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利丨德國的開明專制及其社會影響

2021-02-13 經濟社會史評論

威廉·羅舍爾說的「開明專制」,即德文Aufgeklärter Absolutismus,也可直譯為「啟蒙專制」,是德國啟蒙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明專制君主推行的改革措施是德國啟蒙運動的重要內容。由此,至少在西歐地區,開明專制幾乎是德意志的獨有現象。

歐洲啟蒙運動開始於英國、興盛於法國、總結於德國,主要是一場思想文化解放運動;運動的鋒芒所向是禁錮人們思想的君主專制和基督教會。運動中,按照「Sapereaude !拿出勇氣,使用自己的理性!」的座右銘,英國式的「王權高於議會」、法國式的「朕即國家」以及「上帝絕對主權」的教會主導信仰的觀念,都受到思想文化界的激烈抨擊。啟蒙運動的直接後果是,以法國封建王朝為代表的西歐君主專制政體被大革命推翻,教會在各個領域中的主導地位不同程度地讓位於國家或地方的世俗政權。但是在德國,啟蒙運動呈現出與英、法等國明顯不同甚至相反的內容: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和教會主宰的信仰觀念不僅不是運動的鋒芒所向,反而是運動的起點,或說是發展的平臺。何以至此?通過德意志專制邦君的「聲望」政治可以找出答案。

17世紀中期至18世紀初,經過30年的慘烈戰爭德意志百廢待興。為了振興邦國,藉助《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保障的優惠權利,德意志大大小小的領地邦君,無論領地大小和等級高低,只要有錢,無論這錢是徵收的還是借貸或是捐贈的,都不同程度地追求法國國王、「太陽王」路易十四世式的「聲望」。他們「像猴子一樣」地模仿法國,除了盡其所能地推行專制主義措施以外,還紛紛以凡爾賽宮為藍本,興建宮殿豪邸,使雕塑、繪畫、園林、裝飾藝術等得到發展,讓宮廷貴族盡情享受的音樂、舞蹈和詩歌戲劇等因此而繁榮起來;同時廣泛招徠學者,在宮廷府邸內設置圖書館和博物室,甚至投資建立大學。表1 所列可見一斑。

在宮廷文化繁榮的光環中,德意志的專制邦君走上開明專制主義道路,其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為了獲得「聲望」和在獲得「聲望」的過程中,接受了正在法國興盛的部分啟蒙理念,並依之進行了幾乎是全方位的社會改革。在法國,啟蒙運動是大革命的先聲號角,在德國則是社會改革的伴奏曲。或許德國的專制邦君沒有真正明白啟蒙文化的思想理念,但是在思想文化解放運動的大潮下他們繁榮了自己的宮廷文化;或許他們並不完全懂得啟蒙理想的國家形式,但在得到「聲望」的宮廷小環境中他們努力地推行涉及政府機構、經濟管理以及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社會改革,從而將德國特色的君主專制推向了開明的或啟蒙的君主專制。1740年代至1780年代是德意志的開明專制或啟蒙專制時期,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君主國最為典型。

德意志的啟蒙運動素有「純粹的北極光」之稱。意思是說,德國的啟蒙運動僅僅是北方地區的一種文化興盛現象,其他地區的啟蒙活動寥若晨星。啟蒙運動期間的普魯士王國處於德意志啟蒙運動的北辰星拱之位,統治約半個世紀的國王弗裡德裡希二世推行的改革措施,是德意志開明(啟蒙)專制的典型表現。

深受法國啟蒙思想影響的弗裡德裡希二世於1740年繼位。上任當年,他的論著《反馬基雅維裡》經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審閱後出版。年輕的國王在此書中認為,君主「不僅應該在公眾場合維護自己完美的聲名,在私底下也應該保持正直的品格,制定公正的、人道的政策」,因為君主的權力來自臣民的契約,他本人是國家「臣民的第一公僕」。年輕國王至終遵循「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將啟蒙理想與政治現實結合在一起,將鞏固和擴大國家權力與臣民福利和臣民教養聯繫起來。在啟蒙思想的觀念支配下,弗裡德裡希二世推行開明政策:(1)鼓勵工商業發展的重商主義;(2)改善農民生活狀況;(3)增設專業的經濟管理部門;(4)設置世俗的教育機構。等等。弗裡德裡希二世實行開明專制措施的目標非常明確:使普魯士王國躋身於歐洲強國之列。改革加強了王國實力,多次贏得戰爭,國王實現了他期望的目標。

