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疆是古代漢族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禺強」、「禺京」,是黃帝之孫。
海神禺疆統治北海,身體象魚,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雙頭龍;
風神禺疆據說是「玄冥」,是顓頊的大臣,形象為人面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支配北方。
據說風神禺疆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颳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史書記載:
《莊子·大宗師》:「禺強得之,立乎北極。」又曰「北海之神,名曰禺強,靈龜為之使。」是說夏民族的遠祖禺強即禺京,是靈龜的化身。禺京即鯀。成玄英疏:「禺強,水神名也,亦曰禺京。人面鳥身,乘龍而行,與顓頊並軒轅之胤也。」
《山海經·大荒北經》:「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彊(禺強)。」
郝懿行箋疏:「《大荒東經》云:黃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禺京即禺彊也,京、彊聲相近。」
傳說典故
《列子·湯問》:「五山之根無所連箸,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蹔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群聖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渤海的東方有一片茫茫大海,名叫歸虛。歸虛中有五座仙島分別叫做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這些海島方圓三萬裡,高三萬裡,山頂的平皇也有九千裡之大,山和山之間相距七萬裡,互為鄰居。島上住著的都是神仙,他們常在海島間飛來飛去.但海島常隨波浪沉浮漂流,天帝怕海島漂流到西方極遠的地方,眾仙就沒有住的地方了,於是便讓海神禺疆去想辦法。禺疆就派來15隻巨鱉,託舉頂負著海島不使它漂流.巨鱉們還分成三撥,每6萬年一換班,真是頂天而立地,神奇之極。
禺強的身份探索
《山海經》當中對於禺強的記述也不算少,只是不夠詳細,幾乎可以說都很簡略,乍一看真不知道這簡略的背後到底隱藏著多少內容。
《海外北經》最後的地方記載的:「北方禺強,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
《大荒北經》:「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
同一本書卻有著相似而不同的記載。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在《海外北經》裡面禺強踩著的是青蛇,而在《大荒北經》當中則是踩著兩條紅色的蛇。
為什麼這裡記載的海神不是魚蝦龜蛇之類,而偏偏他的身形是人面鳥身呢?鳥身,肯定是鳥的形象,這一點怎麼解釋呢?
禺強的另一個記載,出自《淮南子·墜形訓》的:「隅強,不周風之所生也。」禺強和不周風有關係?那麼不周風又是什麼意思呢?《史記·律書》當中的記載是「不周風居西北,主殺生。」從西北來看,方位上是基本上符合了,主殺生或者不主殺生也與我們下面的討論沒有太大的關係,知道了不周風(與災病有關的東西)——此處應該是指主管不周風的神明——居住在西北。而《淮南子·本經訓》中記載著堯時危害人民的有叫「大風」的,其實就是大鳳。也就是《莊子·逍遙遊》裡面的大鵬。而高誘在註解的時候認為大鳳的身份是風伯,又認為是鷙鳥。再者,《莊子·逍遙遊》中說「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也說鳳的威力,能夠「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正是描述了大風的景象。那麼,大風(鳳)、風伯、鷙鳥,除了禺強之外還有誰能擔當呢?
那麼風神禺強和海神禺強好像是兩個人,又或者是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形象變換?(這一觀點是小編自己的理解,僅供參考!)
神的考證
由於四時和四方為宇宙秩序奠定了基本框架,所以象徵四時和四方的四時、四方之神在創世神話和宇宙秩序神話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並且隨著神話的流傳和變異,四時、四方之神的形象和名字也不斷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
最著名的四時、四方之神自然是春天之神東方句芒、夏天之神南方祝融、秋天之神西方蓐收、冬天之神北方禺強這一組。在很多文獻中,尤其是在古代曆法書《月令》中,都提到這四位。所以句芒、祝融、蓐收、禺強四個名字其實就等於說春、夏、秋、冬,因為這四個季節被古人擬人化了,所以就成了四方之神。《
山海經》還描述了這四位兄弟神的形象,句芒是鳥身人面,祝融是獸身人面,蓐收的左耳戴著一條蛇,禺強(玄冥)是人面鳥身,兩邊的耳朵上各戴著一條青蛇,形象頗為怪異,而且四神的座騎也非同一般,句芒、祝融和蓐收都是乘兩龍而遨遊,而禺強卻是腳踩兩蛇,其實,蛇也是龍,只是級別不同而已。
《山海經》中還提到其他兩組四神搭檔。第一組是四海之神,東海之神禺猇、南海之神不廷胡餘、西海之神弇茲、北海之神禺彊,其中北海之神禺彊也代替玄冥出現與上面的四時之神中。這四神的形象跟句芒等四神的形象也大同小異,大都是人面鳥身,耳朵上戴著蛇,腳下踩著蛇,可見這四神其實就是上述句芒等四神的變體,也是四時之神。
《山海經》中還有四方風神,即東風之神折,南風之神因,西方之神石夷,北風之神鵷,這四位風神分居東、南、西、北四方,負責控制春、夏、秋、冬之風的出入。這四方風神的名字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了記載,另外還見於《尚書·堯典》,都與四時聯繫起來,說明四方風神也就是四時之神,用四方風表示四時,反映了上古時期根據風向變化確定時節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