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多次提到「孽障」一詞,有何不同的含義?

2020-12-15 寫乎

作者: 李大奎

"孽障",又稱"業障",乃佛教術語,多有"前世孽障"的說法,意思是前世就種下妨礙修行的不少罪惡。

名著《紅樓夢》就曾多次提及"孽障"一詞,除了上述含義外,主要還用於長輩對晚輩或調查人員對當事人的責罵,意指前世作孽而生下來的壞東西,含有與之愛、恨、疼以及敲警鐘等不同的韻味和感情色彩,就像開了"五味俱全"的作料鋪一樣。

一、賈政罵兒子賈寶玉"孽障"

賈政在兩個章回中罵了兒子賈寶玉是"孽障",分別刻畫了他迂腐刻板和嚴苛無奈這一失敗的父親形象。

在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賈寶玉機敏動諸賓"中,在賈政率眾清客到大觀園內為軒館題寫匾額時,正好遇見寶玉,便叫上他一同前往參與題寫,藉此看看兒子賈寶玉有無真才實學。當兒子賈寶玉所作對聯、題字別出心裁,清新活潑後,賈政內心是欣慰的,但卻表達出打壓式的教育理念。

書中如此寫道:

"(賈政)一聲斷喝:無知的孽障!你能知道幾個古人,能認得幾首舊詩,敢在老先生跟前賣弄!方才任你胡說,也不過是你的清濁,取笑而已,你就認真了!"

你看,明明賈政對兒子的才學還是認可,眾清客也評價挺好。偏偏賈政怕兒子賈寶玉自負,便用了"無知的孽障"這個詞來管教約束兒子,他對兒子的那份愛儘管湧到嘴邊,卻不願意也不擅長用激勵語言來表達。

他說出的話總是帶著幾分彆扭,幾分打壓。賈政這種"故作謙虛",說白了,就是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在作怪,認為不能讓寶玉有"飄飄然"的狀態,便以他再怎麼能也能不過那些老先生為說辭予以"貶斥"。

這其實折射出賈政迂腐刻板的父親形象,對兒子有才學,該肯定該激勵時,說說認可表揚的話語,何妨?

在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動唇舍,不肖種種大承笞撻"中,因寶玉和忠順親王府的小旦蔣玉函交好,蔣玉函從王府逃走,忠順王以為是寶玉窩藏,便派人來詢問;兼之王夫人的貼身丫環金釧兒投井而死,賈環誣告說是賈寶玉強姦金釧兒未遂將其打了一頓後羞辱致死。這兩件事讓賈政非常惱怒,便著下人毒打管教賈寶玉。

當王夫人哭著求情時,賈政又大罵賈寶玉:

"我養了這不肖的孽障,已經不孝;教訓他一番,又有眾人護持;不如趁今日一發勒死了,以絕將來之患!"

賈政用"不肖的孽障"來痛斥賈寶玉,主要是以為兒子交往伶人,是浪蕩無行;又淫辱母婢、逼奸致死,是放縱邪惡。由此,賈政在不察之下,滿是辛酸地怒罵兒子不爭氣。

在賈政看來,賈府是"寬柔以待下人"的家風,怎能破壞?兼之他更寄望賈寶玉能用心讀書,將來科考高中,能延續賈府百年望族的榮耀。

見寶玉如此荒淫,賈政如何不急?情何以堪之下,賈政便採取了這一通不分青紅皂白的粗單粗暴的教育兒子方式。

下手之重可見一斑!

賈政"嚴苛失察"的父親形象由此絕絕對體現出來,這也是封建社會大家長製作風下必然導致的惡果。

面對兒子"被誤會",或者出現自認為反感的情況,應該有耐心,了解具體事由後,再行決定。聽見風就是雨,不加察查,就是一通棍棒,這樣的教育真能"浪子回頭"嗎?

