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將黃克誠評價林彪:他要是一無是處,怎麼能當上開國元帥?

2020-12-22 百年人物誌

導言

陳云:林彪特別是在軍事,對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不要因為他後來的錯誤否定了他之前的功績,這樣會傷害很多人。

蕭克:林彪在政治上開朗,有軍事指揮才能。應該從實際事實出發,尊重歷史,功不掩過,過也不掩功,不增其美,不益其惡。

黃克誠:寫歷史要學司馬遷,要秉筆直書。如果林彪一無是處,他是怎麼當上元帥的?

01陳雲反對全盤否定林彪

《大決戰:遼瀋戰役》是三大戰役系列中頗受好評的一部,儘管這是一部91年上映的電影,但是它宏偉的規模,磅礴的氣勢,浩大的場面,動人的細節,直到今天還遠遠不是一般的電影所能相比的。

僅舉一個例子,該片在拍攝會戰分割包圍的場面時,一次性組織了一萬六千名解放軍官兵進行拍攝,3平方公裡內埋了炸點6000多個,動用坦克20多輛,火炮30多門,戰馬100多批。短短數分鐘的鏡頭,就拍攝了半個多月。

當然,最令人注目的還是本片敢於突破一些過去的禁區,把林彪這一個特殊的歷史人物以一種公正客觀的方式表現了出來。據說,小平在看了該片的樣片後曾當場表示:片子很好,實事求是,他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在促成這一結果的眾多老同志中,陳雲同志無疑是出力較多的一個。他在該片拍攝之前就曾專門接待給過該片劇組並向他們傳達了自己的意見。

陳雲同志指出:要把林彪的功勞和錯誤分開,把他在戰爭年代和建國後的表現分開,把軍事和政治分開。要注意到,林彪特別是在軍事,對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不要因為他後來的錯誤否定了他之前的功績,這樣會傷害很多人。應該把軍事和政治分開,功勞和過錯分開,林彪和四野分開,如此才是公正客觀的態度。

陳雲同志認為,今後凡是表現該類題材的作品,都可以採取這樣的歷史唯物主義原則。

當然作為遼瀋戰役的見證者和親歷者(東北局副書記),陳雲同時也指出了林彪的不足之處,比如他打下義縣之後不趁勢拿下錦州,而要回頭去打長春;他一開始要「死守馬德裡」,後來才改變主意不再主張搶佔大城市了。

02蕭克上將指出林彪優點

和陳雲同志保持著一致態度的還有蕭克上將,他和林彪也算是多年共事的戰友了,早在井岡山時期,林彪就是蕭克的直接上級。

後來,蕭克還兩次為林彪擔任參謀長,一次是在紅四軍縱隊的時候,一次是四野南下中南的時候,而且據說蕭克這次調到四野當參謀長,還是林彪親自點的名。

蕭克將軍認為,林彪在「政治上開朗,有軍事指揮才能」,但是他也有他的缺點,一個是「過分自尊」,一個是「大不容人,沉默寡言,城府很深」。

這一點,在衡寶戰役期間曾有過體現,蕭克說當時戰役雖然已經勝利,但戰果還未具體上報,林彪就上報中央說殲滅了敵人的第七軍和46軍38師,結果報上去後卻發現了38師還有很大一部未消滅,之前只消滅了其一個團,而非一個師。但林彪為保面子沒有把戰報改正過來。

蕭克自認為和林彪的多次合作都是較為愉快的,自己從未對他表示過不尊重。蕭克說,1950年春天的時候,給林彪當了近一年參謀長的蕭克被調回北京工作,林彪夫婦還在東湖公園為他送行。

但是,在後來的歲月裡,自己卻總被人說不尊重林彪,不配合其領導,結果被「趕」出了四野。後來,蕭克自己也搞不清當初是不是林彪把自己從四野調到北京去了。

對於如何評價林彪這個問題,蕭克認為,應該從實際事實出發,尊重歷史,功不掩過,過也不掩功,「不增其美,不益其惡」。蕭克將軍的這種態度無疑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

03黃克誠大將:寫歷史人物要學司馬遷

同樣站在公正客觀的立場上的還有黃克誠大將,他在過去一段時間消失在政壇上有18年之久,和林彪很不小的關係,但是他並沒有因為私人之間的恩怨放棄自己的原則。

1984年,黃克誠在審閱《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中的元帥詞條時發現,其他的九位元帥都寫了他們在歷史上的特殊貢獻,唯獨「林彪」這一詞條下寫的時間裡和罪狀。黃克誠很快就約見了該詞條的編寫組。

黃克誠大將指出,寫歷史要學司馬遷,要秉筆直書。林彪作為我們軍隊歷史上最有名的指揮員之一,他犯了錯被懲罰是應該的,但是不能因此只寫他的過,不寫他的功。

林彪的指揮才能很高,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把既不會打仗又一無是處,他是怎麼成為十大元帥之一的呢?這顯然是不符合事實,難以讓人信服的。

