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距離騎行訓練需要獨特的騎乘技巧

2021-02-14 Pro徐剛單車生活館

標鐵40公裡的騎行距離對你來說已經很輕鬆,半程大鐵90公裡的騎行也可以應付,但是大鐵180公裡的騎行距離依然是個不小的挑戰,不敢輕易嘗試。

超長距離騎行所需要獨特的騎乘技巧,通過下面的長距離騎行訓練指南,看似遙不可及的180公裡,也可以通過訓練達到。

1. 別只是苦練,更要聰明的訓練

平時多練一些80至100公裡的中、長途騎乘當然對體能是有益無害,但千萬別以為這樣的訓練量就足夠了。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完成這麼長距離的騎行。

為此,建議訓練量的「甜蜜點」大約是目標距離的75%,也就是說逐漸將訓練裡程拉高到140公裡。在長途騎乘中,耐力是關鍵之一,所以在練習時要以數小時不落地為目標。你可以降低踩踏輸出或是壓低平均速度,讓第一次挑戰長途騎乘時更容易上手,這樣是OK的。這目的就是要培養自己在座墊上的耐受度,要以7至8小時為目標,這也大概是你第一次騎乘180公裡所需的時間。

你也要根據賽事的地型來調整訓練內容。如果你參加的比賽多起伏,那平時就要多加入爬坡訓練。

但是!一昧的盲練可能會導致過度訓練、身體越練越虛的結果,因此安排適當的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挑戰賽的前幾周要進行減量訓練,並避免高度消耗體力的活動;而在平日的訓練也要確實安排休息日。

另外,在比賽的前幾天,也要將作息調整好,至少要有兩天以上的充足睡眠(每天都睡飽最好),並避免攝取含有酒精的飲品,這容易導致身體脫水。

2. 騎得舒服才能騎得遠

在進行長距離騎乘前,務必確認騎行姿勢設定的舒適性,因為不合身的自行車器材很可能會導致運動傷害。首先,從騎乘姿勢開始調整,觀察座墊高度、前後位置,把立的長度、鞋底板的鎖片位置等是否正確,要注意每釐米、甚至每毫米的差異,因為即便是細微的誤差,放大到180公裡的騎乘都可能誘發疼痛或甚至是運動傷害。除了自行車器材的調整,進行核心肌群的鍛鍊也有助於長距離騎行的舒適性及耐力

在比賽前避免更換重要器材,例如全新的把手,如果非得要換一定要趁早,如此才有比較充足的調整時間。而如果是賽前一天,即便是小零件也要避免更換,例如換一條酷炫的手把帶也要儘量避免。畢竟如果新換上的器材在騎行時發生問題,或是改變了騎乘姿勢,這些微小的差異將可能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同樣的,關於人身物品也是相同的原則,特別是鎖鞋、風鏡都要使用自己熟悉的;另外,要密切關注比賽當天的氣象預報,並針對活動當天的溫度及賽況來決定是否要塗抹防曬霜等。

3. 調整適合自己的配速

對於很多初次挑戰大鐵180公裡騎行的選手而言,很多人都會在前半段騎太快,因此後繼無力,基本上這是因為在開始時由於腎上腺素激升,並且只憑直覺就橫衝直撞。

事實上,關於配速的監控及調整有很多方法,其中最簡單的就是用手錶計時,利用賽程中抵達不同的地標來計算平均速度。

而這些中途打卡點還有一個好處,就像是總距離切成好幾個小段,可降低選手們的心理壓力,並把一個大目標化解成一個個「小目標」。當然,藉助於先進的科技器材會更好,例如速度碼錶(至少要有均速功能),或是心率表、功率計等,這些運動監控器材都有助於你更精確的掌握配速。

4. 為自己的內心配速

掌握自己的運動強度及配速後,就可進一步預估完成時間(或安排更適合你的戰術),並且也減少了不確定性、降低心理負擔。另外,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也非常重要,因為在長距離騎乘中,難免會有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可能會碰上大風大雨,或甚至是發生機械故障。而遇到這些問題時,就需要冷靜的應對,並儘可能讓身心都放輕鬆。畢竟,在長距離騎行中,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是對選手的一項考驗。

