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生擒寧王,靠的不是武力,而是心力

2021-01-09 情感大劈叉

王陽明生擒寧王之戰,一直被人津津樂道,大家都知道王陽明運用各種計謀,以懸殊的劣勢兵力,以摧枯拉朽之勢碾壓了武力強大的寧王。

其實,王陽明取勝的關鍵,不是計謀,而是心力。

王陽明的人馬雖少,但為國平叛,是正義之師,再加上王陽明的激發,更加群情激憤,士氣爆棚,心力強大。

反觀寧王這邊,以威逼利誘和加官許願糾集起來的造反團夥兒,表面上鐵板一塊,但在關鍵時刻就露怯了,心力不足。

再對比主將,寧王朱宸濠和他的狐朋狗黨綁在一起,也不是一個王陽明的對手。所以,才在那麼短時間就失敗了。

王陽明是心學大師,知道心力對戰爭勝敗的關鍵作用,於是運用各種辦法,不斷攻擊和弱化叛軍的心力,同時不斷增強己方的心力,隨著戰爭的進行,叛軍的心力到了崩潰的邊緣,王陽明豈能不勝?

01 嚴肅軍紀,恢復心力

正德十四年(1519)七月二十五日,這一天,北方興起,朱宸濠率領軍隊準備再次攻擊。王陽明值得初戰失利的叛軍必定瘋狂反撲,一場惡戰就在眼前。

天微亮,王陽明率軍順江而下,準備迎擊朱宸濠。由於受到風勢的影響,戰爭開始時,王陽明的軍隊被敵方的陣勢所嚇倒,一時退卻,亂了陣腳,死傷不少。

王陽明見此狀況,下令全軍,不許後退,嚴格遵守號令,不聽指揮者一律問斬。

吉安知府伍文定,見王陽明穩住了陣腳,恢復了士兵的心力,便帶頭向敵方的船隊衝去,他立在船頭,迎著炮火,即便是燃燒了頭髮、鬍鬚,他也巋然不動,不後退半步。

和寧王決戰,伍文定是王陽明最得力的幹將,內心也是強大無比,因為這一戰也立下了大功,最後還當上了兵部尚書。

02 用信息戰,滅敵心力

伍文定的拼死奮力,是的軍隊氣勢上漲。這時,王陽明命人在指揮船上升起一塊寫著"寧王已擒,我軍毋得縱殺!"的大白布。

朱宸濠的軍隊看到這個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立刻陣腳大亂,一時間沒有了作戰的心思。王陽明的攻心戰術又成功了。

伍文定見狀,乘勢追擊,地方的戰船瞬時被炮火包圍,朱宸濠下令,所有船隻後退,朱宸濠的軍隊在一陣譁亂中狼狽敗走,退之樵舍。

03 遭遇慘敗,寧王心態崩了

兵敗如山倒,寧王站在船頭,看著順江而下的部下屍體,失聲痛哭。在隨從的勸慰下,他才漸漸平息下來。

為了給士兵壯膽,他命令把停擺在大江上的船隻連成一體,結成方陣,準備再戰。

布置好一切後,朱宸濠走進妃嬪們的船艙。當初,帶著妃嬪兒子們起兵,是為了在南京登基冊封做準備,沒有想到,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南昌。

特別是在起兵之前,其妃子婁氏就勸他不要有非分之想,朱宸濠覺得是婦人之仁,現在想來,後悔都已經來不及了。

妃嬪們看著現在的局面,哭作一團。只有婁妃明白,成者王侯敗者賊,多說無益,她拿出自己所有的錢財首飾,交給了朱宸濠。

其他妃子也明白了用意,紛紛將首飾取出。朱宸濠命人將這些首飾分給了將士們,算是為這最後一戰打氣。

04 困獸之鬥,寧王被擒

七月二十六日天剛亮,朱宸濠正準備下令進軍時,上遊王陽明的軍隊炮聲隆隆地殺來。帶火的弓箭如雨點般墜入朱宸濠的戰船,整個船陣頓時成為一片火海。

士兵們,逃命的逃命,投降的投降,亂作一團。朱宸濠的妃嬪、丫鬟等人,也紛紛投水自盡。

此時,朱宸濠大勢已去。慌亂中,他喬裝打扮,跳上一條小漁船,想要趁機逃跑。卻不知,小漁船早已經被王陽明控制,朱宸濠就這樣被王陽明生擒活捉。他的謀士,以及當初被脅迫的官員們除了被殺的之外也都被活捉。

