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教授回應16年獻血200次:不要拔高個人,沒有多麼偉大

2020-12-22 觀察家網

11月17日晚,武漢大學一棟教學樓內,一堂面向本科生的核心通識課——《世界文明史》正在進行,授課教師是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潘迎春。她同時也是首批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主講老師,曾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首屆「査全性教授1977紀念獎」等一系列獎項。

課程結束,潘迎春放起無償獻血知識PPT,展示自己的部分獻血證。這並非是她第一次向同學們科普無償獻血知識,她說:「無論種子是不是會開花結果,但起碼曾經撒下。」

「不要拔高個人,我不是什麼英雄」

「沒有多麼偉大,更談不上是英雄」,潘迎春傾向於將獻血視為「和吃飯喝水一樣的生活習慣」。最終打動她受訪的緣由,是她想到「如果可以讓更多人加入,宣傳就宣傳吧」。

11月15日,潘迎春完成了第200次獻血。截止到這天,她共獻血達84900毫升。實際上,在她看來,這僅是16年獻血生涯裡平凡的一天。

潘迎春和無償獻血的緣分始於2004年。武漢的8月,在烈日下走幾分鐘就會汗流浹背,那天,潘迎春從武大蹬了半小時自行車,趕到中南商業大樓,在獻血車上獻出第一份200毫升全血。她回憶,此前看過無償獻血的宣傳後就打算參與,「暑假時間比較自由,就騎著車去了」。

後來,她又獻過兩次400毫升全血。

全血獻血間隔期是6個月,潘迎春了解到,成分獻血的獻血頻率可以更高。2008年1月,她開始參與成分獻血,這讓她的獻血打卡時間再度縮短。

成分獻血是在儀器提取血小板後,將其他血液成分還輸體內,多數獻血者是一個手臂採血,一個手臂還輸。而潘迎春只有左臂的血管符合採血條件,每次只能單手採與還,加上每次她會選擇捐獻雙份即2個治療量的血小板,獻一次成分血,意味著要保持手臂在近3個小時的獻血過程中紋絲不動。

武漢血液中心成分獻血科副主任林卉介紹,潘迎春個人累計獻血總量相當於捐獻出了350多個治療量的血小板。

在完成第200次獻血後,潘迎春的獻血義舉登上熱搜。面對網友的讚賞,她雲淡風輕,「在我看來,獻血可以說是平民的慈善事業,不過是舉手之勞就能挽救他人生命,為什麼不堅持做下去?」

「如果真想堅持,什麼困難都不可能成為阻礙」

新冠疫情發生後,作為長期獻血者,潘迎春很快意識到,往日獻血的主力軍大學生不在武漢,血液庫存必然緊張。「封城」期間,她先後5次前往武漢血液中心江南分中心,經體檢確認,成功獻出8個治療量的血小板。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想出入武大校園並不容易。她與獻血已近百次的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師許雲結伴同去,先請血液中心開出通行證,兩人列印後將證明交到社區,再由社區開具出入證才能外出,「看到一些獻血者是騎著共享單車去的,這是發自我們本心的一種自覺」。

新冠疫情發生後,已有33年黨齡的潘迎春第一時間報名參加黨員突擊隊,參與巡守工作,為退休教師、學院值班師傅、年輕教師送去各類生活物資,同時完成網課教學、線上家長會等工作。

路程、天氣、工作……潘迎春告訴記者,如果真想堅持一件事,什麼困難都不可能成為阻礙。

出於環保考慮,潘迎春一直乘坐公交車往返於武大和漢口寶豐路的血液中心,「上午8點出門,下午三四點回到學校」。

2013年5月,血液中心江南分中心投入運行,她外出獻血的時間只需四五個小時,她很滿足。遇上國內外出差、訪學,她往往一回到武漢,就立刻趕去獻血。

十餘年相處下來,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早已與潘迎春成為朋友,也有醫護曾碰到她的學生趕來獻血,林卉動容地說,「潘老師是知名教授,常常看到她在獻血時用右手在手機上忙工作,她能夠長期堅持下來,讓我們特別感動。」

11月15日,與潘迎春同為「秦義無償成分獻血感召隊」隊員的馮享根陪伴她一起獻血,認識兩年多的時間裡,「低調、執著」是她給馮享根留下的印象。

「一個人獻血百次,不如讓一百個人共同加入」

「也許有人擔心獻血會影響身體,我的親身感受是:不會」,在選修課上,潘迎春會在課程結束後,抽出10分鐘,向學生們科普無償獻血知識,並展示部分獻血證和參加馬拉松比賽獲得的沉甸甸的獎牌。

到底有多少本獻血證?潘迎春沒有認真數過,只知道有些放在辦公室,有些放在家裡。

當宣傳後有學生走到講臺,向她諮詢獻血注意事項時,她會感到特別欣慰。

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畢業的武大學生只能回校數天處理事務,潘迎春得知,有些同學匆匆抽空去完成離校前的最後一次獻血,「大家都說尊敬我,我也非常尊敬這些孩子們」。

