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數九寒天重藏養,養陽秘精益脾腎

2020-12-23 健康中國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民間素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北方的餃子,南方的湯圓是冬至的「節令飯」。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我國傳統有從冬至開始「數九」的習俗。冬至這一日為「一九」的頭一天,直至「九九」數盡,共八十一日(其中三九最冷)。這個寒冷的季節叫做「數九」或「九九」,也稱為「數九寒天」。

中醫認為,冬主收藏。冬季是人體吸取營養,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故極為重視冬至養生。冬至養生,須特別注重以下五個方面。

保暖御風寒

所謂冬至一陽生,是指此時人體生發的陽氣還是微弱的小火苗,極易因感受風寒而熄滅。寒甚傷陽多導致疾病發生並遲遲難愈。因此,保暖禦寒乃冬至養生第一要務!

要注意隨時添衣物,避風寒,避冷水,避生冷飲食等。尤其要注意保「三暖」:即頭暖、背暖和足暖。

頭暖

頭為諸陽之匯,而體內陽氣最容易從頭部散發掉,氣溫越低,從頭部散發的陽氣越多。

寒冬時節,如果不重視頭部保暖,讓頭部經常暴露在寒冷氣候中,「寒性收引」,會使頭部血管收縮,全身肌肉緊張,易引發頭痛、神經痛、感冒、鼻炎、腸胃不適等問題。

建議中老年人和小孩外出時,最好戴一頂合適的帽子,以防風寒侵襲。

背暖

中醫認為,背為陽,總督人體一身的陽氣。風寒從背部經絡侵入人體,損傷陽氣,使陰陽失衡,人體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可誘發多種疾病。

人體背部與經絡內臟相連,若受到風寒襲擊後,很容易引起胃脘疼痛、肺炎咳喘、腰酸背疼、頸椎、腰椎病復發,甚至誘發心臟病、心肌梗死等重症。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宜加穿一件貼身的保暖背心以保證背部溫暖。另外,中午儘量曬曬太陽,對暖背也很有益處。

足暖

俗語說,寒從腳起。現代醫學認為,雙腳遠離心臟,血液供應不足,長時間下垂,血液循環不暢,容易冷。此外,由於腳部皮下脂肪層薄,保溫能力弱,而且許多穴位與人的內臟相對應,腳部受涼就會引起許多臟腑不適。故寒冬季節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鞋襪溫暖乾燥,並多做腳部鍛鍊和暖足。

可以試試以下暖足方法:

一是做踮腳運動。雙腳併攏站直,踮起腳後跟,腳掌、腳趾著地,以較快的速度和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每天20分鐘左右。注意循序漸進,以不疲勞為度(晚上、雨天可在室內進行)。

二是睡前用蘇梗桂枝生薑湯泡腳。紫蘇梗、桂枝各30克,生薑10克,加入適量水,煮開5分鐘。待溫度合適後,泡腳、泡手25分鐘~30分鐘,有散寒除溼、溫通經絡的作用。擦乾後,用雙手手掌對準雙腳腳心湧泉穴等穴位進行按、揉、拍、打,約5分鐘。

注重潛藏養陰陽

《黃帝內經》雲,冬主收藏。冬季閉藏,萬物休整,人體陰陽二氣均深藏於內。此時當順應時令,遵循「冬藏」養生之道,做到多儲蓄、少透支,確保身體健康。冬至養生,首重靜養。《內經》雲,靜則神藏,躁則消亡,更適合冬季養生。

潛藏養陽

中醫雖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但冬季寒冷至極,寒甚極易傷陽,而此時人體陽氣多潛藏於內,故常感四肢冰冷、鼻塞流涕、感冒咳嗽等。

冬季要注重保養身體陽氣,避免機體陽氣耗散:儘量保持精神靜謐,靜心少慮,避免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避免過度運動,不超負荷運轉,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

如果冬天過度消耗陽氣,體內陽氣儲存不足,則次年春天容易發生體虛感冒、風溼骨痛,甚至心腦血管疾病等。總之,人體內陽氣充足,才可祛病延年。

潛藏養陰

《內經》有「秋冬養陰」之說。冬季氣候寒冷而又乾燥,且常有大風呼嘯傷陰,居空調、暖氣、烤火環境中也極易耗傷陰津。因此,護陰養陰也是冬至養生的重要舉措。

《內經》雲「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意思就是冬季如果不注意藏陰,來年多溫病。冬季藏陰當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適當食用滋陰養陰藥食等。中醫謂汗為心之液,在大量排汗的同時也耗費了大量陰液。如劇烈運動,蒸桑拿之類導致大汗淋漓活動,在冬至當儘量少為。

