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承樸堂
中秋國慶長假到了,中秋月圓,中國人對中秋的月,可謂情有獨鍾,因為它承載著我們炎黃子孫的記憶與鄉愁,更滲透於中華文化的每一個角落,包括中藥文化。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7味以月為名的中藥,一起來看看吧。
中藥裡的「月」字輩,月季花算得上是鼎鼎大名。月季花除了其特佳的觀賞性外,還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中藥材,用來食用、入藥,
被稱為花中皇后,又稱「月月紅」從中醫來說,
月季花甘溫通利,芳香疏理,微苦洩散,專入肝經。具有活血調經、疏肝解鬱、消腫解毒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經來腹痛、跌打損傷、血瘀腫痛、癰疽腫毒等。用作食療也有多種的做法,比如月季花粥、月棗湯、月季花湯、酥炸月季花等,
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可治療胸脅脹悶、失眠多夢等病症,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為樟科植物月桂的果實。在神話傳說中,月亮上種著桂花樹,受罰的吳剛要一直在那裡伐月桂。而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不僅記載了月桂子的藥用功效,也記述了這個神話故事的相關考據。中醫認為,
月桂子具有祛風溼,解毒,殺蟲之功效,常用於風溼痺痛,河豚中毒,疥癬,耳後瘡等症。《本草拾遣》言:治小兒耳後月蝕瘡,研碎敷之;《國藥的藥理學》上說:煎汁,可解誤食河豚魚的毒。
望月砂其實就是野兔的乾燥糞便,又和月宮玉兔的神話聯繫在一起,故取其名曰「望月砂」。望月砂質地輕鬆易破碎,手搓之即碎成亂草狀,鮮者有惡臭,幹者無臭。味微苦而辛。以乾燥、色黃、不碎、無泥沙雜質者為佳。具
有明目,殺蟲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目暗生翳,疳疾,痔瘻等症。治小兒痘疹,眼中生翳:兔糞、蟬蛻、木通、甘草。煎湯頻服。(《攝生眾妙方》);治翳膜:兔糞十四粒,雌雄檳榔各一枚。同磨,井花水調服。(《幼科準繩》)也叫做大朋砂、蓬砂等,
為硼酸鹽類硼砂族礦物硼砂,多產於乾涸的含硼鹽湖中。一般於8——11月間採挖礦砂,將礦砂溶於沸水中,濾淨後,倒入缸內,在缸上放數條橫棍,棍上係數條麻繩,麻繩下端吊一鐵釘,使繩垂直沉入溶液內。冷卻後在繩上與缸底都有結晶析出,取出乾燥。
結在繩上者名月石墜,在缸底者稱月石塊。《日華子本草》言:消痰止嗽,破癥結喉痺;《本草衍義》說:含化咽津,治喉中腫痛,膈上痰熱;《本草求原》載:生則化腐,煅枯則生肌。
臨床上多用於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翳障,骨哽,噎膈,咳嗽痰稠等症。八月札又名「八月瓜」,因八月果熟開裂而得名「八月炸」,果形和瓤形似香蕉,又有「土香蕉」之稱,
中文學名「預知子果」、「三葉木通」。《本草拾遺》:八月札利大小便,宣通,去煩熱,食之令人心寬,止渴,下氣;《醫林纂要》:八月札堅補腎水,能治一切勞熱,闢蛇、蟲毒。
中醫認為八月札味甘性寒,歸肝經、脾經和腎經。可用於肝胃氣痛,胃熱食呆,煩渴,赤白痢疾,腰痛,脅痛,疝氣,絕經,子宮下墜。
即胡椒粉,但多指白胡椒粉。「古月」 似是把 「胡」 字拆開而得。古代以 「胡」 泛指來自外族或外國的事物。胡椒始見載於唐代《酉陽雜俎》《唐本草》諸書,傳為唐僧西域取經攜回。以後歷代本草均有記述,多供藥用,亦用於食品調味。
中醫認為,胡椒味辛、性熱,入胃、大腸經,有溫中下氣,消痰解毒的功效,主治殺蟲止癢,主慢性、亞急性皮膚搔癢症。外敷治瘡腫、毒蛇咬傷、犬咬傷;又可解食物毒。
月光花原產自美洲地區,在我國的種植範圍比較廣泛。月光花外觀美麗,色彩猶如皎潔的月光,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夕顏。
中醫認為,月光花具有解蛇毒之功效,用於毒蛇咬傷。還能治療骨折和腫痛,主要表現在其種子煎服可以促進斷骨的癒合。所以很多骨折的人服用的中藥成分中都有月光花的種子,另外,煎制的種子的渣可以放置在傷口處,可以起到一定的消腫的作用。
圖文來源網絡,若轉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