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時代雖然改變了,女排精神卻永遠薪火相傳

2020-10-08 影視控

《奪冠》講述了從80年代到今日,中國女排之間起起伏伏的歲月,完美的詮釋了女排精神。

原本該片名為《中國女排》,是春節檔最為期待的電影,導演為赫赫有名的陳可辛,更有黃渤,鞏俐等知名演員的加入,這本身就給該部電影,上了一個極大的保障。

那麼這部延遲了近九個月,緩緩而來的電影,究竟怎麼樣呢?

其一,陳可辛是一個創造夢幻和奇蹟的人。

如果你看過陳可辛的導演作品,你就會發現他的風格,從來都不固定,總會在他人並未想像到的地方給你一個新的驚喜。而他最為擅長的便是將一個選題,運用人物和線索串聯在一起,其中時間的流轉,便是電影意義的真正傳達。

選角鞏俐飾演郎平,可謂是神來之筆。起初,傳來鞏俐將演郎平這個消息,第一反應是覺得兩者差距過大。郎平,這個體壇之上的經典傳奇,飾演好了,得到的會洋溢著讚美之詞。可若是飾演糟糕,即將面臨的就是一片謾罵。

很少有人願意去飾演一個現在進行時的人物,因為本尊與演員所塑造的人物,會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了飾演好郎平,鞏俐可謂是親身接觸,密切跟蹤郎平。最終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生動,鮮活的女排教練。

青年的郎平他選取的則是職業排球手,白浪,郎平的女兒。最為大膽的採用,便是陳可辛選擇用女排演員飾演自己。

沒有誰更加能夠體現出女排訓練的艱辛,也沒有誰比女排球員能夠更好地展現出,那些年奪冠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苦澀,放棄的想法,每一個成功的女排成員,拼搏到今天,都是自我性格的衝破,以及對於夢想的不懈堅持。

人物和時代,不同時間線,陳可辛採取了不同的拍攝手法,那種朦朧又古舊的感覺,又切實地還原了80年代女排人員的訓練場地。完全讓觀影的人,將自己代入了那個拼搏向上,為了追尋一塊金牌,不懈奮鬥的時代。

前後兩個時代,郎平的不同表現,青年的熱血,拼搏,回歸之後的成熟,穩重,堅毅,讓人切實體會女排精神在她身上的流轉。

其二,女排精神,薪火永相傳。

精神,一向都是寄托在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推陳出新,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更改。80年代的女排精神,它是一種對於國家和集體的奉獻精神。

那個年代,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尚未真正在世界上打出自己的名聲。女排,一向是不被外國人所看得起的項目。在外國人已經開始用測試工具,去判斷運動員所需要的訓練和體力,中國仍舊在一個破舊的漳州訓練館,用著最為古老的方式訓練。當聽到電影中那句,按照男排的標準去訓練時,不由得讓人熱淚盈眶。

80年代的冠軍,中國戰勝了打不死的日本隊,所靠的就是這些女排運動員,不懈拼搏的精神。她們能夠吃苦,敢于堅持,再累再難也都熬了下去,身體素質和環境遠不如外國強隊時,卻取得了勝利。

體育競技的賽場上,永遠是再殘酷不過了,只有勝者才有權利發聲,沒有人會記得輸者。

80年代,中國的經濟實力不強,女排的奪冠,是中國體育史上最濃墨寫意的一筆,徹徹底底地讓整個世界見證和認識了中國精神。

從電影中,能夠清晰地看到了,那個年代,中國女排的成員所熬的不僅是體力,毅力還有對身體過度的透支,而這一切的努力,不過是為了在世界賽場上奪冠。以至於很多女排隊員,身上留下了無法抹消的傷痕,而這樣的付出,真的值得嗎?

值得,因為彼時的中國女排,所打下的不僅是一場場比賽,更是中國的榮耀和尊嚴。

可以說,未來數十年中國的輝煌傳說,是靠著這樣一群人,用自己身體,性命去拼搏出來的。人類的情感是共同的,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它能夠源遠流長的最大原因就是,無論是什麼時代,總有人願意為了這個國家付出一切,中國精神是融入中國人的骨血之中,不可分割的。


其三,新時代新的女排精神,它還有必要嗎?