林彪當年給毛主席寫過信,問「紅旗到底能打多久」,在寫到這一事件時,編寫組採用了過去一貫的寫作方式和習慣,把此事列為了林彪的一個過錯。

黃克誠將軍認為這是值得商榷的,因為正是林彪的這個問題,引出了主席那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而這篇文章對我們產生了極大的教育意義。在這個問題上,對林彪不應該過於苛責。

黃克誠大將曾在東野擔任過後勤司令等職務,他指出,1945年我們的部隊進東北的時候只有10萬人,3年後我們入關時部隊是100萬人。帶10萬人進去,100萬人回來,還建立了那麼大的解放區,這當然是我們的指戰員和人民的功勞,但林彪是主要的領導人,這一點不能被抹殺。

黃克誠將軍自己對林彪的印象是:「我過去對林彪的印象不錯,覺得他很能打仗,也能採納他認為正確的意見。」

相關焦點

  • 共和國開國最後的中將、上將、大將、元帥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同志,因病於2015年9月3日17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建國後,呂正操兼任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他參與研究制定了全國「一五」計劃鐵路建設規劃,並參與領導建成了擁有多項世界領先技術的武漢長江大橋,完成了成渝、天蘭、湘桂、蘭新、寶成、豐沙、鷹廈等一系列幹線、支線鐵路工程建設任務。他深入實地進行考察,領導了西南三線鐵路的建成。晚年的呂正操網球打到90多歲,打橋牌打到97歲,遊泳遊到98歲,這成為了他的長壽秘訣。
  • 看一看紅軍三大方面軍分別培養了多少開國將帥?
    紅一方面軍培養了8個開國元帥,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陳毅,聶榮臻、羅榮桓和葉劍英元帥;6個開國大將,分別是粟裕、羅瑞卿、蕭勁光、黃克誠、譚政和張雲逸大將,將星璀璨,令人嘆為觀止。粟裕大將劇照其中朱德元帥是紅一方面軍首任總司令,彭德懷元帥是紅一方面軍副總司令兼紅三軍團長,林彪是紅一軍團長,劉伯承元帥曾先後擔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和紅五軍團參謀長。
  • 開國大將黃克誠去世後,留下4個子女,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1955年建國後首次授銜時,時任全軍副總參謀長和總後勤部長的黃克誠,因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對中國革命的突出貢獻,被授銜為開國第三大將,僅次於戰神粟裕和徐海東大將。1955年黃克誠被授予開國大將後,就被國家安排回到湖南老家工作,到任第一天,黃克誠又很不放心地將妻子叫到身邊,對她再三叮囑:「第一,國家安排他回老家工作是為了服務老百姓的,任何時候,家人都不允許打著他的旗號作威作福、第二,他的公車是單位和國家配發的,不能,也不允許公車私用、第三,如果國家以他的名義向你提出特殊照顧,必須嚴肅拒絕!」
  • 十大元帥中獨佔3位,十位大將中獨佔6位
    其中包括3位開國元帥,6位開國大將。那麼湖南省有多輝煌?從其中走出的開國元帥與開國大將的數量就可見一斑。他是我軍中最會打仗的開國將帥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從普通戰士走上野戰軍指揮員崗位的將軍。他沒有上過正規的軍校,但他的戰略與戰術都達到了很高的造詣,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解放軍高級將領。
  • 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中,最長壽的分別是誰
    比如開國大將陳賡,雖然性格樂天幽默,淡泊名利,建國後主要在軍事工程學院做院長,很少從事臺前的工作,但依然在1961年即去世,年僅58歲。 再比如有著獨臂將軍之稱的賀炳炎,因為在戰爭歲月中多次負傷,甚至因為受傷失去了一條手臂,身體狀況也不是太好,在1960年年僅47歲就去世了。賀炳炎驍勇善戰,精通軍事,他的過早去世,實在是人民軍隊的一大損失。
  • 開國十大元帥單兵能力排行:第一名竟然是他
    新中國的開國元帥們,可不只能指揮千軍運籌帷幄。單兵作戰殺敵於陣也都是一把好手,下面我們就看看,十大元帥單兵作戰能力排行。
  • 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
    那麼,在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開國十大元帥中,入黨最早的是朱老總。朱老總年輕時徒步長途跋涉上千裡,前往雲南昆明,考入了雲南陸軍講武堂,從此,開始了自己在滇軍中的生涯。在滇軍期間,朱老總作戰勇敢,足智多謀,很快便出人頭地了。
  • 專家編纂軍事卷,唯獨林彪條目含糊其辭,黃克誠:麻煩你們公正點
    前言黃克誠大將,一生以直言者自居,以耿直、敢說真話著稱!戰略思維,直擊要害黃克誠不僅敢於說真話,而且戰略眼光也不差。毛主席曾評價黃克誠,上到黨中央,下到支部,沒有他不提意見的。1945年9月, 黃克誠擔任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在得知東北的日軍被蘇聯紅軍給消滅後,他便發現這是進軍東北最好的時機。
  • 1955年授勳,其中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原來是他們
