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宗部——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2021-02-15 經典佛學文化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序

  龍圖閣直學士左朝奉大夫知處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耿延禧撰

  佛以一音。而演說法。故一切法。同此一音。三世諸佛此一音。六代祖師此一音。天下老和尚此一音。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訶迦葉。乃此一音。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亦此一音。以至風動林響泉鳴谷應亦此音。雷霆霹靂雨雹交橫。亦此音。人語市聲鵓鳩蛇蟆倉庚寒蟬亦此音。麻三斤。庭前柏樹子。得髓得皮。老兄未徹。拄杖子?跳。上三十三天。觀音胡餅。卻是饅頭。無非此音。以至一切語言。銅鑼盛油。銀碗盛雪。鷓鴣啼華。珊瑚撐月。不落不昧。通身遍身。將心與汝安。吸盡西江水。亦無非此音。不作此音會。而作語言謷訛。妄生分別。無有是處。昔楊岐以此音。簧鼓天下。至圓悟大禪師。此音益震。師因頻呼小玉之音與檀郎認得之音。然後大唱此音。不數德山歌。壓倒雲門曲。凡樓子我若無心之音。及盤山紅輪西去之音。皆當立下風。儘是老凍膿。所以於建炎中興天子前。奏此一音。四海寂默。而無敢鳴。雲居安樂堂上。擅此一音。眾人憎嫉。而無敢和。且道。此老子乘誰恩力。得恁麼奇特。昔孔子窮於陳蔡之間。左據槁木。右擊槁枝而歌。焱氏之風。有其具而無其數。有其聲而無宮角。木聲與人聲。犁然有當於人之心。乃曰。今之歌者其誰乎。是亦此音。而世未之知也。圓悟老師其知之矣。予蚤事佛鑑。晚見老師。叩此一音。更無別調。學徒若平亦唱師家曲者。集師語要將以刊行。求為序篇。以冠卷首。若知此音。則圓悟老師功不浪施。若不知.此音。而以語言文字求會解者。是人行邪道。不能見老師雲。紹興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序。

  圓悟禪師克勤。嘗被遇今上皇帝。對揚正法眼藏。其道盛行。僧若平。鳩工聚材欲以師法語。傳諸天下。以待後學。託嚴州天寧老元弼。丐予為敘。籲此果師之本旨哉。予聞師常偃處一室。坐斷語言。轉無上法輪。不容擬議。揚眉開口。立便喪身。才涉廉纖。老拳隨起。每舉到不與萬法為侶公案。已是拖泥帶水。落第二義。今乃欲褒集其平昔咳唾之音。鋪陳而揄揚之。師其聞而有不釋然者乎。雖然師之不得已而有言。我知之矣。譬彼時雨。隨物濟潤。遐陬僻處。枯根蠹芽。若大若小。各各沾足。而太虛空本自無相。亦無有作。觀覽於斯者。宜得之言意之表。此集之行。在在處處。當有神物護持雲。紹興四年二月日。檢校少保定國軍節度使知樞密院事南陽郡開國侯張浚序。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目錄

  卷第一   上堂一

  卷第二   上堂二

  卷第三   上堂三

  卷第四   上堂四

  卷第五   上堂五

  卷第六   上堂六

  卷第七   上堂七

  卷第八   上堂八 小參一

  卷第九   小參二

  卷第十   小參三

  卷第十一  小參四

  卷第十二  小參五

  卷第十三  小參六 普說

  卷第十四  法語上

  卷第十五  法語中

  卷第十六  法語下 書 拈古上

  卷第十七  拈古中

  卷第十八  拈古下 頌古上

  卷第十九  頌古下

  卷第二十  偈頌 真贊 雜著 佛事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目錄終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第一

