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鐵盆、金盆、銀盆……你見過最珍貴的是什麼盆?
國寶陶鷹鼎:我曾經被當作雞食盆
科教授想說:簡直「壕無人性」
有過類似經歷的還有:被當作筆筒的四羊方尊、被衝進下水道的素紗襌衣……細細數來,簡直就是一場國寶的「歷劫」。
在我們印象中,鼎的形象大都威嚴莊重,富有王者之氣。如商代後期的后母戊鼎,西周晚期的毛公鼎等。可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陶鷹鼎卻在王者之氣中還帶有一股「萌萌噠」的氣質,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吧!
陶鷹鼎出土於陝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座成年女性墓葬,是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陶器。陶鷹鼎的外形是一隻有著胖胖腿的鷹,尾巴和兩隻前爪巧妙地構成了鼎的三足,鷹的胸部和身體佔鼎身的主要部分。它的雙目圓睜,周身光潔,喙部呈有力鉤狀。
陶鷹鼎的造型帶著上古的氣息,也帶著中原質樸的民風。在它身上,兇兇的外表難掩可愛的靈魂。
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辦奧運會時,陶鷹鼎還被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選中,成為了「申奧大使」。
然而就是這樣一件珍貴的國寶,卻有著一段曾經被當作雞食盆的「不堪往事」。
1957年的一天,陝西華縣太平莊的一位農民正在田間犁地,突然他手頭一震,犁頭碰到了地裡的硬物,他以為是大石頭,挖出後才發現是一件陶器,這就是現在聞名於世的陶鷹鼎。可老農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挖到了文物,只是隨手拿回家做了雞食盆。
所幸的是,1958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的學生來到華縣進行考古調查,老農主動將陶鷹鼎上交給考古隊,陶鷹鼎這才曝光於世人面前。
和陶鷹鼎有著同樣曲折遭遇的還有被譽為「國之重寶」的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銅器,它屬於禮器,是祭祀用品,重達34.5公斤,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
1938年,一個秋日的午後,湖南的一位農民正在地裡挖紅薯,突然,他的鋤頭碰到一塊硬物,只聽「哐」的一聲,從土裡濺出一塊鏽銅片,他挖開浮土,一件碩大的金屬器物呈現在他的面前,四羊方尊在地下沉睡3000年後終於重見天日。
後來幾經轉折,四羊方尊來到了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張治中將軍的辦公室,他對文物並不了解,於是,這件國之重器,竟被當做筆筒放在几案上,一放就是3個多月。
四羊方尊之後的經歷也富有傳奇色彩,幾經波折,顛沛流離。直到建國後,碎成20多片的它終於在文物專家的不懈努力下被成功修復,重放異彩。
它們穿越千年,歷盡劫難,最終來到來到我們面前。
你還知道哪些國寶「歷劫」的事跡呢?可以留言告訴科教授哦~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百家講壇
《國寶迷蹤》第三部
播出時間:7月25日 12:00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田楚韻 於毅 吳宸玥(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