普魯士國王弗裡德裡希二世

如果說普魯士的改革對象偏重於啟蒙運動鋒芒所向的君主專制制度,儘管改革的推動者是專制君主自己;那麼,奧地利的目標更多地偏向於啟蒙思想家激烈抨擊的基督教會,儘管改革的策劃人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與普魯士的弗裡德裡希二世相類似,統治約半個世紀的奧地利皇帝母子馬利亞·特蕾西亞與約瑟夫二世(Joseph II.,1765—1790年在位)推行的改革措施,也是德意志啟蒙(開明)專制的突出表現。

極力反對啟蒙思想的馬利亞·特蕾西亞與弗裡德裡希二世同年繼位。上任當年,她不得不迎戰普魯士國王的軍事進攻。她恨透了這個挑起戰爭的北方「壞蛋」,並對他推崇的啟蒙思想深懷疑慮。在虔信天主教的女皇看來,啟蒙思想將人類理性推到至高無上的位置,無視上帝的主權,難免會誘使人類自以為是,導致社會道德淪喪。然而,出於加強專制統治的目的,馬利亞·特蕾西亞雖然反對啟蒙思想,但是採取了許多屬於開明的政策措施;女皇堅守天主教的信仰傳統,但是反對教會對國家主權的幹預;她雖然不了解天賦人權、宇宙秩序等當時學術前沿的理論,但是她支持維也納大學的科研活動,推動中小學教育改革,鼓勵傳播對國家有用的知識。因此,不屬於開明專制君主的馬利亞·特蕾西亞開啟了奧地利的開明專制時代。她的後繼者約瑟夫二世則直接展開「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不經過人民」的以啟蒙為目的、以專制為手段的社會改革。具體說,皇帝母子開明專制政策的內容主要有四:(1)編纂法典;(2)廣泛開設國立學校,並頒布學校法令;(3)廢除農奴制,並頒布稅收法令;(4)頒布宗教寬容令,並廣泛建立居民點教堂、救濟慈善院,改善禮拜儀式、減少宗教遊行和朝聖次數,規範臣民的日常宗教生活。等等。皇帝母子開明專制措施的目標非常明確:維護奧地利君主國的強國地位。改革加強了君主國實力,奧地利多次贏得外交,兩位君主也實現了他們期望的目標。

在德意志的其他地區,許多專制邦君以弗裡德裡希二世為榜樣,「聲明擁護為國家服務,他們努力消除弊端,合理地改造行政和司法,提高經濟、建立學校、促進科學,開始對社會輿論的譴責有所顧忌,並追求一位開明君主的榮譽」。他們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臣民的生存環境,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同時滿足了中央政府的需要,明顯地增強了王朝政府的統治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相關焦點

