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甲聯賽第34輪,國際米蘭客場挑戰羅馬。德弗賴頭球首開紀錄,羅馬連進兩球反超比分,比賽末段,盧卡庫點球扳平,幫助國米取得一分。本場戰平之後,國際米蘭領先第五名羅馬14分,提前四輪獲得歐冠資格,但多賽一輪的情況下落後榜首5分,放緩了追趕步伐。
2-2
本場比賽孔蒂戰術被對手克制,並沒有取得太多得分機會。不過比賽中的一些判罰,存在較大爭議。
【關於爭議】
羅馬扳平比分之前的犯規
從回放可以看出,科拉羅夫直接一腳踢在勞塔羅的左腳腳底,讓勞塔羅失去平衡倒地。科拉羅夫根本沒有碰到球,而且離球還很遠。勞塔羅是伸右腳去接球的,而科拉羅夫是伸左腳去踢勞塔羅的左腳,也就是立足腳。所以這球從出發點上來說,科拉羅夫就沒準備去斷球,而是直接衝著腳去的。
這球要是一次普通犯規,裁判眼瞎,也就算了。但這次犯規斷球直接造成了國米的丟球,VAR還專門提醒主裁判了,結果裁判過去看半天,決定這球不犯規。這就不是眼瞎了,而是心瞎。
這麼明顯的犯規,敢明目張胆的做出這樣的判罰,這裁判是需要多大的勇氣,梁靜茹給的勇氣都不夠,恐怕還得某些背後勢力給勇氣。
爭議判罰還不止這一次:
加利亞爾迪尼臉部遭到踩踏
首先是姆希塔良拼腳之後抬腳踢膝蓋,然後是維勒圖在根本夠不到球的情況下身後撞人,最後就是迪亞瓦拉的踩踏。從慢動作可以看出,迪亞瓦拉的右腳在空中有一個明顯的加速下踩的動作,不是自然下落,這根本就不是沒躲開,而是故意踩踏,標準的紅牌動作。
勞塔羅被肘擊
曼奇尼護球時左手有一個明顯的揮肘向後擊打的動作,很明顯不屬於自然擺動的範疇,也是個紅牌動作。
但以上兩次嚴重犯規,連黃牌都沒有。
本場比賽引起了很多爭議,在此我就要駁一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有些人說國米本場踢得很爛,即使沒有這些爭議判罰也贏不了,或者不配贏。
首先,這些爭議判罰嚴重影響了比賽。當對手肆無忌憚的傷害你的身體而不會遭到處罰時,你還敢去肉搏去拼身體嗎?這就從戰術和心理上都削弱了國米的對抗能力。而對手正是利用裁判的尺度,利用犯規戰術,多次終結國米的進攻,或者是獲得球權,這更是直接改變了比賽進程。
這也是本場國米踢得爛的原因之一,怎麼可以把這些因素拿掉以後,單獨說國米踢得爛呢?
其次,即便國米踢得很爛,也可以配得上勝利。球隊狀態總有高低起伏,某隊不正是靠著狀態不好時的難看勝利才保持長期穩定的嗎?
某隊球迷的邏輯就是:這個球判給你你也贏不了,每個賽季差我幾十分還能怪裁判?十年無冠不配當我的對手。
從邏輯上來說,我踢得爛是我的事,能不能贏球也是我的事,實力不足是我自己的原因,我球迷可以罵,但你不能因為我實力差、踢得爛,贏球機率低,就剝奪我的機會。
就好比高考成績被頂替的女生,有人就說她的成績那麼爛,不被頂替也只能去上一個三流野雞大學,畢業以後還是找不到工作,想要成為CEO?還想進入福布斯?所以頂不頂替都無所謂,反正結果都是底層人士,威脅不到我們高端精英。
但其實呢,能不能成為精英是我的事,讀完能不能找到工作是我的事,甚至去不去讀也是我的事,哪怕在讀書期間違規被開除了,那都是我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沒有資格來剝奪我的機會。
第二種是不明真相的其他聯賽球迷,認為國米一出問題就聯想到某隊,有證據嗎?是不是受迫害妄想症?
