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更替需要舉行十大禮儀,退位和登基都需按古代禮儀進行

2021-02-13 炮哥談事

3月12日日本天皇明仁舉行宮中三殿報告退位,日本天皇換代儀式正式啟動,整個新老天皇換代需要花費十天,舉行十大禮儀才能完成。第一大禮儀就是「退位奉告之儀」,明仁天皇在東京皇宮傳統裝束「黃櫨染袍」在祭祀被視為皇祖神的「天照大神」的「賢所」前行禮,報告自己將退位。

接下來第二大禮儀就是將要退位的天皇前往奈良縣橿原市的神武天皇陵參拜(預計3月26日舉行),向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報告退位事宜。神武天皇是日本第一代天皇(前660年2月11日即位,日本天皇世系延續至今已125代),死後葬於「畝傍山東北陵」。神武天皇陵是一個圓形的山丘,周圍有一條河圍繞著陵墓。

第三大禮儀是將要退位的天皇前往位於日本三重縣伊勢市的伊勢神宮參拜(預計4月18日舉行),向天照大神報告退位事宜。伊勢神宮是正式名稱為神宮,是日本國家神道最高級的神社,供奉著內宮祭祀天照坐皇大御神(即天照大神),外宮祭祀豐受大御神和象徵皇權的三神器之一八咫鏡。

第四大禮儀是明仁天皇前往武藏陵昭和天皇墓進行參拜(預計4月23日舉行),報告退位和登基事宜。武藏陵昭和天皇墓是明仁天皇父親昭和天皇的陵墓,位於日本東京都八王子市長房町的皇室陵寢區。

第五大禮儀是4月30日明仁天皇將在東京皇居宮殿舉行正式的退位大典「退位正殿之儀」,退位的老天皇將最後一次以天皇身份發號施令,宣布自己正式退位。

第六大禮儀就是5月1日新天皇即位,身為未來新天皇的德仁皇太子將在日本東京皇居松之間接受代表天皇皇權的三神器(八咫鏡、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正式成為新一代的日本天皇。圖為1989年明仁即位時接受三神器。

即位當天身為新天皇的德仁接見前來朝見的大臣(國會議員、內閣總理和內閣各部大臣及皇室成員),新皇后和新皇嗣等陪同。圖為1989年明仁即位時接受朝見。

新天皇即位後朝見儀式之後5月4日將前往東京皇居陽臺會見前來參賀的百姓,此禮儀名為「一般參賀」。圖為日本皇室一年一度新年一般參賀。

新天皇即位後的5月8日新天皇將身穿天皇傳統裝束「黃櫨染袍」前往皇宮宮中三殿進行「即位期日奉告之儀」,在祭祀被視為皇祖神的「天照大神」的「賢所」前行禮,報告自己已即位為新一代天皇。

預計10月22日到時候已身為新天皇的德仁將在東京皇居松之間舉行登基大典(名為即位禮正殿之儀),德仁將身穿天皇傳統裝束「黃櫨染袍」登基。文官武官身穿朝服(為束帯垂纓冠)整列跪在東京皇居松之殿即位大殿之前,跟隨內閣大臣三呼「萬歲」,新天皇則在高御座內宣讀登基詔書。圖為1990年11月12日日本天皇明仁的登基大典。

新天皇登基之後還不能算名正言順的天皇,因為還需舉行盛大「大嘗祭」,「大嘗祭」原是天皇表面自己身為神的象徵,是二戰前日本政教合一的象徵。二戰後日本天皇發布《人間宣言》,天皇成為人。而天皇即位的「大嘗祭」則得以保留,演變成為純祭祀活動,但被賦予皇權傳承的象徵意義。圖為明仁1990年天皇登基的「大嘗祭」。