中國女排這些年,是切切實實地經歷了起起落落。

在80年代創造輝煌之後,一直以來,女排的成績並不是很好。而這一切,在郎平回歸,成為女排的主教練,有了一個新的轉折,女排精神也有了一個新的延續。

郎平回歸後,經歷過國外訓練體系的她,一改傳統女排訓練只知道勤學苦練,不知變通的訓練方式。她選擇更加科學和合理的訓練計劃,女排運動員的生活中,所擁有的不再只是練球練球,反覆的練球,她們有了自己的生活,愛好和追求。郎平在作為教練時,雖然比賽輸了,仍會拍拍她們的肩膀,告訴她們,已經做得不錯了。

不同於傳統的女排精神,新時代的女排精神,有了一個全新的改變。

中國在當下,國力強盛,經濟發達,已經無需去靠著一個個冠軍,讓世界看到自己。冠軍之於中國是增光添彩,卻不是不可或缺。

那麼這個時候的女排精神是什麼?是一個個女排運動員敢於找尋到真正的自己,她們團結起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去努力。她們的拼搏,努力,不過是為了夢想的追求,這種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就是新時代的女排精神。

當2016年的裡約奧運會開始,中國對戰的是去年實力最強的巴西隊。在巴西隊東道主的賽場上,中國女排運動員將比分咬得狠狠地,又一舉爆冷奪冠。

當中國的國旗掛在冠軍的臺上,又有幾個人會不為這件事情熱淚盈眶。

請新時代的年輕人,請永遠不要忘記女排精神,每一個年輕人都要為了所想要的去拼搏,追求,努力。

相關焦點

  • 女排精神中國魂,薪火相傳民族夢
    香港站中,中國女排將會和阿根廷女排,日本女排,義大利女排交手。總教練郎平繼續啟用多套陣容,秉持女排精神,深入鍛鍊新人,為10月的世錦賽做好充足準備。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郎平
  • 「鐵山精神」薪火相傳的時代意義
    「鐵山精神」薪火相傳的時代意義——寫在酒鋼建廠61周年之際
  • 奪冠!重溫中國女排燃情歲月,傳承中國精神
    9月25日電影《奪冠》上映,電影《奪冠》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的風雨徵程,詮釋了幾代中國女排人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一時間,全國各行各業掀起了學習女排精神、發揚女排精神的熱潮,「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響徹神州大地。女排精神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徵。
  • 讓「鐵人」精神薪火相傳
    讓「鐵人」精神薪火相傳 2020-12-24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奪冠》:什麼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在《奪冠》中用3場大賽連接起中國女排四十年的熱血拼搏,女排從五連冠時代墜入連敗再重回巔峰的四十年。《奪冠》開篇,就呈現了那次女排奪冠的歷史。1988年兵敗漢城,中國女排遭遇了至暗低谷,動蕩起伏的十幾年中,教練換了好幾任,但都沒有奪得世界冠軍,直到新世紀陪打教練陳忠和扛起女排大旗。2004年雅典奧運會,陳忠和率領中國女排決賽中逆轉俄羅斯女排取得冠軍,無疑是中國女排精神的又一次展示、發揚和傳承。隨著經濟的發展,自信的增強,奪冠不再是大家唯一看重的。
  • 《奪冠》:票房破億,女排精神永遠都在
    《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2016年的奪冠故事,電影裡著重展現了三場比賽,1981年女排世界盃、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2016年里約奧運會。在電影中,郎平是關鍵人物,她既是銜接兩代女排的紐帶,也代表著女排精神的延續和更新。
  • 《奪冠》:我們永遠需要這樣的中國女排精神
    文 / 追劇者們我們永遠需要這樣的中國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值得敬仰和弘揚,《奪冠》裡他們那種永不服輸的拼勁感動我了!「你們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在乎一場排球的輸贏?我說,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下意識怎麼來?訓練來的,不是一般的訓練,而是千百萬次、上億次不斷重複的訓練。」
  • 影評 |《奪冠》——從未遠離的女排精神
    ,運用創新性的現實主義表達方式,將女排精神再度呈現到觀眾面前。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雖然面臨技術和條件落後的不利局面,卻依然在日本隊主場打敗對方,問鼎冠軍寶座,為國家贏得榮譽。這場勝利用傲人的成績鑄就了民族自信,鼓舞了全國人民,也極大地振奮了國民精神,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一定行。
  • 多彩假期 | 讓「拓荒人精神,薪火相傳」——古鎮小學少先隊員獻禮...