朱宸濠處心積慮了10多年的戰爭,卻只用了42天便化為泡影。當朱宸濠被押到王陽明面前時,他心中憤恨難當,他大聲喊叫:

"朱家自己的事,何須你王陽明這般周折費心。"又說:"你儘管拿去我的頭銜,家財,只懇求留我一條命,貶為庶民。"

王陽明見朱宸濠囂張的氣焰有所緩和,才冷冷地回答他,自有國法在。

朱宸濠知道局面無法挽回,到了最後他誠懇地請求王陽明幫助他收斂婁妃的屍體。

婁妃是大儒婁諒的女兒,聽聞非常賢惠端莊,知書達理。而婁諒還和王陽明有過師友之情,曾一起討論過"格物致知"之說。看著婁諒的情面上,王陽明立即派人去尋找,並且按照禮數進行了安葬。

從寧王回兵救南昌時,他的心力就已經衰退了,再到失敗痛哭,連船結陣,心力更加直線下降,自廢武功,昏招連出,被王陽明四兩撥千斤,用火攻打了個落花流水。

這一戰,表面是軍事對抗,其背後是心力的較量,王陽明是這方面的大師,寧王哪裡是對手呢?

備註:圖自網絡侵刪

如果喜歡,請點讚、轉發,分享給給其他朋友。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王陽明自募兵馬,生擒寧王朱宸濠,為何對寧王妃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生而不凡,但又屢遭磨難,但自從「龍場悟道」,創建心學後,王陽明做事做人有如神助;從龍場再次出山後,他剿滅南贛盜賊,平定寧王之亂,以及晚年平定思田、諸瑤叛亂,好像毫不費力一般,就輕鬆完成了。而且王陽明做人做事的觀點,有時也耐人琢磨,比如王陽明自募兵馬,生擒了寧王朱宸濠,但他對寧王妃的態度卻又截然不同。
  • 大明生死戰:寧王十八萬雄兵,竟敗給了王陽明的散兵遊勇?
    消息沒有傳到北京,而是先傳到了正奉命趕往福建處理謀反的王陽明耳中。王陽明當時就給朝廷寫了一封奏疏,叫作《飛報寧王謀反疏》。一方面是通知北方做好應敵的準備,另一方面則是請求朝廷趕緊派軍鎮壓。那時候通訊不比現在發達,但在王陽明之前,朝廷並不是沒有聽到江西方面的一點動靜。王陽明奏疏被送達前,寧王謀反的消息沒能傳到北京。大小官員深諳明哲保身的官場道理,送去北京的奏疏裡只提到江西有變、南昌有變。
  • 明朝生死一戰:當初寧王十萬大軍,鄱陽一戰敗給王陽明的散兵遊勇
    當然,如果繞過安慶,直接去攻打南京也不是不行。畢竟此時寧王無法短時間拿下安慶,如果此時直取南京也不是不行。但寧王非要和張文錦鬥氣,非要拿下安慶再取南京。張文錦只有一兩千人,已經快堅持不下去了,而寧王這時只需要再等上幾天,也不是不能拿下安慶的。但也正是在這時,他又收到了被截獲的密信。
  • 寧王朱宸濠起兵條件並不差,為何僅過43天,就被王陽明平定
    到了正德年間,寧王朱宸濠也準備起兵奪權。在他之前,明朝還發生過兩起藩王叛亂的事例,一個為漢王朱高煦,一個是安化王朱寘鐇,不過他們都以失敗告終。而比起他們來說,寧王朱宸濠的起兵條件並不差,為何這樣說呢?
  • 王陽明:遭人故意刁難排擠時,這四字是你最好的武器
    就在他們調兵遣將的時候,叛軍就已經被王陽明剿滅了,連寧王都被生擒了。這樣的話那他們就不能在皇上面前邀功了,於是他們便密謀起來,決定上疏皇帝,建議他御駕親徵,另外為了爭功,他們還扣下了王陽明已經平定了叛軍,生擒了寧王的奏摺。他們打算私下放走寧王,再由皇帝親自率兵督戰,生擒寧王,然後凱旋返京。
  • 王陽明用上兵伐謀,如何一步步讓寧王朱宸濠上套?不愧是心學大師
    明朝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發動了叛亂,這位寧王朱宸濠便是當年手握朵顏三衛,幫助朱棣奪取政權的寧王朱權的後代。當初朱棣要分一半江山給朱權,可是後來食言了。估摸著朱權他們家世代流傳著這一怨言。因此朱宸濠想要給自己的老祖宗爭取一點所謂的公平,於是在江西發動了叛亂。當時王守仁已經格完了竹子,這思路完全開闊了,也就是所謂的悟道了。
  • 寧王朱宸濠謀反被王陽明打敗,朱厚照:放回去,讓朕親自來抓
