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季運動的代謝特點
夏季運動時,機體的分解代謝旺盛,能量消耗較大,骨骼肌蛋白質的分解率較高。並且身體血液為了散熱會進行重新分配,皮膚血管擴張,循環血大量流入外周,胃腸的血流供應出現減少,消化液分泌減少,會導致人體消化機能減退,出現食慾下降、消化不良的現象
同時,夏季運動後導致胃腸功能的減退,這就導致了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下降,考慮蛋白質的補充量、種類與時機是尤為重要的,特別是對於在戶外進行長時間耐力運動的人群。而對於室內運動的人群,如在健身房訓練的人群也同樣需要注意蛋白質的補充,最大化訓練效果。
2 蛋白質對運動訓練及恢復的重要性
蛋白質的補充可促進肌肉生長和恢復,特別是像乳清蛋白等優質蛋白質,其中富含的亮氨酸能很好的刺激蛋白質合成信號,促進骨骼肌蛋白的合成,減少骨骼肌蛋白的分解。從而提高運動能力以及加速訓練後的恢復
同時,蛋白質是構成體內的酶和輔酶的重要成分,當夏季訓練期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時,能夠確保體內生理代謝功能的正常發揮,保證內環境的穩態。從而提高運動員長時間在熱環境中進行運動訓練的能力。
此外蛋白質的補充還能夠調節機體免疫力,緩解運動疲勞。人體內的大多數抗體都是以蛋白質作為原料,並且研究表明補充優質蛋白可以提高細胞內還原型穀胱甘肽的水平,可減少細胞氧化損傷,減少骨骼肌的降解,預防運動疲勞。因此夏季訓練期人體需要補充蛋白質,以獲得較強的抵禦疾病能力並預防運動疲勞。
3 應如何選擇蛋白質食物?
含蛋白質多的食物包括:魚、肉、蛋、奶、豆類食物,此外芝麻、瓜子、核桃、 杏仁、松子等乾果類蛋白質的含量均較高。而穀類蛋白質含量較少,蔬菜水果中蛋白質含量更少。
選擇蛋白質食物方面,一般動物蛋白質所含胺基酸的種類和比例較符合人體需要,所以動物性蛋白質比植物性蛋白質營養價值高。在植物性食物中,米、面所含蛋白質缺少賴氨酸,豆類蛋白質缺少蛋氨酸和胱氨酸,故混合性選擇蛋白質來源可取長補短,大大提高混合蛋白質的利用率。此外也有一類蛋白質,例如人乳、牛乳、雞蛋等,其中的蛋白質含量較低,但它們所含的必需胺基酸種類與含量基本上與人體相符,十分利於人體的消化吸收,所以認為這一類食物營養價值較高,也是蛋白質的理想來源。
4.應補充多少?
而對於不同項目的運動,蛋白質的補充量也各不相同。如對於抗阻運動,建議運動前後補充碳水化合物(50-75g)聯合蛋白質(20-75g)能有效地促進瘦體重和肌肉力量的增加,若在此基礎上再補充脂肪(6g),能產生更顯著的胰島素效應,促進蛋白質的吸收。對於有氧運動,如果是為了減輕體重進行有氧運動,則需要將蛋白質攝入量增加到1.8 g/kg/天;而1.2-1.6 g/kg/天是耐力項目運動員的最佳蛋白質攝入量。
5.何時補充更有利?
目前對於蛋白質補充的時機爭議很大,有大量研究證明訓練後補充蛋白質能有效地提高骨骼肌蛋白質合成速率,並促進訓練後骨骼肌的恢復。但也有研究發現,訓練前後補充乳清蛋白對骨骼肌質量與運動表現的作用沒有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補充的劑量或運動類型有關,仍需進一步進行個性化研究探討。因此對於補充時機,本文建議在訓練前1h進行加餐,補充一些易消化吸收蛋白質,如雞肉、魚肉、雞蛋等,在訓練後15-30min聯合補充乳清蛋白粉與葡萄糖。這樣才能將訓練效果放大,同時對運動疲勞的恢復以及下一次訓練課時的運動表現也有積極意義。
6 補充蛋白質的禁忌
雖然蛋白質補充對人體有著種種優點,但蛋白質補充也要有適度原則。當蛋白質攝入量大於1.6g/kg/d時,並不會進一步促進訓練引起的瘦體重增加,並且過量的蛋白質可能會增加機體的代謝負擔,甚至引起疾病的隱患。如果每天攝入過量的蛋白質,則蛋白質將作為能量保存下來,和脂肪一樣會使人發胖;同時,多餘的蛋白質要被代謝掉,會加重腎臟的負擔,不利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