這只能說是跟自身經歷有關。當你一直生活在一個治安良好、路不拾遺的地方,你東西丟了當然是找自己的原因。但如果你生活在一個治安極差,案件頻發的地方,對門還住著一個勞改釋放人員,你的想法就會不一樣了。本來我們不該歧視勞改釋放人員,按很多人的說法就是他犯的錯已經受到了懲罰,釋放之後這幾年也沒有證據證明他再次犯案,所以我們應該尊重他。但其實呢,這個勞改釋放人員一直在叫囂不服判罰,我憑本事拿的為什麼要還給你,你有本事自己來拿回去,靠法院判給你的算什麼本事?甚至鬧到法院要求法官把判還給失主的財物改判給自己。
有這樣一個鄰居,你丟了東西之後,會怎麼想?
第三種是白蓮花,號稱自己深愛國米但絕不仇視某隊,對某隊非常尊重,滿口意甲共榮之類的。認為自己是佛系和平派的,不認可仇視某隊的「激進派」做法,「激進派」也沒資格否認他的內拉身份。
但其實,這根本就不是派系之爭。真正成為一支球隊的球迷,不光是看有幾個球星,或者球衣顏色好看,或者踢得漂亮與否。剛開始或許是由於以上原因被吸引,但最終沉澱下來,是因為認同這支球隊的價值觀,與自己的價值觀相吻合,才能長久。
國米的價值觀是什麼:副主席普裡斯科語錄,以及隊歌《pazza inter》,其中的精髓就是那句「我們不偷竊冠軍,也不降入乙級」。這是得到俱樂部官方以及全體球迷一致認可的價值觀,代表了國際米蘭的歷史傳承和光榮,代表著一種寧折不彎的精神和不畏強權的鬥志,當然也代表了與某些勢力堅決的對抗。
所以當白蓮花們連國際米蘭的價值觀都不認可,還號稱幾十年老內拉。我真是要說一句:你不配。
【賽程問題】
還有一個爭議就是孔蒂賽後所說的賽程安排,本來沒注意到這個問題,孔蒂說了之後我去一查才發現果真如此。
第一是時間安排,國米已經連續七個客場被安排在凌晨3點45,也就是義大利時間晚上9點45,踢完比賽快12點了,再輾轉回到米蘭天都快亮了,怎麼訓練?只能放假回家睡覺。本來就賽程密集三天一場,就因為這個還白白浪費了一天。當然強隊比賽安排在晚場是義大利的傳統,沒啥可說。
關鍵是第二點,國米的對手總是多休息一天。有人就說了,都是一周雙賽,一周都是七天,咋就是你吃虧了?
其實這裡面大有講究,一周都是七天,這就意味著在雙賽的情況下是不能平均分的,一場能休三天,一場能休四天,有時候周一才踢比賽還能休五天。
我每周都要踢兩場沒錯,但我遇到的對手是休了三天的還是休了五天的,對於密集賽程之下體能透支的球隊來說,就很關鍵了。
遇到的每個對手每周也都要踢兩場沒錯,但怎麼分配就大有學問。
我們詳細來看看:
國米、尤文複賽後每輪休息時間對比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複賽以後的八輪比賽,國際米蘭有6次休息時間比對手要少,而且其中5場比對手少休息了一天。要說是強隊比賽都安排在晚場造成的,那對比一下尤文,有3次比對手休息時間少,但都是幾個小時的差距,有3次比對手休息時間多,其中2次多出了一天。
多出來這一天怎麼來的,看懂了嗎?就在於每周七天分兩場這個三天和四天怎麼分。國米的每一個對手,在打他的上一個對手時少休一天,輸贏沒人關心,踢完以後好好的休滿四天甚至五天,養精蓄銳好對付國際米蘭。
偶爾一次是隨機安排,次次如此怎麼解釋?這種看似不起眼,實則影響很大的小動作,外行人根本看不出來,只有孔蒂這種執教經歷豐富的,才能知道其中的貓膩。
【前腰人選】
懟完了,來說戰術吧。
孔蒂本場戰術安排最大的變化就是用布羅佐維奇打前腰。
孔蒂變陣3412之後,前腰位置用過埃裡克森、巴萊羅、桑切斯三人,布羅佐維奇已經是第四個了。
為什麼換?因為他對前三人都不滿意,埃裡克森和巴萊羅都缺乏速度與對抗,而桑切斯畢竟是前鋒,回防深度達不到中場球員的要求。
