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騰訊視頻紀錄片分帳新策略,都為精品紀錄片的誕生、產業規模的擴大和創作人才的集聚埋下了「伏筆」。
文 | 黎河
「這不是市場定價,這是數十年一成不變的固定價。」在今年的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一語道破當下紀錄片市場的困境,「我希望網絡平臺的加入可以助紀錄片更加市場化。只有這個圈子開始掙錢了,才能有更多的資金和血液注入進來。」
12月15日,以「開放共贏!進擊的網際網路紀錄片」為主題的騰訊視頻私享匯在廣州舉行。因為近年來網際網路紀錄片的飛速發展,除了生產投入額的倍速增加,各大視頻平臺也通過推出重量級紀錄片,重塑著紀錄片規則和版圖。正因如此,臺下座無虛席,行業內的導演和製作人們都聚在一起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能跟這些平臺的紀錄片合作?它們的要求又是什麼?答案逐漸揭曉。
讓紀錄片「開始掙錢」,
分帳升級讓「用戶說了算」
近年來,騰訊視頻不斷對外公布包括劇集、網絡電影和紀錄片在內的內容品類分帳規則及分帳票房。以往更多位於後臺的「合作」走到更顯眼的地方,網際網路平臺也由此集聚到更多優質的創作者。
作為長視頻分帳體系中的重要部分,在今年的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騰訊視頻公布了紀錄片分帳的新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是取消平臺定級,統一使用會員有效播放次數單價作為唯一單價,並且將會員有效播放次數的計數門檻降到了3分鐘,這樣的分帳規則將大大提高紀錄片的收益。
「將選擇權公平地交由用戶決定。」朱樂賢這句話真正重新定義了網際網路紀錄片與平臺、用戶的關係。面對著傳統電視臺版權採編的單一,院線紀錄電影在排片率上的乏力,網際網路紀錄片無論從市場潛力還是分帳收益上看,都極具競爭力。
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 朱樂賢
在之前各大視頻平臺的分帳收益計算體系中,內容級別及類型分類對於最終收益的獲取有關鍵性影響。視頻平臺主導著作品的內容級別與市場價值的評定,掌控話語權和最終評判權。但現在,有效播放次數的計算標準以及分帳收益計算公式的全面升級,使得這個體系愈加完善。從合作側找尋思路發展平臺,不斷為其供給優質創作者和精品內容,已經成為重要線索。
平臺在分帳生態建設上的發力,最終是要讓內容方獲取更大的收益,為什麼平臺要努力去做一件有悖於自己商業利益的事呢?在朱樂賢看來,「花錢少不是平臺的邏輯,更持久健康的合作方式才是平臺的追求,必須讓合作方也掙到錢,雙贏才能更持久。」通過分帳提高合作夥伴收益的同時,騰訊視頻還推出了激勵計劃,在之前半年的周期內,分帳收益TOP3的《大唐帝陵》《城市夢》和《上線了文物》三部紀錄片還分別獲得了80萬、50萬和20萬的獎勵(人民幣含稅)。
其實這樣的改變,早在其他領域就已經開始發揮了作用。這次把這種模式再次移植到紀錄片領域,一方面能看到整個平臺對紀錄片的重視和傾斜,另一方面其實也在盤活已經固化許久的紀錄片「市場定價」,真正回歸到用戶需求的邏輯。
讓內容成為金字招牌,
新要求成就新精品
面向合作夥伴,回答了「如何跟騰訊視頻合作」之外,朱樂賢也首度公開回應「騰訊視頻紀錄片對內容的要求是什麼」。整個平臺對內容需求劃分為了生活方式、人文歷史、自然科學、社會現實這四個大的品類。「精品、擔當、多元」也成為朱樂賢在現場頻繁提及的關鍵詞,「要彰顯平臺的社會責任,紀錄片亦是如此。」
