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862年 6月4日初夏 河南延津西校場關帝廟
此時平日裡人跡稀少關帝廟的刑場上聚集了許多的百姓,廟堂門口的幾棵枯草隨著西風的吹拂而擺動。許多人不畏驕陽似火的夏天,就是為了前來觀看太平天國的英王——陳玉成的受刑。隨著監官一聲令下,這位號稱太平天國後期雙子星之一的英王,在百姓的喧囂聲中和一聲聲刀和血肉的碰撞中目光如炬,一聲不吭,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終點.
戰功赫赫的少年英雄
陳玉成出生於1837年,原名陳丕成。廣西藤縣客家人,他自幼是貧農,雙親早亡,從小隨著叔父陳承瑢生活。兩人相依為命,陳玉成對他的這位叔父也是十分敬重和孝敬。兩人都十分痛恨清朝統治者腐朽不堪的統治,痛恨當地豪強劣紳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奴役。這些仇恨種子在年幼的陳玉成心中紮下了根,等待著日後的開花結果。
1851年,年僅十五歲的陳玉成隨叔父陳承瑢參加了金田起義。因為陳玉成年齡尚小,便被編入了太平軍獨具特色的軍隊——太平天國童子軍。家境平困的陳玉成從小吃苦耐勞,比周圍許多人更加努力刻苦,不久後便當上了童子軍的首領。
隨著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定都天京(今南京)後,他因在軍中英勇無畏的表現而被楊秀清提升為「左四軍正典聖糧」,主管軍隊的命脈——軍糧。從此陳玉成正式粉墨登場,帶著自己滿腔的熱血和少年凌雲般的壯志,踏上了晚清這個風起雲湧的歷史舞臺。
(上圖為英王陳玉成連環畫像)
1854年6月,太平軍西徵軍進取武昌,當地清軍頑強抵抗,太平軍久攻不下。此時的陳玉成「舍死苦戰,攻城陷陣,矯捷先登」,他親率五百「天兵縋城而上,以致官兵潰散,遂陷鄂省」。隨後在太平軍西徵戰場上,陳玉成率部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給清軍留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上圖為陳玉成率眾攻破武昌)
陳玉成在隨後又配合秦日綱、韋俊攻破武昌。為太平軍西徵劃上一個階段性勝利。1856年初官升至冬宮又正丞相。隨後的鎮江戰役中隻身一人駕駛一舟,在清軍的槍林彈雨之下捨身衝到鎮江,與守將吳如孝取得聯繫。隨後同秦日綱內外夾擊清軍,殺得主將吉爾杭阿丟盔棄甲。爾後率軍配合他部一破江南大營。逼得向榮兵敗自殺。第一次摧毀了讓天京如鯁在喉的江南大營。
1856年天京事變後,清軍趁勢反擊。為了扭轉危局,太平天國將士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隨著石達開的出走,太平天國初期的「首義五王」制度已經土崩瓦解。洪秀全自任軍師,總理國政,開始著手建立新的領導層和將領核心。陳玉成這樣的少年英才,怎麼會逃得過他的法眼呢?
