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系列活動之一,正在北京舉行的亞洲數字藝術展9月26日起正式向公眾開放。展覽匯聚了11個國家和地區的33位藝術家的32件作品,以數字藝術方式全新解讀和演繹亞洲文化,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
中國藝術家邱志傑的《技術史地圖》、王之綱的《骷髏幻戲圖》、王志鷗的《PROTOTYPE-1》、祁震的《漂浮》、陳抱陽的《VR·眼動山海經·旅行指南》,此外,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的黑特·史德耶爾(Hito Steyerl)的《太陽工廠》、後網絡時代藝術家中的領軍人物鐵木爾·斯琴(Timur Si-Qin)的《新協定VR1.2版》,德國藝術家英格·甘特(Ingo Günther)跨越數十年創作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世界處理器》等,讓藝術與科技碰撞出的「化學反應」。
件件作品從亞洲文化瑰寶出發,以文化故事為敘事線索,以圖志衍生的作品為元素,帶給觀眾腦洞大開的科幻想像,形成具有時代傳承與創新的數字文明觀,展現文化藝術與數字科技的共振關係。
當然,數字藝術展品不可缺少與科技公司的合作。據主辦方介紹,展覽與海澱區科技企業合作,並引入由中央戲劇學院創作的沉浸式戲劇《經山海》、由藝術家王志鷗創編的舞蹈《世界與鏡像》和由瀾景科技藝術中心出品的舞蹈《「未」填海》等,使展覽集合有趣的遊戲交互方式和神秘的沉浸式觀演體驗。
不難發現,隨著數位化、數字經濟等一系列詞彙漸漸深入人心,數字藝術已經走入大眾視野並獲得好評。業內人士指出,數字藝術不是單一行業,而是設計、科技等多元融合的複合型行業。
事實上,當藝術需要參觀者更深度的互動,在展品面前,參觀者不僅僅是體驗,更多的是思考。前來觀展的孫先生就指出,通過數字影像、AR虛擬實境等形式,呈現了多個藝術家的作品,多維度的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內涵。
而至於如何界定「亞洲」的含義,主辦方給出自己的思考。「最初的時候,我們打算邀請亞洲範圍內的藝術家,但後來我們發現,想做的並不只是亞洲文明和亞洲文明之間的交流。」
在北京市海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勁林看來,「亞洲數字藝術展」將成為一個持續的國際性交流平臺,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化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搭建起可持續的國際性共享平臺。
但其實,讓感知穿越歷史,亞洲數字藝術展只是其中一步,它的「野心」絕不止於此,伴隨5G大爆發,數字藝術將推動更多行業演進、升級,帶給人更多想像,用黑科技將數字世界帶入現實,而這樣一個虛實融合新世界正逐漸在我們的生活中展開!(千龍網記者 劉美君)
作為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系列活動之一,正在北京舉行的亞洲數字藝術展9月26日起正式向公眾開放。展覽匯聚了11個國家和地區的33位藝術家的32件作品,以數字藝術方式全新解讀和演繹亞洲文化,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
中國藝術家邱志傑的《技術史地圖》、王之綱的《骷髏幻戲圖》、王志鷗的《PROTOTYPE-1》、祁震的《漂浮》、陳抱陽的《VR·眼動山海經·旅行指南》,此外,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的黑特·史德耶爾(Hito Steyerl)的《太陽工廠》、後網絡時代藝術家中的領軍人物鐵木爾·斯琴(Timur Si-Qin)的《新協定VR1.2版》,德國藝術家英格·甘特(Ingo Günther)跨越數十年創作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世界處理器》等,讓藝術與科技碰撞出的「化學反應」。
件件作品從亞洲文化瑰寶出發,以文化故事為敘事線索,以圖志衍生的作品為元素,帶給觀眾腦洞大開的科幻想像,形成具有時代傳承與創新的數字文明觀,展現文化藝術與數字科技的共振關係。
當然,數字藝術展品不可缺少與科技公司的合作。據主辦方介紹,展覽與海澱區科技企業合作,並引入由中央戲劇學院創作的沉浸式戲劇《經山海》、由藝術家王志鷗創編的舞蹈《世界與鏡像》和由瀾景科技藝術中心出品的舞蹈《「未」填海》等,使展覽集合有趣的遊戲交互方式和神秘的沉浸式觀演體驗。
不難發現,隨著數位化、數字經濟等一系列詞彙漸漸深入人心,數字藝術已經走入大眾視野並獲得好評。業內人士指出,數字藝術不是單一行業,而是設計、科技等多元融合的複合型行業。
事實上,當藝術需要參觀者更深度的互動,在展品面前,參觀者不僅僅是體驗,更多的是思考。前來觀展的孫先生就指出,通過數字影像、AR虛擬實境等形式,呈現了多個藝術家的作品,多維度的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內涵。
而至於如何界定「亞洲」的含義,主辦方給出自己的思考。「最初的時候,我們打算邀請亞洲範圍內的藝術家,但後來我們發現,想做的並不只是亞洲文明和亞洲文明之間的交流。」
在北京市海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勁林看來,「亞洲數字藝術展」將成為一個持續的國際性交流平臺,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化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搭建起可持續的國際性共享平臺。
但其實,讓感知穿越歷史,亞洲數字藝術展只是其中一步,它的「野心」絕不止於此,伴隨5G大爆發,數字藝術將推動更多行業演進、升級,帶給人更多想像,用黑科技將數字世界帶入現實,而這樣一個虛實融合新世界正逐漸在我們的生活中展開!(千龍網記者 劉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