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第三次西徵,阿拉伯帝國慘遭摧毀,究竟誰拯救了伊斯蘭世界?

2020-12-23 田瑞安

從阿姆河兩岸到埃及盡頭的廣闊土地上,所有人都要遵循成吉思汗的法令,對於順從你命令的人,要賜予他們恩惠;對於頑抗的人,要讓他們遭受屈辱。」

這是蒙哥汗對弟弟旭烈兀的囑咐,時間是「大蒙古國」第三次西徵前的1251年,後來的歷史表明,旭烈兀重點執行了蒙哥汗這句指示的後半部分。

歷史上,蒙古的三次大規模西徵把亞歐大陸攪得天翻地覆,其中,成吉思汗發動的第一次西徵滅掉了花剌子模,不僅將蒙古帝國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中亞,還為子孫規劃了後來的四大汗國。

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帝國在1235-1242年間又發起了第二次西徵。在這場歷時8年的大規模徵戰中,由窩闊臺長子貴由、拖雷長子蒙哥、朮赤之子拔都等組成「長子西徵」。十餘萬蒙古大軍一路向西勢不可擋,基輔羅斯、弗拉基米爾公國等東斯拉夫列國相繼被摧毀,蒙古帝國的勢力範圍再擴展到東歐。

如果說前兩次西徵還只是擴展蒙古帝國疆域,那麼,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發動的第三次蒙古西徵就是一場震驚伊斯蘭世界甚至令歐洲膽顫的徵伐了。

一代天驕或許不曾料到,像自己一樣能徵善戰的後代都集中在幼子託雷家族,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四兄弟一個比一個能打,尤其是旭烈兀「這孫子」。

1251年6月,蒙哥繼承帝位,遵照祖父開疆拓土的遺囑準備展開第三次西徵,因蒙哥主要精力放在徵服南宋上,故將這次西徵的重任交給弟弟旭烈兀。

1253年,旭烈兀集結了五分之一帝國軍隊渡過阿姆河,隨後令麾下將領怯的不花率1.2萬人向木剌夷國(今伊朗北部)進軍。戰至1256年末,西徵軍最終將這個位于波斯的盧爾人政權消滅。同年,蒙哥汗封旭烈兀為伊兒汗,旭烈兀的伊兒汗國正式建立。

次年,旭烈兀繼續率軍進攻阿拔斯王朝。1257年11月,蒙古三路大軍同時向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達進軍。起初,阿拔斯哈裡發穆斯臺綏木拒絕蒙古人勸降,警告蒙古人「安拉將對攻擊哈裡發者降下天譴」。

旭烈兀一聲令下,怯的不花率騎兵攻入木剌夷和阿拔斯之間的山地,從哈馬丹通往巴格達的通道被打開了。隨後,右路軍渡過底格裡斯河與阿拔斯軍展開遭遇戰,穆斯臺綏木此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急忙下令加固城牆並布置障礙防陣,但為時已晚,阿拔斯王朝覆滅的命運已無可挽回。

1258年2月,穆斯臺綏木帶領皇子、貴族和官員開城投降。不知旭烈兀是如何領會蒙哥汗指示精神,蒙古人隨即對巴格達展開長達一個星期的屠城,數十萬人喪生,末代哈裡發也被蒙古人裹在地毯裡縱馬踏死。

蒙古鐵騎血洗巴格達,經此浩劫,盛極一時的阿拉伯帝國正式滅亡,伊斯蘭世界遭遇歷史「至暗時刻」。

值得一提的是,旭烈兀西徵期間的1254年,法王路易九世發動的第七次十字軍東徵也在緊鑼密鼓進行。蒙古西徵軍和十字軍從東西兩面夾擊阿拉伯帝國,大有把西亞穆斯林勢力一舉剿滅之勢。然而,埃及馬穆魯克奴隸兵團最終擊敗十字軍並俘虜路易九世,阿尤布王朝逐漸被馬穆魯克這個「奴隸王朝」所取代。

徵服阿拔斯王朝後,旭烈兀繼續率軍向西進攻,一路收編一批當地十字軍國家的部隊。1258年,西徵軍開始進攻阿尤布王朝。與之前一樣,蒙古軍分為三路進攻,相繼佔領了敘利亞大部分國土,阿尤布王朝的統治已名存實亡。