在身負傳道授業解惑重任的同時,她願意將獻血這顆種子播撒到學生心中,「也許有一天就發芽了,對吧?」

被她打動的,已不止學生。

2015年起,潘迎春開始堅持長跑訓練,目前已跑完5次半程馬拉松以及2次全程馬拉松。她加入的武漢大學珞珈樂跑團裡,不少老師聽聞她獻血的故事後,紛紛在群裡舉手,「潘老師,你下次獻血喊一聲,我們也去」。

獻血與長跑,都是她人生日程表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會堅持多久?52歲的她莞爾一笑,「能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

相關焦點

  • 武大教授16年獻血200次:不要拔高個人,我不是什麼英雄
    堅持「平民的慈善事業」16年獻血200次武大「熱血」博導在學生心中播撒無償獻血的種子11月17日晚,武漢大學一棟教學樓內,一堂面向本科生的核心通識課——《世界文明史》正在進行,授課教師是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潘迎春。
  • 16年獻血100次!這位保安大叔的「炫富」太正能量了
    愛涪陵客戶端消息,無償獻血16年、獻血次數100次、累計獻血量32800ml……這一個個飽含分量的數字背後,是一名普通涪陵市民16年來風雨無阻的堅守與執著。劉溜第一百次獻血「獻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一件多麼好的事」這位涪陵市民叫劉溜,今年56歲,是涪陵區浙涪友誼學校的一名保安。
  • 一家人的獻血堅持:22年,663次
    16日下午,楊予軍裹著厚棉衣走進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進行第285次無償獻血。圖為楊予軍第285次無償獻血。 李超慶 攝年近六十歲的楊予軍,是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的老熟人,工作人員都親切地稱他「楊老師」。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正式頒布實施,獲悉此消息的楊予軍和妻子楊建霞商量參與無償獻血。
  • 20年堅持獻血88次 宿遷60歲「獻血王」光榮「退休」
    王明然今年60歲,他從義務獻血隊伍中光榮「退休」,倒不是因為身體原因,而是他的年齡已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獻血年齡上限。自2001年起,他堅持20年無償獻血從未間斷。從早幾年的一季度一次到後來的每半年一次,累計獻血88次,捐獻的血液全血量達18400毫升,超過4個成年人全身血液的總量。
  • 鄭州獻血第一人! 22年累計獻血近19萬毫升 相當於全身換血38次
    經歷22年累計獻血300次,他是鄭州市獻血記錄領跑者他叫楊澤予,每天清晨6點,他便用長跑迎接新的一天。這樣的生活,他已經堅持了20多年,風雨無阻。除了跑步,他還堅持無償獻血,從22年前的一次偶然,一直到今天。領表、排隊登記、體檢……眼前的一系列流程對他來說早已輕車熟路。「來了楊老師!」
  • 116次「為愛舉手」 河南能源「獻血達人」孫振軍21年無償獻血5.86...
    大河網訊 21年來,孫振軍累計獻血116次,獻血總量5.86萬毫升,相當於10多個成年人的血液總量。他是河南能源鶴煤公司三礦一名普通員工,也是一名老黨員,被譽為鶴壁「最美獻血達人」。21年獻血5.86萬毫升「獻血達人」孫振軍是鶴煤三礦機修車間一名皮帶司機,從1999年2月份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至今,他先後在鶴壁、北京、鄭州、開封等地參加無償獻血116次,其中獻全血10次,累計4000毫升,機採血小板近100次,達200個治療量,折合總獻血量達5.86萬毫升。
  • 十年獻血百次?是「開掛」了麼
    十年獻血百次?部分小夥伴不禁要問:「不是幾個月才能獻一次血,獻血百次騙人的吧?是不是『開掛』?」 由於不同的臨床疾病所需要輸注的血液成分不同,所以這就產生了不同的獻血方式:捐獻全血和捐獻成分血(主要是機採血小板)。 獻血小板與獻全血的區別 通常所說的獻血,多指一次採集 200ml、300ml 或 400ml 全血的過程,需要 3~5 分鐘。
  • 這些人獻血超200次!有什麼理由不為他們點讚?
    「一個人獻血100次,不如讓100個人去獻血一次」林毅是婦幼保健院的一名醫生,是血站的鐵桿粉絲,同時他還是一名志願者,從2005年到今,林毅累計參加無償獻血217次,獻血總量達到104200毫升,是一名實打實的固定獻血者
  • 建甌"獻血達人"14年獻血10300毫升!相當於自身血液總量的兩倍!
    從2003年開始到現在,宋旦榮已經堅持獻血14年,從最初的200CC到現在每次400CC。宋旦榮說:這一路走來,他的初心不變,還是懷著當初「獻血一袋,救人一命」的想法參與獻血。獻了好像慢慢對獻血有一定的認識,獻血不僅能為社會 為他人獻點愛心,實際上也為自己,甚至家庭也存一份保障這樣。登記完表格,領到新的一本無償獻血登記證。按慣例,宋旦榮用筆在新證上划起表格來。這是為什麼呢?
  • 21年221次無償獻血,他甘做生命長河的「救生員」
    廣東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廣東省無償獻血促進獎、全國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獎「五星級志願者」、全國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獎「終身榮譽獎」、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幾十本大紅的獻血證,見證了吳言東21年來對無償獻血的堅持。1999年6月起,他每年堅持參加無償獻血志願服務活動。
