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嶺幾枝梅似雪——中國畫中梅花意象的流變

2021-01-11 騰訊網

【作者機構】瀋陽師範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來 源】《大眾文藝》 2018年第21期 P138頁

揚無咎 四梅花圖之未開

在眾多的花卉中,梅花尤其令唐代以後的文人和畫家們喜愛,宋代文人甚至為屈原在《離騷》裡寫了眾多香草卻獨獨遺落了梅花而大發牢騷——「恨離騷集眾香草而不應遺梅」——可見梅花在他們心目中的分量。梅花開放在早春,往往與雪相伴,冰肌玉骨,幽香陣陣,符合文人們追求的清高品格。梅花開時並不生葉,只有枝幹和疏落的花朵,這一點也符合文人與畫家們喜愛的「疏淡」的美。北宋隱士林逋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樣的寫梅佳句,南宋詞人姜夔又分別以《疏影》、《暗香》為詞牌名,各有一首佳作以詠梅來起興,被視為千古名篇。詩詞可以寫盡梅花的視覺與嗅覺上的美,繪畫則能夠以精妙的描繪,讓理想中的梅花在絹素上恆久開放。

馬麟 層疊冰綃圖

在宋代,以梅花為題材的畫作為數不少,有與禽鳥相配合,也有在山水畫中做點綴,其中有一幅尤其特別,畫面除了兩枝梅花別無他物,卻不但不顯得單調,還讓人感覺到經營到極點的恰到好處。這就是南宋畫家馬麟的《層疊冰綃圖》。

乍一看,畫面似乎是簡而又簡,仿佛畫家並沒有什麼特別想要表達的意思,但細細觀之,不得不為畫家的精湛的技藝與巧妙的匠心擊節讚嘆。

極度精簡的構圖,畫面沒有任何雜擾,以此來表現梅花的清幽是再恰當不過了。枝幹纖細卻充滿了力度,向下俯視的一枝,最細勁處如冰錐一般。色深而堅硬的枝幹上,疏疏落落開著的數朵綠萼白梅越發顯得冰肌玉骨,梅花從花苞到半開再到盛放,俯仰聚散都安排得極其精到,既不繁瑣也不單薄。花瓣的勾勒與渲染,表現出花瓣柔嫩卻並不柔弱的質感與情態。畫面雖然沒有背景,卻似乎傳來了早春的寒意和陣陣幽香。

畫面上方題詩「渾如冷蝶宿花房,擁抱檀心憶舊香。開到寒梢尤可愛,此般必是漢宮妝」。題詩書寫得過大,有喧賓奪主之嫌。在宮廷畫上題詩,在北宋末徽宗時才開始嘗試,到此時還屬於不是很成熟的階段,因此看起來沒有後世的詩書畫印配合得恰當。題詩人是寧宗楊皇后,她經常在院畫家的畫上題詩,也許是寧宗授意代表自己認可某幅作品。這幅畫的題目《層疊冰綃》,似乎也是楊皇后所取,名字比整首詩的意境還要更好些。

林椿 梅竹寒禽圖

宋代的花鳥畫,更多是表現花鳥本身的美,解讀的空間是留給觀者的。如果說有畫家本人寄託的情思,其比例也要小一些。宋末及以後,畫家多以花鳥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隱喻的意味就大過了描繪花鳥本身。

王冕 墨梅圖

如元代畫家王冕的《墨梅圖》,繁茂的梅花純用水墨點寫成。這種墨梅的畫法是北宋時一位名字叫做仲仁的畫僧創立的,他居住在衡州華光寺,人稱華光和尚。仲仁酷愛梅花,在寺廟內種植了許多梅樹,一日見到紙窗上映出的梅枝影像十分别致,就取來筆墨描摹,因此創出墨梅的畫法。後來南宋文人畫家揚無咎把這種水墨梅花發展得十分精到。

王冕的水墨梅花就傳自這樣的一脈。宋人墨梅枝幹與花朵均追求疏落,王冕的墨梅往往畫得枝繁花茂,生氣勃勃,這是面貌上的不同,更大的不同在畫面題詩的意味上。宋人畫梅,題詩往往只讚頌梅花本身或者繪畫的精妙,而《墨梅圖》題詩則迥然相異:「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這樣的題詩分明是在借梅花來抒發個人情感,以梅花的清高來自許。在這樣的語境裡,梅花不再是花,畫也不再僅僅是畫,畫家本人化身為梅花,借畫面來告訴觀者自己的理想中的完美人格。