同時,在冬至這個陽氣火苗最弱的階段,建議夫妻之間還是儘量分房/分被就寢,減少房事次數,以免耗傷陰精。

藥食同補溫脾腎

冬至之後最易吸收外來營養發揮其滋補功效,因而是人們開始進行補養的最好時段。所謂「冬令進補,來春打虎」。補養分食補和藥補。由於許多食物本身就是藥物,冬季最好選用藥食同補的食物來溫補脾腎,強壯身體。藥食補養要注意以下幾點:

食補宜溫熱

冬至飲食補養以溫熱為主。冬至時,陰氣已達到極盛,陽氣開始萌芽。

冬至食養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要選用溫補之品。飲食上可選擇適量羊肉、雞肉、牛肉、狗肉、魚類、豬肝、羊肝等肉類,燉煮或炒熟趁熱食用;選擇核桃、芝麻、燕麥、豆製品、糯米、枸杞、大棗、桂圓、芝麻等磨粉或煮熟趁熱食用;宜選擇韭菜、木耳、大頭菜、萵苣、薯類等,亦當煮熟(炒熟)食用。

二是不宜冷食傷陽。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

藥補重脾腎

上述各種肉類及乾果、蔬菜大多既有補益脾胃,又有補益肝腎作用,冬季可適當選擇食用。

同時,可適當多食黑色食品。黑色入腎,與冬相應,腎藏精氣,精氣為生命之源動力,是人體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每日適當吃點黑色食品,可以補足精氣,提高免疫力,保持旺盛的精力。如可食用黑米粥、黑豆膏、黑芝麻糊、黑棗黑木耳羹、烏骨雞湯等。這些食物大多能補益氣血,溫補脾腎。

此外,目前各大醫院還有冬令進補膏方,可根據自身體質選擇膏方服用。

當陽運動添活力

《黃帝內經》提倡:「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由於冬至之後,晝短夜長,作息時間也需隨季節變化調整。中老年人要儘量早睡晚起,晚上最好9點半左右開始休息,次日太陽出來後再起床。所謂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冬季時段,適當早睡、晚起,不熬夜,順應生命節律很有必要。

寒冬臘月,提倡冬藏。人們大多蝸居室內,外出活動減少,有的甚至停止鍛鍊,這是不可取的。儘管天氣寒冷,還是應當保持規律的起居習慣,適度鍛鍊。最好等待太陽光出來後再進行鍛鍊。

堅持鍛鍊可活動筋骨,運行氣血,提高體質,增強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可不生病或少生病。

冬季最佳鍛鍊時間宜選擇在上午9時~11時,下午3時~5時,於天氣晴朗、太陽高照時進行。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等有氧運動,每天運動40分鐘~1小時為宜。注意多曬太陽,補充身體的陽氣。

穴位養生激陽氣

冬至是天、人陰陽二氣自然轉化之時,在這陰陽之氣交接時段,或艾灸,或按摩,或拍打神闕、大椎、至陽、足三裡等穴位,可以激發身體陽氣,驅逐體內寒氣,保持身體、手足依然溫暖,並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溫灸神闕穴

於冬至前後四天,加上冬至這一天共九天中,用艾條溫灸神闕穴以養生。具體做法是在肚臍上放生薑一塊,把艾條點著後以肚臍為中心,由遠至近轉圈燻灼肚臍周圍。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分鐘~20分鐘。如果艾灸不便,可用代溫灸膏等溫陽貼膏貼肚臍,只是注意時間貼長一點,每天6小時左右。

按摩/拍打陽經穴

可選擇按摩或拍打位於後背的大椎、至陽穴以及足陽明胃經的足三裡穴。大椎、至陽穴都位於後背的正中線的督脈上。當你低頭時,頸部顯著隆起的骨突為第七頸椎,此椎棘突下凹陷處便是大椎穴;往下沿著脊柱數即為胸椎,在第七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便是至陽穴。

俗話說,常拍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由於此穴養生功能強大,故稱為「人體第一要穴」。經常按摩或拍打足三裡有利於鼓舞氣血,激發陽氣,補益脾胃,增強體質。足三裡位於外膝眼穴的垂直正下方,四指併攏,沿著外膝眼穴往下找,與脛骨相接的地方。