  • 鄭州有位「牛人」:累計獻血300次、每年跑步約6000公裡
    河南商報記者 王蒙 文/圖12月13日早上8點,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獻血大廳來了一位熟面孔,就在剛剛,他結束了當天的15公裡晨跑。這是年近59歲的他,第300次參與無償獻血,也是鄭州市單人獻血新紀錄誕生的「歷史」時刻。
  • 60歲生日完成第34次獻血 「熱血女團」領頭人用最後一次獻血紀念...
    在陳涵薇旁邊的採血椅上,成分獻血科護士玉丹也在獻血,她告訴記者,「獻血間隔期剛好到了,來陪陳主任一起獻血」,玉丹來血液中心工作已有一年的時間,已經參與了14次無償獻血。團隊將一年兩次獻血傳統堅持14年「每到獻血淡季,血液中心的職工就擼起袖子自己上。」2004年1月,陳涵薇開始加入無償獻血,16年以來,她共參與34次無償獻血。
  • 通訊:大學生李冀44次「助人律己」的無償獻血
    李冀向記者介紹,這44次無償獻血,包含了獻全血2次,共700毫升;獻單採血小板42次,共80個治療量。將1個治療量單採血小板按照200毫升計算,眼前這位男生目前總共累計獻血16700毫升。大學生李冀44次「助人律己」的無償獻血。 嚴易夢 攝  「獻血不但幫助了生命垂危的病人,還讓自己更加自律、健康了。」
  • 堅持獻血17年 她捐出全血2300毫升血小板118次
    從 2003 年第一次獻血到 2020 年的 5 月,趙玉玲共捐獻全血 7 次 2300 毫升,這相當於一個成年人全身一半的血量。和趙玉玲一樣,王楠從上大學就開始獻血,到現在也有 18 年時間了,2017 年他還加入了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去年 11 月與一名白血病患兒配型成功,目前正在等待高配結果,如果成功他講捐獻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去救助白血病患兒。
  • 西安兒保醫生參與公益互助15年 獻血182次曾入選《全國無償獻血...
    為什麼要去做公益?15年過去了,5000多個日夜,每天清晨五六點的「天天讀報」發帖,每次公益活動後的回顧記錄貼,華商論壇之於黃哲,已成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不可分割。  黃哲是看著華商網公益互助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他加入時這個組織成立還不到一年,如今,從最初的8個人,已擴大到400多人的穩定志願者隊伍。
  • 挺身而出的抗疫英雄26年挽袖獻血百次
    本報訊(鮑捷 蔡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26年間,挽袖100次獻血5.5萬毫升。連日來,武漢抗疫一線英雄、同濟醫院急診科醫生鄭凱的熱血故事感動了寒冬裡的江城。「這是新年最特殊的紀念!」2021年首日,鄭凱和往常一樣,來到武漢血液中心獻血。
  • 冬至這天他第100次無償獻血
    ,這已是他第100次無償獻血。從2002年他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至今,18年來他累計無償獻血100次(其中在湛江93次,在浙江7次),獻血量超2萬毫升,約等於5個成年人的血液總量。    18年無償獻血100次    陳學修是溫州人,是位吃苦耐勞的浙商。2002年12月4日,他經過位於霞山區的人大大樓附近,見一輛獻血車停在那裡。那時,他對無償獻血並不了解,聽護士介紹獻血的相關知識,他就記住了兩個信息:一是獻血可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刺激骨髓功能造血;二是湛江缺血嚴重,獻血的人不多,血庫告急。
  • 義務獻血60次!市場監管「硬核」黨員
    圖片文字:義務獻血,堅守初心。2020年6月5日下午3:00,現年51周歲的宋建軍同志,準時來到位於醫院附近的愛心獻血屋進行了連續22年「零中斷」的第60次義務獻血。「現在是疫情期間,我要儘自己所能為抗疫增加血液儲備」,距離上一次才剛剛出獻血恢復期的宋建軍說。圖為宋建軍獻血現場。莒縣有位「硬核」黨員——宋建軍:22年義務獻血60次!
  • 費必武:無償獻血19年 帶動身邊人一起獻血
    這,也是他第180次獻血。無償獻血19年,帶動身邊人一起獻血7月13日上午9時許,費必武來到了長沙市血液中心。他是這裡的「老熟人」,熟絡地與工作人員打完招呼,他笑著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這裡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幾乎都抽過我的血。」「第一次獻血是2001年,到現在19年了。」
  • 男子稱獻血後不適 毆打獻血車工作人員被拘
    男子稱獻血後不適 毆打獻血車工作人員被拘 2014-05-20 16:50:05來源:深圳特區報作者:責任編輯:劉彥領   近日,有媒體報導,兩位市民獻血後因出現頭暈、四肢無力等不適,向工作人員討說法時引發衝突,致使獻血車工作人員被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