  宋平江府虎丘山門人紹隆等編

  上堂一

  住成都府崇寧萬壽禪寺。師在昭覺。初受六祖請。拈帖示眾雲。幸自無事。須要個護身符子作麼。然禍不入慎家之門。且作麼生斷這公案。會麼。兵隨印轉。請維那剖露。

  舉法衣雲。古人事不獲已。掛弊垢衣。如今推免不下。入這群隊去也。大庾嶺頭藏不得。如今也要大家知。指法座雲。盡十方都是個寶華王座。長在裡許。又何須特地。車不橫推。理不曲斷。

  升座乃雲。蝸牛角上三千界。雲月溪山共一家。既爾業緣無避處。不如隨分納些些。一不做二不休。還有共相建立底麼。僧問。逢人即不出。出即便為人。逢人即出。出即不為人。未審如何。師雲。兩個無孔鐵錘。進雲。把斷要津。還有為人處也無。師雲。百雜碎。進雲。恁麼則如龍得水去也。師雲。知則得。問承師有言。如今也要大家知。未審知個什麼。師雲。風行草偃。進雲。恁麼則恩深無語。懷抱分明。師雲。分明底事又作麼生。僧雲。通身無影象。步步絕行蹤。師雲。一不成二不是。問如何是道中至寶。師雲。待你脫卻業識來向你道。進雲。業識已脫。請師指示。師雲。種穀不生豆。問寶劍出匣海蚌初開。向上宗乘乞師直指。師雲。橫按鏌鎁全正令。進雲。恁麼則坐斷十方去也。師雲。七縱八橫。進雲。寶藏撥開於此日。五葉千燈事轉新。師雲。曲不藏直。乃雲。一向目視雲霄壁立千仞。則孤負諸聖。一向拖泥涉水灰頭土面。則埋沒自己。如今恁麼也得。不恁麼也得。且貴正眼流通。還委悉麼。直饒高步毗盧頂。不稟釋迦文。婢視聲聞。奴呼菩薩底來。也須亡鋒結舌。自餘故是出頭不得。所以道。三世諸佛只言自知。歷代祖師全提不起。一大藏教詮注不及。明眼衲僧自救不了。若據本分草料。猶是節外生枝。不涉化門一句。作麼生道。陣雲橫海上。拔劍攪龍門。下座。次受昭覺請。拈帖雲。有眼者見。有耳者聞。不從天降。不從地湧。既然符到奉行。豈可囊藏被蓋。請維那宣過。

  升座雲。火不待日而熱。風不待月而涼。鶴脛自長。鳧脛自短。松直棘曲。鵠白烏玄。頭頭露現。若委悉得。隨處作主。遇緣即宗。竿木隨身。逢場作戲。有麼有麼。問靈雲見桃華。衲子如何通信。師雲。滿山紅爍爍。進雲。上機頓曉。中下何如。師雲。頂門上著眼。進雲。功不浪施去也。師雲。你腳跟下作麼生。僧雲。踏破澄潭月。師雲。當空轟霹靂。進雲。泥牛吼處天關轉。木馬嘶時地軸搖。師雲。闍梨還和得麼。僧拍手三下。師雲。錯錯錯。進雲。靈山授記未到如此。師雲。不是苦心人不知。進雲。輕輕躡足龍門過。惹得清風動地來。師雲。被闍梨帶累。問大庾嶺頭提不起。如今何得在師邊。師舉拂子。進雲。拈來當宇宙。錦上更鋪華。師雲。一葉落知天下秋。進雲。九九八十一。還歸有道君。師雲。但恁麼信取。問兵隨印轉。和尚今日兵印在手。如何受用。師雲。看取令行時。進雲。和尚還用得斬諸侯劍麼。師雲。嚇殺人。進雲。四海浪平龍睡穩。九天雲靜鶴飛高。師雲。卻得闍梨共證明。進雲。昭覺從此佛日光輝去也。師雲。也不消得。乃雲。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上是天下是地。左邊廚庫右邊僧堂。前是佛殿三門。後是寢堂方丈。寶藏在什麼處。還見麼。如今坐立儼然。見聞不昧。光輝溢目。寂爾無垠。盡凡聖情脫知見縛。長河為酥酪。大地變黃金。從自己胸襟流出一句。作麼生道。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下座。