顯然不能。

曹公在《紅樓夢》中通過這兩個"孽障"的說法,將賈政作為父親對兒子失敗的教育形象很生動地描繪出來,亦詮釋了他對賈寶玉又愛又恨的真實想法,同時折射出他並不知道怎樣才能教育好兒子的粗糙心態。

二、賈母自稱"前世裡造下的孽障"

賈母在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還禱福,痴情女情重愈重情"中,因賈母在王熙鳳、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人的陪同下,去清虛觀"打醮"時,張道士見著賈寶玉提及說親一事。受此刺激,林黛玉"中了暑",嗔著賈寶玉"從今以後,再也不見張道士了。"寶黛二人回到賈府,為此事產生不愉快,後來還升級成"寶玉摔玉、黛玉剪帕"幾乎鬧僵的局面,彼此說了許多生分的負氣之言,使得疼愛寶黛二人的賈母在著急下說出了這番言語:

"我這老冤家是那世裡造下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幾時我閉了這眼,斷了這口氣,憑著這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偏又不咽這口氣。"

這裡賈母在抱怨中使用的"孽障"一詞,明面是佛教中的含義,有自己前世何以作孽修下此等罪過的意思。

而實際上表達著賈母對賈寶玉這個嫡孫、對林黛玉這個外甥女是真正的疼愛,故稱寶黛二人為"冤家",還用了"不是冤家不聚頭"的俗語。

又因寶黛二人為"張道士說親"一事產生了誤會,賈母深感不安,便不再參加清虛觀打醮的後續活動,委託王熙鳳代為落實。

由此可見,賈母是真正支持"寶黛配"的,她對寶黛二人的溺愛與保護其實遠超三春,就是貴為賢德妃的賈元春、賈府管家王熙鳳、外侄孫女史湘雲、重孫媳婦中最看好的秦可卿等也不可同日而語,可以相提並論。

只是,"盛極而衰"的賈府,在林黛玉的母親賈敏早逝,父親林如海不久又病逝於揚州任上,林黛玉真正成了寄人籬下的弱勢"林妹妹",從賈府長遠著想,賈府當家人賈母在萬般無奈下,只好放棄"木石前盟",傾向於元春、王夫人、薛姨媽等人力挺的政治聯姻"金石良緣"。

寶黛二人的愛情悲劇便應運而生,成了千古絕唱。

三、平兒罵彩雲、玉釧兒兩人"孽障"

以上是《紅樓夢》用"孽障"最為經典的說法,無論是賈政教育兒子寶玉稱之為"孽障",還是賈母疼愛寶玉、黛玉二人自謂"孽障",都將"孽障"一詞的舊時意義引用得活靈活現,很生動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然,《紅樓夢》第61回"投鼠忌器寶玉瞞贓,判冤決獄平兒行權"中,很意外地體現在丫環對丫環的說辭裡,王熙鳳陪嫁的丫環平兒在報告"茯苓霜事件"調查情況時,對王夫人身邊的丫環彩雲和玉釧兒便說出了"孽障"一詞:

"也須得把彩雲和玉釧兒兩個孽障叫了來,問準了他方好。不然,他們得了益,不說了為這個,倒像我沒本事問不出來,順出這裡來完事。他們以後越發偷的偷,不管的不管了。"

當王熙鳳要釆取毒辣手段處置當事人時,平兒又將與寶玉商量的意見笑著勸說鳳姐:

"……是寶玉那日過來,和這兩個孽障要什麼的,偏這兩個孽障嘔他頑,說太太不在家,不放手。寶玉便瞅他兩個不提防的時節,自己進去拿了些什麼出來。這兩個孽障不知道,就嚇慌了……。"

平兒的言下之意,這茯苓霜是寶玉拿走的,不過是與彩雲、玉釧兒兩個丫環鬧著玩的,不宜深究。

王熙鳳見主謀是賈府少爺寶玉何為,最終便不了了之。

可見,平兒在"茯苓霜事件"中,稱呼與自己一樣身份的彩雲和玉釧兒為"孽障",頗顯其高超的說話藝術。

一方面,體現了自己行使調查權的威嚴,有利於真正弄清"茯苓霜事件"的來龍去脈。平兒與賈寶玉為將"茯苓霜事件"大事化小,一番商議後,找來真正的"偷霜者"彩雲及與之互相推賴的丫環玉釧兒合計,為使受冤枉的柳五兒得到清白,便在彩雲和玉釧兒身上用了"孽障"一詞,字裡紙間透著一份"保護"的情意。