連結|三款冬季養生藥膳

當歸生薑羊肉湯

食材:羊肉500克(洗淨、焯水,去血水),當歸15克,生薑30克。

做法: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煮開去上末,文火煮2小時~3小時。羊肉燉爛加鹽、胡椒粉等調味,食肉喝湯。

功效:養血驅寒,溫補脾腎。適用於各種手足冰涼、易生凍瘡、經期產後腹痛、貧血等氣血虧虛、陽氣不足,寒溼痺痛證。

黑豆筒骨湯

食材:筒骨300克(洗淨、焯水,去血水),黑豆90克,紅棗、生薑少許。

做法:把全部用料洗淨一齊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2小時~3小時,至肉和豆爛熟,加鹽等調味,食肉喝湯。

功效:強筋壯骨,溫通經絡。適用於中老年骨質疏鬆、增生、風溼、類風溼、慢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腰腿痛等屬肝腎不足,氣血虧虛者。

姜附狗肉湯

食材:狗肉500克(洗淨、焯水,去血水),制附子20克,生薑片30克。

做法: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燉煮2小時~3小時,至狗肉酥爛,去掉藥物,加鹽、胡椒粉等調味即可,食肉喝湯。

功效:溫補脾腎、驅寒通絡。適用於中老年風溼骨痛、骨質增生、頸腰椎病見頸腰疼痛、雙膝酸軟、四肢冰冷,屬脾腎陽虛、氣血兩虛、風寒痺阻者。

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 曠惠桃

策劃|譚嘉

頭圖|樸沁瑩

編輯|劉洋

相關焦點

  • 今日冬至!數九寒天開始 濟寧本周天氣...
    今日冬至!數九寒天開始 濟寧本周天氣...冬至到,大家應該時刻注意天氣變化。根據濟寧氣象臺天氣預報顯示,本周濟寧以晴間多雲天氣為主,無降水過程,氣溫略有回升,有一次弱冷空氣活動,出現在24日前後。
  • 今日冬至節氣!數九寒天容易鼻塞怎麼辦?專家教您處理方法~
    日照數九冬至天,清霜風高未辭歲。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我國多數地區都將從這一節氣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節,也就是所謂「數九寒天」。在古代,冬至有祭祖、宴飲的做法,以示孝敬、不忘本。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一年中寒冷的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即從冬至這一天起,每隔九天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81天之後便進入春天啦。吃湯圓
  • 冬至,陰寒至極時,一陽始生,補心養陽待來春
    ,「冬至中者,亦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太陽是天下第一大補品,冬至要曬後背䃼陽氣。飲食不可過鹹,鹹傷腎。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乾燥,導致鼻咽乾燥、皮膚缺水,易上火,別忘補充津液,可食用荸薺、藕、蘿蔔、白菜、獼猴桃、柚子、桔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
  • 今日冬至,數九寒天正式開始!兩輪冷空氣來了!接下來的天氣……
    眼下南京可以說是"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12月21日)冬至紫金山上生機依舊不過,眼下南京可以說是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進入 " 數九寒天 "據江蘇氣象,本周中後期將有兩輪冷空氣到訪江蘇!
  • 今日冬至:歲首年近,「數九寒天」開始
    IT之家12月21日消息 12 月 21 日下午 6 時 02 分,將迎來 「冬至」節氣。這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從 「冬至」開始,就要進入 「數九寒天」時節了,民間俗稱 「進九」。「氣始於『冬至』」,此時為養生最佳時機。
  • 今日冬至 | 市區氣溫首次跌破0℃!有個好消息告訴你……
    今日冬至 | 市區氣溫首次跌破0℃!除了天文和氣候上的重要意義,冬至對中國人來說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冬至是古人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人們在這一天祭祖、賀冬,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北方,餃子是冬至的「標配」。南方人喜歡在冬至這天,闔家團聚、圍爐夜坐,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其樂融融、團團圓圓。
  • 冬至!數九寒天今日始!臨沂最低氣溫-11度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日(12月21日)18時02分迎來「冬至」節氣,從這一天起,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冬至來了別忘記吃頓熱熱的餃子呦!■來源:中國天氣網、臨沂氣象臺
  • 今日冬至|願這冬日如你,永遠豔陽高照、滿懷溫暖
    古人形容冬至: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 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是「數九寒天」的開始之日, 從冬至這天起,就開始「進九」, 天氣將越來越寒冷。
  • 今日冬至,過好「數九寒天」這4種易發疾病一定要注意!