    多彩假期 | 讓「拓荒人精神,薪火相傳」——古鎮小學少先隊員獻禮袁隆平爺爺90歲生日 2020-08-27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遠難忘奪冠那一刻的驕傲,致敬中國女排!#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3:0戰勝東道主美國女排,奧運會奪冠,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導演@徐崢 通過決賽時刻上海弄堂裡萬人空巷的情景再現這一激動人心的瞬間。中國女排永不言棄,女排精神薪火相傳!致敬中國女排,致敬中國姑娘!
  • 京劇譚門薪火相傳七代而不絕,精神永在!
    京劇譚門薪火相傳七代而不絕,精神永在!媒體 無論怎樣的傳奇,終有畫上句號的那一刻,而傳奇的精神會永遠延續下去
  • 奪冠!兩個時代的女排精神
    今天我們聊一下電影《奪冠》,豆瓣評分7.3,口碑也呈現出兩極分化,一些網友吐槽電影總體過於而另一些網友則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體育電影最好的一部,所表達的核心精神上升到另外一個臺階。從影片中,可以看出時代的進步,每個年代的價值觀的改變。個人覺得7.3分在豆瓣評價低了,如果讓小編打分,應該可以有8分!
  • 《奪冠》:時代浮沉變遷,女排精神始終振奮國人
    以郎平為主要視點,從女排崛起到沒落再到崛起,時代在變,但以郎平為代表的女排精神沒有變。而片中有一段講述時代變遷的情節很抓人:上一代女排姑娘們一心撲排球,奪冠就是人生唯一的可能,她們就像是那時的國人,選擇很少,路也很少。新時代的女排,有隊員跟郎平說:『我不想打排球了,排球不是人生的全部,我要去考大學』。時代在發展,國家在進步,路子,也越來越多了。那麼,這個情節提出了一個很要命的問題:時代都變了,女排精神,它變了嗎?
  • 時評:從女排精神中汲取新時代「奪冠」力量
    80年代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再次奪冠,幾代中國女排的艱苦訓練和比賽場景。電影中記錄的片段,是中國女排的真實寫照,讓人熱血沸騰。幾十年來,中國女排一路拼搏、為國爭光,有高峰也有低谷,隨著時代變遷,女排精神歷久彌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如今,在新的時代競技場上,我們要從女排精神中汲取力量,助力中華民族不斷乘風破浪。從女排精神中感悟信念的力量。
  • 熱點話題女排精神,作文訓練,真題+指導+範文
    也許在最近幾年的記憶裡,中國女排一直代表中國的驕傲,但回顧中國女排走過的路,這一路有坎坷,有波折,有歡笑,最可貴的並非一次次勝利,而是永遠在逆境中不言放棄的中國女排精神,這正是《奪冠》所帶給我們的故事內核。百萬種勇敢,同一種風範。記憶重燃,致敬傳奇。
  • 致敬「她」精神 | 從女排精神中汲取新時代「奪冠」力量
    「自強不息、堅韌剛毅、智慧豁達」已成為女性精神的代名詞,激揚著一代代女性在新時代奮力書寫「巾幗不讓鬚眉」的美麗華章。《奪冠》以此為主題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分一分「死磕」一場一場「硬拼」拖不垮、打不倒永不言敗、永不放棄、永遠拼搏
  • 從女排精神中汲取新時代「奪冠」力量丨時評
    》上映,影片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回憶視角,再現了從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再次奪冠,幾代中國女排的艱苦訓練和比賽場景。電影中記錄的片段,是中國女排的真實寫照,讓人熱血沸騰。幾十年來,中國女排一路拼搏、為國爭光,有高峰也有低谷,隨著時代變遷,女排精神歷久彌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如今,在新的時代競技場上,我們要從女排精神中汲取力量,助力中華民族不斷乘風破浪。從女排精神中感悟信念的力量。
  • 生而為贏:從《奪冠》看女排精神的時代變遷
    由陳可辛執導的《奪冠》回溯了中國女排從81年開啟「五連冠」的輝煌到經歷16年的低谷,從08年北京奧運會中美大戰的失利到裡約奧運會重回巔峰的一段長達四十年的歷史。《奪冠》的前半部分詳細地展現了女排姑娘們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在教練袁偉民的帶領下,老女排們把自己的一輩子都獻給了排球。
  • 女排精神的時代傳承,我們從未忘記—《奪冠》
    在《奪冠》之前,陳可辛拍攝的電影在文化融合方面展現得相當接地氣,從《投名狀》到《中國合伙人》再到《親愛的》。他對於整個國家的時代脈絡摸得還是很準的。我出生比較晚,沒經歷過老女排五連冠時候的盛況,但是每每聽說女排精神,經歷過那個時代的長輩人都會十分感慨。那個年代,面對全面落後西方的新中國,所有人心中好像有憋著一股勁,為了前進,我們做什麼都可以。
  • 致敬林丹——永遠的羽毛球大將,輝煌永存歷史,精神薪火相傳
    希望中國的羽毛球運動員再接再厲,讓體育精神薪火相傳,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