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上海故事》出版,向海外讀者發出「文學邀請函」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上海城市風貌。

一座城市的故事有多少種講法?文學表達能為城市文化的全球化傳播注入何種影響?最近,英國逗號出版社(CommaPress)出版了短篇小說集《上海故事》(TheBookof Shanghai),收入10位或出生或定居上海的作家寫上海的10部短篇小說,包括王安憶《阿芳的燈》、陳丹燕《雪》、滕肖瀾《星空下跳舞的女人》等,引發廣泛關注。

由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戴從容主持、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金理負責編選的這一項目,在業內看來,至少有兩重突破:一是不同於海外漢學家以往對上海乃至中國文學脈絡的學院派梳理,這本故事集的目標受眾更廣泛,包括全球觀光客等大眾讀者,傳遞出更感性、多面的當代中國都市「人格」;二是相較中文版小說面世後再輸出版權的傳統模式,這次是海外出版商主動提出策劃約稿,並自行組織翻譯,直接以英文版在當地主流渠道發行推廣。

捕捉城市隱秘豐富的表情,賦予城市景觀生動的「體感」

除了比肩接踵的摩天樓、豔麗的LED廣告牌、四通八達的快速幹道,一座大城市的多稜面如何體現? 「最初我們給出了15位作家的15篇初選篇目,和出版方商議後,最終篩選出10篇,每篇8000字左右。」翻譯家戴從容告訴記者,2018年她接到英國出版社的邀請,希望中國學者協助編選篇目。此後多次電話、線上會議的溝通中,海外編輯強調文體題材的多元化,故事性足夠強,能折射上海的不同維度,字數卡得嚴,一定要「shortstory」。

最終入選的作家中,70後、80後乃至90後的中青年群體佔了一半以上,這也符合評論家金理的預期。「近些年我在文學批評領域,著力追蹤的也是中國大陸當下青年作家,因為上海是一座朝向未來的、有活力的城市,年輕人的創作也較多樣。」他在解讀《上海故事》的 「陣容」時談到,作家小白一直在文本形式上有所探索,其《透明》具有一定代表性;沈大成《閣樓小說家》和蔡駿《蘇州河》偏懸疑,陳楸帆《出身狀態》是科幻類,甫躍輝《丟失者》偏向傳統的寫實。

於是,十位當代作家的多元書寫匯成了這座城市的斑斕拼圖,捕捉城市隱秘豐富的表情,賦予城市景觀生動的 「體感」。《上海故事》裡有平凡勞動者群像——王安憶《阿芳的燈》裡,來滬務工的阿芳夫妻,從十六鋪碼頭批發水果,一家三口勤勉打拼、彼此依偎, 「這一幅樸素而和諧的圖畫,常常使我感動,體驗到一種紮實的人生力量與人生理想,似乎揭示了人生與生活的本源……願它成為這條無名的小街的一個無名的傳說,在阿芳的毛頭長大的日子和那以後長得無盡的日子裡。」

也有家長裡短的牽掛與羈絆——滕肖瀾《星空下跳舞的女人》裡, 「我」和主人公諸葛老太的忘年交閨蜜情,伴隨兩人婚戀生活展開,老太 「看報紙時,上身挺得筆直,與桌面呈九十度。上海話稱之為『功架擺得很好』,真的是個非常講究儀態的老人」。

還有與你擦身而過的阿婆爺叔——90後新銳作家王佔黑《阿明的故事》將目光投向老齡化群體。 「滕肖瀾、夏商與王佔黑,都著力將城市生活的參差形態和不同個體的精神特徵細膩地表達出來。尤其是更年輕的一代寫作者,拒絕將前衛消費樣式或優雅生活認定為唯一的都市標誌,反而將目光投向一些被忽視的人群,能夠以較為平情、冷靜的態度去把握個人和城市的關係。」金理說。

