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鐵40公裡的騎行距離對你來說已經很輕鬆,半程大鐵90公裡的騎行也可以應付,但是大鐵180公裡的騎行距離依然是個不小的挑戰,不敢輕易嘗試。
超長距離騎行所需要獨特的騎乘技巧,通過下面的長距離騎行訓練指南,看似遙不可及的180公裡,也可以通過訓練達到。
1. 別只是苦練,更要聰明的訓練
平時多練一些80至100公裡的中、長途騎乘當然對體能是有益無害,但千萬別以為這樣的訓練量就足夠了。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完成這麼長距離的騎行。
為此,建議訓練量的「甜蜜點」大約是目標距離的75%,也就是說逐漸將訓練裡程拉高到140公裡。在長途騎乘中,耐力是關鍵之一,所以在練習時要以數小時不落地為目標。你可以降低踩踏輸出或是壓低平均速度,讓第一次挑戰長途騎乘時更容易上手,這樣是OK的。這目的就是要培養自己在座墊上的耐受度,要以7至8小時為目標,這也大概是你第一次騎乘180公裡所需的時間。
你也要根據賽事的地型來調整訓練內容。如果你參加的比賽多起伏,那平時就要多加入爬坡訓練。
但是!一昧的盲練可能會導致過度訓練、身體越練越虛的結果,因此安排適當的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挑戰賽的前幾周要進行減量訓練,並避免高度消耗體力的活動;而在平日的訓練也要確實安排休息日。
另外,在比賽的前幾天,也要將作息調整好,至少要有兩天以上的充足睡眠(每天都睡飽最好),並避免攝取含有酒精的飲品,這容易導致身體脫水。
2. 騎得舒服才能騎得遠
在進行長距離騎乘前,務必確認騎行姿勢設定的舒適性,因為不合身的自行車器材很可能會導致運動傷害。首先,從騎乘姿勢開始調整,觀察座墊高度、前後位置,把立的長度、鞋底板的鎖片位置等是否正確,要注意每釐米、甚至每毫米的差異,因為即便是細微的誤差,放大到180公裡的騎乘都可能誘發疼痛或甚至是運動傷害。除了自行車器材的調整,進行核心肌群的鍛鍊也有助於長距離騎行的舒適性及耐力
在比賽前避免更換重要器材,例如全新的把手,如果非得要換一定要趁早,如此才有比較充足的調整時間。而如果是賽前一天,即便是小零件也要避免更換,例如換一條酷炫的手把帶也要儘量避免。畢竟如果新換上的器材在騎行時發生問題,或是改變了騎乘姿勢,這些微小的差異將可能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同樣的,關於人身物品也是相同的原則,特別是鎖鞋、風鏡都要使用自己熟悉的;另外,要密切關注比賽當天的氣象預報,並針對活動當天的溫度及賽況來決定是否要塗抹防曬霜等。
3. 調整適合自己的配速
對於很多初次挑戰大鐵180公裡騎行的選手而言,很多人都會在前半段騎太快,因此後繼無力,基本上這是因為在開始時由於腎上腺素激升,並且只憑直覺就橫衝直撞。
事實上,關於配速的監控及調整有很多方法,其中最簡單的就是用手錶計時,利用賽程中抵達不同的地標來計算平均速度。
而這些中途打卡點還有一個好處,就像是總距離切成好幾個小段,可降低選手們的心理壓力,並把一個大目標化解成一個個「小目標」。當然,藉助於先進的科技器材會更好,例如速度碼錶(至少要有均速功能),或是心率表、功率計等,這些運動監控器材都有助於你更精確的掌握配速。
4. 為自己的內心配速
掌握自己的運動強度及配速後,就可進一步預估完成時間(或安排更適合你的戰術),並且也減少了不確定性、降低心理負擔。另外,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也非常重要,因為在長距離騎乘中,難免會有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可能會碰上大風大雨,或甚至是發生機械故障。而遇到這些問題時,就需要冷靜的應對,並儘可能讓身心都放輕鬆。畢竟,在長距離騎行中,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是對選手的一項考驗。
5. 保養愛車
自行車運動是人與機械的完美結合,因此當你的體能練到一定程度,如果自行車器材在比賽中因保養不當而發生機械故障,那麼過去的淮備可就前功盡棄了。
特別要注意消耗性的零件是否磨損,例如外胎、線組、剎車塊、鏈條等的使用情況,並且建議使用扭力扳手來確認每一顆螺絲的鎖付力。還有,在重要賽事前要來一次徹底洗車及保養,讓愛車閃閃發亮不僅讓自己的心情更好,也可以趁著洗車的過程來發現器材是否有異樣。
還有,千萬別忘了為鏈條上油!建議在重要賽事前一定要照著上述步驟來個器材高裝檢,並且再出門試車,確保每一個零件都保持在最佳狀態。
6. 將能量油箱加到最滿
千萬別誤會是為自己加汽油啊!而是在挑戰賽時讓自己的能量系統滿載,可以試著採取糖元超補法,並在自行車上綁好能量膠、能量棒、功能飲料等重要補給品,為整個自行車賽段提供能量續航。
挑戰長距離騎行需要哪些能量補給呢?
能量膠:能量膠是非常有效的補充糖原的能量補充劑,有的能量膠還含有少量咖啡因,吸收快、服用方便,每45分鐘~1小時吃一支。
鹽丸:鹽丸是防抽筋利器,和能量膠一樣,運動時小時吃一粒,如果不是拼的太兇,基本這樣吃到比賽完都不會有抽筋咯。
電解質泡騰片:扔在水壺裡,可伴隨飲水補充一部分流失的電解質,也能夠預防抽筋,不過這個是基於你有良好的補水習慣和飲水補給的前提下。合理的補水是不要等口渴再喝水,而是時不時的就喝兩口,每次大概喝兩到三口即可。
<END>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投稿&合作請郵件至:pro_xug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