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全周期,瞄準健康全過程。近年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對部隊來說,推進「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有助於提升軍人健康水平,推動戰鬥力生成。我們邀請聯勤保障部隊第901醫院門診部主任仲立儒,同大家談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這個話題。
記者:什麼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仲立儒:「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是對個體或群體從胚胎到死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提供諮詢和指導、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幹預的全過程。
記者:對軍人來說,「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有哪些內容?
仲立儒: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軀體健康、精神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完好。對軍人來說,健康的定義還包括崗位和遂行任務所需的體能、技能、智能、心理以及良好的應激適應能力和軍事作業能力。軍人健康管理是從改善和維護健康、提升軍事作業效能角度進行的健康及危險因素監測、評估、服務幹預、組織計劃的活動和過程。一般來說,軍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收集健康信息。軍隊醫院、基層衛生機構可通過調查、健康體檢、周期性健康檢查、下部隊巡診等方法,收集個人和群體在生活環境、專業特點、個人行為、日常訓練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健康危險因素,並建立全流程的、完整的健康檔案。
二是健康風險因素評估。軍隊醫院、基層衛生機構根據收集的個人和單位的健康信息,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狀況進行專業的量化評估,發現疾病、訓練傷發生的可能性和規律,提出預防疾病、恢復健康的指導意見。
三是制定健康計劃,實施健康指導。醫療衛生機構根據健康檔案數據,預估個人可能存在的疾病危險因素,制定改善個人健康的行動計劃,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個性化的健康管理計劃應根據官兵的年齡、專業特點,制定綜合體檢方案、綜合保健方案、健康教育處方、飲食及運動處方等。
記者:對軍人來說,推進「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有哪些重要作用?
仲立儒: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調動個體和群體及整個社會的積極性,有效利用有限資源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對官兵來說,推進「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主要是將官兵的全服役期納入健康管理體系,全面監測、全程幹預,指導官兵入伍選崗、訓練規劃、形體管理、營養調節、預防訓練傷,幫助官兵養成個人健康習慣、提升訓練成績,助力部隊戰鬥力建設。具體來說,推進「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是為官兵選崗提供參考。入伍和軍校招生過程中,人力資源部門可以根據視力、聽力、骨密度和心理素質,預測官兵更適合的崗位和專業。通過量「體」選崗的形式,提升軍事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
二是警示風險,促進疾病防治。軍隊衛生機構通過官兵的定期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和資料庫,分析慢性病、常見病的發生規律,及時對健康風險進行預警,指導官兵採取有效措施強健體魄,減輕病痛襲擾。
三是評估狀態,指導訓練演練。在部隊階段性訓練、聯訓聯演前,醫護人員可以通過健康體檢報告和健康檔案,分析官兵的身心狀況。根據官兵的不同情況,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官兵在遂行任務期間,醫療機構可以為官兵提供有效的健康支持、心理疏導等,幫助官兵預防疾病,提高環境適應能力。
四是綜合評定,推進職業規劃。對官兵進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可以根據長期積累的健康檔案數據,預測個體健康狀況,為士兵考學提幹、學兵選送、軍士選晉、幹部晉職晉銜及官兵退役等提供有效參考。
記者:您認為推進「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各級醫療機構需要做哪些工作?
仲立儒:推進「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各級醫療機構在創新健康管理模式、構建健康維護體系方面還需進一步努力。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健康管理制度機制,完善各級健康管理組織機構,形成溝通軍隊醫院與基層衛生機構的常態機制,促進信息共享、管理聯動。加大健康管理科研和設施方面的經費投入。
二是強化風險評估。根據不同軍兵種職業特點和慢性疾病風險,精準化設計健康管理實施標準,研製開發適合我軍不同職業、不同類型軍人的健康風險評估系統,實現疾病的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
三是加強深度融合發展。充分依託地方優質醫療健康資源,密切協同合作,高標準、可持續實現軍人「全生命周期」健康維護。
四是加大培養投入。貼近實戰化發展定位,培養契合不同軍兵種特點的專業健康管理人才。加大資金和健康裝備投入,專業化做好軍隊健康管理工作。
五是建立健康檔案。建立官兵從入伍到退役全過程的健康就診信息資料庫,定期總結、分析,全時、全方位監測官兵的健康狀態,及時採取健康管理措施。
記者:推進「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除了將官兵的全服役期納入健康管理體系,還包括哪些方面?
仲立儒:強化應徵青年及退伍官兵的健康管理,是官兵健康管理的拓展延伸。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高低關係到兵員素質的高低。有志於參軍入伍、報考軍校、飛行員的青少年,可針對自身的身體素質現狀、意向專業標準,及時調整飲食習慣、課外活動時間等,有針對性地加強體質鍛鍊,確保體力智力全面發展。退伍官兵回歸社會後仍要注重健康管理,繼續保持作息規律、營養均衡、戒菸限酒、注重鍛鍊等好習慣;堅持定期體檢,留存好體檢報告,建立健康檔案;及時關注自身身體變化、疾病隱患,遵醫囑做好調適。
來源 | 解放軍報、學習軍團
作者 | 郝東紅、解放軍報記者 孫興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