1260年1月,蒙古大軍攻陷阿勒頗,3月,怯的不花領軍圍攻大馬士革。對蒙古人的圍城戰早有耳聞,大馬士革不到一個月即開城投降。阿尤布王朝滅亡了,這個困擾十字軍多年的王朝最終倒在了蒙古人面前。

隨著巴格達和大馬士革的先後陷落,伊斯蘭世界的中心不得不移到埃及。旭烈兀愈戰愈勇,隨後令西徵軍兵分兩路同時進軍小亞細亞和地中海中的富浪國(即今賽普勒斯)。

在歐亞交界處,蒙古鐵騎所到之處無不令人膽顫心驚,旁邊的拜佔庭帝國和歐洲各國坐不住了,紛紛派使者與旭烈兀會面,積極傳達友好信號及聯盟意向

正當旭烈兀準備進軍埃及馬穆魯克王朝之際,兄長蒙哥在四川合州戰死的消息傳來。旭烈兀只得自率主力大軍東返,令怯的不花固守敘利亞並繼續進軍巴勒斯坦。

當年9月的阿音札魯特戰役中,埃及馬穆魯克王朝軍隊大敗蒙古軍,怯的不花陣亡,蒙古第三次西徵正式結束,「大蒙古國」擴張步伐終於停下來了。

作為阿尤布王朝的繼承國,馬穆魯克王朝統治埃及達兩百多年之久。而「馬穆魯克」在阿拉伯語中意為被佔有的人、奴隸,故馬穆魯克王朝又被稱為奴隸王朝,其歷史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前期為伯海裡王朝,由突厥傭兵主政;後期為布爾吉王朝,由高加索人特別是切爾克斯人組成。

最早的馬穆魯克來自中亞地區的遊牧民族,主要以阿爾泰語係為主的突厥人及蒙古人為主,而後來的馬穆魯克則大多由奴隸販子販賣到中東地區的。馬穆魯克具備遊牧民族優良的騎術和戰鬥技能,並且對哈裡發高度忠誠,故經常被作為僱傭軍使用。

歷史就是這樣往往令人沒想到,沒想到馬穆魯克王朝關鍵時刻扭轉了穆斯林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面,最終在「至暗時刻」拯救了伊斯蘭世界,難怪史學家稱馬穆魯克王朝「是中世紀最後一個閃爍著伊斯蘭文明餘暉的穆斯林國家」。

