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課堂實錄
執教者:何捷師:今天我們要讀的課文叫——
生:《草船借箭》
師:這篇文章選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原著作者為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入選課文的時候有改動。大家看,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群雄割據……魏、蜀、吳逐成鼎立之勢,後由魏晉一統天下。本故事改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當時曹操恢師奔襲長江,東吳與蜀漢結成短暫聯盟抗曹……
師:看,我們有請整個故事中的英雄出場。請問,你用手勢來表示,你覺得在這個故事中總共有幾位英雄?一二,表態。
師:你認為誰是英雄?
生:諸葛亮,還有魯肅。
……
師:在這四個人物中,誰稱不上英雄?
生:我認為是諸葛亮。
師:你的回答讓我非常擔憂,我第一次聽說諸葛亮不是英雄的——各位,為他鼓掌,因為這個小孩在不斷思考,而且絕對跟你不一樣。說說你的理由。
生:我覺得諸葛亮非常聰明。
師:好吧,你們班答題的套路我現在還摸不透哈,沒關係,我慢慢適應。
師:你覺得誰稱不上英雄?
生:我認為曹操稱不上英雄。
師:為什麼?
生:太壞了。
師:簡約就是美哈,行。還有嗎?
生:我覺得周瑜稱不上英雄。
師:為什麼?
生:因為他心胸狹窄。
師:好的,看來大家對這個故事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考考大家三個問題。問:誰叫誰務必造箭?
生:周瑜叫諸葛亮務必造箭。
師:第二個問題,誰請誰陪同取箭?
生:諸葛亮請魯肅陪同取箭。
師:第三個問題,誰向誰巧妙借箭?
生:諸葛亮向曹操巧妙借箭。
師:三國很亂,讓我們用語言把它理順暢。請聽要求:同桌之間相互地說一說,你結合這三個問題以及答案,加上一些你自己的信息和理解,順著說下來。你會發現,你把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完畢了。開始。
師:誰已經說好這個故事了?誰來說一說這個草船借箭的故事大概在說什麼?
生:周瑜叫諸葛亮務必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請魯肅陪同去取箭,諸葛亮向曹操巧妙借箭。
師:借到了——
生:借到了十萬支箭
師:這就是什麼故事?
生: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
師:謝謝你,這麼艱難地講下來了。有沒有誰能比較順暢地自己講出來,而且還可以添油加醋的?
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周瑜見諸葛亮非常有才幹,心裡很妒忌,周瑜叫諸葛亮務必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請魯肅陪同去取箭,他像曹操巧妙地借到了十萬支箭,周瑜誇他神機妙算。
師:謝謝兩位小朋友。不過何老師一檢測就知道大家預習得很不充分。那麼接下來,考驗更嚴峻,請看。剛才我們完成了第一個任務,叫——
生:品味故事內容。
師:好的,我們今天重點來完成第二個任務,叫——
生:感受人物形象。
師:那麼說到這篇課文的核心人物,無疑是——
生:諸葛亮。
師:很好,讓我們來關注這個核心人物,讓我們直奔核心的故事。請小朋友默讀6-9自然段,然後口頭評述諸葛亮,就是你來說說看,你感覺諸葛亮這個人怎麼樣。好,開始讀起來。
師:咱們這個班誰讀完這些段落之後,對諸葛亮有自己感受,有自己評價的,請起立。(同學們三三兩兩起立)也就是整個班讀完這些段落之後,心中有留下諸葛亮印象的就這6個人,還有沒有?剩下的人心裡是一片空白的,對嗎?(又站起來一些人)對嘛,這才是小朋友應有的狀態啊。來,我邀請所有有想法有感受的小朋友到這裡來集合。很好,這樣我們就分成了兩個陣營,一個叫一片空白,一個叫略有所思。略有所思往前站成一排,對面著一片空白。我再問一遍,還有誰心裡有一點點感受的都可以到這個陣營來。(又上來一些人)這是應有的狀態啊,你讀完了一點感受都沒有,我覺得很奇怪。談感受,我有要求,請看。孩子們,我先請大家一起讀一讀明末清初著名評論家毛宗崗他的感受。讀。
生:智絕,古今賢相第一奇人。(生讀)
師:智絕什麼意思?你一猜就知道,你說。
生:是最聰明的。
師:沒錯,他是第一,而且是奇人,奇人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很奇葩的人。
師:是的,沒錯,就這麼去理解它。
生:我覺得奇人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師:行。何老師對你們接下來要玩的評價有三個要求,請讀第一個要求。
生:有觀點。(生讀)
師:第二個要求是——
生:有依據。(生讀)
師:可以依據課文,可以依據自己對三國人物的理解,可以依據自己生活的積累。第三個要求是——
生:有創意。(生讀)
師:創意最好玩。待會思想比較單純的、很簡單的,而且你講的那個觀點是很大眾化的,請往右邊站,然後這邊先說;凡是智絕類型的、奇人類型的,往左邊站。因為凡是你的觀點被別人一說了,你就黯然離場,回到位置上,說都不要說,不要浪費時間。孩子們,知道玩法了嗎?所以調整順序,智絕者往這邊,一般般的往這邊。(同學們都往左邊站)為了保證你有說話的機會,先到這邊(右邊)來。
師:別走了,我告訴你,你放心,你第一個說,一號觀點,肯定是有存在,而且他們雖然這個樣子,很快他們都會下去,因為很快就會被人說完。來,你的觀點是?