    寧王造反被王陽明打敗之後,朱厚照還想把寧王放回去,其實沒有什麼別的因為,就是圖個好玩。畢竟朱厚照在明朝皇帝中算是最有個性的一位了,不知道後世的明朝皇帝是不是都跟他學的,都這麼任性。但是說朱厚照有個性,不如說他更像個愛玩「過家家」的皇帝。
  • 王陽明:做個心中有光的人
    王陽明在獄中,靠推演《周易》,磨礪心靈、堅定信念,終于堅持到了出獄的一天。大難不死的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驛做驛丞。當時的貴州為煙瘴之地,基本被流放到此的人都是有來無回。劉瑾本來就沒想讓王陽明活著回來。王陽明的人生沒有片刻消停。不是在平叛,就是在平叛的路上。
  • 王陽明:面對得罪不起、主動挑釁的小人,用這八個字,輕鬆搞定
    能做成豐功偉績的人,一定德才兼備之人,比如聖人孔子、王陽明(王守仁)等聖賢,但他們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都是歷經磨難。恰如《王陽明全集》所言:「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
  • 王陽明:男人後半生沒有起色,不怪金錢和人脈,而是沒做到這3點
    王陽明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家庭,父親是南京吏部尚書。王陽明天生氣質特殊,5歲還不會說話,十二歲才正式就讀私塾。十三歲那年母親去世,對他的打擊甚大。踏入仕途的王陽明,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先是被貶龍場。經歷了這次苦難考驗,期滿後的王陽明仕途也走上了正規,先是親自帶兵平定江西;三年後決戰鄱陽湖,平定寧王叛亂。之後王陽明開始立院講學,創立了陽明學,又成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於孟子。王陽明的思想後流入日本,影響了明治維新。
  • 王陽明: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好壞,不是能力,而是這3樣東西
    面對這些工作、生活上的種種困境,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早就在龍場悟出了其中的解決辦法,那就是「修心」。王陽明認為,一個人一生的修為,主要在於修心,有一顆強悍的內心,就可以頑強面對各種困難。王陽明在最落魄的時候悟出了如何成為人生贏家的「心學」,其中的理論蘊含著無數真諦,通過修煉自己的內心,使他成功解開心中的芥蒂,並靠著不斷努力,逐漸得到了當時的明朝朝廷賞識,最後以一個書生的身份指揮明軍平定南昌叛亂,智擒寧王,剿滅江西匪患,獲得了名利雙收的驕人成就。武略上,王陽明一生徵戰沙場從無敗績,文治上,即靠著自身所學造福海內又培養了多位知名弟子,使其理論萬古流芳。
  • 聊會兒王陽明:不是手機電腦令人荒廢,而是內心自願沉淪,非命也
    在科技時代,尤其是手機電腦普遍到比一日三餐還重要的今天,可能許多平常人看到的不是生活越來越方便,而是它們將自己的精神與生活攪得一團糟。小學生偷用父母卡上的血汗錢打賞女主播,大學生在網吧裡玩遊戲激戰數天數夜身亡等等。手機焦慮症橫掃幾乎橫掃每個現代人,難道真的是手機電腦令人荒廢嗎?
  • 明朝王陽明:用特別的方式教導江湖竊賊
    僅用35天,平寧王之亂正德14年,籌備10年的寧王朱晨濠,終於決定在南昌起兵造反,而王陽明僅用35天就平反了。他是怎麼做到的呢?信中寫:李士實、劉養正真是朝廷的名士,甘願埋伏在寧王身後,信裡面還說:你們趕緊勸寧王去攻打南京,到時候咱們裡應外合,把寧王擊敗。這封信當然是假的,因為當這兩個相士察覺出自己唱了一出「空城計」後,肯定會勸寧王攻打南京。寧王肯定會因為疑心而遲遲不攻打,自己就有充分的時間借兵了。
  • 寧王起兵造反被王陽明抓住,明武宗卻讓放人,要自己親自抓才行
