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8月8日是我國的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為了紀念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國務院批准,從2009年起,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說到我國的「全民健身」,不得不提到「廣播體操」。
新中國成立之後,百廢待興,新中國的體育事業也沒有任何基礎可言,一無場地,二無器械,全北京只有一座正規的體育場——先農壇體育場,還是1937年修建的。除此之外,連一個帶看臺的籃球場都沒有。
當時想發展,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向蘇聯老大哥學習。1950年8月,體總籌委會向前蘇聯派出了新中國第一個出國訪問的體育代表團,希望學習並效仿當時蘇聯的體育制度。
考察的結果發現,在當時的條件下,發展廣播體操是最快發展全民健康運動的最佳方式,因為其能解決體育發展遇到的諸多矛盾。當時發展全民健身要解決以下矛盾:
1、場地
2、器械
3、運動強度
4、運動時間
5、民眾的普及
一圈下來,廣播體操是解決上述矛盾的最佳途徑。
場地——幾乎只要人能站的下的地方就可以做
器械——純徒手運動
運動強度——低強度的有氧運動
時間——一套做下來10分鐘搞定
民眾的普及——動作簡單,一學就會
因為解決了主要矛盾,廣播體操在神州大地顯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在工廠、學校、田間地頭,都能看到廣大人民群眾做廣播體操的身影。迄今為止,我國推出了九套廣播體操:
第1套:1951年11月24日正式公布——動作最簡單
第2套:1954年7月正式公布——增加下肢動作
第3套:1957年正式公布——成為當時風尚
第4套:1963年公布——增加新版
第5套:1971年9月1日正式公布——增加新動作
第6套:1981年9月1日正式公布——增加新樂曲
第7套:1990年5月8日推出,——設計難度增大
第8套:1997年6月20日推出——降低難度
第9套:2011年8月8日推出——突出風格
改革開放到了今天,單憑廣播體操已經很難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運動和健康需要了。同時,經濟的發展已經使人們在運動場地、器械、時間等運動必備的條件得到了滿足,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帆船、馬術、滑雪等對場地、器械要求很高的運動的蓬勃發展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在高速發展的中國,廣播體操逐漸完成了其歷史使命,體育運動的多元化、多樣性趨勢正一步步改變著國民的生活,增強著國民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