吳鎮 墨梅圖

王冕生活在元代,當時的漢族文人科舉這條路往往走得極為艱難,王冕的失意幾乎是註定的。失意的王冕在遊歷北方時又親眼見到元朝統治的腐敗,內心堅定了不再在官府謀職位的信念。所謂「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他拒絕了朋友的舉薦,如同古代其他的落寞文人一樣從此隱居躬耕。他自結草廬三間,屋前屋後種滿梅樹,自號梅花屋主,平日務農,閒時賦詩畫梅。王冕本來胸懷大志,無奈生不逢時,一生鬱郁不得志,他在詩中常常自比諸葛亮,想終有一天能像諸葛丞相一樣輔佐明主建功立業。皇天不負有心人,朱元璋奪取了婺州,請王冕出山,授以諮議參軍的職位,他欣然赴任,卻只一晚就病死了。了解了畫家的生活經歷,再看他的畫就有了更多的體會,「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這正是王冕人生的寫照,也是他種梅,詠梅,畫梅的原因。

趙孟堅 歲寒三友圖

元代正是文人畫確定影響力的時期,此後,畫的隱喻功能被大大的開發,如果畫面本身的表達不夠清晰,則通過書寫詩詞來讓畫家的意思變得清晰,以此來引導觀者,畫應該怎樣理解。至於每種花卉所代表的意思,也逐漸固定下來。梅花即是歲寒三友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後世代代不乏畫梅以明志的文人,從華光和尚到王冕這一派的梅花日益發揚光大,而如馬麟《層疊冰綃圖》的寫實畫法的梅花,隨著宮廷畫的式微也很少佳作了。

金農 梅香

翻看古代中國畫,一幅畫的背後總有很多故事,或許意味著某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極致,也或許隱藏著整個畫史的轉折,這也是欣賞繪畫所帶來的一種深刻的趣味。