於是孔蒂想到了布羅佐維奇,能控能傳能跑,對抗過得去,還有一腳遠射。
但實際用下來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布羅佐維奇觸球區域
B羅全場比賽在前腰位置只有5次觸球,其中4次傳球,全部是回傳或者三米內短傳,沒能完成一次往禁區內的傳球。
這樣的數據,對於前腰來說,顯然是不合格的。
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
第一、羅馬的陣型
羅馬本場排出3421陣型,其實就是361,中場有6個人,而國米把布羅佐維奇加上也只有5個,人數處於劣勢,身體對抗又不佔優,所以陷入中場苦戰。
B羅回到後場接應出球
羅馬隊經常採取高位站位的方式阻止國米後場出球,巴雷拉和加利亞爾迪尼都不以傳控見長,造成球往前的推進非常不順利。而B羅打出球單後腰習慣了,看到這種情況就忍不住跑回來接應,但他一回來,對手的後腰也可以順勢再壓上一個來,增加了區域人數,對出球的幫助並不是太大。
B羅回到後場,隊友長傳
不過由於B羅把對方後腰帶走,在前場形成了國米前鋒直接對羅馬後衛的局面,所以國米後場往往是直接大腳找前鋒。但本場盧卡庫沒有首發,勞塔羅和桑切斯受限於身高,很難爭下一點的高球,所以長傳的方式也沒對推進起到太大幫助。
第二、國米的配置
之前在談埃裡克森的時候,我就提到,他打前腰需要空間。空間如何來?前鋒能扛著後衛往前頂、邊翼能拿住球一對一吸引防守、中場有打手進行肉搏搶斷,前腰才能有拿球空間。
換成布羅佐維奇也一樣,他比埃裡克森強在跑動和對抗,但傳威脅球能力要差不少,但關鍵是他也不是一個像桑切斯那樣能靠個人拿球創造空間的球員,也需要隊友來製造空間。
身後的雙後腰無法出球,身前沒有盧卡庫,勞塔羅一個人壓不住後衛,而邊路單挑又爆不過對方,前腰自然沒有拿球空間。
楊教授邊路被突破
楊教授再次被突破
三、前場逼搶
於是布羅佐維奇打前腰的最大作用就只能在前場逼搶的時候體現。
B羅前場逼搶1
B羅前場逼搶2
可以看到,國米的前場逼搶是由B羅為主導的。桑切斯和勞塔羅各自盯一名中後衛或者是在兩側站位,布羅佐維奇一個人頂上去追著球跑,這樣的前場逼搶效果並不好。
首先,羅馬有三中衛加門將,再加上拖後後腰迪亞瓦拉,一般有5個人進行後場傳倒,國米只有3個人。而其中桑切斯和勞塔羅都是站位,只有B羅一個人跑,相當於他一個人要搶三個,根本搶不到。
第二,B羅是中場球員,他場場一萬二的體能是勻速跑體能,不擅長加速衝刺跑,所以他的逼搶看起來不兇,都是追著球跑,沒有逼搶的氣勢。前場逼搶應該由桑切斯或者勞塔羅為主導,幾步加速衝刺朝著後衛追過去,迅速逼近對方,才能讓對方產生心理壓力,出現失誤。
像B羅這樣一個人追著球跑,唯一的作用就是分擔前鋒付出的體力,但前場逼搶的實際效果並不太好。
B羅打前腰戰術,失敗。
【前鋒回接】
上一場打斯帕爾,桑切斯頻繁回接,在前腰位置多次拿球製造威脅,對手完全跟不住。一是由於對方後衛個人能力不夠,二是由於對方四後衛雙中衛的陣型,中衛不太敢往外跟,當時我就說如果對上三中衛的球隊,回接可能會受到限制。
果然,本場遇到三後衛的羅馬,一個中衛拖後,另外兩個放心大膽的跟著國米前鋒往外頂,在接球第一時間就把你放倒,堅決不讓你轉身。
桑切斯回到後場接球被放倒
桑切斯邊路接球被犯規
貼身很緊,根本不讓桑切斯完成接球
桑切斯回到後場接球,被推倒,沒犯規
桑切斯背身接球被放倒
另一名前鋒勞塔羅也是同樣的待遇:
勞塔羅回接被放倒,直接踩腳
勞塔羅被直接推飛出去
勞塔羅回接被曼奇尼貼身搶斷
中後衛長期頂在高位防守,防線距離門將太遠,留出的空間太大,就容易被打身後。
巴斯託尼傳過頂,勞塔羅單刀越位