生:我感覺諸葛亮非常聰明、機智。
師:(師轉向左邊)注意,聰明、機智不要再說了,人家說過了。(師轉向右邊)理由是?
生:理由是因為他借箭的幾個步驟和周瑜說話的時候都算計好了。
師:掌聲鼓勵。聰明機智因為運籌帷幄。
生:我覺得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師:(師轉向另一邊學生)同樣觀點的請回位。說出你的理由。
生:因為他判斷出了三天之後會有大霧。
師:好的,請回位。來,三號觀點。
生: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心理,借來了十萬支箭。
師:行,觀點成立。他能夠知道對手的心態。理由說出來。
生:因為江上有大霧,曹操因為多疑所以不敢出兵。
……
師:(生紛紛回位)要挺住啊!要挺住啊!行,這三個才是我們班的高手,因為在大家講完大家都懂的東西的時候,他們居然還有新的觀點。還是說你不明白在玩什麼遊戲?(明白)
師:來,聽聽高手的觀點。準備鼓掌,你聽出來新的,你就鼓掌。
生:諸葛亮很會洞察人心。
生:我覺得諸葛亮脾氣挺好的。(笑)
師:這個人是我們班的真正智絕,脾氣好這個觀點可以成立,這是一個新的思路,思路打開了,凡是受到啟發的可以再過來排隊。你說你的理由。
生:……
師:還有要補充的嗎?
……
師:好,孩子們,不講了,我們這節課就三個問題。請看,其實在這場戰鬥中,諸葛亮只說了三句話,一起來讀一讀。
生: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生讀)
師:這麼重要的戰鬥,他只說了三句話,只下了四道命令,於是我把它歸納為說三道四。這就奇了,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家,他在戰鬥中只是說三道四,但是他的對手周瑜,周瑜長嘆一聲,說——
生: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生讀)
師:問題來了,為什麼諸葛亮只是這樣輕輕鬆鬆、簡簡單單,而在歷史上留下來如此好的評價?例如說他是智絕、第一奇人、神機妙算。孩子們,你們會因為說幾句話就被別人這樣評價嗎?
生:不可能。
師:是的。當我們暫時思考沒有答案的時候,何老師請大家繼續讀書。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一二兩個自然段,關注造箭的對話現場,前後聯繫,繼續思考為什麼歷史上留下這樣高的評價。
師:何老師將第二段稍作處理,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第二段看起來這麼長,實際上只是由周瑜和諸葛亮的五組對話構成。在這五組對話中,兩人立下了軍令狀。我想請大家思考並爭論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立下軍令狀看起來周瑜贏了,實際上你認為是什麼結果?
生:實際上諸葛亮已經知道周瑜要算計他。
師:誰想知道何老師怎麼看?只有這些人想知道我是怎麼看的對吧?告訴大家,我有一個非常好的觀點,但不告訴你們。我說了這課只有三個問題,第三個問題來了,請看。在這篇文章中,魯肅是一個超級打醬油的,但非常詭異的是,為什麼諸葛亮去借箭卻要單約魯肅?這個人明明是對方陣營的人。請看,我給你們提供一些資料:魯肅手握重兵,他是東吳的要臣,他是周瑜的親信,二人並無深交。那麼,我這節課最後一個思考的問題就是——單邀魯肅之謎。我希望大家這一次能夠把自己的思考往深度去沉一沉,聯繫全文,或者是聯繫你看過的三國的故事來回答。
生:因為諸葛亮知道魯肅非常忠心,他利用這點。
生:諸葛亮非常會洞察人心。
生:諸葛亮想和魯肅單獨交個朋友。
生:諸葛亮故意讓魯肅把借船的經過告訴周瑜。
……
師:這是三國演義啊,怎麼會講得完呢。最後,我們來簡單體驗下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