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義氏一作宓羲、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相傳為人類始祖、中國醫藥鼻祖之一,《易傳·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1、伏羲
一作伏義、宓羲、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相傳為人類始祖、中國醫藥鼻祖之一,《易傳·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帝王世紀》稱:「伏義嘗百藥而制九針」,我國醫界千餘年來尊奉為醫藥學、針灸學之始祖。伏羲是先民對創始八卦理論藉以豐富人體認識,並對保健作出貢獻的氏族群體的概括。
2、神農氏
一說神農氏即炎帝。中國傳說中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淮南子·修務訓》:「神農乃始教民,嘗百草之滋味,識水泉之甘苦,……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醫方興焉」。《帝王世紀》稱:「炎帝神農氏,……,嘗味草木,宣藥療疾,救夭傷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古代文獻論述神農氏嘗百草而始有醫藥者相當豐富,我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藥物的著作《神農本草經》,即託神農氏之名所著。
3、黃帝
傳說中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祖先,姓姬,號軒轅氏、有熊氏,少典之子。傳說他的發明創造很多,我國古文獻也多有黃帝創造發明醫藥之記載。《帝王世紀》說:「黃帝使岐伯嘗味草木,典醫療疾,今經方、本草之書鹹出焉」,《通鑑外記》亦說:「(黃)帝以人之生也,負陰而抱陽,食味而被色,寒暑蕩之於外,喜怒攻之於內,夭昏兇札,君民代有,乃上窮下際,察五色,立五運,洞性命,紀陰陽,諮於岐伯而作《內經》,夏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脈;巫彭、桐君處方餌,而人得以盡年」。《黃帝內經》即冠以黃帝之名所作。
4、僦貸季
上古時之醫學家。《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記載:「色脈者,上帝(上古之帝)之所貴也,先師之所傳也。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變比相移,以觀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明代徐春甫撰《古今醫統》認為:「僦貸季,黃帝時人,岐伯師也。岐伯相為問答,著為《內經》」。
5、岐伯
中國上古時期最富有聲望的醫學家。《帝王世紀》:「(黃帝)又使岐伯嘗味百草。典醫療疾,今經方、本草、之書鹹出焉」。《素問》基本上乃黃帝問,岐伯答,以闡述醫學理論,顯示了岐伯氏高深的醫學修養。中國醫學素稱「岐黃」,或謂「岐黃之術」之稱,岐伯在中醫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6、扁鵲
扁鵲是黃帝時期的名醫,出自於東夷以鳥為圖騰的氏族,所以後來在東夷族的後裔裡流傳廣泛。東漢畫像石中的神醫扁鵲。畫像石示三人跪座,面向神醫。神醫人面人手,山鵲身軀,頭戴冠幘、鳥身禽立、拖著一束長尾,手似在為病者切脈,當是扁鵲的神話形象。他到行醫,治病救人,好比會給人們帶來喜訊的喜鵲,非常受人們尊敬,所以人們稱其為扁鵲。
7、伯高
傳說上古之經脈學醫家,黃帝臣。晉代史學家、醫學家皇甫謐撰《黃帝針灸甲乙經》,曾指出:「黃帝諮訪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內考五臟六腑,外綜經絡、血氣、色侯」。可知伯高之為醫是以針灸之理論、臨床和熨法等外治為特長,同時,對脈理亦多有論述。
8、少俞
傳說上古醫家,黃帝臣,俞跗之弟,醫術多與其兄同。
9、鬼臾區
傳說上古醫家,黃帝臣,擅於五行之說。唐,王冰住《素問》黃帝問於鬼臾區所答:「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時指出:「鬼臾區十世祖始誦而行之,此太古佔候靈文,洎乎伏義之時,巳鐫諸王版,命曰冊文」由此可知鬼臾區其人,當系神農氏後相傳十世之世醫。
10、雷公
傳說上古醫家,黃帝臣、擅長於教授醫學之道,望色診斷與針灸醫術等。「黃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曰:子知醫之道乎?雷公對曰:誦而頗能解,解而未能別,剔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在關於針灸論述上與黃帝討論了「凡刺之理」,以及望面色而診斷疾病的理論。從《素問》中以及《靈樞》內容來看,可知雷公從黃帝受業之關係。
11、桐君
傳說上古時藥學家,黃帝臣,以擅長本草著稱。梁·陶弘景,《本草經集注》序強調:「至於藥性所主,當以識識相因,不爾何由得聞,至於桐雷,乃著在於編簡,此書應與《素問》同類」,「又有桐君《採藥錄》,說其花葉形色;《藥對》四卷,論其佐使相識」。
12、少師
傳說上古時醫家,黃帝臣,以擅長人體體質之論而聞名流傳於世。少師回答黃帝關於人有陰陽等問題時指出:「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應之」,少師對五種人的體質、性格、行為特點等進行了比較具體的敘述,少師之論點近世為朝鮮醫學家發展為「四象醫學」。
隨著原始社會晚期生產、文化等發展而誕生的「巫」,以及由之而起的巫醫,在原始社會晚期到殷商,乃至西周前後的中國醫療保健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13、俞跗
上古醫家,巫醫,相傳擅長外科手術,黃帝臣。韓嬰,曾任文帝時博士,約生活於公元前二世紀中,他在《韓詩外傳》卷10寫道:「中蔗子曰:吾聞中古之為醫者,曰俞跗,俞跗之為醫也,榒木為腦。芷草為軀,吹竅定腦,死者更生」。史學家司馬遷(約公元前135~?)在《史記·扁鵲侖公列傳》中指出:「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鱧灑,鑱石橋引,案扤毒熨」。
14、巫彭
傳說中之巫醫。《山海經》有載。《說文》有「巫彭初作醫」的記述。據考,巫彭乃黃帝臣,其醫療除用巫術為人治病外,還掌握有藥物知識以治療疾病。
15、巫妨
傳說中之巫醫,兒顱囟經,以佔夭壽,判疾病死生,世所相傳,有小兒方焉,為佔卜小兒壽夭疾病之巫醫。
16、巫鹹
一作巫鹹,傳說中之巫醫。唐堯時臣,「以鴻術為堯之醫,能祝延人之福,愈人之病,祝樹樹枯,祝鳥鳥墜」。《楚辭》記有「巫鹹將夕降兮」。王逸注為「巫鹹,古神巫也」。甲骨文中有鹹戊。故有學者認為巫鹹或即商王太戊之大臣。
17、苗父
上古巫醫。一稱弟父。《韓詩外傳》有:「吾聞上古醫曰弟父。弟父之為醫者,以莞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之,發十言耳,諸扶輿而來者,皆平復如故」。
亞健康手法調理
微信號:TRSH_China (←長按複製)
傳承國術,繼承文化
關注亞健康手法調理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直接關注我們
個人微信 withpla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