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荒唐!這兩件國家一級文物曾被當成「飼料盆」和「筆筒」?

2021-03-01 央視科教

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鐵盆、金盆、銀盆……你見過最珍貴的是什麼盆?

國寶陶鷹鼎:我曾經被當作雞食盆

科教授想說:簡直「壕無人性」

有過類似經歷的還有:被當作筆筒的四羊方尊、被衝進下水道的素紗襌衣……細細數來,簡直就是一場國寶的「歷劫」。

在我們印象中,鼎的形象大都威嚴莊重,富有王者之氣。如商代後期的后母戊鼎,西周晚期的毛公鼎等。可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陶鷹鼎卻在王者之氣中還帶有一股「萌萌噠」的氣質,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吧!

陶鷹鼎出土於陝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座成年女性墓葬,是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陶器。陶鷹鼎的外形是一隻有著胖胖腿的鷹,尾巴和兩隻前爪巧妙地構成了鼎的三足,鷹的胸部和身體佔鼎身的主要部分。它的雙目圓睜,周身光潔,喙部呈有力鉤狀。

陶鷹鼎的造型帶著上古的氣息,也帶著中原質樸的民風。在它身上,兇兇的外表難掩可愛的靈魂。

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辦奧運會時,陶鷹鼎還被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選中,成為了「申奧大使」。

然而就是這樣一件珍貴的國寶,卻有著一段曾經被當作雞食盆的「不堪往事」。

1957年的一天,陝西華縣太平莊的一位農民正在田間犁地,突然他手頭一震,犁頭碰到了地裡的硬物,他以為是大石頭,挖出後才發現是一件陶器,這就是現在聞名於世的陶鷹鼎。可老農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挖到了文物,只是隨手拿回家做了雞食盆。

所幸的是,1958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的學生來到華縣進行考古調查,老農主動將陶鷹鼎上交給考古隊,陶鷹鼎這才曝光於世人面前。

和陶鷹鼎有著同樣曲折遭遇的還有被譽為「國之重寶」的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銅器,它屬於禮器,是祭祀用品,重達34.5公斤,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

1938年,一個秋日的午後,湖南的一位農民正在地裡挖紅薯,突然,他的鋤頭碰到一塊硬物,只聽「哐」的一聲,從土裡濺出一塊鏽銅片,他挖開浮土,一件碩大的金屬器物呈現在他的面前,四羊方尊在地下沉睡3000年後終於重見天日。

後來幾經轉折,四羊方尊來到了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張治中將軍的辦公室,他對文物並不了解,於是,這件國之重器,竟被當做筆筒放在几案上,一放就是3個多月。

四羊方尊之後的經歷也富有傳奇色彩,幾經波折,顛沛流離。直到建國後,碎成20多片的它終於在文物專家的不懈努力下被成功修復,重放異彩。

它們穿越千年,歷盡劫難,最終來到來到我們面前。

你還知道哪些國寶「歷劫」的事跡呢?可以留言告訴科教授哦~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百家講壇

《國寶迷蹤》第三部

播出時間:7月25日 12:00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田楚韻 於毅 吳宸玥(實習)