若喜歡,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詩句到梅花,春風十萬家——稼軒詞梅花意象及其精神文化探析
    詞人偏愛並擅於通過梅花意象來傳達感情,且梅花意象是英雄辛棄疾人格魅力和高潔情懷的寄託。前人已經圍繞辛棄疾詞中的軍事意象、辛詞的藝術風格、辛詞的豪放與婉約等方面對辛詞進行了闡釋,但對辛詞梅花意象還缺少研究。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深入闡釋辛詞中的梅花意象及其蘊含的精神文化。
  • 「詩裡看花」「初唐四傑」筆下的梅花意象:遊子、思婦的心靈寄託
    霜前柳葉銜霜翠,雪裹梅花犯雪妍。霜前雪裹知春早,看柳看梅覺春好。思萬裡之佳期,憶三秦之遠道。澹蕩春色,悠揚懷抱。野何樹而無花?水何堤而無草?」賦中寫道,蜀地的更廣與秦中地區很不一樣,當年季節變化也不同於往年,霜前的柳葉銜著霜,顯得更加翠綠了,雪裡梅花鬥豔,梅花也非常美麗。霜雪大概知道春天尚早,而王勃看著新柳與梅花都覺得春色正好。
  • 從意象到意境——以吳耀華荷花圖意象體系為例
    「意象」是中國美學的核心範疇,中國畫通過筆墨色、章法等形式語言塑造「意象」,通過「意象」實現真、善、美的統一,而真、善、美又凝合成「意境」,因此「意象」是中國畫一切元素與關係的中心。南通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吳耀華的荷花圖系列中國畫作品,以荷花意象塑造為中心,建立了具有三重結構的荷花意象體系。吳耀華荷花圖意象體系的第一重結構是「荷花意象」關係結構。「意象」關係結構是以「荷花意象」為中心、關聯創作者和接受者、關涉世界的「意象」整體。創作者被荷花多樣的風姿、勃鬱的生機與作為花中君子的文化意義所感動,作畫創造荷花意象表現生命的偉力與美的純真。
  • 詩詞入境一字間:詩詞中的20個高頻意象分享
    胡應麟說:「古詩之妙,專求意象」(《詩藪》)。大凡「意境」超然的詩詞,都離不開意象的巧妙運用。克羅齊在《美學》中乾脆說:「詩是意象的表現」。搭配其他意象一同鋪排,如雨,霜,雪,月等,感情色彩會更加強烈。「風流」「風情」指人獨特的氣質,「風騷」特指優秀的作品或者文採。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李清照)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
    於是錦鯉就成了一種意象。說了這麼多,下面可以終於可以進入正題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有哪些?它們都有怎樣的含義?有哪些代表性的詩詞講到了這些意象呢?下面小仙給大家一一道來。古詩詞中關於酒的還有很多很多,小仙就不再舉例了。溫馨提示:小酌怡情,可不要貪杯哦!梅花梅花,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梅花|有關於梅花的詩詞和背後的故事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贏得文人的喜愛,視賞梅為一件雅事。梅花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本期我們就來聊一聊幾首詠梅花的詩詞和背後的故事。
  • 古詩詞中的「灞橋」意象,你知道多少?一起漲知識
    這也是「灞橋」意象廣泛寄寓的情思。如晚唐詩人羅隱的《紅葉》:「遊子灞陵道,美人長信宮。」再如唐朝詩人黃滔《壬癸歲書情》云:「易生唯白髮,難立是浮名。 惆悵灞橋路,秋風誰入行。」宋代詞人張炎,在他的《悽涼犯/北遊道中寄懷》中說得更加明白:「酸風自咽。擁吟鼻、徵衣暗裂。正悽迷、天涯羈旅,不似灞橋雪。」
  • 寫意中國畫的出路在哪裡?對寫意特性的重新認識
    廣義地說,所有藝術創作都是寫意的,包括工筆和超寫實派,這裡說的寫意畫,特指中國畫中的寫意畫,包括寫意花鳥、寫意人物和寫意山水畫。 寫意中國畫似乎已經走進了死胡同,市場、藝術二邊不討好。 寫意中國畫的出路在哪裡?
  • 感悟中國畫的藝術精神
    中國畫的寫生不是去畫風景,首先它是一種體悟天人合一的靈魂之旅,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其次是一種從物象到筆墨交融轉換的研練,從中尋找更好的筆墨語言。最後達到「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物」「我」兩融的狀態。意象觀察法就是從簡單的「看」變成內心的體驗。《書畫傳習錄》中說:「觀者先看氣象,後辯清濁,定賓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儀。多則亂,少則慢,不多不少,要分遠近。
  •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淺談蟬在詩詞作品中的意象流變
    是問蟬本身,還是蟬在古詩詞中的意象?是問虞世南的《蟬》,還是其他作品中的「鳴蟬」、「玄蟬」、「寒蟬」、「秋蟬」、「早蟬」?這個「詩人」又是指誰?即便是採取大數據分析,那我們也要搞清楚,是問古代詩人,還是今天的「詩人」?蟬,就是一種昆蟲。
  • 「中國畫」的12個說不清楚
    這些說法如果是指相對於「工筆」的那個「寫意、意象」, 齊白石的名言「似與不似之間」,也許是最簡明的詮釋,但總不能把所有「中國畫」都囿狹在這一種形式裡。我們可以把繪畫符近客觀物象的程度,劃出10個刻度,以10作為客觀物象本身,把0點作為徹底擺脫客觀物象的極端狀態(已屬抽象繪畫範疇)。
  • 鈞瓷意境「梅花歡喜漫天雪」