5. 保養愛車

自行車運動是人與機械的完美結合,因此當你的體能練到一定程度,如果自行車器材在比賽中因保養不當而發生機械故障,那麼過去的淮備可就前功盡棄了。

特別要注意消耗性的零件是否磨損,例如外胎、線組、剎車塊、鏈條等的使用情況,並且建議使用扭力扳手來確認每一顆螺絲的鎖付力。還有,在重要賽事前要來一次徹底洗車及保養,讓愛車閃閃發亮不僅讓自己的心情更好,也可以趁著洗車的過程來發現器材是否有異樣。

還有,千萬別忘了為鏈條上油!建議在重要賽事前一定要照著上述步驟來個器材高裝檢,並且再出門試車,確保每一個零件都保持在最佳狀態。

6. 將能量油箱加到最滿

千萬別誤會是為自己加汽油啊!而是在挑戰賽時讓自己的能量系統滿載,可以試著採取糖元超補法,並在自行車上綁好能量膠、能量棒、功能飲料等重要補給品,為整個自行車賽段提供能量續航。

挑戰長距離騎行需要哪些能量補給呢?

能量膠:能量膠是非常有效的補充糖原的能量補充劑,有的能量膠還含有少量咖啡因,吸收快、服用方便,每45分鐘~1小時吃一支。

鹽丸:鹽丸是防抽筋利器,和能量膠一樣,運動時小時吃一粒,如果不是拼的太兇,基本這樣吃到比賽完都不會有抽筋咯。

電解質泡騰片:扔在水壺裡,可伴隨飲水補充一部分流失的電解質,也能夠預防抽筋,不過這個是基於你有良好的補水習慣和飲水補給的前提下。合理的補水是不要等口渴再喝水,而是時不時的就喝兩口,每次大概喝兩到三口即可。

<END>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投稿&合作請郵件至:pro_xugang@126.com

