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導報 一周話題
作者:申文
日本德仁天皇繼今年5月1日即位後,於10月22日正式舉辦登基大典。日本政府邀請多國首腦政要參加登基典禮「即位禮正殿之儀」,並分四次舉辦新天皇登基祝賀宴會「饗宴之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為保證各儀式和慶典有條不紊地進行,政府做好萬全準備,順利平安地迎接這個歷史性時刻。」令和元年的日本,迎來了空前規模的外交盛宴。
日本在4月30日舉辦了明仁天皇退位儀式,5月1日舉辦了德仁天皇即位系列儀式中的首個「劍璽等繼承之儀」。10月22日舉行的「即位禮正殿之儀」從下午1點開始,偏重於向海外介紹新天皇。原定下午3點半開始的巡遊等「祝賀御列之儀」,因處理颱風災情而延期至11月10日舉行。據了解,天皇夫婦將乘敞篷車從皇居宮殿出發,約30分鐘後到赤坂御所,全長約4.6公裡。1990年11月,明仁天皇在即位正殿之儀後的巡遊,沿路約有11萬7000人觀看。
在日本現行憲法下,與天皇即位相關的系列典禮於平成時代首次實施,本次幾乎完全沿襲了當時的做法。舉行即位禮正殿之儀時,天皇夫婦身穿傳統服飾,登上被運到宮殿的「高御座」和「御帳臺」,天皇宣布即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讀了表示祝賀之意的「壽詞」,並三呼萬歲。
本次登基慶典,日本政府邀請了作為國家予以承認的全部195個國家的元首級人物參加即位禮正殿之儀,還向聯合國和歐盟送出了邀請函。令和日本有邦交關係的國家比平成元年多出30個,本次的外國嘉賓比上次多出100人以上而達到600人。海外賓客超過了平成時代明仁天皇的登基典禮,創出了新高。
在22日晚上舉行的饗宴之儀上,各國元首和來賓匯聚一堂,共襄盛會。祝福饗宴,於10月22日、25日、29日、31日分四次在宮中舉行,國內外共計2500人出席。10月23日,日本首相安倍夫婦舉辦晚餐會招待國外嘉賓。晚餐會上的文藝活動,由狂言師野村萬齋出任總顧問,向國外嘉賓簡明易懂地展現了日本的傳統藝術。
天皇登基大典的看點,除了向全世界展示日本的皇室文化和傳統禮儀外,還在於搭建了規模空前的外交舞臺。天皇登基大典,成為日本強化外交的新契機。活動期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約50個國家的首腦舉行會談,加強了聯繫,聯絡了感情,推進了外交。
德仁天皇登基大典,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等人親自參加。中國委派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率團訪日祝賀。美國原定由副總統彭斯參加,考慮到其他政治和外交日程,改由交通部長趙小蘭代表出席訪日祝賀。緬甸國家顧問翁山蘇姬和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參加祝賀。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和印度總統科溫德等也應邀出席。
德仁天皇年輕時曾在澳大利亞參加家庭寄宿,並留學英國牛津大學等,國際交流經驗豐富;今年5月,他與訪日的川普總統在沒有翻譯的情況下用英語暢談。對於國際親善等公務活動,天皇認為「作為皇室的職責之一極為重要」,希望全身全意參與。日本天皇、皇后兩陛下利用自身的外語能力和國際經驗,加強交流推動親善活動,提升日本的國際形象,受到期待。
鑑於當前的日韓關係嚴重惡化,韓國國務總理李洛淵訪日參加慶典受到關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擬與李洛淵舉行個別會談,意在與這位知日派的韓國政府二把手摸索阻止日韓對立激化的可能。在日韓關係惡化的背景下,安倍首相和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去年9月舉行首腦會談之後中斷至今。李洛淵曾擔任韓日議員聯盟副會長兼幹事長,被認為是創造相互讓步契機的合適人選。安倍指出「必須保持對話」,日本政府強調「重要的是首先讓兩位首腦會面」。
在日中關係恢復健康穩定發展的進程中,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本次訪日參加慶典,與安倍會談或確認明年春季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國賓待遇訪日的方針。按慣例,日本的國賓待遇每年僅限於2-3人。在令和時代,繼2019年5月美國總統川普之後,習近平將以大國首腦的國賓身份訪日。中國方面期待以習近平訪日為契機,中日籤署第五個政治文件以推動雙邊關係發展。
本次登基外交的會談,原則上以祝賀天皇即位為中心,但嚴重影響中東局勢的伊朗問題、土耳其出兵敘利亞等也會成為議題。圍繞發射飛彈的朝鮮局勢等,安倍也不斷尋求各國理解日本的立場。
日本的皇室,是日本幾千年文化的繼承者和保存者,世界上最古老的皇室正在經歷著蛻變和更新。日本新天皇即位儀式和登基大典,充分體現了日本古老文化的精髓,不僅是日本傳統向現代世界的一次全面而精緻的展示,也是藉此激活社會風氣,振興民族精神,推動日本與時俱進,在新時代獲得新生力量的契機,顯示了深沉的歷史邏輯和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