拒絕刻板印象、擺脫標籤化,正是這部故事集努力的方向。恰如該書序言所說的,來上海的外地遊客,往往首先選擇的觀光地點是黃浦江兩岸 「萬國建築博覽會」 (外灘)和摩天高樓群(陸家嘴金融區)——這也是《變形金剛2》《碟中諜3》《007:大破天幕殺機》等好萊塢大片經常選擇的取景地。「然而,單一的取景視角恰恰反證了全球化帶來的同質化,全世界各大都市的機場、星級賓館、大型商廈、金融中心等現代設施可能是相同的,但是每個都市中居民的生活形態及其所呈現的精神面貌豐富而獨特,且各有歷史淵源。即便在同一城市,不同居民群體的經濟能力與生活習慣也有多元選擇。如果將本書比作一張城市文學地圖的話,我們希望這張地圖是完整的,既指示眾所周知的城市地標,也引領你深入城市隱秘的腹腔內部和邊邊角角,展示上海人潛藏在日常生活罅隙裡的喜怒哀樂。」

在戴從容看來,用文學推薦一座城市是 「最好的名片」,比如都柏林、愛丁堡等名城無不凸顯了其文學、藝術上的鮮明特色。學者朱羽認為,城市在變化,文學也在變化, 「上海的文學書寫,應該跟上海的成長自身形成豐富多元的辯證關係,良好互動」。

跳出傳統「走出去」模式,中外視角碰撞帶來啟示

這家英國出版社的 「城市故事」系列持續數年,此前陸續出版過《東京故事集》《南京故事集》等短篇小說集。怎樣的故事更能折射一座城市的風貌,在中西方不同視角的碰撞下,也存在一定分歧與爭議。戴從容和金理舉例談到,此前他們想多推介一些描寫當代上海都市生活細節的故事,但英方對相似的描寫並不感興趣;還有一篇小說寫到上海人與法國人的交往,被認為 「跟英國讀者沒有太大關係」,也捨棄了;還有關於上海女孩對西方的一些看法,但出版方認為 「對目標讀者沒太大吸引力」。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面向海外受眾時,如果我們只關注推薦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還不夠,不同社會、文化語境下的讀者期待是不一樣的。但從英國出版人的主動積極介入來看,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持續擴大,希望了解中國城市的人越來越多。」戴從容介紹,對於收入《上海故事》的作品稿費,已發表過的每篇付100英鎊版權費,專門為此文集寫的並專用於此文集的付200英鎊稿費。 「稿費不算高,但能夠集結短篇小說在英國出版,也是一次難得的上海作家集體亮相的機會。」

在業內看來,如果說文學是 「個人記憶」的產物,那麼這些立足書寫上海的作品,正以文學的方式建構著上海的生活記憶史,鮮活展示著時代的脈搏跳動。 「海外讀者能從書中看到多面的、當代的、變化著的上海。」戴從容發現,不少外國人對中國的理解很傳統, 「說起中國,高頻詞彙往往就是餃子、紅燈籠、茶葉,停留在單一淺顯的東方符號;很多人不了解當代中國的飛速變化、上海年輕人的所思所想。」(許暘)

