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有人問到:臺灣的街道上為什麼有許多殘障人士?
也有人問到:為什麼在美國可以看到很多殘障人士?
還有人問到:為什麼中國很少看到殘障人士?
在中國,為啥很少看到殘障人士?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數及第二次全國殘障人士抽樣調查,我國殘障人士佔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和各類殘障人士佔殘障人士總人數的比例,推算2010年末我國殘障人士總人數8502萬人。
各類殘障人士的人數分別為:視力殘疾1263萬人;聽力殘疾2054萬人;言語殘疾130萬人;肢體殘疾2472萬人;智力殘疾568萬人;精神殘疾629萬人;多重殘疾1386萬人。各殘疾等級人數分別為:重度殘疾2518萬人;中度和輕度殘疾人5984萬人。
所以在街道上看不到殘障人士,不是沒有殘障人士,而是他們不出門,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1、重度殘疾,不能出門
重度殘疾是指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的殘障人士,比如四肢癱、重度腦癱,重症肌無力後期等等,這些殘障人士只能靠家人照顧生存,除非去醫院時外出,絕大多數時間躺在病床上。
2、社會歧視,不敢出門
殘疾人由於身體的缺損變樣,形貌異於常人,出門會遇到好事者指指點點,竊竊私語,這給殘疾人反饋的信息是:TA是一個異類。還有一些人則看不起殘疾人,居高臨下,殘疾人本來在社會上競爭力弱,再加上怕人議論,就索性不出門了。
3、無障礙差,不便出門
無障礙是限制殘疾人出行的重要元素之一,比如盲道被佔用;比如一個坐輪椅的殘疾人出門,電影院有臺階、書店有臺階、商場有臺階、銀行有臺階……對於截癱的普通輪椅族來講,任何一個5CM以上的高度的臺階都是快步過去的門檻。
4、無社會需求,不用出門
每個人都有社會需求,殘疾人當然也有。屬於殘疾人的社會需求,無非就是工作和需求,可是在中國殘疾人找工作非常難。無法出門工作,結合第三條外面路障重重,等於既不能工作,又不能出門去餐館吃飯逛商場,自然變成無社會需求,也就不用出門。
在臺灣,殘障人士是怎麼出門的?
臺灣對於殘障人士的保障與相關配套措施雖然稱不上完整,但每年都不斷提升與改進。
1、臺灣政策鼓勵殘障人士出行和工作
舉彩券行業為例,規定:「凡屬中華民國國籍,年滿20歲(或18歲以上未滿20歲但已結婚)且具工作能力之身心障礙者、原住民或低收入單親家庭,並無下列事實或行為者,可申請成為本行之立即型彩券經銷商。 」所以當你到臺灣旅遊,會看到滿街都是坐著輪椅的無行為能力之人在販賣彩券。
十五年前,這些殘障人士都是拖著個破碗,趴在夜市地上當乞丐的,走過去扔個十塊給他,不禁說聲:「好可憐的殘障」。以前講「殘障」,後來講「身心障礙」,臺灣一直致力於減少對於身心障礙人士的歧視,用詞改了好幾次,無障礙設施若建設的不好,也會被民眾檢舉與批評,大家會互相監督,互相提醒,互相幫忙。
至於身心障礙人數,可參考以下統計資料:「身心障礙者人數:截至101年底止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手冊)者計有111萬7,521人,較100年底增加1.55%;身心障礙人口佔總人口之比率為4.79%,較100年底微增0.05個百分點,續呈逐年上升趨勢。」 臺灣人口約 2300 萬人,每 23 人身邊就有 1 位身心障礙人士,所以在路上常看見是正常的,何況他們許多人都是正常在做生意呢。
臺灣在前幾年把大部份公交車替換成了「低底盤公車」,就是遇到殘障人士時,車身會降低,然後放下斜盤讓他們輪椅能推上來。 臺灣的計程車(Taxi)隊「臺灣大車隊」也推出了殘障人士專用叫車服務,只要打電話就會派大型車輛來接送,司機還會抱你上下車。
2、臺灣殘障人士利用APP推動城市友善餐廳進程民以食為天,挑選一家適合的餐廳來品嘗美食,常是人們調劑身心、連結情感的方式。面對臺北街頭林立的餐廳,對於殘障朋友、老年等群體而言,「這家餐廳我進得去嗎?」絕對是用餐前的第一大挑戰。
餐廳在空間設計、服務溝通上包含種種細節,都可能影響殘障人士用餐體驗。因此臺灣「眾社會企業」開發了一個友善且無障礙的資訊平臺,與殘障朋友一同體驗記錄——「友善臺北好餐廳」APP與精選指南就此誕生。提供詳實的餐廳訪察,讓「有善的人」站在全面的視角,引導臺灣一座座「友善的城」。
美國紐約為殘障人士做了些什麼?
紐約公交車到站會向路邊一側傾斜,方便乘客上下臺階,這樣輪椅以及一些身心障礙者上下車極為方便。
使用老年助力手推車的乘客也可以使用。
殘障人士乘車區上的座椅會標識,如果有使用輪椅的乘客上車,則本座位上的乘客必須讓座。
輪椅上車後,這一片區域的座椅可以翻上去摺疊起來,座位背後安裝的安全帶以及黃色金屬扣可以固定輪椅的位置。
這不是紐約的公交車圖片,但是可以看到大致的模樣。此外,紐約大都會運輸署還提供一項叫做 Access A Ride 的服務,可以提供門到門、點對點的交通服務。
司機會輔助身心障礙者上下車。
相對來說,紐約地鐵系統對殘疾人的友好度不及交通系統。由於建設年代久遠,許多地鐵站甚至連扶梯都沒有安裝,更不用說直梯了。
凡是站名後面有藍色輪椅標示的,才是可以為殘障人士服務的車站。
這張網友製作的紐約地鐵圖上則是標註出來了可以提供輪椅服務的車站,明顯比上一張圖少很多。
最後的一句話和一個故事
有句話說的挺好:對待弱者的態度,就是衡量社會文明的標誌!在對待殘障人士方面,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印度奇蹟快遞,我們傳遞的是微笑與信任| Sè案
本期目錄
—版權資訊—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郭詠】授權發表,部分信息來源於【知乎】。
轉載請完整複製下方圖文,並註明作者。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