    今日冬至,北方將迎來「數九寒天」12月21日下午6時02分我們將迎來「冬至」節氣這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從「冬至」開始就要進入「數九寒天」時節了此時為養生最佳時機善老師冬季寒冷,四種疾病最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一到冬天,患心梗、心絞痛、中風、心肌梗死的病人就會增多。
  • 冬至即將到來,腎友們能吃膏方嗎?
    本周開始氣溫驟降,天氣迅速轉冷,冬至即將到來,不少腎友在門診詢問是不是可以吃膏方?什麼情況可以吃,什麼情況不適合吃?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記得在11月份,我們向大家介紹了膏方針對廣大民眾的補益作用,今天,我們將為大家解讀腎友服用膏方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 心、肝、脾、肺、腎,保養有竅門
    脾「主運化」脾在五行中屬脾土系統,是人體氣血的「生產工廠」,生理功能為「主運化」,就是將食物消化成為營養物質(也就是氣血),並將其運送到全身各處。過思傷脾歷代醫家均非常重視脾胃的養生作用。養肺食療按五行學說,白色、辛味、呬(xi 聲同「細」)這個發音都一與肺相關,歸屬於肺金系統。因此白色的銀耳、百合、梨均是養肺陰之佳品;辛味的薑汁、洋蔥、香菜等可開肺氣,風寒感冒時服用最佳。
  • 「冬至」暖陽開啟「數九」 老字號備好了熱騰騰的餃子
    冬至節氣,石景山區八角街道50餘名社區居民進行包餃子、寫「福」字等活動。今日18時02分,將迎來「冬至」節氣。從今天起,也正式進入「一九」,開啟「數九寒天」模式。為了迎接這一重要節氣,多家老字號和餐飲機構一早備好了水餃、暖冬菜餚,迎接客流高峰。
  • 今日冬至,陰盛至極,養陰護陽得這麼做!
    ——今日冬至不知不覺間,歲末已至。2020年12月21日18:02:12,我們將正式迎來冬至節氣!大家都知道「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所謂「冷在三九」,一年中最寒冷的幾個月就要來了。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除了寒冷,冬至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
  • 【養生】今日冬至,陰盛至極,一陽初生,養陰護陽得這麼做!
    冬至天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元酒味方淡,太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             ——今日冬至不知不覺間,歲末已至。2020年12月21日18:02:12,我們將正式迎來冬至節氣!
  • 【健康生活】今日冬至,陰盛至極,一陽初生,不懂規矩要吃虧~養陰護...
    ——今日冬至不知不覺間,歲末已至。2020年12月21日18:02:12,我們將正式迎來冬至節氣!大家都知道「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所謂「冷在三九」,一年中最寒冷的幾個月就要來了。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除了寒冷,冬至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
  • 「廣醫科普」談談冬至養生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北方,吃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習俗,傳聞這種習俗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開棚舍藥留下的。一碗「祛寒嬌耳湯」更是經典,民間流傳「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無論傳聞真實與否,但冬至的到來,表明已進入最寒冷的時期。
  • 脾腎互相滋養,脾功能下降男女都會出現問題,固精補腎脾腎同補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同時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當脾虛的時候,容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情況,同時伴有氣血不足、全身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如果脾虛運化水液的功能下降,還會出現脾虛溼盛的表現,表現為肢體困重、乏力、四肢倦怠,女性則容易出現一些婦科的炎症,男性容易出現陰囊潮溼等等。
  • 今日冬至|冬至盼團圓,數九過冬天!
    今日冬至|冬至盼團圓,數九過冬天!冬至大如年合家共團圓2020年12月21日農曆 十一月初七我們迎來「冬至」節氣從這一天起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
  • 今日冬至 數九寒天即將開啟 好消息是本周陽光有點足
    浙江新聞客戶端訊 今天冬至,餃子安排上了嗎?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所以這一天也被認為是一年中陽氣回升的開端,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古代皇帝會在這一天去郊外進行祭天儀式,平民百姓也會在這天祭祖。
  • 試試這些日常脾腎雙補法
    你可能是脾腎兩虛……為什麼現代人易脾腎兩虛?現代人工作、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又大,很容易脾腎兩虛。中醫認為脾臟在志為思,腎臟在志為恐,故憂思傷脾、驚恐傷腎。加上飲食不定時、暴飲暴食等,又導致脾氣虛弱、水谷運化失調;縱慾過度、房事不節容易耗傷腎精。長此以往造成脾腎兩虛,導致容易出現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失眠健忘、月經不調、遺精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