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過後,釣底還是釣浮?考慮水情和魚情,選擇大於努力

2020-12-18 大別山小農人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所以驚蟄過後隨著天氣的轉變,魚類也開始逐漸活躍起來,當然不同的水情也會有不同的魚情,魚是在底部活動還是在半水處活動,就要分開來說了。

春天的到來

一、驚蟄過後的天氣分析

驚蟄在我們眼裡只是一個節氣的代名詞而已,並不是說過了驚蟄,魚類立馬就活躍了,實際上還是和天氣有著根本的關係的,什麼樣的天氣就會有什麼樣的魚情,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而驚蟄後的天氣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基礎溫度升高

最低溫度升高:冬季由於蒙古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氣溫是非常低的,而水溫肯定也相應的降低,所以基礎溫度是非常低的,有時候魚會直接閉口不進食。而隨著立春的到來,驚蟄過後,冷空氣北上,基礎溫度逐漸升高,最明顯的就是夜晚的時候,不會那麼冷了。晝夜溫差有所降低:雖然驚蟄過後還會有偶爾的冷天,但是來的快去的也快,尤其是在晴天當中的陰天,晝夜溫差是非常小的,此時最適合釣魚。

2、天氣變化還是比較大

起風天氣比較多:主要是冷暖空氣的拉鋸戰,有時候起西風和北風,此時溫度就比較低,如果是在晴天中起的,魚情可能還會好一點,此時上浮的魚會主動落底,我們釣底的時候比較好。而如果是起南風的話,溫度還是比較高的,加上晴天天氣熱,魚也就會起浮。倒春寒是有發生:這也是正常的現象,冷空氣不時的南下,會帶來降雨降溫,但是這都是短暫的,即使感覺有點冷,但是第二天溫度也會很快升高的。有持續的高溫晴天:當不起風,不下雨的時候,晴天還是比較多的,但是連續的晴天也會有弊端,就是表層水溫會越升越高,而底層水溫還沒有完全上升,此時魚因趨溫性而導致離底上浮。魚層的不確定給作釣帶來一定難度,而如果是因氣壓低上浮就可能釣不到魚了。

晴天

二、根據水情決定釣層

水溫低釣底:在驚蟄剛開始的時候,或者在有倒春寒的時候,此時的水溫還是比較低的,不管是表層還是深層水溫。此時釣底是正確的選擇,畢竟深水區的溫度比較恆定,受外界天氣的影響比較小,而且在晴天中的降溫,也會使得上層水溫最先降低,而魚感知到之後,就會主動下潛到水底,所以此時更因當釣底了。水溫高釣半水:魚是具有趨溫性特徵的,所以當驚蟄過後,它們會對溫度非常敏感,會第一時間尋找高溫水域。尤其是晴天的時候,表層水溫是肯定會上升的,此時魚喜歡上浮,即使是不在水皮,也是會離底上浮在半水處。單純的因為水溫上升,在半水處還是能釣到魚的,但是水溫變化太大,太頻繁的話,魚就適應不過來,那麼魚口也會降低不少。

三、根據魚情決定釣層

1、根據對象魚決定

釣鯽魚的時候:鯽魚是屬於適應能力比較強的魚種,一年四季,不管高溫低溫,其都是會進行活動的,所以就成為了我們主要的對象魚。正因為其適應能力強,所以在作釣時,就要根據情況來判斷釣層,有時候在底層能釣到,但是有時候,它會上浮離底,那麼就要釣半水處了。至於什麼情況釣底什麼時候釣浮,上面也有所提及,但是實際情況在改變,我們就要隨時去應變,當感覺鯽魚截口時,錨到鯽魚時,有口打不到時,那麼就要嘗試性的去釣浮。釣鯉魚要釣底:驚蟄過後,鯉魚也是會陸續活動起來的,但是鯉魚由於魚嘴朝下,在覓食的時候會在地上拱泥,並撿食食物。所以就決定了它大部分時間是在水底覓食的,那麼我們就要釣底,並適當釣頓來解決。