    寧王起兵造反,明武宗朱厚照御駕親徵,還在路上的時候就得到捷報已經平叛,武宗:這怎麼行,把寧王放了,我必須要和他單挑。當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為了爭取寧王朱權的支持,承諾大功告成後讓出一半的江山給寧王。寧王朱權信以為真,屁顛屁顛的跟著朱棣造反。
  • 【北京皇龍二鍋頭】《王陽明大傳》十一
    從三十多歲一直寫到五十多歲,幾乎年年給皇帝寫奏摺說你讓我回家吧,但朝中大臣知道他是國家棟梁,打仗全靠他,所以一直挽留不放。直到最後病重時,皇帝也沒有恩準他返鄉,萬不得已,自己輕舟返鄉。王陽明在這當中幹過一個事,就是獎勵了一個人。這個人把寧王的遠親一家七十二口全殺掉了,這其實是個很殘忍的事。遠親啊,七十二口人全被殺掉了。誰讓你家造反呢?
  • 王陽明:男人要想成大事,能力不是最關鍵,而是要悟透這「箴言」
    王陽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更是創立的偉大的「心學」。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而男人要想成大器,過程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經歷一些磨難。王陽明就是如此,他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生最低谷時期完成的。就好比說龍場悟道。其實,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是次要的,關鍵要悟透這「一大箴言」: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 王陽明與南昌
    1415年左右,另一位才子唐寅應寧王朱宸濠之邀客居南昌,曾遊此地,作記一篇,竟在日後為自己洗刷與寧王的關係提供鐵證。而真正像許遜一樣擒住孽龍的,恰恰就是王陽明。王陽明在南昌停留一年有餘,平素只在布政司內諸讓的私第「茶鐺書齋」內練習書法為樂,他利用江西盛產的楮紙,反覆臨摹懷素《自敘帖》等法書,手摹心追之下,使自己的書法功底追溯古人,與時賢相較,也不遑多讓。
  • 王陽明的「攻心術」,一篇小文瓦解對方陣營,不戰而勝,實在是高
    王陽明據《王陽明全集》所記載:贛南土匪靠山就是寧王朱宸濠,地方官員基本上是不敢管,加上民風彪悍,土匪大多是本人,這些人農忙時當種莊稼,農閒時當土匪而且這些土匪在寧王朱宸濠資助和訓練下,以險據守,兵強馬壯,甚至都有攻城略地的呂公車。王陽明稍有差錯,代價絕對不是丟官那麼簡單,甚至會丟掉性命,甚至會連累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兵部尚書王瓊。朝中無數官員,也都在關注這個天天空談「知行合一」的異端分子,等著看他的笑話,落井下石。
  • 王陽明: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世界都為你讓步
    王陽明主張:事上練!《傳習錄》原文如下:人須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按現在話說:多經歷事情,多增加閱歷,多經歷磨難,在磨練中成長,在事上練就一顆強大的內心!而不是一味靜修。
  • 王陽明成功秘訣:重點不是才幹,而是這條「規律」
    智力差異是遺傳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提到「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我們便想到了王陽明,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面對非常重要的事情時,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時機去發掘開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