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羅舍爾說的「開明專制」,即德文Aufgeklärter Absolutismus,也可直譯為「啟蒙專制」,是德國啟蒙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明專制君主推行的改革措施是德國啟蒙運動的重要內容。由此,至少在西歐地區,開明專制幾乎是德意志的獨有現象。
歐洲啟蒙運動開始於英國、興盛於法國、總結於德國,主要是一場思想文化解放運動;運動的鋒芒所向是禁錮人們思想的君主專制和基督教會。運動中,按照「Sapereaude !拿出勇氣,使用自己的理性!」的座右銘,英國式的「王權高於議會」、法國式的「朕即國家」以及「上帝絕對主權」的教會主導信仰的觀念,都受到思想文化界的激烈抨擊。啟蒙運動的直接後果是,以法國封建王朝為代表的西歐君主專制政體被大革命推翻,教會在各個領域中的主導地位不同程度地讓位於國家或地方的世俗政權。但是在德國,啟蒙運動呈現出與英、法等國明顯不同甚至相反的內容: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和教會主宰的信仰觀念不僅不是運動的鋒芒所向,反而是運動的起點,或說是發展的平臺。何以至此?通過德意志專制邦君的「聲望」政治可以找出答案。
17世紀中期至18世紀初,經過30年的慘烈戰爭德意志百廢待興。為了振興邦國,藉助《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保障的優惠權利,德意志大大小小的領地邦君,無論領地大小和等級高低,只要有錢,無論這錢是徵收的還是借貸或是捐贈的,都不同程度地追求法國國王、「太陽王」路易十四世式的「聲望」。他們「像猴子一樣」地模仿法國,除了盡其所能地推行專制主義措施以外,還紛紛以凡爾賽宮為藍本,興建宮殿豪邸,使雕塑、繪畫、園林、裝飾藝術等得到發展,讓宮廷貴族盡情享受的音樂、舞蹈和詩歌戲劇等因此而繁榮起來;同時廣泛招徠學者,在宮廷府邸內設置圖書館和博物室,甚至投資建立大學。表1 所列可見一斑。
在宮廷文化繁榮的光環中,德意志的專制邦君走上開明專制主義道路,其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為了獲得「聲望」和在獲得「聲望」的過程中,接受了正在法國興盛的部分啟蒙理念,並依之進行了幾乎是全方位的社會改革。在法國,啟蒙運動是大革命的先聲號角,在德國則是社會改革的伴奏曲。或許德國的專制邦君沒有真正明白啟蒙文化的思想理念,但是在思想文化解放運動的大潮下他們繁榮了自己的宮廷文化;或許他們並不完全懂得啟蒙理想的國家形式,但在得到「聲望」的宮廷小環境中他們努力地推行涉及政府機構、經濟管理以及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社會改革,從而將德國特色的君主專制推向了開明的或啟蒙的君主專制。1740年代至1780年代是德意志的開明專制或啟蒙專制時期,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君主國最為典型。
德意志的啟蒙運動素有「純粹的北極光」之稱。意思是說,德國的啟蒙運動僅僅是北方地區的一種文化興盛現象,其他地區的啟蒙活動寥若晨星。啟蒙運動期間的普魯士王國處於德意志啟蒙運動的北辰星拱之位,統治約半個世紀的國王弗裡德裡希二世推行的改革措施,是德意志開明(啟蒙)專制的典型表現。
深受法國啟蒙思想影響的弗裡德裡希二世於1740年繼位。上任當年,他的論著《反馬基雅維裡》經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審閱後出版。年輕的國王在此書中認為,君主「不僅應該在公眾場合維護自己完美的聲名,在私底下也應該保持正直的品格,制定公正的、人道的政策」,因為君主的權力來自臣民的契約,他本人是國家「臣民的第一公僕」。年輕國王至終遵循「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將啟蒙理想與政治現實結合在一起,將鞏固和擴大國家權力與臣民福利和臣民教養聯繫起來。在啟蒙思想的觀念支配下,弗裡德裡希二世推行開明政策:(1)鼓勵工商業發展的重商主義;(2)改善農民生活狀況;(3)增設專業的經濟管理部門;(4)設置世俗的教育機構。等等。弗裡德裡希二世實行開明專制措施的目標非常明確:使普魯士王國躋身於歐洲強國之列。改革加強了王國實力,多次贏得戰爭,國王實現了他期望的目標。
普魯士國王弗裡德裡希二世
如果說普魯士的改革對象偏重於啟蒙運動鋒芒所向的君主專制制度,儘管改革的推動者是專制君主自己;那麼,奧地利的目標更多地偏向於啟蒙思想家激烈抨擊的基督教會,儘管改革的策劃人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與普魯士的弗裡德裡希二世相類似,統治約半個世紀的奧地利皇帝母子馬利亞·特蕾西亞與約瑟夫二世(Joseph II.,1765—1790年在位)推行的改革措施,也是德意志啟蒙(開明)專制的突出表現。
極力反對啟蒙思想的馬利亞·特蕾西亞與弗裡德裡希二世同年繼位。上任當年,她不得不迎戰普魯士國王的軍事進攻。她恨透了這個挑起戰爭的北方「壞蛋」,並對他推崇的啟蒙思想深懷疑慮。在虔信天主教的女皇看來,啟蒙思想將人類理性推到至高無上的位置,無視上帝的主權,難免會誘使人類自以為是,導致社會道德淪喪。然而,出於加強專制統治的目的,馬利亞·特蕾西亞雖然反對啟蒙思想,但是採取了許多屬於開明的政策措施;女皇堅守天主教的信仰傳統,但是反對教會對國家主權的幹預;她雖然不了解天賦人權、宇宙秩序等當時學術前沿的理論,但是她支持維也納大學的科研活動,推動中小學教育改革,鼓勵傳播對國家有用的知識。因此,不屬於開明專制君主的馬利亞·特蕾西亞開啟了奧地利的開明專制時代。她的後繼者約瑟夫二世則直接展開「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不經過人民」的以啟蒙為目的、以專制為手段的社會改革。具體說,皇帝母子開明專制政策的內容主要有四:(1)編纂法典;(2)廣泛開設國立學校,並頒布學校法令;(3)廢除農奴制,並頒布稅收法令;(4)頒布宗教寬容令,並廣泛建立居民點教堂、救濟慈善院,改善禮拜儀式、減少宗教遊行和朝聖次數,規範臣民的日常宗教生活。等等。皇帝母子開明專制措施的目標非常明確:維護奧地利君主國的強國地位。改革加強了君主國實力,奧地利多次贏得外交,兩位君主也實現了他們期望的目標。
在德意志的其他地區,許多專制邦君以弗裡德裡希二世為榜樣,「聲明擁護為國家服務,他們努力消除弊端,合理地改造行政和司法,提高經濟、建立學校、促進科學,開始對社會輿論的譴責有所顧忌,並追求一位開明君主的榮譽」。他們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臣民的生存環境,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同時滿足了中央政府的需要,明顯地增強了王朝政府的統治實力和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