相關焦點

  • 《中國現代文學文庫》(英文版)出版始末
    這套英文版文庫,收選魯迅、巴金、郭沫若、老舍、沈從文、茅盾等六位大師的作品,計劃每位作家選文八卷。做這幾個作家,理由顯而易見。他們都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巨人。這幾位大師的作品理應系統地翻譯介紹給海外讀者,但不知什麼原因,除魯迅外,其他幾位的作品譯成外文的極少,即便是現在,也依然如此。
  • 2020年《上海年鑑》英文版發布,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上海年鑑》英文版 《上海年鑑》英文版創刊於2002年,每年一卷,已連續出版19卷,為全國最早的英文版省級年鑑。每年,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都會向各國駐滬總領事館、上海市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等單位贈送,並通過上海圖書館「上海之窗」項目向國外主要的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配送。2019 年《上海年鑑》英文版首次亮相第二屆進博會媒體中心,今年將再度走進第三屆進博會媒體中心。
  • 新書|《倖存者之歌》英文版出版,其實是一個關於上海的故事
    上海曾是猶太民族的「諾亞方舟」。當年,數萬名為逃離納粹屠殺和迫害的猶太難民從歐洲來到此地,上海,以其包容和博愛向這個身處苦難的民族張開懷抱。8月17日,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倖存者之歌》(英文版)在上海書展首發。書中小說根據好萊塢製片人邁克·麥德沃父母大衛與朵拉在上海的真實經歷為藍本而創作,描繪了二戰期間,來上海避難的歐洲猶太難民的生命畫卷:無論命運如何艱難,他們在困苦中依然綻放著愛情、夢想和信仰之花。
  • 張文宏教授新著英文版翻譯者定了!英文版出版合同籤了!
    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新著《2019冠狀病毒病——從基礎到臨床》日前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張文宏教授及其團隊將該書著作版權無償授予出版方,將向西班牙、義大利、伊朗等國提供免費版權,這個消息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累計閱讀量5400萬。3月27日,復旦大學出版社官微發布了張文宏教授新書海外翻譯出版招募令,向全社會招募翻譯志願者,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 ...十位當代作家多元書寫,匯成城市斑斕拼圖英文版《上海故事...
    最近,英國逗號出版社(CommaPress)出版了短篇小說集《上海故事》(TheBookof Shanghai),收入10位或出生或定居上海的作家寫上海的10部短篇小說,包括王安憶《阿芳的燈》、陳丹燕《雪》、滕肖瀾《星空下跳舞的女人》等,引發廣泛關注。
  • 海外寫手「逐夢」新職業:中國網絡文學推動全球多元文化交流
    正在舉行的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發布了《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達4.6億元,海外中國網絡文學用戶數量達3193.5萬。目前,已有10餘萬海外寫手創作逾16萬部作品,海外網絡文學粉絲數量逾3千萬。
  • 進博會上被「秒空」的英文版上海年鑑,藏著怎樣的城市密碼
    作為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定的對外宣傳品,去年《上海年鑑(2019)》英文版首次亮相進博會時,200冊一下子被「秒空」,一冊難求;今年《上海年鑑(2020)》英文版將走進第三屆進博會媒體中心,服務中外展商讀者。
  • 歐美讀者被《射鵰英雄傳》英文版徵服了嗎?
    1993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雪山飛狐》英文版,由莫錦屏(Olivia Mok)翻譯;2004年,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書劍恩仇錄》和《鹿鼎記》英文版,分別由雜誌編輯Granham Earnshaw和漢學家閔福德(John Minford)翻譯。這三本都是正式出版物,另外,國外的文學社區早已經將金庸的14本巨著翻譯完畢。
  • 向英文小讀者介紹故宮和北京城,絕美繪本英文版在世界遺產日上市
    一波三折,拖延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新書終於從上海的印刷廠,遠渡重洋,抵達紐約港,進入發行商的倉庫,正式上市了。作為書的出版人,此刻不免百感交集。這本書的中文版原名是《北京:中軸線上的城市》,由多次獲得國際獎項的北京畫家於大武先生創作,由國內著名繪本品牌蒲蒲蘭繪本館出版。央視紀錄片《北京中軸線》的片頭,採用了本書的多幅畫作,來展示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築。
  • 海外網文作者喜歡寫哪些題材?一圖讀懂《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海外網絡文學作者喜歡寫哪些題材?哪個地區的作者最多?讀者又喜歡讀哪些題材?11月16日,《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在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上發布。