以致彩雲後來勇敢地站出來,承認自己受趙姨娘委託,在王夫人那裡偷了一瓶茯苓霜給賈環。

而柳五兒背這"黑鍋",只因王夫人給寶玉的玫瑰露,寶玉給了芳官,芳官又送給柳五兒。柳五兒為還情,便送茯苓霜到怡紅院,恰巧被林之孝家的看見,誤以為是這霜是柳五兒在王夫人處偷的。

事情由此真相大白。

另一方面,平兒對彩雲和玉釧兒使用"孽障"一詞,可以讓王熙鳳深信不疑。畢竟管家王熙鳳讓她行使調查權,王熙鳳作為上位者的權威是不可冒犯的。

這番話可以震懾"真兇"彩雲,目的是要她懂得拐彎,不能與玉釧兒互相推脫就以為查不出實情便萬事大吉,或有柳五兒頂缸就可以心安理得高枕無憂。

這"茯苓霜事件"原本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件,何苦讓可憐之人代為受罪?

何況,還有賈府的少主人寶玉站出來保護她們?大家只要知趣,懂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道理,從中吸取教訓便好。

"茯苓霜事件"的處理最終如平兒之想,得以妥善作結。

可見,用在這裡的"孽障"一詞意義深遠,充分體現出平兒的智慧和處理事情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簡介】李大奎,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焦點

