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廠》中的文化差異引熱議,兩國觀眾的評價也值得一看

2021-01-19 自由發炎

這兩天,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投資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引發了很多討論,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有些人看到了積極的一面,有些人更關注消極的一面,有讚揚,有反思,有抨擊。

既然這部影片是關於文化差異的,那麼兩國觀眾對於它的評價,也值得一看。

中國觀眾的評論

在豆瓣上,這部紀錄片評分8.5分,評分人數已經達到4000多人,還在快速增長。有趣的是,我們的點評人數遠高於IMDb(700多人)。不知道是該感嘆我大天朝人數多,還是我們更有學習和反思的熱情。

豆瓣上,最多贊(有一定代表性)的短評如下:

較多贊的長評,這裡就不展開了,有興趣可以去閱讀:

這些評論中,有談及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製造業發展的代價,冷眼分析整個故事中的所有人的悲哀,為中國工人的勤勞吃苦所感動,也有觀看影片後的價值取向衝突。

美國觀眾的評論

IMDb上,《美國工廠》評分7.4,目前700多個觀眾參與評分,有30多條評論。

以下翻譯幾條獲贊最多的點評:

8/10 中國是下一個在一個電影節上看過了。並不是對Rust Best(鐵鏽地帶)問題的粉飾,中國人來到美國,希望重新激活被關閉的GM工廠,為自動汽車和卡車生產玻璃。作為僱傭代頓地區常年失業人士的回報,他們希望工人們可以在低薪和不安全的工作條件下工作,因為他們沒有其他的工作機會。文化碰撞不容易,可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製造類工作都受到了自動化的威脅,不僅僅是那些美國人的工作。有一些文化願意為了生產而接受壓迫,有一些會抵抗。(74人中的60人覺得此評論有幫助 )

10/10 絕對精彩的影片我從來沒想到一部美國製造工廠的紀錄片會如此有趣。我是一個加拿大人,我認為這是一部必看的影片。對於美國小鎮製造業和中美文化差異,非常有趣的洞察。去中國工廠的整個旅程像是不真實的。不幸的是,這部電影的評分可能被一些希望對此避而不談的政見的人故意評低了。(55人中的46人覺得此評論有幫助 )

10/10 有趣而吸引人的非常有趣的紀錄片。中美文化的對比讓這部紀錄片非常值得觀賞。我們絕對可以從中國身上學到一些東西。(41人中的33人覺得此評論有幫助)

10/10 每個人都應該看一看值得說明的是,這不是一個有政治意圖的作品。歐巴馬也沒有參與到這個紀錄片的製作中。製片人是完全客觀地在呈現這個主題。我發現自己對中美雙方的工人和經歷都很同情——他們中的很多人有相互衝突的觀點。影片沒有給出容易的答案,而且不幸的是,也沒有真正的「完美」結局;鬥爭會繼續,自動化也在繼續替代工人們。雖然對於這個處境沒有真正的解決方案,它仍然是一部必看的紀錄片。它會讓你思考,給你洞察另一個文化價值觀的機會,而且,它很可能會讓你更加感激自己現在的生活。(33人中的25人覺得此評論有幫助)

7/10 失敗的兩面(這個評論非常長,花了較多的篇幅描述劇情,省略翻譯最後)製片人做得最好的,是讓我們看到問題的兩面。安全相關的問題上,很顯然什麼是正確的。而當曹說「人活著就是要幹活」時,我們也意識到兩個文化的差異比他們之間的7000英裡更遙遠。(24人中的20人覺得此評論有幫助)

還有觀眾也提到了美國工人所面臨的困難抉擇,「血汗工廠和失業,這是一個不公平的選擇。」還有一些觀眾對於影片中,管理層對待美國工人的做法,以及對於美國工人「懶、效率低」「喜歡被誇」「胖手指」等評價,感到氣憤。(說實話,這個部分,我也覺得影片有一些誇大。)

共識與不同

共識:文化差異無論是中國的觀眾,還是國外的觀眾,都異口同聲地認為這部紀錄片,比較客觀地呈現了兩種文化的不同和衝突。兩國人價值觀,人生追求,做事方式,都截然不同。

不同:對於差異的反應中國觀眾對這部紀錄片的反應更多樣,比如,有人覺得很客觀,也有人覺得有些偏頗;而國外觀眾普遍認為影片很客觀。另外,中國觀眾的反思和自我批評,遠多於美國觀眾,表達出來的情緒也更強烈複雜(有自豪的,也有難受的),而美國觀眾顯然在面對這樣的差異時,他們之間的認識是相對更同質和理性。

總的來說,這部紀錄片,儘量客觀地呈現了兩國在「製造業工廠」這個特定背景中的文化差異,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做得很不錯,但也有可能引起誤解,比如影片中的中國工廠文化(姑且認為它就代表了絕大多數其他工廠,沒有調查過的我不能確定),並不完全等於中國文化。

已經對中國人有些去人格化(depersonalized)的刻板印象的國外友人們,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會不會更難以想像我們跟他們不一樣的皮囊下,也有個性化的有趣靈魂:)

