是諾貝爾獎,諾貝爾獎不僅家喻戶曉,而且權威性很高。
能夠獲得諾貝爾獎,說明在自身科學領域擁有著極高的成就,與諾貝爾獎相比,國內最具權威性的就是院士頭銜,這是對於國內科技工作者的最高榮譽,也是對於科學家們潛心研究的最高回報。但是院士的評選非常的嚴格,能夠當選為院士非常的不容易,院士的當選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所以說諾貝爾獎它是國際性的科技獎項,其規模和等級肯定要大於國內的院士,那麼如果一位科技工作者獲得了諾貝爾獎,是不是就可以說明他獲得院士頭銜也是必然的呢?但是事實卻與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雖然屠呦呦因為發現了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他的貢獻之大我們所有人有目共睹。但是屠呦呦始終無法評選為院士,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其中有以下3點原因,令人深思。
1、是否為個人成果有爭論
其實關於青蒿素,有人說他是團隊研究的成果,而並不是屠呦呦自己的成果,所以有這一點原因,屠呦呦評選為院士的說服力就不足。所以個人貢獻並不能達到評為院士的級別。只有極少數的科研成果是個人或者少部分人完成的,大部分都是團隊完成合作。但是其實屠呦呦她作為整個項目的領頭人,在青蒿素發現過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實按理說,她應該有資格評選為院士。
2、專注科研,人際關係差
我們都知道院士的評定是需要推薦的,年齡則是評選為院士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沒有眾多的院士鼎力相助,紛紛推薦,那麼即使你做出了多大的科技貢獻,評選院士這條路也可能走不通。而屠呦呦她是一位潛心研究的人,所以與其他院士的人際關係可能很一般,所以我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院士推薦她,是否與這點有關。
3、個人可能並未參選
屠呦呦作為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優秀科學家,並且她還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勳章等含金量非常高的榮譽。但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的研究中心主任廖福龍曾經披露,屠呦呦多次評選院士但是均未成功,具體原因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屠呦呦雖然沒有評定為院士,但是它的科技成就是我們大家有目共睹的,我們並不會因為他她沒有獲得院士頭銜,而對她另眼相看相看,這位充滿智慧的老奶奶值得我們的尊敬與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