  • 「開明專制」的窮途末路:國民黨在抗戰後期徹底貪腐
    「開明專制」代替法制制度建設欠缺,行政效率低下,各級機關人浮於事是國民政府政治腐敗的另一表現。蔣介石雖然為行政制度化程序化作了一定努力,但他事必躬親、獨攬權力的做法首先動搖了國民政府程序化的行政基礎。
  • 美國影響下的戰後德國文化及其對中國文化戰略的啟示
    戰爭的失利,自主權的喪失,使得此前相對一元的德國文化遭到外部文化,尤其是美國文化的猛烈衝擊,這種衝擊引起的不只是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的變革,更帶來了價值觀的一場革命式的改變。 美國影響下的戰後德國文化進入20世紀以來,德國被認為是歐洲大陸與美國最親近的國家,兩次世界大戰皆敗於美國的德國,在政治、經濟、服裝、飲食、音樂、電影等諸多方面深受美國影響,正如法國學者西格弗裡德所說,「德國人很多方面都與現代美國相似」。
  • 第一篇:中國特色的封建專制官僚體系
    因此,這樣一個中央集權的官僚政體對於維護皇權的統治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而如何不斷鞏固和完善這個官僚系統,並且在帝王絕對擁有的前提下將部分社會財富按照等級制分配給各級官僚,以保持整個官僚階層的絕對效忠和服從,以及如何使全體人民能安分守己、聽天由命的接受皇權專制和官僚統治,並且如何將「學而優則仕」的官僚政治觀念發展成為社會主流的價值觀,以吸納社會優秀人才源源不斷地充實到各級官僚機構中去,強化官僚統治,就成為帝王統治術的核心問題
  • 德國史:17世紀德國的宗教、文化和啟蒙運動(三)
    今天我們接著上篇文章17世紀的德國。史學家們在「開明專制」的概念上爭論不休。這個概念在失去了吸引力之後一直在歷史書上重複出現。很明顯,一些領主是有意識地受到了啟蒙運動的影響。比如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他對有關法國的一切都極感興趣,在他還是王位繼承人的時候,就與伏爾泰有書信往來。
  • 艾哈德卸任總理後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
    >第33期: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階段、存在問題、解決問題的設想(二)自《國富論》發表以來,亞當·斯密的經濟學思想一直被奉為圭臬,其本人也被不少人視為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但實際上,亞當·斯密雖然對經濟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但其本人及其思想並不能代表經濟學的全部
  • 微課丨暖鋒及其特點
    一轉眼,距上期《 冷鋒及其特點 》發布已經過去一周了,不少朋友通過公眾號向我反饋能不能快點把《 暖鋒及其特點 》發布出來。懶癌晚期,你懂的...面對自己我發火了,原來發起火來自己都怕。趕緊去發布...本期屬於前面兩期《 鋒及其類型 》和《 冷鋒及其特點 》的延續,囉嗦的我在此提醒,記得按循序來看視頻哦
  • 開明照相館:時光快門下的太原記憶
    省內大同、陽泉、榆次、汾陽、運城、長治等地也常有人慕名而來專請開明照相館的技師前去照相。此時的開明照相館每年的純利潤可達八、九千甚至上萬銀元。1937年日寇佔領太原後,開明照相館被一個朝鮮商人霸佔,從此生意日漸蕭條,難以維繫。面對困境,當時開明的負責人劉福興前往偽省市公署、日寇特務機關等單位多次交涉,才迫使朝鮮商人退出開明。然而在日偽的殘酷統治下,開明照相館的生意依然難以好轉。
  • 18世界發生在德國的「中國熱」,對於文學的接受,始終保持理性
    18世紀德國各界充斥著「中國熱」,但德國文壇對「中國熱」的反應略顯滯後,直到18世紀下半葉才接觸到關於中國的文學作品。首次傳入德國的是法國人杜赫德所撰的《中華帝國全志》,1747至1749年譯成德文。因而,18世紀德國文壇對中國文化的接受尚處於初級階段,浮於表面,不夠深刻。
  • 蒙氏教育的影響及其社會地位
    蒙氏教育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其社會評價如何?我們今天就來一一探討。 01 蒙氏教育的社會評價 蒙氏教育法,全名蒙臺梭利教育法,它由義大利幼兒教育學家蒙臺梭利創建。
  • 西班牙大流感的傳播特徵及其對世界的深遠影響
    本文通過研究西班牙大流感的傳播特徵及其對世界的深遠影響,或能為研判新冠疫情的發展趨勢和未來影響,以及採取更有效的應對措施提供啟示。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協約國和同盟國雙方都因流感受到重創,英國、法國每周都有數千人死於大流感,美國海軍的所有傷亡基本全部由於流感造成;德國當時有40餘萬人死於流感,軍隊中30%的軍人因流感失去戰鬥能力。協約國因充沛的物資還能勉強支持,而燈枯油盡的德國因「大流感」難以為繼,士兵們紛紛拒絕戰鬥,甚至發動起義。德國國內的革命運動直接使德國政府崩潰,德國向協約國投降。
  • 蔡英文專制引不滿,6萬同胞:「趕緊滾」