魚上浮錨到魚

2、根據產卵情況決定

未產卵的魚:就是在剛過驚蟄之後,大部分的魚還是沒有開始產卵,此時食物對它們來說也是可有可無的,有的魚體內脂肪消耗完了,就要去覓食,而有的魚還能堅持一段時間的話,那麼就不會主動去覓食,大魚尤為如此。所以針對未開始產卵的魚,那要根據天氣情況來決定是釣底還是釣浮。產卵時的魚:有時候我們會碰到,魚到處在巡遊,但就是不吃鉤的情況,說明它們正在準備產卵,那麼就沒有心思去進食了,所以可以收杆走人了,你怎麼釣它也不會吃的,要不然就換產卵前後的魚作釣。產卵前後的魚:這裡是指剛產卵前後幾天的魚,而不是泛指長時間,產卵前,魚為了增加體質,就會不斷的進食,而產卵後,魚也會因體力的消耗,去覓食補充,所以此時即便是有上浮或者離底情況,也是能釣到魚的。就是說怎麼釣都能釣到魚,假如你知道魚已經離底了,但是你堅持釣底的話,也是能釣到的,它們可能會主動去改變自己的水層,去搜尋食物的蹤跡,所以此時要把握好了。

釣獲放流

最後總結

驚蟄過後,氣溫逐漸升高,但還是會存在溫度較大變化的時候,就要根據天氣氣溫,以及對象魚來決定釣底還是釣浮。此時還有一個特殊的時期,就是魚的巡遊和產卵,這個屬於釣魚的黃金時期,把握住了怎麼釣都能爆護,但是還是建議各位釣友在走的時候,做到留大放小,或者全部放流,才能資源永續。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關注評論!