右路傳過頂,桑切斯沒追到
楊教授反插身後沒能追到
羅馬這樣激進的防守策略其實是有漏洞的,但國際米蘭本場嘗試打身後球的次數並不多,其實這是破解中衛壓出貼身防守的好辦法。
羅馬犯規區域
本場羅馬犯規達到18次,這還只是裁判吹了的,但只吃了一張黃牌,還是因為拖延時間。其中3名中衛犯規9次,曼奇尼一個人就有6次,全部在中場位置,且不說裁判的判罰尺度問題,單從戰術角度,羅馬中衛大幅頂出,緊跟國米前鋒貼身防守,寧可犯規也不讓桑切斯和勞塔羅接球轉身,這個戰術是成功的。
國米的兩次丟球都源自於前鋒背身接球被搶斷:
羅馬第一球
羅馬第二球
兩個球如出一轍,都是國米前鋒背身接球被斷,姆希塔良帶球推進,哲科支點過渡以後打進去的。
【中鋒對比】
這裡就要說一下哲科的支點作用。
哲科回接
羅馬後衛被逼倉促出腳,哲科在前場輕鬆把球拿下,穩穩的交給隊友,球就這樣推進上來了,國米只能整體後退。
哲科前場拿一點
國米前場逼搶,再次迫使對方後衛開大腳,但是高球來到前場,哲科力壓德弗賴爭到一點,還能迅速拿下二點,控穩球讓後衛不敢搶,然後完成橫向轉移。國米後場三名後衛,而羅馬就留了哲科一個在前場,就能拿下球,讓球隊整體陣型壓出來,傳說中的901也就這樣吧,這是把支點做到極致了,以個人能力帶動戰術。
德弗賴防哲科犯規
又是羅馬後衛被逼開大腳,國米兩人夾防才爭到一點頭球,但是被吹了犯規。
哲科頭球擺渡
又是一個大腳,哲科不光拿到落點,還能直接擺渡給隊友,讓國米壓在前場的重兵只能拼命往回退。
國米逼門將,哲科壓什克爭到一點
34歲的哲科本場贏下了5次空中對抗,而28歲的德弗賴能在哲科頭上佔到便宜,都是70分鐘以後的事情了。
不光頭球,腳下也能送出妙傳
這樣的哲科你別說孔蒂,連我也是越看越喜歡啊。有這樣一個支點在前面,還用得著費勁研究推進?
你對比一下盧卡庫,67分鐘換上場,正好體力充沛,去單挑體能下降的34歲科拉羅夫,人家還是技術型邊後衛,臨時改打中後衛的。
回到後場接球,龐大的身軀被人一步就擠開
這麼大的體重,被科拉羅夫輕輕一把就推開
又一次被科拉羅夫輕鬆擠開斷球
被科拉羅夫貼住,傳球被斷
看盧卡庫每次扛人停球都特別費勁,很容易失去重心,而哲科的每次處理球都那麼輕鬆合理。當然有盧卡庫剛剛傷愈的原因,但根本在於盧卡庫就不是支點中鋒,而是一個全能前鋒,什麼都會,但什麼都不頂尖。
孔蒂就是那麼固執,每次執教初期,都是想用能拼能跑、活動範圍大的全能前鋒,但打著打著發現不行,又要求俱樂部給他買支點中鋒。幾次執教都是如此,卻總是不吸取教訓。如果夏窗時把支點中鋒作為首要目標,哲科能拿不下?至少還有略倫特補位呢,結果首要目標先買盧卡庫,拿下之後資金、時間、工資等各方面,都已經不太容易買到支點了。
【總結】
數據統計
球員評分
本場雙方勢均力敵,雙方著力於中場纏鬥,射門次數7-8,射正次數3-3,都沒有製造出太多的機會,從數據上來看平局是合理的。
但比賽並不是完全由數據決定的,哪怕我全場被圍攻射了100次,但就是沒丟球,就唯一一次反擊打進禁區被踢倒了,裁判不判。這就是掠奪了屬於我的勝利,哪怕我踢得再差。
從戰術上來看,兩小前鋒的配置有缺陷,前腰位置還是沒有找到合適人選,這些都是孔蒂在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可喜之處是孔蒂在70分鐘前就完成了4次換人,而在此之後國米射門4次,羅馬0次,包括最後的點球,可以說都是靠替補球員的體力優勢跑出來的。
環境如此,暫時無力改變,只能自己儘量做到最好,接下來為拉齊奧加油吧。
若非深愛國米,誰願如此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