  指方丈雲。衲僧家。魔宮虎穴尚乃安居。何況利生接物處所。還知此室麼。諸天擁護。諸聖證明。其善知識端居此中。與人解黏去縛。既有如是勝相。山僧於中如何施設。不入驚人浪。難尋稱意魚。作麼生是入門句。水歸巨海波濤靜。雲到蒼梧氣象閒。便入方丈。

  開堂拈疏示眾雲。靈山單傳密旨。曹溪嫡嗣正音。盡在個裡。請表白拈出。

  指法座雲。三世諸佛於此轉法輪。歷代宗師於此提祖印。欲行千裡一步為初。不免起模畫樣去也。遂升座拈香雲。奉為今上皇帝。祝嚴聖壽。萬歲萬歲萬萬歲。又拈香雲。奉為判府內翰諸位勳貴。又拈香雲。此一瓣香。不從蔥嶺帶來。亦非胸襟流出。在南中見三十餘員尊宿。末後撞著個老作家。被他一槌擊碎。今日對眾說破。奉為見住蘄州五祖演和尚。以酬法乳。保福贊和尚白槌雲。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師雲。把斷世界還觀得也無。直饒一槌未落已前。薦得猶落二三。且作麼生是第一義。有知落處底麼。出眾相見。僧問。釋迦說法多寶證明。和尚開堂內翰臨顧。半山相見即不問。妙峰孤頂事如何。師雲。瑞氣騰空。進雲。恁麼則片雲生谷口。萬仞碧嵯峨。師雲。能有幾人知。進雲。聖明天子以何報答。師舉拂子。進雲。天上有星皆拱北。人間無水不朝東。師雲。且得領話。問七擒七縱則不問。賓主相逢事若何。師雲。寶劍倚天光燦爛。進雲。碧眼胡僧笑點頭。師雲。相識滿天下。進雲。昨夜三更明月下。奪取驪珠歸去來。師雲。誰是個中人。僧問。三賢未達十聖難知。如何是此宗。師雲。無孔鐵錘當面擲。進雲。嚇殺人。師雲。嚇得一個。進雲。也知和尚慣恁麼。師雲。你又作麼生。僧雲。鷂子過新羅。師雲。自知較一半。乃雲。玄機獨唱截斷眾流。擺撥不拘更無回互。直饒釋迦彌勒。不敢當頭著眼。倚天長劍凜凜神威。杲日當空澄澄光彩。無物不為妙用。無法不是真乘。控佛祖大機。廓人天正眼。當陽曉示。只貴知歸。才涉思量。白雲萬裡。是故先聖道。我此法印。為欲利益世間故說。在所遊方勿妄宣傳。今日人天普集。對眾分明剖露。舉拂示眾雲。大眾見麼。一處真千處百處一時真。一句透千句百句一時透。拈起也乾坤岌崿。放下也河海晏清。不拈不放又作麼生。萬仞峰頭高著眼。大千沙界一浮漚。遂舉。法燈雲。山僧本欲深棲巖竇隱遁過時。蓋緣清涼老人有未了底公案。出來為諸人了卻。時有僧問。如何是未了公案。法燈便打雲。祖禰不了殃及兒孫。僧雲。過在什麼處。法燈雲。過在你殃及我。師雲。法燈縱域中殺活握閫外威權。直得氣概驚群風標獨立。山僧卑志本亦如斯。今日出來。正緣五祖老師有個見成公案。對眾舉揚。有不惜性命底。試出挨拶看。如無不免自拈自弄去也。喝一喝。以拂子擊禪床。下座。