文/田瑞安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 ;歡迎留言評論,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蒙古帝國西徵之旭烈兀西徵
    8日),蒙古族,蒙古帝國及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家,伊利汗國的建立者。 旭烈兀西徵,又稱蒙古第三次西徵,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是大蒙古國繼成吉思汗西徵花剌子模及長子西徵後的第三次大規模的西徵,亦是大蒙古國最後一次西徵。這次西徵蒙古佔領了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國及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 此文章是李曉偉在以前寫過的多篇文章基礎上,重新編輯並增加了大量內容而成。
  • 蒙古帝國三次西徵之後,為什麼再也沒有掀起大規模戰爭的能力?
    蒙古帝國歷史上曾經發動過三次西徵,三次西徵的結果就是蒙古人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蒙古帝國體系」,之所以稱之為「蒙古帝國體系」,是因為這個體系不是一個國家,最終形成了五大汗國,分別為元帝國、金帳汗國、伊爾汗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當然,這五大汗國體系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基礎是在成吉思汗時代打下的。
  • 森林蠻夷,草原蠻夷,和中央帝國的三角關係.蒙古西徵,世界近代史的真正開端
    蒙古人之所以崛起,是因為宋和蒙古通商。有了錢有了糧食,他們就能控制北方遊牧地區。打敗了女真人之後,草原蠻夷蒙古人成了新的既得利益者。蒙古人崛起後,宋朝這下傻眼了,再也找不到盟友來制衡他第二次發明出來的新敵人。蒙古人強大起來之後,為了連通東西方的貿易,他們向西擴張,這就和傳統的商業霸主伊斯蘭世界發生了衝突。
  • 羅馬名存實亡,蒙古帝國西徵三次為何不「摻一腳」,收了拜佔庭?
    自從蒙古高原各部在斡難河源頭,召開誓師大會以來,屬於他們的至尚時刻便來臨了。大蒙古汗國從來不滿足於足下統治的土地,一直在力圖往西擴張。終蒙元一朝,先後三次向西行進。分別是出徵花拉子模,並且繼續追擊扎蘭丁;第二次是則是拔都率領大軍徵服了伏爾加河以西的許多國家,也就是長子西徵;第三次則是旭烈兀攻打波斯之戰。
  • 蒙古西徵是近代歐洲崛起的奠基石
    從1219至1260年,蒙古西徵一共有三次,但第一次只打到阿富汗附近,對歐洲幾乎沒有影響,但第二次打到多瑙河附近,第三次打到賽普勒斯,後兩次對歐洲產生了重大影響。倫敦附近的馬修·帕裡斯修士對蒙古人這麼記載:對世界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然而,對於蒙古西徵的影響,中西方學者卻產生了重大爭議。西方學界普遍認為,蒙古西徵是「一場東方野蠻人的禍亂」,給歐洲帶去了無窮的殺戮和破壞。
  • 蒙古「播種機」:看蒙古西徵如何改變中亞、東歐地區的種族血統
    於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從 1219年開始至1260年,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西徵,先後徵服了亞歐大陸的許多國家和民族,震驚了整個世界。所以實質上,蒙古西徵的真正動因既為滿足新興軍事遊牧貴族掠奪農耕地區物質財富的經濟需要,也為有征服世界目的。
  • 蒙古的三次西徵使其領土面積空前絕後,三次西徵都打到了哪裡?
    蒙古的三次西徵確立了是我國佔領領土最多的王朝,三次西徵中,在成吉思汗與其子孫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將亞歐大陸平定,使其的領土面積空前絕後。蒙古的第一次西徵是由成吉思汗親自率領的,發動時間與結束時間是1218年至1223年。
  • 成吉思汗一生娶了近40名妻妾子女無數,蒙古帝國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誰也沒想到,未來六十年,這支騎兵將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世界帝國。1211年,成吉思汗主動出擊。面對蒙古鐵騎,金兵節節敗退,金朝皇帝嚇破了膽,一口氣把首都從今天的北京遷到開封,只能苟延殘喘。這是個大國,疆域從中亞延伸到黑海,囊括了今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伊朗、伊拉克等廣大區域。東亞與西歐的貿易通道,即絲綢之路,就掌握在花剌子模手中。這是成吉思汗決意要奪取的。
  • 蒙古的三次西徵給蒙古帝國帶來的影響