    馬英九指出,蔡英文無視臺灣民眾健康、無視臺灣豬農生計、私自強行開放「美豬」,是獨裁專制的表現。關於此次「言論自由」的訴求,主辦方先前曾澄清,主要是針對民進黨執政後的水軍現象。但在遊行現場,仍有關於中天的標語,臺北著名大學教授劉性仁表示,此次的「秋鬥」遊行,是蔡英文上臺以後,首次對民進黨發出規模最大、由民間和黨政聯合組成的抗議活動。
  • 外交部:「專制」是英國對香港殖民統治真實寫照
    澎湃新聞記者:英國外交大臣拉布2日向議會稱,英方一直尊重《中英聯合聲明》,而中方「專制式」的國安立法破壞了「一國兩制」,與中國的國際義務有直接衝突。如果中國幹預香港政治和自治基礎,將可能對香港的經濟模式和繁榮構成長期威脅。中方有時間再做考慮並懸崖勒馬。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從《權力的遊戲》看東西方封建制度的差異及其影響
    雖同為封建制度,但是,這兩種模式卻有著極大的不同,並對今後各自的歷史發展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的封建社會產生於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到了秦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王朝,封建制度在中國就基本解體。
  •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次日,巴黎教堂響起鐘聲,市民與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國王僱傭軍展開戰鬥,在當天夜裡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區。7月14日群眾攻克了象徵專制統治的巴士底獄,釋放七名犯人(四名造假販子,兩名精神病人和一位性行為不檢的伯爵)取得初步勝利。這一天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慶日。巴士底獄是一座非常堅固的要塞。它是根據法國國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紀著名的軍事城堡的樣式建造起來的。
  • 亞洲這些君主國家,國王掌握實權,汶萊更是君主專制
    其中汶萊更是君主專制。我們看一下亞洲哪些國家的君主掌握實權。 泰國王室 泰國國王是國家及其完整統一的代表,從2006年之後,王室實際上又重新控制住泰國的軍政大權。所以泰國後來出現的軍政府,背後掌權的都是王室。雖然有時總理是民選的,但受王室影響非常大。畢竟槍桿子出政權,王室掌握槍桿子。而且泰國王室的地位非常高,還掌握國家大量錢財。 不丹王室
  • 文化的內涵及其發展對社會有哪些影響和作用
    文化的內涵及其發展對人類社會有哪些影響和作用文化的概念及其內涵:文化是人類社會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教育、科學、藝術皆屬廣義上的文化,而政治、經濟與文化互相交織。實際給文化下一個準確或精確的定義,非常困難。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
  • 作者楊文彬,尼採「權力意志論」看秦漢的專制與集權
    01 來源: 網媒大咖楊文彬 舉報   網媒大咖楊文彬走訪餘姚河姆渡遺址  德國哲學家尼採的
  • 我國2008~2019年間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及其經濟社會影響
    本文基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CSS)2008~2019年的數據,選擇就業和工作方式、勞動生產率、中等收入群體成長等幾個學界和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分析社會階層結構變化對這些方面的深刻影響,以期更清晰地理解我國社會未來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 劉光耀:德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啟示
    >第36期:德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啟示自《國富論》發表以來,亞當·斯密的經濟學思想一直被奉為圭臬,其本人也被不少人視為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但實際上,亞當·斯密雖然對經濟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但其本人及其思想並不能代表經濟學的全部
  • 領導力的提升:專制、民主、放任你是哪一種領導方式
    領導力的提升:專制、民主、放任你是哪一種領導方式管理者試圖控制事物,甚至控制人,但領導人卻努力解放人與能量。德國心理學家萊溫(P. Lewin)通過實驗研究不同的工作方式對下屬群體行為的影響,把領導者的領導方式分為三種極端的領導工作作風,即專製作風、民主參與作風和放任自流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