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歙縣有很多的橋,橋的命名有自己的規律,有用方位命名的,有用地理名稱命名的,也有用造橋者名字命名的,還用好的寓意命名的。這其中,歙縣北門一座九孔石橋,叫做萬年橋,這個橋的名字就是有橋身堅固的寓意。
據說這個橋建好的時候,徽州知府對於橋的名字糾結很久,後因為阻礙了交通,後來還是老百姓給橋起的名字。
萬年橋坐落在歙縣北門外,這個地方屬於交通要道,可以用四通八達來形容,這個地方來往人員眾多,臨時搭建的木橋或者是渡船,受到氣候限制,也不能通過牛馬車輛,不能滿足百姓的需求,知府就批准新建一座石橋,百姓自然非常高興,以後橋通了,大家往來更方便,經濟更發達,郊區變CBD了。
中國老百姓有個習慣,喜歡湊吉利。什麼叫湊吉利呢?比如說選日子,能選兩個八絕不選一個,能要三個六肯定不喜兩個,於是很多人把結婚送親的日子選在了大橋建好的那天。道理和520結婚是一樣一樣的。
大家都算好了日子,等著大橋建成可以走人,他們就結婚。
話說到了那一天,真的就有十三個新娘要結婚。
這浩浩蕩蕩的十三臺花轎,加上送親、送嫁妝的眾人,敲鑼打鼓,鞭炮喧天,好不熱鬧。
但是他們準備從這個橋上通過的時候,壞事了,前方衙役卻把橋攔住了,不給人走。
老百姓就不幹了呀,你橋都修好了,為什麼不給人走呢,再說了送親沒有到地方怎麼能走回頭路呢,豈不是寓意嫁不出去。
衙役也很無奈說:「不是我不給你走啊,是知府老爺不給人走啊。」
「知府老爺有什麼資格不讓我們走呢?」
「那橋豈不是白修了?」
百姓們群情激奮,一個個捲起袖子,大有一言不合就開練的架勢。
衙役急忙解釋道:「縣老爺也有縣老爺的考慮呀,你們就光想著自己方便,縣老爺想的卻是這橋才修好不知道安全不安全,回頭你們這麼多人一走,把橋走塌了算誰的責任呢?」
這下老百姓就不幹了,我們盼著等著橋修好了,都定在這一天結婚,你早又不說,現在怎麼辦?我們不可能等幾天再結婚的,人沒送到夫家,惹出亂子怎麼辦?
衙役說我也沒有辦法呀。
這時結婚的隊伍裡面有一個老者就說:「那你再去問問知府大人有什麼別的兩全其美的辦法?」
還別說,衙役真把知府帶來了。知府也害怕啊,十三家結婚的,現場好幾百人出了亂子,自己的帽子就不要了,腦袋搞不好還要搬家。
知府師爺在知府的耳旁嘀咕了一陣子,知府走到橋前,咳嗽一下,清清嗓子,大聲道:「橋才建好,不是是否牢固,你們這樣過去,萬一出了事情,我如何向百姓交代,但是你們送親不可走回頭路,我也理解。這樣吧!此橋尚未有名字,新娘子如果能給橋取一個好的名字,我便擔下干係,讓你等通行,並送上賀禮。」
原來這是師爺獻的計策,橋名字的好壞,自然是知府說了算,管百姓出什麼名字,知府一概都說不好,也不算為難他們。
本來如意算盤挺好,誰知道這花轎之中卻是有讀過書的大家閨秀,有三頂轎子傳出話來,答應了請求。這個花轎裡面分別是三個新娘,一個叫善姑,一個叫秀姑,還有個叫巧姑。
這個善姑就說:「民家橋,官家橋,官民同賀練江橋。」各位,這就是告訴知府,這橋不是官府說了算,民間也可用的,同時依據地理命名辦法,用地理名稱命名,因為這個橋架在練江之上,就叫練江橋,就好像現在的長江一橋,長江二橋,長江三橋。
你們說俗不俗?不要說知府不認可,就是我都覺得很俗,知府老爺一擺手說:「中規中矩,不妥不妥。」
善姑轎子裡傳出:「東村竹,南村柳,西門磚塔北門橋。」這是典型的方位命名法則,同時兼顧東南西北,點明這橋在北邊,自然叫做北門橋。
知府老爺一擺手說:「中規中矩,不妥不妥。」
其實老百姓也知道這些名字大家都經常用的,知府老爺說不好,大家都覺得有道理,因為大家也覺得很普通。
這是巧姑轎子裡傳出話來:「南山猛虎,西山豹,千年媳婦萬年橋。」這巧姑有點生氣,暗諷道路不好走,做媳婦就是圖個吉利,本就受苦,寡婦為了噱頭,搞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給百姓增加了困難。
但是縣令一聽,卻覺得很好,因為這句話也可以這麼理解為,百姓難行,唯有此橋大開方便之門,希望這橋萬年永固。知府就覺得好,通俗易懂,教化婚姻,那就叫萬年橋吧。
於是知府大手一揮,說到:「這個大橋叫做萬年橋,即日通行。」
於是在這個橋上又是爆竹喧天,兩岸的百姓手舉鮮花,歡送這個花轎過橋。
回到實際當中,在工程學上大橋建成以後,必須要有測試,要用一定的負載,在橋上來回走幾遍,確定要穩固了才可以放心。這十三個新娘子一起結婚,對橋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知府不給他們走也是有道理的,知府不敢惹出民怨,只能象徵地阻擋一下百姓,沒想到歪打正著,給這個橋取了一個好的名字,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