    1218年後,蒙古開始將精力轉向西方,開啟了蒙古的三次西徵。成吉思汗西徵①背景。蒙古派往其西部花剌子模尋求通商貿易的使節團被謀害,於是成吉思汗出兵復仇。②過程。拔都西徵(長子西徵)①背景。1229年,窩闊臺登上大汗位,繼續西徵。1235年,召開忽裡勒臺大會,決議遠徵歐洲欽察、斡羅斯等未服諸國,命各支宗室均以長子率軍,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也以長子從徵,以朮赤長子拔都為主帥,實際主將是速不臺,窩闊臺長子貴由、孫子海都、託雷長子蒙哥等隨軍出徵,人數約15萬。
  • 阿拉伯帝國
    在北方,阿拉伯帝國的兵鋒三次指向君士坦丁堡,由於拜佔庭帝國(395—1453年)的頑強抵抗,並且使用希臘火硝大破阿拉伯海軍,使得阿拉伯人遭遇了慘重的失敗,阿拉伯哈裡發徵服拜佔庭的雄心終究未能實現。 蒙古帝國大軍攻破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拉情形13世紀初,強大的蒙古帝國開始興起,第一次蒙古西徵就消滅了花剌子模。13世紀中葉,蒙古鐵騎衝入西亞大地。1252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徵。
  • 世界史之中世紀4-2:伊斯蘭教帝國(2)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形成之後,作為先知繼承者的哈裡發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並滿足阿拉伯人對商路和土地的要求,掀起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擴張運動。在鷹旗旗幟下,沙漠中的阿拉伯人遊牧民族開始徵服世界的行動。阿拉伯人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於拜佔庭和波斯的南部邊疆,他們不斷擴張,建立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封建軍事帝國,極盛疆域達1340萬平方公裡。
  • 絲綢之路上的那些國——蒙古
    在世界歷史上,誰掌握了商品、人員和資本流動的主動權,誰就能獲得巨大財富,在財富之上,就能建立起龐大的帝國蒙古帝國基督教白壽彝先生把《經行記》中對伊斯蘭教的記敘與中國造紙術的西行並列為怛羅斯之戰的兩種影響。
  • 長子西徵,蒙古最強一次西徵,所過之地,皆我領土
    長子西徵,又稱蒙古第二次西徵,是蒙古帝國第二次對西方發動的大規模軍事戰爭。這次西徵以十五萬兵力橫掃歐亞,這次戰爭徵戰最遠,滅國最多,是蒙古徵戰中最輝煌的一次。這次西徵讓蒙古帝國版圖空前龐大,將蒙古帝國推向了頂峰,這次西徵具有深遠意義。
  • 蒙古西徵消滅40多個國家,為什麼會敗給馬木留克騎兵?
    十三世紀,蒙古騎兵站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蒙古帝國發動三次大規模的西徵,期間共消滅了四十多個國家,勢力遠達義大利半島的突尼西亞東北。
  • 13世紀,改變世界的一場戰爭,中國敗了卻救了世界
    13世紀,是世界歷史的大轉折,而造成這一改變的,就是宋蒙戰爭。令人悲喜難言的是,改變世界的這一場戰爭,中國敗了卻救了世界。 眾所周知,13世紀中國處於南宋時期,被大眾稱為「弱宋」的屈辱王朝,這樣一個被人瞧不起的王朝,何德何能拯救世界?
  • 世界帝國傳奇系列——阿拉伯帝國1
    阿拉伯帝國1 阿拉伯帝國(阿拉伯語:الامبراطوريةالعربية‎,632年—1258年)是中世紀時地處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
  • 印度的莫臥兒帝國——蒙古與突厥、伊斯蘭文明與印度教文明的融合
    大約就在這一時期,察合臺汗國分裂為西察合臺汗國和東察合臺汗國,其分裂的原因是西察合臺主張農耕,同時突厥化和皈依伊斯蘭;而東察合臺主張保持遊牧,同時保持蒙古傳統的風俗。帖木兒所在的地區便是西察合臺汗國。公元1369年,帖木兒以西察合臺女婿的身份殺死西察哈臺汗海珊,次年建立了帖木兒帝國。
  • 成吉思汗東徵西討50年,建立的蒙古帝國,如今包含了哪些國家?
    在蒙古國的第一次西徵當中,蒙古大軍向西一直進攻到今黑海沿岸的烏克蘭附近,往南追擊扎蘭丁至印度河而止,向北到達了今俄羅斯南部及哈薩克斯坦一帶,為日後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227年,鐵木真在興兵滅夏的途中染病,於西夏國投降的前夕病逝了,終年六十六歲。
  • 蒙古帝國——元朝和四大汗國,在元朝滅亡之後走向了何方?
    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鐵木真一統蒙古草原,國號「大蒙古國」,隨即展開了對外擴張。1、蒙古帝國(公元1206~1259年)大蒙古國崛起之時,當時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兩個地區——華夏文明區和伊斯蘭文明區均處於四分五裂的局面,客觀上為蒙古人的徵服提供了條件。
  • 【原創】蒙古帝國
    拖雷鐵木真幼子,在哥哥們死後管理蒙古帝國。核心人物速不臺蒙古帝國傳奇名將,也是第一名將。曾參與第一、第二次西徵,令帝國版圖擴展至俄羅斯一帶。其徵戰所及東至高麗,西達波蘭、匈牙利,北到西伯利亞,南抵開封。是古代世界徵戰範圍最廣的將領,幫助蒙古帝國徵服亞歐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