天國續命強心劑——英王
陳玉成在被委以重任後,日夜操練新兵,他大量訓練刀牌兵,有了自己獨特的戰術——三十檢點回馬槍,屢試不爽。就是在每次戰鬥前挑選精銳士兵,開戰後佯裝敗退,吸引敵人到己方包圍圈,再一舉包圍殲滅。1858年,陳玉成和李秀成合力摧毀江大北營,天國雙子星的威力再一次展現在了世人面前。隨後攻破廬州,六合。讓江北部隊能和天京取得聯繫。隨後在在廬州城旁的三河鎮,陳玉成將自己推向了軍事才能發揮到了極致,在兩面清軍的包圍下,大破湘軍精銳李續賓部,殲敵六千餘人,擊斃湘軍主帥曾國藩六弟曾國華。取得了三河鎮大捷。消息傳出後,曾國藩「哀慟慎膺,減食數日」這是太平天國在天京事變之後首次取得如此大勝,天王洪秀全在聽到消息後不禁大聲喊道:「玉成乃天國之柱也!」
(上圖為三河鎮之戰示意圖)
(上圖為影視劇陳玉成形象)
1859年,陳玉成率軍橫掃安徽境內,生擒安徽巡撫李孟群,同時擊敗勝保部清軍。洪秀全聞訊後喜出望外,隨即加封陳玉成為英王,此時的洪秀全尚未濫封諸王,陳玉成英王的含金量還是非常大的。封王之後的陳玉成愈戰愈勇,先後在安徽江蘇境內擊敗馮子材,周天培。次年天國雙子星再度合璧,再次克破江南大營,徹底剷除了這枚埋在天京周圍的「定時炸彈」。營內彈藥槍枝,錢糧馬匹皆為太平軍所獲。這幾次戰役為太平天國開創了更大的戰略地盤和戰略範圍。也為天國續命數年。可以說,陳玉成是天國後期救國功臣。連對手清軍都評價:「清朝方面也有很高的評價,「賊中精銳,只四眼狗(因陳玉成兩眼下各有一痣,所以被清軍稱為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慮耶!」
劃破天際的流星——短暫卻耀眼的將星
在之後的1860中,洪秀全為了鉗制諸王的權力,開始大肆分封諸王,太平天國的「王」如牛毛一般繁雜,數量龐大且良莠不齊,為了最大限度諸王的活動軌跡和行動範圍。洪秀全還為諸王封地,建立起了類似諸侯王的封地制度。陳玉成則被安排在了天京上遊的第一大門戶——安慶。陳玉成也和其他諸王一樣苦心經營著自己的小地盤,等待著下一次的出徵命令。
(上圖為影視劇中陳玉成形象)
1861年,太平軍在江西和安徽戰場節節敗退,湘軍一舉東進,圍困了陳玉成的大本營——安慶,此時湘軍已識破太平軍最善用的「圍魏救趙」之計,死死咬住安慶,不惜投入大量兵力到安慶這臺「絞肉機」之中,任你攻打我其他地盤,我只死咬安慶,陳玉成無奈將其所有精銳投入到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但由於各王現在都心懷鬼胎,想要通過保存實力來在天國領導層中爭取更大的話語權。和陳玉成多次聯手創造奇蹟的忠王李秀成卻因為想要攻打蘇杭財稅重地而遲遲不發兵救援,陳玉成孤掌難鳴,最終精銳大多殞命戰場,陳玉成也率領殘部逃往廬州。隨後清軍主帥多隆阿圍住廬州,之前安慶之戰陳玉成因投入過多援軍到戰場。諸王紛紛與英王決裂。陳玉成無奈突圍奔向壽州投奔苗沛霖,可能因為成名過早,戰無不勝的英王仍然沉浸在自己過去的豐功偉績之中,反對部下說出苗不可靠的事實,毅然帶親兵率先奔向了壽州的方向,踏上了人生的不歸之路
(上圖為影視劇陳玉成被俘後)
兩日之後,壽州城北門大開,一輛囚車被重兵押送往北方,車中站著一位頭戴枷鎖,腳披鏈條的長髮青年男子,他雙目有神,滾燙的淚珠順著他眼下的兩顆痣流淌而下,夕陽西下,隨著枯藤上的昏鴉的幾聲哀鳴之後,這顆短暫的流星走向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站
(上圖為陳玉成畫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太平天國連環畫)圖片來源於網絡
1862年6月4日,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被凌遲處死,時年26歲。
自此,陳玉成走完了他短暫而又多姿多彩的人生。在太平天國的諸多將領中,是至為重要的一員,他的死讓處於危局之中的太平天國再遭重創。此後,李秀成孤掌難鳴,徹底淪為救火隊長,不停地東奔西跑,卻最終也未能撲滅這場熊熊燃燒的戰爭之火,洪秀全等人嘔心瀝血經營的小天堂和「人人平等」的天國美夢,也在湘軍攻入天京之後隨著一把把戰火的熄滅而飄向了它永遠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