相關焦點

  • 國博七大鎮館之寶,全都禁止出境展覽,兩件曾被當成雞食盆和馬槽
    有時候雖然兩件都是國寶級文物,但是它們之間的價值卻不盡相同。能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覽名單的國寶級文物,和沒有被列入這個名單的文物相比,其珍貴程度絕對是要超出一大截。比如說國家博物館的七大鎮館之寶,全部都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覽名單,它們的價值顯然比普通國寶要高出很多。
  • 無錫一輛急救車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
    最近,無錫市急救中心收到「5 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傳來的一份文件,該中心捐贈的一輛「無錫急救」抗災救護車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時間回到12年前的2008年5月12日。當天北京時間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8.0級強烈地震。
  •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雲雷紋銅盤」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雲雷紋銅盤」 2020-07-14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土耳其向中國移交兩件流失文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當地時間25日,土耳其文化和旅遊部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阿納多盧文明博物館,向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移交了兩件中國文物,這是土耳其根據國際公約首次向中國移交在土境內的中國文物。即將「回家」的這兩件文物分別是唐代石窟寺壁畫和北朝晚期至隋代隨葬陶俑,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都屬於中國法律法規規定的禁止出境文物。它們為何流落海外?又如何踏上回家之路?據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鄧勵介紹,大約是去年這個時候,土方發現了這兩件文物。作為和中國一樣的一個文明古國,同時都面臨著文物流失海外如何追回的任務,因此土方通過外交渠道和中國有關部門進行了溝通。
  • 國家一級文物尊勝陀羅尼石經幢不翼而飛
    一級文物變成了一堆大石塊   近日,河南省新鄉市重達6噸的尊勝陀羅尼石經幢一夜之間不翼而飛,新鄉警方40小時偵破此案件。據了解,尊勝陀羅尼石經幢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距今已有千餘年,是新鄉市的國家一級甲等文物。   幾經波折列為國家文物   近日,河南省新鄉市衛濱區平原鄉東水東村定覺寺內重達6噸的尊勝陀羅尼石經幢一夜之間不翼而飛。定覺寺和尊勝陀羅尼經幢均始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已有將近1300年歷史。「文化大革命」時期拆毀,改為小學。
  • 老司城博物館新增3件國家一級文物
    老司城博物館新增3件國家一級文物  為研究老司城遺址及土司文化提供直接證物  華聲在線5月3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王洪)記者今天從湘西永順老司城博物館獲悉,經過我省文物鑑定專家組鑑定定級,該館明嘉靖十年鐵鐘、「皇明誥封昭毅將軍升授雲南右布政使北江彭公墓志銘」石碑
  • 宣德帝擲骰子的碗被裝雞飼料,賣了80元偷著樂,如今八億都買不到
    投骰子於盆,待其轉動停止,以所見的色彩定勝負,全紅為最高彩。玩到興致,宣德皇帝還命景德鎮官窯製成專用的擲骰子碗。傳說,這種碗有個專用名叫青金灑藍釉碗。工匠們都知道宣德帝是藝術家,因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製成水準一流的青金灑藍釉碗,釉面仿佛蒙上一層雪花,色調豔雅。內底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款。製成後,宣德帝非常喜歡。我們的故事就從這這個碗開始。
  • 飼料盆裡放個大石頭
    飼料盆裡放個大石頭  有什麼奧秘?今天走訪平頂山市一個養殖場,發現每個飼料盆裡都有個大石頭,你知道是做什麼的嗎?有什麼奧秘?養殖場老闆說土雞的特點:上躥下跳,飛來飛去,飼料盆裡的飼料少的時候,經常被雞蹬翻,飼料撒落地上,地面髒的話雞吃髒飼料就容易感染細菌、黴菌,在飼料盆裡面放個大石頭,就鎮住了不會翻盆了,有時間風大時也能把飼料盆刮的到處跑
  • 筆筒略談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毛筆之一 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歷史遺存中,曾經存在一些類似「筆筒」形制的早期器物,如下圖兩件漢、晉的筒型器,但其時代用途尚不確定。倒是在北朝時期就出現了功能明確的筆架,如河北出土的青瓷筆架和新疆吐魯番出土的木筆架。
  • 這臺機車竟然是國家一級文物
