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子遊戲的爭議,可以說自其出現之後就沒有停息過。而在電子遊戲反對者眼中,永遠只有電子遊戲帶來的危害。
就在前兩天,「遊戲成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了「精神疾病」的名單。這個消息在玩家中間引起的轟動,不下於當年的「網癮電擊治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描述,遊戲成癮症狀如下:對遊戲的控制減弱;增加遊戲的優先權,使遊戲優先於其他生活興趣和日常活動;遊戲繼續或升級,儘管產生負面後果;行為模式具有足夠的嚴重性,導致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的重大損害;遊戲行為和其他特徵在至少12個月的時間內通常是明顯的。
有網友認為,各種癮其實都是疾病,不只是遊戲。如此看來,專門把「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病,似乎有點小題大做了。
就在大家都對此議論紛紛的時候,網上又出現了一個關於遊戲的新熱點,因為沉迷「吃雞」遊戲遭丈夫怒懟「少玩一點」,一名女子走進河裡欲輕生。
一下子所有的矛頭都又指向了遊戲,「吃雞」遊戲成了這個事件當中的罪魁禍首,忽略了醉酒的丈夫以及他們之前的感情經歷等其它所有因素。
當然,也不是說遊戲完全沒有責任。但是遊戲作為當前最普遍的一大娛樂方式,必須讓玩家沉浸其中才能獲得真正的樂趣。至於成癮與否,更多的是看玩家的自制力如何。
正如有一位遊戲策劃告訴人們「為什麼我兒子不沉迷遊戲」時候提到的,商業化的網路遊戲,無不是為讓玩家沉迷所設計的。
至於世界衛生組織還提到的,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如果能夠找到確實有效的治療方法自然很好,但是如果與「電擊治療」類似,那就有待商榷了。
因為每次提到「電擊治療」,都會讓人想起《發條橙》中那位在獄中接受「厭惡療法」這一特殊人格治療而「痊癒」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