相關焦點

  • 日本天皇登基大典迎來空前外交盛宴
    日本政府邀請多國首腦政要參加登基典禮「即位禮正殿之儀」,並分四次舉辦新天皇登基祝賀宴會「饗宴之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為保證各儀式和慶典有條不紊地進行,政府做好萬全準備,順利平安地迎接這個歷史性時刻。」令和元年的日本,迎來了空前規模的外交盛宴。日本在4月30日舉辦了明仁天皇退位儀式,5月1日舉辦了德仁天皇即位系列儀式中的首個「劍璽等繼承之儀」。
  • 日媒:日本政府計劃2018年12月舉行天皇退位儀式
    (圖片來源:美聯社)中國日報網4月13日電(高琳琳)據今日日本網4月13日報導,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政府計劃於2018年12月舉行明仁天皇的退位儀式。據悉,日本從8世紀起開始舉行天皇退位儀式,最近一次儀式還要追溯到1817年光格天皇讓位於惠仁親王的時候。
  • 君臨天下,忠君盡孝,從王權禮儀看日本如何做好唐朝的「小迷弟」
    在唐代時期,日本人被人們稱之為「倭國人」,當日本進入奈良時期,其開始與我國進行頻繁的文交流和商品來往,並受我國唐朝時期的「大化改新」的影響,開始在國內政治措施上進行一定程度的模仿。 那麼為什麼說「大化改新」是日本向唐朝學習王權禮儀的一場政治改革措施呢?
  • 天皇登基大典 日本外交盛宴
    」 邀請了2000多位國內外來賓,既是向世界各國宣告新天皇正式即位登基的國內慶典,也是向全世界展示日本皇室文化和傳統禮儀的窗口;同時還搭建了規模空前的外交舞臺,成為推進「典禮慶賀外交」的新契機。各國元首、王室成員和政府高官等各國首腦政要多達600人(比平成時代明仁天皇登基典禮多100人),包括日本三權之長和各界代表等在內,國內外約2000人出席登基典禮。國內外來賓眾多且個個身份顯赫,所以從日本全國各地調20萬警力到東京加強安保。安倍首相表示:「為保證各儀式和慶典有條不紊地進行,政府做好萬全準備,順利平安地迎接這個歷史性時刻。」
  • 各國國王登基聖物一覽:日本「三神器」,泰國排場大,沙特最土豪
    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中,尤其是封建社會時期,每個國家都自有一套完備的禮節儀式。對於君主制國家,君王登基是一件大事,其禮節制度更是繁複嚴謹。放眼全球,現今世界上還存在皇室的國家有27個。不管是否在實際上掌權,只要有君王,就有王儲。當上一代君王離世或者退位之後,王儲將會登基成為新的君王。
  • 他曾是日本第一位訪華的天皇,明仁天皇200年來生前退位第一人
    1933年12月23日早上6時39分,明仁於日本宮城(現皇居)內的御產殿誕生。稱號「繼宮」和名字「明仁」雖然都是昭和天皇所起,但卻是出自明治3年1月3日(1870年2月3日)明治天皇即位之際發布的詔書「宣明治教以宣揚惟神之大道也」。皇太子出生後,要被送到遠離父母的人家去撫養。
  • 古代日本天皇制度與古代中國皇帝制有什麼不同?
    其中正常退位的皇帝佔2/3,非正常退位的皇帝佔1/3。換言之,每3名皇帝中,就有1名未得善其終。日本的情況卻大相逕庭:最早使用天皇稱號的推古天皇至昭和天皇共92代、90名天皇。這其中,非正常退位的天皇僅為14人,即便這14名非正常退位的天皇,皇位更替也只限於皇族內部從沒有發生過類似中國那樣的改朝換代、皇統斷絕。中國儒家的天子思想主張受天命者取代失天命者的最理想的方式是堯、舜禪讓,其次是湯、武革命。
  • 日本天皇退位後將搬離舊居 皇居需進行部分翻修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Livedoor新聞網12月19日報導,日本宮內廳18日正式宣布,明仁天皇退位後,天皇夫婦和皇太子一家將分別移居住所。屆時,皇居御所和東宮御所都需要進行翻修,皇儲秋筱宮的府邸也會擴建、改建,一部分的相關費用將被算入2018年的政府預算中。2018年,東京都港區的高輪皇族府邸(以前的高松宮邸)將翻修,明仁天皇夫婦離開御所後將暫住於此。
  • 唯一來過中國的日本天皇正式退位
    日媒稱,當地時間4月30日17時(北京時間16時),日本舉行明仁天皇退位儀式。
  • 生而為人,需要經歷的兩個禮儀,禮儀的真正含義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正所謂有禮儀之大謂之夏。禮儀從我國古代就開始了,其中周代是禮儀最盛行的時候,還在此出現了許多名人,比如老子,孔子,莊子。這些人都是在周代誕生的,這次我們就來講講中國古代的禮儀。中國古代分為五禮,分別是為吉禮、喜禮、賓禮,軍禮和兇禮。這次我們著重來講講喜禮。
  • 日本的禮儀文化