而正如紀錄片最後,自動化正在逐步取代人工,製造業的工作機會註定會逐漸減少,這是全世界或者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之一。希望有一天,不同文化的我們,能夠從認識差異,進一步做到理解欣賞和融合。

相關焦點

  • 中英教育差異究竟有多大?
    紀錄片中的中方老師和英國學生。——中式學校》的紀錄片引發人們對中英兩國教育的熱議。片中的科學老師楊軍近日向新華社記者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紀錄片的剪輯方法不夠客觀,英國媒體的一些批評也有失偏頗。中英教育應該互學互鑑,加強交流。   被剪輯的鏡頭   中國老師總是站在講臺上講課,讓學生不停地記筆記,與英國學生的矛盾和衝突不斷;英國學生不聽課、不守紀律……這部三集紀錄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 豆瓣8.3分,這部紀錄片告訴你什麼是文化差異
    在紀錄片《美國工廠》的最後寫道:到2030年,全球將有三億七千五百萬人因自動化緣故需要尋找全新種類的工作。同樣是這部紀錄片的結尾,《美國工廠》的主角、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國開的福耀玻璃工廠,正要辭掉那些「多餘」的工人。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的《美國工廠》,是導演與其團隊拍攝三年而成。
  • 觀點要覽|文化學篇:「文化強國」基本特徵引熱議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基本特徵引熱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將建設「文化強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的文化戰略目標納入2035年遠景目標之中,引發學界熱議。有學者指出,這是黨中央首次從國家規劃層面提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開啟了建成文化強國的新徵程,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學者認為,文化強國具有三個基本特徵:具有高度文化素養的國民、發達的文化產業以及強大的文化軟實力;以此衡之,我們國家現在還只是文化大國,還不是文化強國。
  • 《流浪地球》燃爆世界,看看國外觀眾的真實評價
    7天,23億,一舉「刷屏」朋友圈、微博、豆瓣,《流浪地球》可謂用實力詮釋了什麼是傳說中的「叫好又叫座」。而火遍全國的同時,這部影片也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上映,並贏得高口碑:不少海外媒體紛紛對這部中國本土科幻電影給予了肯定,並試圖藉此解讀中國文化內核,思考東西方文化差異。
  • 又提易烊千璽的經歷引熱議!
    《我就是演員》章子怡表揚馬嘉祺,又提易烊千璽的經歷引熱議!《我就是演員》第三季的節目開播,兩期的演出,就呈現了讓觀眾非常驚喜的多個表演,尤其是00後的流量明星馬嘉祺,刷新了很多觀眾和網友對年輕明星的看法。
  • 大逆風Theshy發笑引觀眾熱議:別忘他是韓國人!
    大逆風Theshy發笑引觀眾熱議:別忘他是韓國人!英雄聯盟季中杯小組賽已經結束,相信LPL玩家看了這兩天的比賽心情會十分複雜。第一天比賽LPL戰隊作戰勇猛甚至將T1戰隊送回了老家,本以為是開門紅然而在比賽第二天IG戰隊的一番迷惑行為讓LPL粉絲感到揪心。相信看了比賽的朋友都知道,IG之所以失敗,和上單選手Theshy的狀態離不開關係。
  • 中美文化的差異
    中國與美國,是世界上的兩大強國,可以說這兩大國,幾乎主宰了世界秩序。而這兩大國,在文化上的差異很大。為什麼會有文化上的差異,當然這有很多原因,比如地理原因,氣候原因,民族原因,地緣政治等等。但實際上,這些都可以算作次要原因,而中美文化的差異在哪裡?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差異,這就是本文今天要為大家分析與介紹的話題。首先,中美文化最大的一點差異,就是對誠信與謊言的態度。中國文化認為誠信是個中性詞,有些人認為誠信是種美德,另一些人認為誠信是憨,是傻,並不值得推崇。
  • 《美國工廠》豆瓣8.5,「中國模式」出海以這種形式引爆了朋友圈
    「怎麼能讓美國人理解並接受我們中國人在那邊投資?」   2018年,美國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和妻子米歇爾與Netflix籤約,成立高地製片公司,其首部作品——紀錄片《美國工廠》,一經推出就吸引了各國觀眾的目光。截至目前,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6%,豆瓣評分8.5分。
  • 英國疫情升級:中英兩國醫療,差異究竟在哪?
    鄰近新年,美國的新冠肺炎患者確診數仍舊高居不下,新冠病毒在英國發生變異倫敦封城…這一切,都讓我們把目光重新聚焦在了國外的防疫政策、公共衛生系統和醫療體系、制度上。中西方醫療差異究竟有哪些,如何看待這種不同?
  • 趙志偉虞書欣分手了嗎 現實生活中兩人私下關係引熱議