相關焦點

  • 長距離的騎行運動的好處
    愛運動,愛騎行文|雨亭書齋1、騎行就是一種樂趣運動,下坡飆車的快感可以產生多巴胺,有助於釋放壓力;2、可以去更遠的地方看風景;3、長距離騎行可以檢測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包括心肺功能、肌肉以及意志力;4、鍛鍊心肺功能及減肥
  • 山地重力騎乘教學
    山地車運動從小眾到獨樹一幟並且日益壯大,它已經成為一項科學及技巧化的體育運動,並擁有完整的生態產業鏈。與傳統自行車運動不同,山地車運動需要專心致志的心態、冷靜的大腦以及熟練掌握山地車綜合技巧,對騎乘者的體能、動態平衡、肢體協調性、反應速度和判斷力的要求極高,許多人因此望而卻止步了。
  • 長距離間歇訓練有技巧 每周兩次練習方法需注意
    原標題:長距離間歇訓練有技巧 每周兩次練習方法需注意 北京時間9月18日,和節奏跑一樣,很多人都對於長距離間歇訓練這個概念搞不清楚,而對於這種鍛鍊方式的練習頻率也不是十分了解。專家表示,長距離的間歇訓練每周進行一至兩次就可以了,而且必須堅持進行,間隔期間進行一些輕鬆或者恢復性的跑步。在速度和力量訓練階段結束之後,長距離間歇訓練和節奏跑交替進行,兩者是一個很好的補充。運動專家認為,持續時間在3至15分鐘的跑步距離都屬於長距離。這個距離比大部分的跑道距離略長,但短於節奏跑的距離。實際距離大約在800米至5公裡之間。
  • 鐵三自行車訓練 學會這5招輕鬆駕馭滾筒騎行臺
    不受風吹日曬雨淋的影響,免除交通壓力,滾筒騎行臺絕對是鐵三愛好者訓練的好夥伴!  現在主流的騎行臺分為兩種,滾筒騎行臺和固定式騎行臺。兩者的訓練效益大致相同,可以幫助你達到理想的踏頻,熟悉變換檔位的感覺,順暢的改變/維持踏頻和速度。  但是在騎滾筒騎行臺的過程中需要專注控制平衡,因此和戶外騎行的感覺類似,需要穩健的操控技巧。  下面分享一些滾筒訓練小竅門,幫你在滾筒騎行臺上更快上手。  初學者上滾筒小技巧:  1.
  • 如何無鞍騎乘
    過去,人們無鞍騎行是家常便飯,因為那時還沒有馬鞍,而且這樣騎馬可行而便利。當我們只有幾分鐘時間在場地裡騎行時,無鞍騎乘是一個靈活便捷的不錯選擇,而且是一種有溫度的騎乘方式,尤其寒冬時節,非常暖和。無鞍騎乘也將幫助我們了解我們騎坐下方的馬匹肌肉是如何運動的。
  • 推動騎行風尚,讓騎行更安全——深圳市轉動熱情自行車體育基金會
    深圳市轉動熱情自行車體育基金會是由20家世界傑出自行車品牌企業組成,旨在推動騎行風氣,宣導正確的安全騎乘觀念
  • 居家訓練打鐵必備,騎行臺訓練竟有這麼多好處!
    訓練臺可以說是執行特定訓練計劃的神器,畢竟在戶外騎乘時,不免會受到路上交通、地型的變化以及複雜的路況來打亂掉我們的訓練節奏;相對來說,騎行臺就能讓你專心致志的按照計劃訓練,進步幅度也是可以看到的,也因此被喻為「有超過100%的訓練效益」。對於上班族朝八晚五的作息,回到家後也差不多天黑了,這時候要再擠出時間出門進行自行車訓練,實在不容易。這個時候騎行臺就能派上用場了。
  • 跑步愛好者成績進階方案:長距離訓練
    即使如世界級的馬拉松選手們,無論在技巧、速度與基礎體能都已臻於完美,每天仍堅持要進行高強度或長距離的訓練,也證明了若無持續穩定的基礎體能,那一切進階訓練和比賽都將淪為空談。跑步愛好者成績進階方案:長距離訓練跑步吧2017-03-06 20:36「沒有人希望每天讓身體辛苦,卻看不到進步!」
  • 拉爆拉殘必備騎行之LTHR心率訓練.
    我們騎乘之後會得到一個心率數據,如上圖,就是小編騎乘30分鐘的一個心率數據 174平均/分鐘,從這個數據,小編就能了解到這次騎乘是不是達到了想要的提升訓練效果。簡單來說:我全力騎乘一個小時,我的小心臟現在能承受的平均心率。這個就是我現在的心臟承受水平。基於這個平均心率,我可以得出我的身體得到有效負荷訓練時,心跳相對應的區間。測試出這個平均心率之後,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心率來制定訓練計劃。
  • 自行車比賽騎行技巧
    山地車比賽技巧包括爬坡、變速器的調整、跟車、補充能量等。掌握好騎行技巧可以提高山地車騎行速度,分享實戰技巧,希望可以幫助那些騎行多時卻沒有技術性提高的騎行愛好者們。若路面狹窄只能騎行一個人的話,為了安全應和前者保持一定的距離,想越過前者,拉開一定距離也有利。若路面寬廣,超越時不要在與前者同一條線上越過。前者的速度比你慢而想越過他時,應喚一聲「track」。