    日本擁有它不同於西方社會和中國的獨特「禮儀文化」。日本社會非常重視禮儀,在日本人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和親近感相比,更要求恭敬禮貌的態度。「日本禮儀的來源」日本禮儀起源於我國秦漢,準確的說是漢朝。隨著外交和民間往來的不斷深入,最初的禮儀以中原文化為主,但僅限於部落。
  • 不具備政治實權的日本天皇平時都幹些什麼
    所謂的」萬世一系「其實是值得懷疑的:在日本史籍中關於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生於何時、葬於何地根本沒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實際上在於公元592年登基的推古女皇之前的33代天皇的事跡基本都等同於神話傳說,也就是說直到公元592年之後日本歷史才有了真正較為清晰明確的文字記載。
  • 揭秘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為何最終沒有退位?
    裕仁天皇(資料圖)1945年,對日本領導人的戰爭罪行進行審判的機構正在緩慢形成,起訴和逮捕在難以預料的時間一波波到來。9月11日,宣布了對第一批戰犯嫌疑人的逮捕,接著是不祥的平靜,直到11月19日第二批逮捕令發布。
  • 日本天皇即將退位,退位大典原來在這裡,怪不得被稱為日本的聖地
    就在我們國內熱化朝天地準備著五一小長假,日本天皇的退位大典也陸續開始舉行,「平成」年號正式成為歷史。對於五一假期準備遠赴日本旅遊的朋友們,是否有幸能夠去參觀天皇退位大典呢?這不僅要看你的運氣了,還要把相關知識提前納入懷中哦。
  • 好色日本天皇:在登基大典上與女侍行雲雨
    「安和之變」後不久,冷泉天皇就退了位〔以他的精神狀態來看,應該不是主動退位的〕,其弟守平親王登上寶座,是為圓融天皇。且說前一代花山天皇繼位時也不過才十七歲而已,此君素與在原業平並稱,都是世所罕見的好色之徒,據說他在登基大典上,都迫不及待地把女侍扯到御座後去行那雲雨之事。不過從來權臣當道的時候,君主尤其是被廢黜或被逼退位的君主,其種種失德之處恐怕都是權臣擅政的藉口,未必確實,不可輕信。
  •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
    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劉秀玲日本明仁天皇4月30日正式退位,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明仁天皇在位30多年間,日本多次經歷天災,沒有戰爭。平成最後一天講話,明仁寄望下一個時代依然和平。【結束公務】30日清晨,日本多地降雨。
  • 日本天皇平常的生活是怎樣的,也像中國古代皇帝一樣,權力無邊嗎
    那麼,日本的天皇是否和中國古代帝王一樣,也擁有著這些待遇呢?他們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一、日本天皇的由來。 天皇來源於日本古代神話傳說,他們自稱是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是日本神道教的教主。天皇也是日本國的象徵,是國家君主的一種稱號,相當於日本的精神領袖。 日本的天皇制度實行「萬世一系」。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家族,採取的是皇位世襲制。因此,日本自稱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沒有朝代更替的民族,至今已傳承了125代。
  • 古代跪拜禮儀的起源和發展
    《春秋左傳正義》有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五千年的中國史,也是一部禮儀史,禮儀涵蓋的種類很多,從日常生活、交往等方面都有嚴格的體現。尤其在君臣關係、外交關係上,禮儀更是馬虎不得,其中尤以跪拜禮最能體現中國臣服四方的威嚴。這裡就對跪拜禮儀的起源和發展略作論述。
  • 中國古代禮儀制度歷史之:嘉禮
    皇帝登極即位,因需祭祀天地和先帝,故也需戴袞冕,因而人們便把新帝登極即位稱為「加冕」。所以戴袞冕也成為皇帝的一種典型形象,但絕非所有場合都可以戴袞冕。   加冠之後,人們向加冠者敬酒以示祝賀。然後加冠者從西階下,去拜見自己的母親。再回到西階東側,由參加冠禮的來賓給他起「字」。因此,古人有冠和字都標誌著已進入成年。
  • 日本的用餐禮儀
    ,如果不注意用餐時的姿態和禮儀,有可能會使周圍的人對你敬而遠之。用手拿著飯碗或者木碗進餐是食用日本料理時正確的用餐禮儀。此外,用胳膊肘支著吃飯的姿態在日本也被認為是有失禮儀,所以不管再怎麼覺得舒服也要極力避免。拿筷子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