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人們提到「名畫」,大伙兒會想起哪一幅呢?是《清明上河圖》,還是《步輦圖》,又或者是《五牛圖》?今日,我給大伙兒詳細介紹的「名畫」,卻一些不同尋常,它是由著名畫家吳彬所畫,但這幅畫就因為一道不同尋常之處,竟被拍出來5.12億的高價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且聽小編娓娓道來。
首先介紹一下作者,吳彬是明朝著名畫家,平民出身,自小在莆田長大。青年時,吳彬作出一個關鍵決策,他決定離開故鄉學習畫畫,也正是如此,才讓吳彬成為了那時畫界的一位具備創造力的畫家。沒多久後,吳彬獲得萬厲神宗皇帝的賞識,以擅於畫畫為理由被引薦入仕。
吳彬入朝做官後,在宮廷畫工作,最善於畫人、青山綠水和花鳥魚蟲,而他的技法十分認真細緻,有細膩和厚實二種外貌,風格也是自成一家。依據史籍記述,後人對他的點評是:「風格與眾不同,足敵趙孟,頡頏丁雲鵬。」
明末的時候,吳彬收到朋友米萬鍾的信息,對方想請他到家裡拜訪。米萬鍾是明朝知名書畫家,他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喜愛收藏寶貴的「天然奇石」。在收藏的諸多天然奇石中,有一枚結構奇駿的太湖石,它是米萬鍾的「心頭寶」,因此 他想讓吳彬將這枚太湖石畫出來,世代相傳。 吳彬將「太湖石」畫好後,將其起名叫《十面靈璧圖》。米萬鍾見到《十面靈璧圖》十分意外驚喜,馬上便為此卷書寫跋文,並用心記錄這幅畫的創作過程。
今年十月,吳彬所繪的《十面靈璧圖》,亮相北京保利交易會當場,歷經猛烈的競價,最後以5.129億人民幣交易量。見到這一價錢後,大家會十分好奇,為什麼這幅畫會拍出來這般高的價錢,僅因為它是吳彬所繪嗎?
《十面靈璧圖》是一幅長卷,長短達九米,它並並不是一面圖,只是有十面圖。「遠當作峰側成嶺,近遠高矮各不一樣。」從不一樣的方位觀察「太湖石」,便會有不一樣的界面,因此 吳彬挑選從十個不一樣的角度看這枚天然奇石,並勾畫出不一樣的外貌,正是如此,後代才可以感受到這枚天然奇石特有的風採。
除開各個方面勾勒外,吳彬的創作方法也十分與眾不同,以二維平面圖的方法表現出這枚天然奇石的三維立體,會給人一種空間跳躍之感,換句話說,從二維表現躍居到三維,這足夠稱得上古代中國美術繪畫在歷史上的「奇作」,也直接確立了《十面靈璧圖》在古代歷史的影響力,讓它變成明朝頂峰作品之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許多立體畫作,而《十面靈璧圖》能夠看作是古時候的平面圖畫,到當代立體畫之間的著作,吳彬這幅出色的著作,確實很重要,他具有的一個承上啟下的功效,能夠使我們了解華夏繪畫創作的發展趨勢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