  • 在小說《紅樓夢》中,為什麼「姑娘」一詞會有著三種含義?
    在古典小說《紅樓夢》中,「姑娘」的稱呼是一共有著三種含意的:一、指未出閣的女孩子,其中的「娘」讀輕聲。明代的文學家洪楩在他的《清平山堂話本》裡,有這樣一句話「原來姑娘死了姑夫,與兒子開著飯店,當見侄兒,來家同坐。」其中的「姑娘」,說的就是姑姑的意思,作者洪楩就是錢塘人。在小說《紅樓夢》中,對於姑姑這一親屬的稱呼,可是「姑娘」和「姑媽」混著用的。
  • 任正非連續三次提到的「伊爾-2轟炸機」照片,有何深度含義?
    華為能堅持到現在,除了本身積累的技術專利,也和他們企業的性格有關,在以往對華為的總裁任正非的一些採訪中,任正非連續三次提到一架二戰飛機,這款飛機是前蘇聯生產的伊爾-2轟炸機,為什麼會用到這架飛機,這其中有何深度的含義?
  • 紅樓夢多次提到的碧紗櫥是什麼?為何蘇軾、李清照都曾作詞提到它
    碧紗櫥在《紅樓夢》中屢次出現,第二十六回賈芸拜見賈寶玉,「又進一道碧紗櫥」。第四十二回,太醫來給賈母看病,「碧紗櫥後隱隱約約有許多穿紅著綠戴寶簪珠的人」。「碧紗櫥」這種建築形式現在極少見,在古代是最常見的房間格式。清乾隆年間曹庭棟撰《老老恆言》(又名《養生隨筆》)詳細記載「紗櫥」:「夏月可代帳,須樓下一統三間,前與後俱有廊者,方得為之。
  • 《紅樓夢》為何寫林四娘故事?《姽嫿詞》暗示《紅樓夢》時代背景
    作者:瀟湘夜雨《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閒徵姽嫿詞 痴公子杜撰芙蓉誄」,在賈寶玉得知晴雯去世之後,杜撰「芙蓉女兒誄」之前,有一段賈政命賈寶玉、賈環、賈蘭根據林四娘故事各作一首《姽嫿詞》的情節。而且林四娘故事充滿血雨腥風,和《紅樓夢》前八十迴風花雪月的風格完全不一致,與胡適派紅學所說的曹家事更是風馬牛不相及,這讓一些讀者不免懷疑,這段情節是不是後人添加的。這段情節當然不是後人加的,在《紅樓夢》所有鈔本和刻本中,都有這段情節,而且這段情節也照應了回目標題。那麼《紅樓夢》為什麼要寫林四娘故事呢?我們先說一下林四娘故事的大概情節:當日有一恆王,出鎮青州。
  • 弟子一詞有什麼深層的含義
    弟子的含義我們都知道,與學徒,徒弟,學生差不多,但是也有細微的差別,差別那些方面,需要從弟和子兩個字的具體含義來說明。弟和子組成弟子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讀。第一種解釋。「弟」是次序,次第意思。(次就是順序中靠後的意思)。
  • 紅樓夢與金瓶梅有什麼共同點?紅樓夢一主角的原型是西門慶
    譬如《金瓶梅與紅樓夢》、《紅樓夢是金瓶梅之「反模仿」和「倒影」論》,這些論文均發表於核心期刊並被多次引用。不過本文不是搞學術研究的論文,此處我們只談紅樓夢中一個著名主角和西門慶兩人之間的瓜葛,只因二者如出一轍。
  • 中歐投資協定有何外交含義?外交部回應
    有美國媒體記者就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即將完成提問說,中國「著急」和歐盟達成投資協定有何外交含義?是否是為了在拜登上任前和歐盟提升關係?歐盟內部有聲音要求歐洲議會拒絕認可該協定,除非中國在新疆「強迫勞動」問題上做出承諾。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汪文斌表示, 中歐合作遠大於競爭,共識遠大於分歧。中歐是互利合作的夥伴,雙方關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 《紅樓夢》中,賈惜春名字中的「惜」有什麼含義?
    《紅樓夢》中,賈惜春名字中的「惜」有什麼含義?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被看作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小說中通過一個個故事展現了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比如賈惜春名字中的「惜」就有十分豐富的意蘊。惜年紀雖小,但卻有十分清醒的意識,在角落中將一切盡收眼底。賈惜春中的「惜」主要包含以下含義。首先,對惜春身世的憐惜。惜春在金陵十二釵中的筆墨最少,相比較探春和迎春更是毫不起眼。年紀較小的惜春原本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大殘酷的現實卻讓她過早成熟,看盡了人情冷暖。
  • 《紅樓夢》|甄士隱的姓名,有三重含義,是讀懂寶玉和紅樓的關鍵
    曾經多次聽人提到,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提出了很多現實問題,但遺憾的是,他未能找到解決辦法,最終只是以寶玉出家逃避現實而不了了之。世上從來不缺提出問題的人,缺的只是能夠給出解決辦法的人。從甄士隱的姓名,和他的小榮枯,作者在他身上賦予了三重含義,包括提出問題和給出解決辦法,都集於甄士隱一身。也就是說,只有讀懂了甄士隱,讀懂他身上的三重含義,才能讀懂全書。
  • 「垮掉」一詞的文化含義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搞清楚「垮掉」一詞的含義(beat)。正如凱魯亞克的傳記作者查特茲(Ann Charters)所說,「垮掉」一詞「就像一把傘那樣展開,幾乎覆蓋一切」。作為「垮掉的一代」的共有特徵,「垮掉」這一關鍵詞,不僅反映了「垮掉的一代」反叛的生活方式和態度,而且還體現了他們精神追求的內涵。