    鈞瓷畫筒窯變意境:「」手脫坯鈞瓷畫筒,通過浮雕與釉的窯變的完美結合,恰好形成了「梅花歡喜漫天雪」的窯變意境,惟妙惟肖。所以,在此我引用了毛主席的這句詩詞,是最恰當不過的了。毛主席在《七律·冬雲》裡的「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是這首詩的高峰句子。毛主席用「梅花」和「蒼蠅」的對比手法,來描寫截然不同的兩個人物形象。梅花凌霜傲雪、不屈嚴寒、氣節不改;獨有「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品質。梅花象徵高潔和堅強,代表中國人民的偉大形象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毛主席用「蒼蠅」來比喻骯髒、醜惡的東西,既通俗易懂,又恰當幽默。
  • 中國畫梅花——賞鄭曉京老師寫意佳作 品國畫梅花之美
    梅花先天下而春、凌寒獨自開,這樣的精神不僅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也打動了一代代的中國人,因此梅花也象徵著「中國精神」,尤其是歷代以來的文人們,對梅花的喜愛可謂是愛不釋手。古有踏雪尋梅,今有賞梅品畫,都是極為風雅之事。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實力派詩人畫家——鄭曉京筆下的梅花國畫吧!
  • 母做記號梅花印,引得兒女回歸鄉.一枝梅花不是秀,萬朵梅花傲霜雪.梅林三春雪,變換宇宙人.新宇已誕生,新人已誕生.朵朵梅林雪
    美人獨有梅花簪,一份信物存萬年。等得吾身悟透理,伴侶攜柳坐船來。一番雲瑞水天景,靈炁壯志說年事。拿得玉璽包手帕,印在絹帛釋天尊。九九梅花簪,穿透能力強。化宇生宇人,朵朵金梅花。梅林三春雪,變換宇宙人。新宇已誕生,新人已誕生。朵朵梅林雪,映照穹宇人。方心一片真,大地心回靈。朵朵白梅開,二月三花頂。連接新宇人,一炁化三仙。萊陵入佛藏,大地啟開茅,銀鈴花似海。根根蓮花杵,插入地心力。
  • 看油畫家,把中國畫的元素融入油畫之中,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內容摘要:在中國的大環境下成長,中國當代油畫不可避免地會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交匯融合,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許多油畫家把中國畫的元素應用和融合在中國當代油畫中,創作了大量體現民族文化管學和審美觀的優秀作品,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意象油畫,也代表了中國當代油畫界的新思潮。
  • 中國畫梅花欣賞 如果你喜歡梅花 這幾幅畫你不得不看
    梅花身上堅強、高潔、謙虛的品質,歷來都為世人所敬重,在文學藝術史上,關於梅花的詩詞畫作更是其它花卉都不能比擬的。梅花既被喻為花中四君子之首,又是歲寒三友之一,如今追溯起梅花的歷史,已有四千年之久,中國人幾千年來對梅花的喜愛,在國畫中就有所體現。
  • 別時長亭柳依依,總結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幫孩子讀懂更多古詩
    意象是閱讀古詩詞時的一個重要概念,認識並積累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一項任務。學會總結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就仿佛拿到了一把打開詩詞寶庫大門的鑰匙,可以幫助孩子們讀懂更多古詩詞。什麼是意象呢?詩人在觀察客觀事物時,往往會加上自己的主觀之意,所以古詩詞中出現的景物,就不可避免地籠罩了一層作者的主觀色彩。
  •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關於冬天和雪的七首經典古詩詞
    不管是明月、啼鳥、楊柳,還是滄海、飛雪、孤舟,它們在歷史長河中美麗著,也在古詩詞中燦爛著。今天,咱們就用這篇文章聊聊關於冬天的八首古詩詞,詩中有寒冷,也有溫情。    二、天淨沙·冬——白樸  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裡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古詩詞美在什麼地方?用最簡單華麗的語言,把幾個不同意象組成一幅水墨畫。
  • 中國畫:造型、筆墨、寫意和意境
    中國畫屬於意象繪畫藝術。造型的本意是完成一種主客觀交流之後達到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新的形象,意義在於使形象上升到一個形而上的高度,一個人物造型能傳達出多少精神信息量和形式意味。畫家不應被動地描繪形象,而是要用心去體悟,有意識長期地塑造幾個形象。這種形象用解構的辦法,主觀的強化,並用一種恰當的形式語言,特有的點、線、面組合,使其形成一種新的造型樣式。
  • 丹青意象丨趙天葉
    作品《新放》《一樹風開玉桂香》參加「荷風桂雨」中國畫邀請展。2016年作品《玉堂富貴》參加「滿園春色」中堂楹聯展。作品《蕭華詩四首》參加「長徵勝利80周年」詩詞書法邀請展。2017年作品《歲朝清供》《西湖七月半》《荷塘月色》《墨竹扇面二屏》參加「三家緣」杭州國畫院、杭州畫院、西泠書畫院三院聯展。作品《暗香浮動》參加「清氣滿乾坤」梅花主題中國畫展。作品《君子四時》參加「西湖硯香」中國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