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貧窮又短暫的一生裡,深愛過4個女人,但卻沒有人與他共度餘生。他一輩子都不了解女人,所以他才會有發自肺腑的靈魂拷問:「我妻子怎麼逃走了?」
路遙放飛了初戀
緣是天意,也關人情,因而先有情而後有緣。路遙與北京姑娘的初戀也是一種緣分。我們都說初戀往往是最美好的,而對路遙也是這樣。
路遙說他和她第一次相遇時彼此的四隻眼睛就對視了一下,光線對在一起了。
姑娘對路遙豪爽、有氣派、不拘小節頗有好感。路遙眼神經常瞅著林虹的一舉一動。在別人不著意的時候,他便把眼睛轉到她的臉上久久地不願離開。
路遙為了討好林虹,將自己的工人名額慷慨送給林紅。
林虹走後,沒一段時間她就提出了分手。
寫出了無數經典愛情的偉大作家,在自己的愛情中一敗塗地
被初戀拋棄讓路遙很受傷,路遙回到山溝溝裡當了民辦教師。
後經友人幫助,路遙又與北京知青林達戀愛,經六七年戀愛,1978年元月路遙與林達在延川縣結婚。
1992年11月17日路遙逝世,路遙逝世的三個月前,他與妻子林達協議離婚,離婚時女兒12歲。
也就是說,路遙在他生命的最後日子裡,他的親人離他而去,他是在婚姻破裂的痛苦和沒人陪伴的孤獨中走完了短暫的一生,婚姻的不幸增加了他的痛苦,加速了他的死亡。
錯在路遙的妻子嗎?路遙病逝後,林達和女兒在挽帶上寫道:「路遙:你若靈魂有知,請聽一聽我們的哀訴.....」
在路遙最後的日子裡決絕地選擇離婚的妻子要哀訴什麼呢?
林達這個來自清華附中的知青,擁有高幹家庭身份。來到陝北這個窮山溝插隊,她仰慕路遙的才華,跟路遙結為夫妻。
現實中,林達就像田曉霞,路遙就像孫少平。
但是他們的婚姻是那麼的不美好。林達也是有才華的文學青年,作為編輯,她的工作很忙,她不能放棄自己的工作做個全職太太,更何況路遙雖然貴為知名作家,卻一直很貧困,林達得賺錢養家。
路遙每月工資100多元,光抽菸就得花去200元,他只抽三四元一包的高檔煙,每天最少二包,還得喝咖啡,那可是20世紀80年代初啊。
路遙的生活習慣與正常家庭生活格格不入,他習慣「早晨從中午開始」,這樣晝夜顛倒的作息方式造成了一系列問題,吃飯、穿衣、送孩子上學、夫妻生活等都成了問題,他與妻子很少有交集,所有的家庭負擔都只能由妻子一個人扛。
路遙的婚姻多年來名存實亡,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完成的時候,妻子林達提出離婚,但路遙堅決不同意,一是因為孩子還小,再者,路遙認為兩個人都四十幾歲的人了,再湊合幾十年就完了。
但固執的林達堅決地要求離婚,最終路遙就算到了生命的盡頭,也沒有逃避得了離婚。
這個在作品中寫出了無數經典愛情的偉大作家,在自己的愛情中一敗塗地。
永遠牽掛的女兒
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那段時間裡,路遙忘記了世界,忘了自己,忘了病痛,卻唯獨沒有忘記女兒。
而就是這個孩子給路遙帶來了最大的快樂。
一生最對不起的母親
因為小時候家裡貧窮,迫於生計,路遙父親只好把他送給了伯父家收養,這一別就是幾十年。
在路遙生命的最後階段,躺在病床上,心裡一直在思念這個給了他生命的女人。
他跟別人開玩笑說:
「等我出院以後,我先回王家堡老家,讓我媽把我餵上一個月。我媽做的飯好吃,一個月就把我餵胖了。」
生活是艱辛的,然而,在這樣的艱辛生活裡面,始終有一泓細細的暖流在輕輕地、慢慢地潤入人們的內心,這股暖流就是無處不在的——愛。親情、友情和愛情……
古語有云:「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一個人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往往趨於一致。艱辛、奮進、善良、溫暖、愛意……路遙的作品時時流淌著這些美好的意蘊,也與他的人一樣,厚重而樸實,一如深沉的大地。
這個從貧窮與苦難中跋涉出來的孩子,用他的精神,用他的誠實勞動,完成了一個貧苦孩子到一個偉大作家的蛻變和涅槃。
他是永生的,在他的作品裡永生,在一代一代的讀者心裡永生。
著名企業家馬雲說:
《平凡的世界》讓他在艱苦創業時,一次次有了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只要不輕言放棄,生活就會有奇蹟。
而作為清華大學的校長邱勇,他平時很少給學生推薦書籍,但因為這本書讓他受益很多,他就把這本好書推薦給了自己的學生們。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正像這部作品的名字一樣,是一部平凡的作品。
這個平凡是說它沒有像20世紀80年代的其他作品一樣進行形式藝術上的探索,在那個特殊的時期,這樣的作品是很難得到文學史的注意的,而作品對底層人物的引導與歌頌,對苦難的歌頌和對靈魂的讚美,正是其平凡背後的偉大之處。
生活不易,生命本多磨難,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總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在你迷惘和無助的時候,就去《平凡的世界》找答案!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