  • 「萬歲」一詞究竟有何特殊含義,為何中國古代要稱皇帝「萬歲」?
    中國自古為「禮儀之邦」,所以中文中各種「敬稱」、「禮稱」也層出不窮,不過在這些「敬稱」中有一個詞十分特殊,這個詞的政治意味極重,在古代不能亂用,否則就是相當重大的「政治事故」,這個詞就是「萬歲」!當然,現在畢竟已經不是封建時代了,所以這個詞的政治含義有些減弱,一般在一些日常時期用也不算什麼問題,舉個例子,比如:學校因為某些意外情況突然放假一天,學生們高呼「萬歲」。這當然不算什麼事情,沒必要追究。
  • 《紅樓夢》中的「國朝定鼎百年」該如何理解?
    作者:至真齋主《紅樓夢》流傳二百多年了依然歧義不斷,其主要原因在於對文本的理解不同。漢語一詞多義,語境不同詞義也會不同。而同一個詞語的語義也會隨時代變化。《紅樓夢》是古人寫的作品,儘管是用通俗語言寫成的,但畢竟是三百年前的通俗語言,用現代語義來解讀三百年前的作品肯定容易出現錯誤。即便是用當時的語義來解讀,也因漢語的一詞多義而產生歧義。
  • 同樣是烈士的遺體,蓋國旗、黨旗和軍旗,含義有何不同?
    中國人幸福和平的生活是烈士們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換來的,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都有一群人為我們背負了生命的重壓,幫我們抗下所有。中國向來推崇烈士,敬仰烈士,每年都會對烈士墓進行祭掃,教育後人勿忘烈士的犧牲。
  • 探索《紅樓夢》中「紅綱」之美:從服飾意象談到人物塑造
    在此基礎上,「紅」字的含義又可以延伸到「得勢」或者「受寵」,比如年底公司派發的獎金或者利潤就可以叫做「分紅」、頗得上司信任的人,我們就管他們叫「紅人」。同時,在中國文化裡,「紅」也代表著美麗和漂亮,比如「紅顏」一詞。
  • 不可一日無此君,《紅樓夢》中提到過這些文人雅器,你留意過嗎?
    款彩漢宮春曉圖屏風 山西博物館藏說到插屏,不能不提到1972年湖南省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彩繪漆插屏。馬王堆一號漢墓的年代,在漢文帝前元五年(前175)之後,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之前。因此這架彩繪漆屏風,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屏風」一詞出現在文獻中,最早始於漢代。
  • 語文信箱:「暌違」一詞的含義
    語文信箱:「暌違」一詞的含義 2020年05月09日 13:3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中國文學隱語藝術與《紅樓夢》「真事隱」
    南京大學文學院苗懷明教授在《一位值得尊敬的「紅學界的問題人物」——潘重規先生和他的紅學研究》一文中說:「潘重規先生的紅學研究雖然可以從總體上歸入索隱派,但與以往的索隱式研究存在著許多不同,有其個人的特點,比如將索隱式研究學術化,提升了這種研究方式的學術品位。由此可知,他涉足紅學研究是循著一條從史到文的思路進行的。
  • 紅樓夢不好看,讓人困惑難解,紅樓夢很好看,讓人慾罷不能
    ;紅樓夢很好看:但如果看了、細讀,會發現紅樓夢的寫作與紀實難以超越,書裡包羅萬象、什麼都有:有神話玄幻懸疑推理、有智謀宮鬥細思極恐、有歷史事件人物紀實、有俠肝義膽忠貞不二、有非主流耽美言情,有詩詞歌賦綱理倫常、有傳統習俗社會百科,更有文化美學人生百態,讓人流連忘返、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 「案底」一詞的含義是什麼?
    經常聽到「案底」一詞,各人理解也不同。我理解:被執法、司法機關列為嫌疑對象而受到調查、偵查的人,相關資料都會存檔,這種檔案就是「案底」。「案底」其實是個外來語,它並不是中國特有的法言法語。中國法律沒有對「案底」的概念明確定義,也未見法律理論界對此有權威的解釋。中國的執法、司法機關內部極少有人用這個詞語,官方面向公眾的法律宣傳中「案底」一詞也鮮有出現。公眾接受這個概念也多是從影視上聽來的,因此出現各種理解也屬於正常。個人認為「案底」的概念應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 《花落花開人世夢——<紅樓夢>裡的詩與詞》:以詩詞切入品紅樓
    《花落花開人世夢——裡的詩與詞》 入江 攝《花落花開人世夢——裡的詩與詞》日前出版,其以詩詞切入解讀賞析《紅樓夢》的獨特方法被學界認為獨到而具價值。《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小說,解讀《紅樓夢》的各種文本如過江之鯉。《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是整個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均為塑造人物、推動情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