    1946年8月,工人們從濱洲線肇東車站拉回了一臺破舊蒸汽機車,奮戰27個晝夜將這臺機車修復。同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東北局將這臺機車正式命名為「毛澤東號」。從此這臺以偉人名字命名的機車開始了它的傳奇之旅。 在解放戰爭炮火中誕生的「毛澤東號」機車組在支援前線的運輸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執行了很多急難險重任務。
  • 棗莊這'摸金校尉'團夥太囂張,盜掘販賣國家一級文物
    經依法審查查明,2016年3月份,犯罪嫌疑人徐某某夥同鞏某某(已判刑)、武某某(已判刑)、劉某某(已判刑)、劉某某(已判刑)等人為了到橫嶺內盜掘,夜間到橫嶺內使用探針、洛陽鏟等工具採取扎取土層方式探測三次並在橫嶺埠內盜掘盜洞一個,沒有盜掘到文物。
  • 農民8元賣掉的「水瓢」,因刻有22字銘文,成國家一級文物
    在秦始皇稱皇帝之後,皇帝作為國家的領導人擁有了絕對的地位,萬民都需要臣服於皇帝。至於皇帝的一切吃穿用度,向來都是挑最好的。秦始皇大興土木,建造阿房宮;隋煬帝野心勃勃,開通大運河,至於其他的珍貴物件,更是第一時間被運往皇宮。一. 古人智慧的偉大對於皇帝,古人向來認為這是天的指令,認為皇帝是天子,而皇帝也同樣承載著天的責任,萬民臣服於皇帝是必須的。
  • 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寶文物134件,5A景點,這3件文物禁止出國展覽
    西安的景點大多數都去過,這次免費開放的話,我最想去看的還是文昌門裡面的碑林博物館,它和西安城牆一起,是國家5A景區。雖然碑林博物館以前去過,但是借著免費開放的機會,我還想再去看幾次。看看裡面的景雲銅鐘,大夏石馬,還有開成石經,石臺孝經,還有昭陵六駿,以及多寶塔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等等。
  • 帶有18個刀孔的國家一級文物
    這套警服,只陪伴了他的主人、烈士、「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區分局石橋鋪派出所民警蘆振龍313天。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只有具有特別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代表性文物,才能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蘆振龍烈士的這套「血衣」,展現了民警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貢獻,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物。
  • 農民挖出「中國第一盤」,屬國家一級文物,獲「護寶英雄」稱號
    常說農民是土的孩子,身上始終帶著土的含蘊與忠厚,陝西一位名為王拉乾的農民在與四名同伴取土時發現了重要文物,沒有猶豫,第一時間上報相關部門。他所發現上報的古墓內共有二十七件重要文物,其上均有銘文,是研究西周歷史和夏商周斷代史的重要文物,這一發現對考古界具有重大意義。
  • 老司城博物館新增3件國家一級文物 為研究遺址提供直接證物
    老司城博物館新增3件國家一級文物為研究老司城遺址及土司文化提供直接證物華聲在線5月2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王洪)記者今天從湘西永順老司城博物館獲悉,經過我省文物鑑定專家組鑑定定級,該館明嘉靖十年鐵鐘、「皇明誥封昭毅將軍升授雲南右布政使北江彭公墓志銘」石碑、「明故龍虎將軍上護軍彭公諱世麒字天祥之志」石碑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 展覽背後的故事:來看400多歲的國家一級文物首次「出差」參展
    8月11日一早,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便跟隨山東博物館工作人員前往淄博桓臺博物館,交接參加本次展覽的一級文物、桓臺博物館藏明代《張杏羽孝友圖冊頁》。這組珍貴的文物將「出差」濟南,參加本次繪畫展。 8月11日早上八點,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跟隨山東博物館工作人員前往淄博桓臺博物館接參展展品。
  • 我國國寶的坎坷命運:古代熨鬥被當成「水瓢」、雲板被當成鈴鐺
    但是這些讓人們能夠穿越時空的武器,對於現代的人來說,也像是從過去穿越而來的,因此,有太多珍貴的文物放到今天未被人們識別出來,便被當成日常工具使用了。曾經就有兩件差點被毀的國寶:一件被村農當水瓢用,一件被學校當上課鈴用。
  • 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有個國家一級博物館 文物標本達四萬多件藏有6000...
    近日,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公布,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也是全國高校博物館中唯一的歷史考古類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所博物館在濟南中心校區、青島校區兩地設館,青島校區博物館今年剛啟動試運行。目前,山大青島校區博物館文物和標本總計達四萬多件,文物主要是考古專業師生考古教學實踐中發掘出土品,標本來自生命科學院製作的動植物藏品。
  • 國家一級文物,大唐公主御用硯臺,專家:唐朝最大硯臺
    國家一級文物,大唐公主御用硯臺,專家:唐朝最大硯臺這個硯臺出土於唐太宗的嫡長女長樂公主墓!這封硯臺非常特別,在唐墓的陪葬品中,大部分都是冥器,就是仿製生前的一些模型,尺寸非常的小。但是這封硯臺,直徑達到了31.5釐米,高是9.4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