相關焦點

  • 夜釣鰱鱅,釣底還是釣浮?
    鰱鱅,這個和釣友告別了許久的老朋友又開始浮出水面,來和各位釣友打招呼了!不過呢,鰱鱅喜高溫,最適宜的水溫為23℃~32℃。炎熱的夏季,鰱魚的食慾最為旺盛。這個溫度,對於鰱鱅來說,非常適宜。但是對於釣魚人來說就比較痛苦了,太熱,還曬!
  • 湖庫釣草別糾結釣底還是打浮,這三種打浮的釣法,能讓草魚爆護
    在湖庫釣草魚,釣浮還是釣底,算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爭議,因為窩料用的不同,打浮有打浮的優勢,守底有守底的樂趣;可以這樣說,窩料的比重不中,決定了守底還是釣浮;但是真要說哪一種效果更好,這就沒辦法說了,但是,要說是在湖庫釣草魚
  • 草魚應該釣底還是釣浮?這裡有你想要的答案
    釣草魚一定要在裝備上準備充分,釣友在準備裝備的時候除了要考慮草魚的體型和掙扎力量意外,還有考慮中魚後遛魚的需要,同樣的在釣位的選擇上也要考慮到這一點。釣友們在釣草魚上爭論的不是爭論這些,而是釣草魚應高釣什麼水層。草魚可以說是全水層覓食的魚類,水底、水面都有草魚覓食的蹤影。
  • 釣鯽魚的提竿時機你把握得好嗎?,什麼時候釣底?什麼時候釣浮?
    什麼時候釣鯽魚可以釣底呢?平時大多數情況下的鯽魚都是生活在水的底層,因此釣鯽魚釣底的時間還是非常多的。想要釣底就要選擇鯽魚在水底活動的時間段。一、根據季節劃分:不同季節鯽魚的生活水層有不同的變化。1、冬季釣鯽魚:冬季溫度變低,鯽魚不得不去深水區的水底越冬,在深水區水底會比淺水區溫度高,這個時候的鯽魚就會聚集在深水區,深冬釣鯽魚就應該選擇釣底。2、夏季炎熱的時候鯽魚會選擇在水底涼快的地方待著,因此夏季也是底釣鯽魚的好時機。二、根據天氣來劃分:天氣也是影響鯽魚的生活水層。
  • 釣浮也能控制靈敏度?沒錯,這些技巧才是釣浮的精髓所在
    前言釣浮與釣底是臺釣的兩種基本形式,二者的區別在於釣浮是鉤餌懸浮在水中,釣底則是鉤餌沉入水底。接觸過臺釣的釣魚人都明白,在釣底的時候可以通過一系列辦法來控制釣組的靈敏度,以適應各種不同的魚情,但是在釣浮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認為靈敏度已經固定,無需再做過多調整。
  • 草魚到底底釣好還是浮釣好,搞明白打窩方式不同,就知道怎麼選了
    最近天氣愈發炎熱,不打釣傘而直接暴露在太陽下,幾乎就坐不住,所以每次出釣,選擇的目標魚必須非常靠譜,空軍不可怕,可怕的是空軍不說,還被大太陽暴曬一天;在夏日裡,不受高溫影響,依然還有魚口的魚種,除了鰱鱅、黑魚等中上層魚層,剩下的就是草魚了,而關於夏季釣草魚,其實爭議還是比較多的;
  • 釣底釣浮該選什麼浮漂?別被外表迷了眼,讀懂這4款就夠了
    挑選浮漂時千萬不要被其花裡胡哨的外表給迷惑,人家的漁獲也與你沒有關係,釣不釣的到魚只看你選的漂有沒有對應魚情外加調釣是否得到(線組餌料釣位更不能忽略),至於外觀大部分時候是留給人看的。一隻浮漂比較重要的參數有吃鉛量、形狀、長短、材質等,今天咱們就說形狀,不管你是釣底、釣浮還是釣行程,這4個基本款式都應該有所了解第一款細長身浮漂短腳長身長尾的浮漂是經典的底釣型浮漂,穩定性好、抗風浪的性強,是我個人最愛的漂型之一,另外由於其橫截面積小,下行時水阻小,所以到位比較快,有放大信號的優點,經常被用來垂釣滑口魚、輕口魚,在低溫季也有不俗的表現。
  • 冬季釣水庫,釣深還是釣淺?不要到了就揚竿,先分析魚情!
    冬季在水庫釣魚,到底是釣深,還是釣淺,是不少釣魚人面臨的選擇。主要有兩個難點:一、多深是「深」,多淺是「淺」,似乎本身就是個模糊的概念。二、假如在深水區,水庫面積大,深水區域並不少,魚會棲息在什麼位置呢?
  • 釣魚:為何要釣浮?核心要點在哪裡?
    根據鉤餌所在位置、水層的差異,又有釣底、釣離底、釣浮等不同釣法。但無論如何,均是最大程度適應魚情變化。回到釣友的問題「釣友釣浮,怎麼調漂」為更準確、更全面回回到這個問題,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 還在為磯竿滑漂釣組結合煩惱嗎?詳解磯竿滑漂遠投釣配件的組合
    釣不到大魚? /魚訊不好? /不靈敏? /只能釣底?※大魚生活在底層,水深的地方,一般高岸較遠,要使用能遠投的漂;※傳統使用鈴鐺磯竿,魚咬鉤了還不會出現訊號, 要拖動鉤才能出現訊號;※傳統磯釣使用鈴鐺,只能聽聲音才會知道有魚上鉤 ,反應慢;※傳統使用爆炸鉤磯竿,只能釣底,不能釣浮。
