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基督教的影響力無疑是很大的,可它的內部卻從來不是統一的,而是充滿了爭論,來自全世界多個地區的信徒,都是帶著當地宗教及文化所特有的思想,加入了基督教,他們對於教義的理解也必然與歐洲有所不同。
可是,儘管有著千差萬別的想法,在對待異端的態度上,基督教內的立場卻是出奇的一致,那麼,基督教信眾眼中的異端主要有哪些呢?在這裡,我們可以從基督教早期的鬥爭中了解一下。
第一種,猶太化基督教。
眾所周知,猶太教對於基督教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原始的基督教甚至還不能算是一個宗教,因為它沒有主教,也沒有明確的團體和組織,只能算是一個不斷地吸收和結合外部新思想的運動。
這時,基督教與猶太教因為發源地的關係,不可避免地與猶太教的思想發生融合,這就為後來把猶太教與基督教剝離開來,創造了比較高的難度,以至於早期的基督教著作和傳教者,都因此經常感到迷茫和困惑。
對此,基督教的態度也是很堅決的,為了能夠與猶太教割裂開來,他們會在關鍵的點上提出與猶太教截然相反的觀點,比如在對待律法的態度上。
這裡所說的律法,是指《舊約》,猶太基督徒堅持要遵守律法,而《舊約》大量借鑑了猶太教教義,想要直接推翻《舊約》,無疑是荒唐的,但如果完全遵從律法,則無法與猶太教徹底剝離。
這時,耶穌的作用就體現出來。猶太教徒堅持認為耶穌也是律法的奴僕,他也必須在律法的管轄之下,而不能凌駕於律法之上,但基督教伊便尼主義(這一教義後來成為流傳廣泛的思想)者卻認為,是耶穌成全了律法,他使律法更完善,並賦予了它新的含義。
正是有了這樣的分歧,猶太信徒和他們堅持的學說得以被剔除出基督教,這也是為基督教早期的純潔作出重要貢獻的舉動。
第二種,諾斯底主義。
這個學說在公元2世紀曾一度流行,它的表現為綜合主義,即主張吸納一切有價值的內容,使之成為基督教體系的一部分。
如此做法的危害是明顯的,它使基督教教義成為了基督教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也就是說,如果任由諾斯底主義發展,無疑會終結基督教,最終把它變成一個與基督教無關的宗教,這就好像是股份制公司中的股權稀釋一樣,極有可能使基督教因丟失中心思想,變成無用的宗教軀殼。
第三種,馬吉安。
馬吉安是個人,他於公元144年被羅馬教會驅逐,創立了馬吉安派教會,他也因此成為基督教最危險的敵人。
諾斯底派只不過是創立了一些與基督教正派思想不同的學術流派而已,可是馬吉安卻實實在在地成立了新的教派,與基督教公然敵對。
其實,馬吉安的思想與諾斯底主義有很多相同之處,以至於很多人認為,馬吉安與諾斯底派是一丘之貉,但實際上,根據《基督教思想史》所述,他對於諾斯底主義並不感興趣,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否認基督是個真實的人。
對於馬吉安來說,如果救世主像個孩子一樣出生,那就應該在造物主的管轄之下,這樣一來,由救世主而來的教義就失去了它的創造性,所以,馬吉安在自己書寫的《新約聖經》中,不僅否認了這一說法,還強調了律法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馬吉安既否認了上帝的存在,也否定了上帝的恩典,只強調律法的重要,這等於徹底否決了基督教,由此可以想像,馬吉安受到了基督教近乎嚴厲的攻擊,偏偏馬吉安擁有眾多的支持者,而且由他傳承下來的思想,至今仍然是對於基督教極具威脅的異端學說,支持者雖說不像當初那樣眾多,卻很有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