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實是求是,苦幹實幹,助推脫貧丨羅甸縣沫陽鎮羅溝...

2021-01-09 天眼新聞

2018年11月3日,在全縣對精準脫貧實現網格化管理時,單位主要領導找我談話,決定選派我到沫陽鎮羅溝村主持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我欣然答應,對於生在農村、在鄉鎮工作了十多年的我來說,有幸能參與這場歷史性的工作,是機遇也是挑戰。

羅溝村位於沫陽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5公裡,下轄8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業人口391戶1743人。全村耕地面積770畝,以種植四季豆、黃瓜、辣椒為主。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22戶528人,貧困發生率24.40%。直至2018年,還有63戶260人未脫貧。

羅溝村劃分為9個網格,共有駐村工作隊員9人。剛到村裡時,村裡工作較為散漫,各項工作推進滯後,急需整頓工作紀律。於是,我從嚴格隊伍管理、明確工作分工、壓實工作任務等方面嚴肅工作紀律,提高隊員幹事創業激情。漸漸地,工作推進順利起來。

任工作隊長以來,我通過召開黨員會、群眾會、院壩會,入戶走訪等形式,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因戶施策,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韋操入戶走訪貧困戶

韋操組織群眾招開院壩會

羅溝村屬於非貧村,因而扶貧項目較少。2019年初,全村未通硬化串戶路59條,每次入戶走訪群眾反映最多的就是什麼時候開始修建。「要致富,先修路」這個千古不變的道理我懂,所以必須儘快解決問題。

2019年,全村串戶路硬化項目被列入鎮項目庫,恰好搭上了全縣人居環境「五位一體」綜合整治項目這趟「班車」。同時,我村在公共設施建設上也加快了步伐,完成了羅溝村唯一一個吃山泉水的村民組——七組的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同年,還新建了村級活動場所1個。今年,我們又向縣裡申請了金融辦幫扶資金2.5萬元,安裝了170盞太陽能路燈,實現了路燈全覆蓋。

韋操開展疫情防控卡點防守工作

韋操組織召開隊務會安排疫情防控工作

「所有駐村工作隊員必須在正月初三到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這是今年年初我和駐村的戰友們接到的緊急通知。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防疫戰,打亂了我們所有的工作計劃,我立即組織全體駐村隊員和村裡的黨員代表投入防疫戰。我們在進出村的兩個路口設置了防疫卡點,安排人員24小時值守,組織隊員用小喇叭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工作。通過隊員們的努力,可算是守住了一方平安。 

在今年的「67」洪災中,我帶領全村駐村工作隊員,組織群眾開展生產自救,沒有發生一戶農戶因災返貧。

韋操動員組織群眾開展「67」洪災生產自救

為解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今年我村成立了經濟合作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將全村社員納入合作社股民。目前,種植百香果100畝,長勢喜人,預計明年可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以上。此外,還向農工局申請辣椒種植200畝,將實現明年疏菜種植面積翻一翻的目標。