在這樣對內容的要求和對合作夥伴的開放基礎上,今年騰訊視頻在紀錄片領域佳作頻出。《早餐中國》完成了最初承諾的100集,充滿網感的小體量短視頻,以及從宏觀到微觀撬動中國人情感共鳴的支點,開啟了陪伴式紀錄片的先河;更加年輕化的作品《此畫怎講》也讓名畫動了起來,碎片化的情感陪伴、輕量式的知識吸收等方面的兼具,打破了藝術與生活的界限;而《城市夢》等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也在粗糲的現實中努力觀照人心、在矛盾衝突中著力引導人們冷靜思考。
騰訊視頻紀錄片IP內容運營中心主編 周茉
「只要用優質的內容持續去和用戶溝通,那紀錄片這個品類在整個內容市場上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在騰訊視頻紀錄片IP內容運營中心主編周茉看來,紀錄片行業還有非常大的潛力市場。自2017年以來,騰訊視頻紀錄片頻道目前已上線的投資自製紀錄片已經超過50部,播放量超過一億的項目共24部,相較於布局自製內容前,破億的項目數量增加了5倍。而其中像《風味人間》這樣的頂級IP累計達到了20億級播放量。
明年,騰訊視頻還將推出多部題材豐富的優質紀錄片。除了《風味人間》第三季,美食紀錄片組成的「一日之食」IP矩陣定義紀錄與日常生活的關係,歷史文化紀錄片《布達拉宮》《敦煌:生而傳奇》等也將重新讓世界認識中國文化的魅力,《勇敢者的徵程》《完美星球》等也將繼續帶來更強的視覺震撼。
在內容爆炸的時代,只有具有獨特性跟創新性的精品才能讓用戶花時間觀看。如果製作方能夠抓住網生用戶的消費習慣和需求,創作出與觀眾互動性強、能夠引發共鳴的內容,用戶所給的回報也會超出預期,讓內容成為品牌,從而有更多的商業空間。很顯然,不管是合作升級還是內容變革,騰訊視頻都一直在踐行著其精品化的理念。
紀錄片網生時代來臨,
「輕」「生態」將成為主流趨勢
網際網路紀錄片的未來在哪?
目前來看,一方面願意為優質內容付費的用戶越來越多,播放量破億的紀錄片也越來越多;另一方面,Z世代用戶為主體佔66%,紀錄片創作更加注重個性、關係與興趣。合作的不斷升級和內容的精品化趨勢其實都是答案。更微觀一點,什麼樣的內容會驅動用戶來觀看紀錄片?騰訊視頻給出了三個關鍵詞:「感興趣題材+讓我獲益+口碑好」。未來騰訊視頻也將圍繞「輕」——年輕、輕體量兩個方向不斷嘗試,向紀錄片新發展方向邁進。
騰訊視頻紀錄片分帳策略的升級說到底,既是尊重合作夥伴,又是尊重用戶,把紀錄片用產品思維來打造。除了單純在分帳上讓利益最大化,騰訊視頻還提供優質的服務,核心的四個團隊工作室、運營、市場、商業化會在每個流程跟鏈條上提供支持,無形的資源助推合作生態的建立。在項目合作的方案打磨期、提案會、立項會、拍攝執行期、上線運營期等環節都有著深度且精準的支持。
朱樂賢提到,「平臺製片人的背後,還有騰訊視頻的運營團隊、市場團隊、商業化團隊、甚至還有IP團隊,大家是一個聯合體,共同服務我們合作的項目。」
歸根到底,「用戶洞察」和「資源支持」是騰訊視頻作為平臺能夠帶給創作者最重要的東西。
由此,我們才能更清晰地看到這次針對合作夥伴的分帳升級背後,其實是面向平臺、合作方、用戶三者的生態升級,彼此間更出現了深入的滲透關係。秉持著與合作方和用戶共創「新生態」的理念,騰訊視頻也將打開新的發展局面。
長遠來看,這種更加開放和充滿誠意的「召喚」,也有助於放大紀錄片行業的協同和集聚效應,打通和升級創作發行全鏈條,加快推動中國紀錄片工業化的發展進程,為國家相冊變得更豐富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