  • 中國網絡文學走紅海外:用戶超三千萬,翻譯質量成讀者痛點
    近年來,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相關舉措的助力下,不少網絡文學企業紛紛邁出國門,從出版授權到建立線上互動閱讀平臺,中國網絡文學的對外傳播已初露崢嶸。2017年,閱文集團上線海外門戶起點國際,目前該網站共計輸出900餘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囊括武俠、玄幻、都市等多種題材,累計訪問用戶超7000萬。
  • 著名作家張煒長篇小說《刺蝟歌》英文版全球正式出版
    【歐洲時報】中國著名作家張煒的長篇小說《刺蝟歌》英文版由中國文化譯研網(CCTSS)會員袁海旺翻譯,近日SINOIST BOOKS出版社將該英文譯本正式出版。《刺蝟歌》英文版譯名定為Songs from the Forest,於今年9月第十五屆北京文博會期間赴華參展,預計10月16日在全球上市銷售。 《刺蝟歌》英文版的責編蘭大衛表示:「張煒是中國的傑出當代作家,我們社爭取每年出版一本他的作品,讓更多的英語讀者了解中國文學,了解當代的中國」。
  • 劉醒龍的《天行者》英文版深受歡迎,現又推出法文版等多個版本
    楚天都市報3月17日訊(記者徐穎)著名作家劉醒龍的長篇小說《天行者》在國內感動無數讀者,記者近日從中譯出版社獲悉,該書又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並受到歡迎。20多年前,一曲「鳳凰琴」讓多年在山鄉村落默默奉獻的民辦教師站在了全國民眾面前,無數讀者曾為之動容,流下眼淚。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每篇短文介紹一本經典著述,時間跨度3000餘年,內容包含了醫學、數學、軍事謀略、文學以及藝術、遊記等。
  • 英文圖書《海島天堂》出版發行面向海外讀者 講好海南故事_要聞...
    本報訊 (記者王坤寧)面向海外讀者講述海南故事的英文圖書Hainan: Jade Cliffs to Ocean Paradise(《海島天堂》)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日前,《海島天堂》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 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翻譯規模擴大、原創全球開花、IP協同出海
    中新網上海11月16日電 (記者 李佳佳)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16日在上海浦東啟動。大會重磅發布《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呈現出全球文化交流背景下網絡文學的發展趨勢,並以引領網絡文學出海的閱文集團旗下起點國際為研究樣本,首次披露海外市場分析及用戶畫像。閱文集團國內作品出海規模。
  •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倖存者之歌》(英文版)首發
    上海曾是猶太民族的「諾亞方舟」。當年,數萬名為逃離納粹屠殺和迫害的猶太難民從歐洲來到此地,上海這座城市以其包容和博愛向一個深處苦難的民族張開了溫暖的懷抱。歷史將兩個古老的民族聯接在中國這片土地之上,他們友好相處,患難與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也成就了兩個民族間的一段佳話。
  • 2017上海翻譯出版促進計劃公布_央廣網
    (記者傅聞捷)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今天發布了2017「上海翻譯出版促進計劃」入選書目。《租界》德文版(作者小白,譯者魯茲·沃夫(Lutz-W.Wolff)[德])、《園冶》英文版(作者計成,譯者埃裡森·哈迪(Alison Hardie)[英])、《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英文版(作者張定浩、項靜、黃德海,譯者託尼·布裡森(Tony Blishen) [英])、《Shanghai:Mosaic of Dreams(上海:夢之地)》英文版(作者柴明熲等,譯者凱薩琳·米尼克(Kathryn
  • 中國網絡文學走紅海外(網上中國)
    「真期待故事下一階段的走向。」在網絡小說《詭秘之主》的讀者互動區,諸如人物分析、情節點評、劇情走向猜測等評論比比皆是。在該小說的連載平臺起點國際(Webnovel),每天海外讀者對各類小說的評論多達4萬餘條。  近年來,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相關舉措的助力下,不少網絡文學企業紛紛邁出國門,從出版授權到建立線上互動閱讀平臺,中國網絡文學的對外傳播已初露崢嶸。
  • 聚焦中國原創 打響上海品牌 —— 「上海時間」倫敦書展上演
    為了讓更多國際同行了解世紀出版集團在各個學科領域的優秀出版物,讓更多國際友人聽到中國的發展故事,促進與海外出版機構的深入合作,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將從今天開始,每年在倫敦書展,以「聚焦中國原創、打響上海品牌」為主題,創設「上海時間(Shanghai Hour)」系列主題活動,包含高層對話、商務洽淡、版權推介、精品展示,發布「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全球版權推廣50種新書(2019年春季版)」(簡稱C50春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