扶貧工作註定是我畢生難忘的一段經歷。今年羅溝村脫貧攻堅普查時,群眾滿意度達到100%,羅溝村順利摘掉了貧困帽子。我慶幸自己能夠作為一名基層一線的戰士參與其中,這將是我一生的驕傲。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願意奔赴扶貧戰場,縱然滿是艱辛,我亦無怨無悔。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曉琳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群眾心裡丨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第一書記...
    2018年3月我受省直工委選派到沫陽鎮平巖村,成為駐村第一書記。  三年來,我認真履行第一書記職責,積極宣傳黨的扶貧政策,推動產業發展,積極為村協調幫扶資金,推動「衛生評比」等活動創新鄉村治理。  現在村裡也有了產業,群眾生活有了提高,我也逐漸被村裡群眾所接受。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七載春秋丨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駐村...
    我叫黎昌盛,是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一名駐村隊員。從2013年脫貧攻堅戰役打響的第一槍開始,我就開始扶貧路了。幾年時間,我見證了平巖村從一個「吃水看天、走路靠摸」的小鄉村到今天的自來水到戶,串寨串戶路到家的美麗鄉村。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即「鑄心」 傾情助脫貧丨羅甸縣羅悃鎮羅蘇村...
    我叫黃光菊,是羅甸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幹部,現任羅悃鎮羅蘇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2014年以來,精準扶貧這個動聽的詞彙傳遍全國各個鄉村,全國自上而下,所有單位和部門都圍繞脫貧攻堅開展工作,以脫貧攻堅工作統攬全局。
  • 「我的扶貧故事」走訪,讓我和群眾的心貼得更近丨羅甸縣龍坪鎮大關...
    我叫袁文超,是一名來自黔南州農業農村局的幹部。2019年夏天對我來說註定是一個不平常的夏天,6月11日,也是我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日子,那是我來到大關村的第一天,曾經聽過無數一線脫貧攻堅的故事,在那一天,我也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
  • 「我的扶貧故事」真「扎」實幹,收穫濃濃真情|羅甸縣邊陽鎮深井村...
    這裡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只有農家自烤的濁酒。沒有天降的福蔭,只有汗滴穿石的嬗變。2019年6月底,剛到羅甸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報到月餘,便收到組織的號令,來到羅甸縣邊陽鎮深井村擔任駐村工作隊網格員、危改工作負責人。
  • 「我的扶貧故事」做村民的「小百科全書」|羅甸縣沫陽鎮大井村駐村...
    我叫張雪雪,是羅甸縣沫陽鎮大井村駐村工作隊員。  為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我主動投身到脫貧攻堅戰中,2018年2月23日,我提著行囊,來到了美麗的沫陽鎮大井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我當時愣住了,來之前是在沫陽鎮黨建辦上班,所謂術業有專攻,平時接觸的都是些黨建的知識,對開辦農家樂這件事情還真不知道從何下手,我思考了兩分鐘以後,對她說:「姐,我回去問問這方面的工作人員,明天答覆你。」當時我就感覺到了作為一名一線駐村幹部,肩上的擔子是沉甸甸的,它就像是早晨的太陽承載著村民春種秋收的夢,是一年的希望。於是,我下定決心,多學習、多取經,做村民的「小百科全書」。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和幫扶群眾一起成長|羅甸縣龍坪鎮...
    我叫佘貴飛,是羅甸縣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幹部,現為龍坪鎮六一村黨支部書記、網格員。2016年5月參加工作,先後到鳳亭鄉紅光村、沫陽鎮訪裡村、龍坪鎮六一村開展幫扶工作。剛開始進行結對幫扶時,我對幫扶工作不是很了解,在領導和同事的指引下,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開始明白如何因戶施策,做好結對幫扶工作。幫扶過程中,積極宣傳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力所能及的解決了貧困群眾遇到的生活困難,最終見證了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群眾們脫貧增收後臉上也洋溢著笑容。
  • ...扶貧故事」我的「兩場戰役」|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駐村工作隊長...
    我叫羅國葦,男,布依族,1986年生,本科學歷,貴州羅甸人,現任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2018年11月5日,羅甸縣精準扶貧「誓師大會」的號角吹響,作為全縣駐村工作隊員中一員的我於11月7日,背起行囊、離開5歲多的兒子和朝夕相處且年邁的父母,奔赴扶貧一線。
  • 「我的扶貧故事」苦幹實幹 發展產業找出路|黎平縣尚重鎮朱冠村第...
    幫村民打穀子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剛到村上的第一個月,我就組織村兩委班子和「一對一」幫扶幹部,嚴格按照省、州、縣脫貧攻堅工作部署要求,時刻牢記責任和使命,用苦幹實幹為朱冠人民謀福祉截至目前,朱冠村47戶貧困戶215人全部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苦幹實幹,帶全村向美好生活奮進|岑鞏縣注溪鎮中...
    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注溪鎮中寨村高坡組70多歲的老人譚幫科對我說道。詹如權(左一)開展扶貧工作我叫詹如權,是注溪鎮村鎮建設服務中心工作員,2016年11月至今擔任中寨村黨支部書記。  中寨村地少人多、交通閉塞、環境惡劣,貧困發生率42.16%,被列為全縣八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屬省級深度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 扶貧亦脫貧丨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駐村...
