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橄欖球是美國第一大運動。儘管籃球在校園很流行,但是對於體育名校而言,橄欖比賽的關注度遠勝於籃球。如果碰巧學校的橄欖球隊連戰連捷,勢不可擋,如何才能吸引觀眾來到籃球館觀看比賽?這樣的問題時常困擾著美國校園籃球的發展,但是資深的體育營銷專家對此並不感到束手無策。近些年來有著深厚橄欖球傳統的邁阿密大學在銷售籃球季票上不斷創造新的記錄,連續兩年賣光5800張季票。「如果你在四年前告訴我可以將這些季票全部賣光,我肯定不會相信你。」邁阿密大學市場營銷主任LindySparby這樣說到。相比橄欖球隊最近的低迷表現,邁阿密大學籃球隊明顯更勝一籌;除此之外,學校對舊的籃球館進行了更新,新增了更炫的視覺和音響效果,同時豐富了中場表演形式,提升了觀看比賽的體驗。
其實在業界大家已經就如何在橄欖球佔主導地位的學校注入籃球元素進行了討論和實踐,其中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教練、球館和營銷手段。
阿拉巴馬大學紅潮隊揭幕戰吸引了超過13000人到科爾曼球館觀看,而這都歸功於球隊主教練AveryJohnson的個人號召力。AveryJohnson曾在NBA馬刺隊效力,並拿到過1999年的總冠軍。退役之後擔任小牛隊主教練,帶隊闖入NBA總決賽。除了過硬的實力,Johnson在宣傳上也是不遺餘力。在一次球隊的媒體見面會上,他搶過主持人的麥克向所有在場的觀眾大聲宣布揭幕戰的日期是在11月11日,並與他們進行互動,點燃了整個球館的氣氛。阿拉巴馬大學體育部主任Brad Ledford說:「我們的工作就是幫助Johnson站在更多學生、觀眾和贊助商面前,其餘的他全部搞定。」 Johnson自己甚至開玩笑說,自己在萬聖節分發糖果的時候也不忘把球隊的日程表給到身邊的朋友。正是因為Johnson不知疲憊地為球隊進行宣傳,阿拉巴馬大學今年總共售出8000張季票。
克萊姆森大學小詹森球館曾舉辦過ACC聯盟很多重要場次的比賽,但是橄欖球在克萊姆森大學一枝獨秀,小詹森球館在冬天漫長的休賽期一直不溫不火。最近學校花費6350萬美元對球館進行了翻新,新的座位、新的視頻板、新的音響讓整個球館煥然一新,現代化的設備全面提升了觀賽體驗;不僅那些出錢翻新球館的捐贈者會出席比賽現場,甚至連橄欖球死忠也願意買票去現場體驗。場邊的32個座位均已售罄,85%的貴賓席也已售出。更重要的一點是,在籌集資金翻新球館的過程中學校發現了一批願意為籃球捐款的捐贈者,他們或是學生的家長,或是校隊教練的朋友,他們都懷著對籃球的熱愛,支持這項運動的發展。
在校園籃球比賽中學生是營造賽事氛圍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大部分球隊選擇在基層開展營銷活動,除了傳統的獎勵項目之外,他們還通過社交媒體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德克薩斯農工大學模仿贊助商在校園開展營銷活動的做法,創立了一支街頭籃球隊,在學校人流量比較集中的地方邀請路人參加投籃比賽,同時懸掛橫幅,散發傳單對即將來到的比賽進行宣傳。華盛頓大學則在提高學生參與度上進行了新的嘗試,打破以往球迷活動和比賽的界限,在與耶魯大學的比賽中引入更多互動環節,讓球迷能夠直接與球員和教練進行交流。華盛頓大學對外事務部主任Roy Shick說:「許多人在淘汰賽階段才開始關注球隊比賽,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抓住一切機會調動球迷的參與度。」教練和球員是開展基層宣傳的主力軍,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球員甚至去到學生聯誼會上邀請路人觀看比賽。談到和橄欖球的競爭關係,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對外事務部主任Cook說到,「我們時刻關注著橄欖球隊的情況,並竭力尋找窗口期去引發大家參與籃球比賽的熱情。我們並不想與橄欖球產生衝突,但是可以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實際上在校園體育中,籃球和橄欖球並不存在真正的競爭關係。很多學校的橄欖球隊和籃球隊的吉祥物相同,隊名相同,所有的一切都相同。兩個運動的粉絲和愛好者都很容易在比賽中找到認同和歸屬感。大學聯賽在美國的關注度並不遜於職業聯賽,大學比賽更加純粹,球迷的忠誠度也相當高,對於大學球隊的球迷來說,你在哪裡出生,哪裡長大很可能就決定了你對哪支球隊充滿感情。探索美國大學聯賽成功的原因對於發展我國大學聯賽來說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球隊軍樂隊在比賽時所演奏的音樂非常激動人心。對於大學的粉絲來說,軍樂隊是不可或缺的。他們可以很好地調動球迷情緒。當很多球迷童年時隨父母一起看球時,音樂與比賽融為一體的那種氛圍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軍樂隊演奏的那種音樂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可以讓人不自覺的起身鼓掌,撕心裂肺般的與全場球迷一起喊加油,那種氛圍與職業聯盟有很大區別。
美國大學對體育事業的熱情,可以上溯到古老的常青藤聯盟。實際上和大部分中國人的想法相左,常青藤聯盟並不是一個學術聯盟,而是一個體育聯盟,準確的說是一個橄欖球聯盟。在所有的項目中,大學美式足球的歷史最悠久,且組織系統最完善。比如,每年密西根大學對明尼蘇達大學的比賽中,勝者都會獲得 Little Brown Jug 獎;還有專屬於奧本大學老虎隊的War Eagleentrance獎, 德州大學的「第12人」獎等等。每支球隊都有不同的傳統獎項,來確保球隊文化的傳承。相對來講,職業球隊的文化傳承則弱化很多。大學球隊的粉絲和解說員提到「傳統(傳承)」這個詞的頻率遠比職業聯盟高很多。
喜歡或是討厭?每次比賽後的小調查、投票和排名都為大學球隊的球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每周的民意調查的內容和各種評選活動(比如最佳 25名教練投票,最好球隊排名)都為球迷在非比賽日提供了談資。他們也會聊到一個好的、受尊重的球隊是什麼樣的。小調查可以讓組織者也可以及時收到球迷的反饋。另外美國大學體育有一套非常發達的投票和評選系統,可以不停的引起話題,提高聯盟的曝光率。
儘管美國大學球員可以轉學到另一個學校,但這種情況極少出現。在NFL,球員被交易就像換球星卡一樣頻繁。但在大學體育中,沒有團隊就沒有個人,許多球員從一而終。球隊的人員變動會影響到球隊認同感。另外如果大學球員對所得報酬不滿,他們也不會出現罷工情況。因為大學運動員是沒有工資的,但是在NFL,整個聯盟都有可能停擺(NBA也是這樣)。如果這種事情出現在大學生球員身上,很可能會被停賽。所以,球迷們永遠不用擔心球員會因為拿不到好的報酬就轉學。大部分球迷都感覺大學聯盟錢味兒少,人情味兒重。
欲知更多有關體育產業的觀點、活動,敬請關注「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Tsinghua University)」微信公眾號:「清華體育產業研究中心」(TUDSI_2016)感謝英邁傳媒對研究中心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