    趙志偉虞書欣分手了嗎 現實生活中兩人私下關係引熱議時間:2020-02-19 16:55   來源:妝點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趙志偉虞書欣分手了嗎 現實生活中兩人私下關係引熱議 妝點網 趙志偉虞書欣分手了嗎 近期虞書欣熱度暴漲,新劇《少主且慢行》中和劉奕暢飾演的趙錯是cp,而且在劇中也很甜
  • 中、日、美的思維方式差異有多大?通過一部電影帶你看懂
    中國與美日兩國的接觸可以說是非常密切,但是在國家間的外交中,我們不難發現美日兩國的價值觀與中國有著很大的差異。我認為原因主要就在於,三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是巨大的。而前段時間我看的電影《藝妓回憶錄》,涉及了中日美三國,倒是可以拿來作為一個分析三個國家之間文化差異的一個典範。
  • Miss不光會打遊戲,被共青團點名表揚引熱議!觀眾看完感動淚目
    Miss不光會打遊戲,被共青團點名表揚引熱議!觀眾看完感動得淚目95後和00後真的很幸運,他們生在了電子競技綻放的年代,根本無法得知老一輩電競人開疆擴土的艱苦與辛酸。早在LOL以及王者榮耀誕生之前,中國電競的支柱就是星際和魔獸,而那時的選手解說拿著低廉的工資,要忍受社會上與家庭中歧視的目光,艱難的逆水前行。而虎牙Miss就是從那個年代熬出來的女中豪傑。從星際魔獸過渡到dota與lol,再到後來的PUBG。Miss大小姐見證了中國電競的崛起,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女子電競第一人。
  • 看完《美國工廠》,我感覺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其次,我特別佩服遠赴福耀美國工廠的那些中國員工。背井離鄉、住在空蕩蕩的宿舍裡、逢年過節也沒有假期,頂著巨大的文化差異,還要跟美國人、美國工會鬥智鬥勇。這種事情我想想就頭疼,他們已經做了三四年了,很可能還得一直做下去(儘管應該是輪換著做)。
  • 豆瓣8.4分《美國工廠》
    文章來源:FinancialTimes;Forbe一部由Netflix創作的紀錄片受到廣泛討論,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一個農民出身的中國企業家試圖以自己的方式重組一家資本主義工廠,並引起工會的反對。更值得注意的是,這部紀錄片是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和他的妻子拍攝的。這部關於中國人在美開工廠的爭議的電影在美國和中國贏得了好評。
  • 戰馬加盟滔搏引LPL觀眾熱議,評論區淪陷了
    戰馬加盟滔搏引LPL觀眾熱議,評論區淪陷了!隨著轉會期的到來,在這段時間裡LPL也是進入到人員大亂鬥階段。為了能夠打造最為優秀的戰隊,在這段時間裡,各大俱樂部也是在進行搶人大戰中。無論是選手還是教練,甚至是分析師,在這段時間裡,過半的俱樂部都參與進來,以求能夠打造一支夢幻戰隊。
  • 古巴文化專員:中古文化交流中心是兩國文化交流的助推器
    古巴駐華大使館文化專員莉絲貝特·迪亞斯·羅傑斯表示,中國古巴文化交流中心的成立對兩國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莉絲貝特當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古文化交流中心的成立可以給中國人民帶來更多古巴文化元素,「除了舞蹈和音樂的交流之外,中心還會舉辦關於古巴文化的講座和西語課堂等,推動古巴文化在中國的全面發展。同時,中心會邀請一些精通中國文化的專家解讀古巴現存的中國文化。
  • 《驚奇隊長》值得回味的3個小細節!克裡人膚色為何有差異?
    漫威最強大的超級英雄終於出現在大銀幕上,毫無疑問卡羅爾·丹弗斯將在接下來的故事情節中扮演重要角色。《驚奇隊長》在漫威電影裡地位非同小可,它不僅是超級英雄起源電影,還是《復聯4》前奏,另外你還可以發現90年代的電影風格,《驚奇隊長》值得一看,如果你是一個愛貓的人,那就更有必要看一看了。
  • 王緝思:中美兩國公眾是如何看待兩國關係的?
    專家對美國的印象不像公眾那樣負面,說明中國公眾同美國增加社會接觸,應當有利於他們更加全面地評價美國。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給中國公眾和專家的印象甚至比美國在中國的總體形象還差。 與對美國的整體好感度相比,中國公眾和專家對美國領導人的好感度顯著下降,這說明他們認為最近幾年中美關係經歷的一些波折,主要是美決策層的變化所致。
  • 美國工廠瀕臨倒閉,中國企業家接手盤活!這個紀錄片在奧斯卡獲獎
    據報導,第92屆的頒獎典禮於2月10日舉行,《美國工廠》榮獲了第92屆奧斯卡的"最佳紀錄長片"的大獎,這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投資發行的第一部紀錄片,拍攝歷時四年半,該片講紀錄了全球化之下最真實的中國工廠。
  • 淺析《棒球先生》:一部講述有關文化衝突的好萊塢影片,值得一看
    導語:淺析《棒球先生》:一部講述有關文化衝突的好萊塢影片。值得一看!儘管《棒球先生》影片中所講述的是有關文化衝突的故事,它的結局猶如浮出水面的魚兒一樣一目了然,《棒球先生》這部電影,還是像其中的明星湯姆·塞爾菜克樣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