  • 裝備 如何在家用邁金GRAVAT騎行臺訓練
    作為邁金科技首款智能功率騎行臺,不僅物美價廉,而且功能全面,性價比超高!
  • 學會這5招輕鬆駕馭滾筒騎行臺!
    現在主流的騎行臺分為兩種,滾筒騎行臺和固定式騎行臺。兩者的訓練效益大致相同,可以幫助你達到理想的踏頻,熟悉變換檔位的感覺,順暢的改變/維持踏頻和速度。但是在騎滾筒騎行臺的過程中需要專注控制平衡,因此和戶外騎行的感覺類似,需要穩健的操控技巧。下面分享一些滾筒訓練小竅門,幫你在滾筒騎行臺上更快上手。
  • 這些讓騎行更快更省力的技巧你知道嗎?
    【騎行技巧】  選擇適合自己力量踩踏的齒比,自己踩不動的齒比就不要費勁去踩了  【面對不同路況騎行】  根據路況隨時調整齒比,例如逆風、上坡可適當減輕齒比讓踩踏更輕鬆,下坡或者順風可以適當增加齒比讓踩踏效率更高些。一句話,還是保持踏頻。
  • 總有一款騎行臺適合你!
    「騎行臺」是你唯一的選擇,最佳的伴侶!小編今天就帶您了解一下「騎行臺」。騎行臺的優點當外在的騎乘環境無法允許騎乘時,騎行臺可以作為一個選項,能夠自行控制騎乘環境,或是讓訓練更有效率,成為騎乘生活的一部份。
  • 騎行禁忌,別再用生命去嘗試
    但是做好萬全的準備騎行才可以正式上路但在騎行的過程中有一些事情的需要注意為了讓你安全地停住單車,你必須充分明了使用剎車的技巧。 傳統的說法是:同時使用前及後剎。理論對一個尚不熟練於車技巧的初學者而言是十分受用的,但是如果你始終不能突破這個階段,那麼你就沒有辦法掌握巧妙控制單車的專業技巧。
  • Liv公路騎行小指南
    需要同時置辦哪些專業裝備?    如果你喜歡長距離的騎行,喜歡度假式的騎行觀光之旅,那麼,Avail隨時為你帶來一場公路的冒險騎行之旅。  如果你想要有速度的公路騎行    如果你的追求不止在騎遊,想要在競速領域一展身手,那麼Langma作為全能型的競賽公路車,可以是你的不二之選了,既能滿足你高速的平路巡航,更可以帶你徵服陡坡,女性專屬的車架壓縮幾何,在滿足你競速的要求是還帶來騎乘舒適
  • 知識 耐力訓練方法,讓你騎行更有耐力更持久!
    在騎車訓練中特別是在爬坡時,當越接近坡項時,呼吸頻率和深度都會增加,就是我們常說的喘不過氣了,呼吸困難的原因是此時肌肉需要更多的氧氣供給,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憋氣,一定要口鼻並用的大口呼吸,這也是鍛鍊心肺的最佳時機。
  • 越野騎乘樂趣多 攻克林道必備技巧
    筆者最近因為媒體拍攝等活動,所以在林道騎乘的機會也變多。雄偉的自然景觀以及分分秒秒都呈現出不同面貌的路面,當靠著智慧、努力與技巧攻略並徵服它時,真的是令人既快樂又興奮,但是,對於從未在林道上騎乘過的初學者來說,這確實是一項艱辛的挑戰;雖然對林道騎乘非常嚮往但又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這次就將要為有這樣煩惱的大家介紹在林道快樂並安全騎乘的重點。
  • 長距離訓練,最忌諱越跑越慢
    LSD訓練無疑是馬拉松訓練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備戰馬拉松我們基本都會去跑上至少兩個長距離,來提高一下長跑耐力;即使沒有比賽,跑跑長距離也是增強有氧能力很不錯的訓練手段。 然而長距離訓練並不僅僅是硬撐著把距離跑夠就行了,有些人在賽前跑了三四個長距離,有時比賽還是會跑崩,為什麼?因為越跑越慢的LSD,往往起不到訓練效果。
  • 【和歌山專欄】騎行謠言大破解-「意象訓練」
    任何人都一定曾在無意識間進行過意象訓練大部分的人通常都是一邊在腦海中想像騎行摩託車的畫面、一面走在練習路線上,也有很多人是走完一圈回到起點後,一邊看著雪糕筒一邊想像著騎行畫面,這種無意識做出的舉動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意象訓練。 意象訓練能夠有效幫助提升摩託車騎行技術,而這個方法其實也不是僅限於騎行摩託車上,基本上任何運動都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