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利率,還是掛鈎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3月1日起,「房貸一族」可以重籤貸款合同置換房貸利率。
當然,先提醒兩個重要的點:首先,一套房子只有一次轉換機會。如果你選擇了轉化成固定利率,一旦生效,後面無法更改;同理,如果選擇轉化成LPR利率,生效後也無法更改。
其次,公積金貸款不在此次調整的範圍內,只有跟基準利率掛鈎的需要轉換。
先劃重點:根據去年央行啟動新LPR改革的分析報告:在全球流動性轉向寬鬆及中國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化下,未來包括LPR利率在內的廣譜利率下行是較為確定的中等級別趨勢。(參考「廣譜利率下行期的A股布局之道 —金融供給側慢牛系列報告(十二)」)
所以,如果我們判斷未來市場利率中樞會持續下移,選擇LPR+加點的貸款利率方式更為適宜。
下面有空的朋友搬小凳子慢慢看分析:
根據央行公告,自今年3月1日起,重新調整存量房貸利率,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客戶可以有兩個選擇,原則上轉換工作應於今年8月底前完成。目前,已有至少24家主要銀行發布了相關公告,多家銀行稱還將陸續發送「一對一」簡訊。
在與銀行溝通前,對於這個變化,相信大家都會有很多疑問:什麼是LPR利率?利率轉化是如何計算的?到底是浮動划算還是固定划算?
在詳細解釋基於LPR的房貸利率之前,我們先來好好認識一下LPR利率。
LPR利率這個詞,從去年開始估計大家在新聞中會經常聽到。就比如,2月20日,國家剛剛宣布下調1年期LPR利率10個基點,下調5年期LPR利率5個基點。
LPR利率到底是什麼,是怎麼算的?
LPR利率,學名貸款基礎利率,定價機制採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加點的方式。產生流程為18家報價銀行在MLF的基礎上加點,去極值求平均所得。
其算法很簡單,LPR利率=MLF利率+加點。
那MLF利率又是什麼呢?
MLF,中期借貸便利,俗稱麻辣粉。通俗點說,就是央行給經濟的注水工具。經濟下滑,MLF利率就調低一些,多注點兒水刺激刺激;經濟過剩存在泡沫,就調高利率,抑制下去。
那另一個指標加點,主要由商業銀行決定,綜合考慮市場利潤和風險補償。
對於轉換方案「二選一」哪個更省錢?我們簡單算了一筆帳,小明貸款100萬、等額本息還款、原合同期限30年、現執行1.1倍利率(即5.39%)為例,假設2020年12月LPR報價降至4.7%,掛鈎LPR後月供可減少約62元。
其實對於用戶來說,固定利率長期確定,無法享受利率下行的紅利,但同樣可在利率上行時避免成本上升。
我們再細一點說明,小明在2019年買了一套房,房貸利率是基準利率,上浮10%,那麼小明之前的房貸利率,就是19年房貸的基準利率4.9%×(1+上浮10%),為5.39%。
那現在要進行房貸利率的轉化,現有的基於基準利率的方式和新貸款利率機制要怎麼對接轉換呢?
首先,我們有2種方式可以選擇。第一種,就是轉換成固定利率,之後一直按照這個利率來還款,也就是按照現有的5.39%來計算,永不再變。
第二種,就是轉換成LPR利率了。這裡的轉換涉及到一個簡單計算,主要是「加點」的確定。
房貸利率=LPR利率+加點,那麼,加點=房貸利率-LPR利率。
這裡的房貸利率還是會有用我們房貸合同現有的利率5.39%替代,LPR利率一律按照2019年12月20日的報價利率4.8%來計算。
那麼,加點=5.39%-4.8%=0.59%。
重點來了!這個加點數值一經確定,之後也不會改變了;當然對於一些早期享受貸款利率折扣的買房者,按照以上公式算出來的加點值也可能會為負。
這樣小明轉化為浮動型後的房貸利率=LPR利率+0.59%。按照現在最新的LPR5年期報價利率4.75%計算,房貸利率就是:4.75%+0.59%=5.34%。
經過計算,我們就會發現,轉化為固定利率依然是5.39%,但是轉化成LPR利率就是5.34%,如果按照300萬,貸款20年計算,每個月節省的月供大概是70元左右。
LPR每個月都會變動,所以你的房貸利率也可以是變動的。
兩種方案有多大區別?
選擇掛鈎LPR,未來會面臨利率波動
選擇固定利率,也就是房貸利率水平在合同剩餘期限內不變。記者諮詢多家銀行了解到,為了平穩過渡,轉換時會延續此前利率水平。假設用戶原來享受9折優惠,利率為:基準利率4.9%×0.9=4.41%,新合同還可以協定為4.41%。
如果選擇掛鈎LPR,未來會面臨利率波動。銀行稱,轉換時點利率仍不變,變的是背後的計算邏輯。仍以現有貸款利率4.41%為例,之前用戶獲得利率取決於央行基準利率有無變化。轉換後取決於LPR報價,計算邏輯改為LPR+(-)固定點差。這一例子中的固定點差為0.39%,是根據央行規定的2019年12月LPR報價4.8%-現行利率4.41%得出。
不論未來LPR升或降,用戶獲得利率都是LPR-0.39%。如果現行利率高於2019年12月LPR報價4.8%,則向上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