    餘江民入戶進行人口普查我是一名退伍軍人,現在是一名駐村幹部,2014年,由於退伍後沒有穩定收入,還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是我的扶貧故事,也是我的脫貧故事。   作為一名駐村幹部,我堅守初心踏實工作。在部隊,我將「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
  • 精準幫扶顯成效 真抓實幹促脫貧
    脫貧攻堅,責任在肩。近年來,花溪區委、區政府聚焦對口幫扶的我省鎮寧縣、長順縣代化鎮、望謨縣邊饒鎮和羅甸縣沫陽鎮脫貧攻堅工作,多次召開調度會、專題會、推進會,統籌協調,選優配齊攻堅力量,出臺幫扶措施,傾全區之力,在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進行幫扶。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臭的汗 澆開幸福花丨羅甸縣茂井鎮高田村駐村...
    2019年7月,羅甸縣吹響了「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的脫貧攻堅號角,或許是組織對我的考慮,亦然或是生在農村的我對農村的依念......29日以100日衝刺的決戰精神毫不猶豫隨著單位派遣入村的隊伍進入麻山腹地—茂井鎮高田村。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扶貧路是我最大的財富丨羅甸縣羅悃鎮布沙村...
    我叫付勝燕,是黔南州羅甸縣羅悃鎮布沙村的駐村工作隊員,自參加工作開始,我就一直在扶貧一線,六年的扶貧工作經歷是我人生中的財富。2014年,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剛剛踏入職場的我被安排到羅悃鎮扶貧站工作。我和同事們集思廣益,不斷革新,探索更好的工作方式。那段時間工作強度很大,我一個星期都難回一趟家。這樣的日子雖然很苦,但我卻認為很值得的。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們的工作進入了正軌,精準扶貧大數據基礎搭建順利完成,為後期的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 「我的扶貧故事」一心一意抓扶貧 真抓實幹解民憂丨荔波縣甲良鎮甲...
    深入農戶家中,與村民一起促膝談心,了解群眾的家庭收支情況和疾苦,悉心聽取村裡老黨員對扶貧工作的建議和意見;與村幹部一道商討研究脫貧致富的新路,奔走於縣直各部門之間,爭取各項扶貧建設資金,協助解決村裡存在的問題。  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和實地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對甲良村的基本情況、經濟發展現狀、群眾脫貧願望和扶貧開發計劃等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戰「疫」 家是「遠方」丨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
    我叫吳華康,是貴州省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的駐村幹部,截至現在已駐村兩年。吳華康與群眾一同開展老舊房整治工作細儀村位於雷洞瑤族水族鄉西北部,與廣西接壤,從鄉裡到村,騎車需要1個小時左右。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組織的引領下,我們首先從住房保障著手,提升村子顏值。為此,我們駐村工作隊走訪排查,和農戶溝通了解,因戶施策,對髒、亂,差的老舊房開展整治工作。在整治過程中,我與鄉親們一起拉水泥、拌沙石、挑水、運磚,風風火火開展房屋整治。  除房屋整治外,低保評議也是我們面對的要事之一,因為低保評議要精準,才能更好開展駐村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臨危受命顯擔當 反哺家鄉戰脫貧丨從江縣東朗鎮擺...
    我叫韋正清,男,苗族,1984年3月出生,從江縣東朗鎮擺德村黨支部書記。2019年7月,在村黨支部書記長期空缺情況下,我毅然辭掉東朗中學臨聘教師一職,回村「反哺」,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我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火車頭」作用,結合「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由村黨支部領辦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重點發展生豬、辣椒、鉤藤、藍靛等產業,積極引導貧困戶以產業補助資金、土地流轉或勞力技術等方式入股發展產業,實現戶均增收7000餘元,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扶貧產業帶來的實惠。通過堅持產業發展致富,順利實現全村251戶1352人貧困人口脫貧摘帽。
  • 「我的扶貧故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讓人生不留遺憾丨黔東南州...
    在報京鄉石橋村走訪慰問貧困戶我叫劉建新,是黔東南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鎮遠縣委書記。  自2012年9月擔任縣委書記以來,我堅決帶頭扛起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個重大政治責任,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上率下、凝心聚力,帶領全縣黨員幹部群眾苦幹實幹、奮力攻堅。
  • 「我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 扶貧路上見真情丨羅甸縣逢亭鎮新光村駐...
    我叫李秀婷。2018年11月,剛剛大學畢業幾個月的我就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家鄉——貴州黔南羅甸縣逢亭鎮。第一天到鎮上報到,就馬不停蹄地跟著駐村工作隊的同事來到逢亭鎮新光村,成為了逢亭鎮新光村的駐村工作隊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永葆軍人本色 奮力建功新時代丨羅甸縣龍坪鎮八總...
    我叫王思進,是羅甸縣綜合行政執法局一名工作人員,現任羅甸縣龍坪鎮八總村的駐村工作隊員,同時也是一名村支書。2005年12月我響應祖國號召報名參軍,成為百萬解放軍中的一員。2017年9月,為更好地踐行一名黨員的初心使命,我毅然成為了羅甸縣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員中的一員,投身到羅甸縣龍坪鎮八總村的扶貧工作當中。 初到八總村,我和隊友們用了近3個月的時間來摸清村情村況,一戶戶上門了解農戶意願,做好前期工作。而我被分派到八總村裡沙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