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選課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說學霸不用愁,就我們這些成績不上不下的最犯愁,其實也不是這樣。
最近就有幾個家長和我聯繫,他的孩子在年級172名,按理說年級3000多人,孩子成績排在172名應該是非常棒了,屬於學霸的行列,為什麼家長和孩子也這麼焦急呢?
原來他們聽說選物化生的競爭非常激烈,所以不敢選這樣的組合怕影響高考。
當然,給我打電話最多的就是那些成績中遊水平的同學,因為他們確實不知道怎麼辦。
一、學霸選物化生到底行不行?
其實,選課對於學霸生來講只要把握好一個原則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這個原則就是:選那些很少會發生意外的學科。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的講就是,選擇那些客觀性比較強的學科,如果是主觀性很強的學科,建議學霸們要避開。
物理,化學,生物包括地理學科都屬於真正的理科,這些學科的特點就是答案具有唯一性,確定性非常強。
政治和歷史這兩門學科的主觀性更強一些,如果學霸因為喜歡政治或歷史而選擇這兩門學科,往往得不償失。
主觀性學科的最大特點是得分具有偶然性,比如一道主觀性試題,不同的老師同時改可能會給與不同的分數。
這在歷年的高考閱卷過程當中是經常會出現的,一些文科生平時高三學得不錯,高考的時候甚至還不如比自己成績差的同學,這裡面就存在著一些偶然的因素,譬如那位同學的書寫卷面更整潔,更具有條理,答案組裝的更合理等等。
所以學霸們一定要避開這種主觀性強的學科,物理和化學這兩門學科一般首選,對於學霸來講,物理和化學應該都不會太差,否則就不能叫學霸,至於生物和地理這兩門學科哪一個更好學?這這一點因人而異。
說白了,物化生,物化地,物生地,化生地這四個組合都適合學霸去選,如果是頂尖學霸,一定要選物化生,或者物化地。如果是普通學霸可以考慮選擇物生地,這樣的學習難度會相對較小。
二、普通生到底應該選什麼樣的組合更有利?
普通的同學儘量不要選學霸們扎堆的地方,這是一個大的原則,千萬不要主動地去給別人當嫁衣。
普通生之所以普通,就是因為各科都沒有什麼強項,物理,化學六七十分,政史地也都六七十分,給人一種四平八穩的感覺。
記住一點,再怎麼沒有強項學科,也要瘸子裡面選將軍,也就是說要選出不那麼差的學科。
物理和化學對於普通生來講是比較頭疼的事情,別看高一的時候物理化學考的成績會比較高,但是高二會讓人懷疑人生,尤其是化學。
所以,我建議這些普通的同學,根據個人的情況,在物理和化學當中可以考慮是否選擇物理學科,之所以建議大家選物理,主要還是為了考慮將來的專業需要。
如果物理成績太差了,那就算了,然後就可以考慮在生物和地理以及政治和歷史這四門學科當中進行選擇。
如果平時學習感覺對文科興趣非常大,可以首選歷史和政治加一門生物或地理。
如果感覺自己的成績在中偏上的水平,可以考慮選地理,生物加歷史或政治。
這其實主要還是從學習的難度上來劃分的,也是就學科自身的特點來說的。至於有的同學特別擅長某一個學科,那就可以選不用懷疑。
三、可以考慮選擇關聯性強的學科
所謂關聯性強的學科是指他們之間,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彼此相互幫助。
比如說物理和化學這兩門學科的關聯性非常強,化學需要物理來支撐,尤其牽扯到很多的計算,生物學科也跟化學之間關聯緊密,很多醫醫學專業方面的內容,這兩個學科幾乎都是相同的。
歷史學科和政治學科這兩門也是一家人,現在歷史進行了新課改,政治也是,歷史現在變成了政治,政治似乎也變成了歷史。
唯獨地理學科相對獨立,但是不要小看地理,他其實和物理學科的關聯性也非常緊密,大學有一個專業叫地球物理學,可見兩者關係不一般。
所以像學霸們可以考慮的物化地,物化生,化生地組合都很好。而普通的同學選擇的政史地,政史生,政生地組合也都不錯。
高考選課一定要選擇自己擅長的,賦分容易賦出高分的學科,當然如果能適當的加上自己的興趣愛好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