    其中不少才華橫溢,戰場之上運籌帷幄所向披靡之良才均坐上了一方將領之位。新中國成立之初,於1955年進行全面的授勳儀式,最年輕的開國將軍只有34歲,那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都是誰呢?新中國最年輕的開國元帥——林彪筆者首先為大家介紹的是1955年獲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年輕的元帥,此人即是林彪。
  • 開國將軍是怎樣煉成的
    ——作者手記黃克誠大將:廬山會議當場頂撞毛澤東犯大忌1946年4月,國民黨軍隊傾其主力猛攻四平。黃克誠將軍於白城子給林彪連發數電,建議撤兵。林彪既不回電,也不撤兵。接著,將軍向中央發了辰文電,提出「四平堅持有極大困難」,「四平不守,長春難保」,建議「撤出四平,讓出長春」等等。
  • 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大將, 軍事能力最出色的是何人
    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的功勳早已彪炳史冊,他們也全部位列人民軍隊36位軍事家之中。
  • 1955年授銜,新四軍跟八路軍相比,元帥少一個,但大將多一個
    當然,新四軍只給了一個元帥還是有點虧的,在全軍的總人數上,八路軍跟新四軍大致是4.5:1,新四軍給兩個元帥還是比較合理的。但歷史沒有假設,這兩位大佬都沒能活到授銜,元帥就落到了繼任軍長陳毅身上。 那麼,除了陳老總,還有誰合適呢?從資歷上來說,張雲逸可以,但從軍功來說,毫無疑問應該是粟裕。但結果大家也都知道,粟裕沒有接受元帥軍銜。 元帥這個級別有點虧,那麼大將呢?
  • 開國大將黃克誠有一絕技,能夠「撒豆成兵」,這是怎麼回事?
    他由於戴著一副眼鏡,經常被人當作是一名文弱書生。但他無論在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都為我軍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1955年授銜儀式上,他還被授予大將軍銜。而且他還有一項特殊的本領,可以「撒豆成兵」。那麼,他是誰?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只不過在我國近代歷史上,因為戰爭,很多無辜的人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時期很多英雄戰了起來,他們願意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最終才得以建立起了新中國。 建國後,國家也沒有忘記這些英雄所做的貢獻,1955年舉行了授銜儀式,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英雄們進行了授銜,共有一千多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 打仗僅次於粟裕的開國大將,他帶出四野頭等主力師,和彭總很親密
    1945年9月,抗戰剛結束,黃克誠就向中央發電,希望中央考慮先行進軍東北「至少應有5萬人,能去10萬人為最好」他的這種想法和中央毛主席的想法不謀而合,隨後,軍委要他帶新四軍第三師,立馬前往東北,從此一事就足以看出,黃克誠的戰略眼光,是很高的。
  • 紅軍3大方面軍,各走出多少位元帥和大將?紅二方面軍最少
    8位開國元帥分別是朱老總,他作為「紅軍之父」、紅一方面軍的創始人之一,是理所當然的十大元帥之首;彭老總,紅3軍團的創建者和領導者,後長期擔任我軍副總司令,功勳卓著。林在南昌起義後,追隨朱老總上了井岡山,後成為我軍赫赫有名的戰將。
  • 開國十大將的家庭出身如何?兄妹最多的是誰?1人兄妹12人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大授銜,共產生10位開國元帥、10位開國大將、57位開國上將、177位開國中將、1360位開國少將。在這1604位開國將軍中,開國十大將高居首位。在戰爭年代,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在和平年代,他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四川籍的開國將帥知多少?4元帥1大將,有位上將擔任了國防部長
    開國元帥肖像四川省的開國將帥雖然在數量上並不算太多,但在「含金量」上是數一數二的。當時,凡是一個將領所能得到的功名利祿他都可以得到,但是,朱老總不甘沉淪,他開始了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1922年至1926年,朱老總先後到過德國和蘇聯學習,1922年11月在柏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中國最牛將軍,抗日名將,開國十大元帥有八位曾是他的手下
    1955年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聶榮臻,徐向前,羅榮桓,陳毅,劉伯承,賀龍,葉劍英10人為共和國十大元帥軍銜。 十大元帥不僅僅是一種榮耀,更是對他們軍事能力上的肯定,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十大元帥曾經竟然有8人都在一個人手下任職,這種情況堪稱一種奇蹟,那麼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 如果授銜是在建國時: 十大元帥最應該花落誰家
    :毛澤東擬大元帥:毛澤東十大元帥:朱 德 彭德懷 林 彪 劉伯承 高 崗 陳 毅 賀 龍 徐向前 聶榮臻 粟 裕擬授元帥:周恩來 劉少奇 鄧小平 羅榮桓 饒漱石十二大將:葉劍英 鄧子恢 張雲逸 李先念 陳 賡 肖勁光 羅瑞卿 滕代遠 譚震林 程子華 陳 光 王樹聲擬授大將:習仲勳 黃克誠 張鼎丞 楊尚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