  • 離底釣鯽魚的幾種方法,冬季別只盯著釣底,改變下思路,上魚更多
    冬季氣溫低,釣鯽魚基本都是釣底,但是總有比較特殊的魚情需要釣離底。比如遇上持續的晴好天氣,會出現中上層水溫更高的情況,鯽魚會上浮出現離底的情況。或者是水底環境比較複雜,不適合釣底,比如水底有暗草、石碓等,掛鈎比較嚴重,這時候也可以採用釣離底的方法。
  • 認識這三種可以浮釣的信號,匹配好對應的釣法,才能夠連杆又上岸
    無論是釣底還是釣浮,只有釣法適應魚情時,才會是正確的釣法應用。但是,在垂釣中魚情變化跨度最大的,一般是從底釣向浮釣改變,或者是浮釣向底釣所改變。而今天咱們就先聊聊前者,如何從底釣向浮釣所改變的技巧和內容。如何從釣底改為釣浮?
  • 抓住這三種需要底釣的時機,合理正確的選用釣法,才會連杆又爆護
    無論是從釣底改為釣浮,還是從釣浮改為釣底,其決定的因素,很少能夠受釣魚人主觀的想法所挾持,更多的是要遵循魚情的客觀條件。也只有當魚情表現出適合釣底或者釣浮的信號時,才能夠果斷的選擇相應釣法。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如何應對從釣浮改為釣底所產生的變化。如何從釣浮改為釣底?
  • 水庫釣草魚時散餌釣法,顆粒打浮,餌料釣底三種釣法的優劣和應用
    當滿足了垂釣草魚的這幾點要求之後,剩下的就是該考慮如何把草魚釣獲上岸了,也是本文所要展述的釣法內容。餌料釣底使用餌料釣底守釣草魚時,其難點在於誘魚上面,因為在使用這種釣法克服不了誘魚難題時,最後的漁獲是非常慘澹的。
  • 遇到這樣幾種水情和魚情,你就要適時轉變思路
    對於許多釣友而言,野釣是一個常規釣魚狀態,因為野外環境下,水情和魚情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所以不管是哪種釣法,都能在野外水域很好的施展開來。大年初一的時候,筆者這邊的風俗就是不走親戚,所以就約了釣友老周去水庫釣翹嘴。我們還特意為此次出釣準備了兩天,我臨時決定買的路亞竿,魚線是在漁具店老闆推薦下使用的3號的尼龍線。
  • 餌料要變,搓餌黏餌和拉餌,這三種餌料主要針對這些魚情和水情
    說起餌料,不得不說到餌料對我們釣魚有多大的幫助,俗話說,三分釣技七分餌,餌料對於我們釣魚的幫助是非常大的,餌料的味型、適口性、狀態都是需要了解的,但我們今天說一說搓餌、黏餌和拉餌,這三種餌料應該針對的魚情有哪些。
  • 夏季遠投釣草魚的多種方法,可釣底可釣浮,讓你輕鬆釣獲大草魚!
    在氣溫高,降水多的季節,選擇遠投釣草魚是不錯的選擇。草魚喜歡高溶氧的天氣,雨過天晴在很多水域都能看到草魚在水面追逐的場景,奈何手竿夠不到。拋竿遠投釣草魚,在釣法上非常多,匯總一些民間比較常用的釣法,供各位釣友參考。凡是民間的釣法,基本都是實用而且簡單有效的,這個也是民間釣法最大的特點。
  • 根據魚情選擇魚餌
    有人說,釣什麼魚用什麼餌,例如釣鯽魚就用鯽魚餌,釣草魚就用草魚餌,釣鯉魚就用鯉魚餌。然而,我們經常會遇到用鯽魚餌釣上來的是鯉魚,鯉魚餌釣上來的是草魚、鯽魚等情況。還有人說,雜食性的魚,無論什麼餌,它們都愛吃。既然如此,為何會有一些人熱衷於尋找秘方靈餌、神奇添加劑呢?
  • 氣壓影響魚情,溶氧量很關鍵,水深、風力、水草的作用也不可小視
    魚之所以難釣,源於魚情的複雜多變、難預測,經驗豐富的資深釣魚人也常有失手的時候。而影響魚情的因素眾多,包括水溫、水質、食物、氣壓,乃至魚生病與否,其中的每一項 均可對魚情產生重要作用。不過,實際自然條件下的河流、湖泊每個因素發生作用的頻率次數並不相同,常見的也就幾種。
  • 冬釣調漂,用公式來表示:(調目-單餌)<釣目<(調目+雙鉤)
    一、靈鈍之間 在釣底時,才會有靈鈍之分,釣浮的時候調釣目數不同,但是餌料子線狀態相同,靈鈍雖然跟調釣目數有關,但是影響並不大。在釣底時,釣得越鈍,餌料越是好入口,尤其是釣鯽魚、鯉魚這些典型的底層進食的魚類時,越鈍信號傳遞就越是不容易,這在魚口好的季節完全沒問題;釣得越靈,信號傳遞越是及時,漂相越是豐富,但是餌料越是不好入口。所以冬季不釣靈的原因是出於對餌料是否好入口的衡量,或者說任何季節釣底時都是在信號明顯,餌料又好入口之間找個平衡,畢竟餌料好入口和信號豐富是靈鈍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