  上堂。僧問。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時。如何委悉。師雲。未問已前百雜碎。進雲。恁麼則只許老胡知也。師雲。摸索不著。進雲。千聖出來也摸索不著。師雲。眼睛突出。乃雲。不是目前法。亦非心外機。直下絕承當。當陽無向背。一處明去千百處光輝。一言通時千言百言透脫。非心非佛。拈向一邊。舉古舉今。撥致一處。只諸人分上還證據得麼。若證據得。三世諸佛於中成道。神通變化於中流出。大地山河於中發現。九類四生於中長育。且作麼生是該羅萬有一句。來年更有新條在。惱亂春風卒未休。下座。

  上堂。僧問。祖意敬意是同是別。師雲。兩輪交互照。進雲。恁麼則匹上不足也。師雲。又被風吹別調中。問如何是涅槃心。師雲。萬派悉歸源。進雲。如何是差別智。師雲。千差俱不動。進雲。都來不消得去也。師雲。你放寶劍。在什麼處。僧雲。高著眼。師雲。話作兩橛。乃雲。遠問近對。萬世如今。舉東明西。千途一轍。無事上演事。無為處作為。非色非聲青黃順逆。非心非佛賓主交參。全承此個威光。不在別處流轉。且道。此個是什麼。若喚作佛。頭上安頭。若喚作法。無繩自縛。祖師巴鼻是抱贓叫屈。向上機關是揚聲止響。直得總不恁麼。始較些子。且道。既總不恁麼。因什麼卻較些子。莫怪從前多意氣。他家曾謁聖明君。下座。

  上堂雲。獨掌不浪鳴。獨樹不成林。建法幢立宗旨。須是互為賓主安貼家邦。所以道。我若坐時爾須立。我若立時爾須坐。我若孤峰獨宿。爾須偃息幹戈。我若天上人間。爾須三頭六臂。然後可以光揚佛日。且道。浩浩之中如何辨主。是處是慈氏。無門無善財。下座。

  上堂。僧問。掬沙獻佛果感輪王。法寶今開有何利益。師雲。千重百匝。進雲。過往生天見存獲益去也。師雲。不用闍梨重註腳。問向上一路請師直指。師雲。一棒打破虛空。進雲。過在什麼處。師雲。不識痛癢漢。進雲。此猶是德山底。師雲。山僧從來借路經過。乃雲。眨上眉毛蹉過。大似開眼尿床。見成公案放行正是黠兒落節。恁麼不恁麼。總得曳尾靈龜。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虛空釘橛進得。許多閒門破戶。獨是死水藏龍。傾湫倒嶽一句作麼生道。巨靈抬手無多子。分破華山千萬重。下座。

  上堂雲。覺即了不施功。麗天杲日印長空。淨五眼得五力。匝地清風有何極。途中受用底似虎靠山。世諦流布底如蛾投焰。且道。放行為人好。把住為人好。橫按鏌鎁全正令。太平寰宇斬痴頑。下座。

  上堂雲。化育之本物我同途。祖佛之源古今不易。靈然獨露透聲色無遺。廓爾見前拘動寂不得。坐卻意見截卻語言。根塵中不隔絲毫。聲色外去來無際。恁麼透得古今生死。頭出頭沒悉皆坐斷。苟或未然。有寒暑兮促君壽。有鬼神兮妒君福。下座。

  上堂雲。法界不容身。佛眼覷不見。聖智離言說。海口莫能宣。直截當陽已成階級。轉身吐氣轉見周遮。明明無覆藏。明明絕點翳。寬若太虛清如古鏡。若以眼見文殊橫身。若以耳聞觀音彰用。若以心知普賢當堂。且道。毗盧遮那在什麼處。眨上眉毛。下座。

  上堂雲。一毫穿眾穴。大地沒遮欄。遍界不曾藏。古今無向背。剎剎爾塵塵爾。句句爾念念爾。還明得麼。若明得去。不費纖毫力。直入解脫門。絕承當一句作麼生道。喝一喝。下座。

  上堂雲。機輪未轉。大地黑漫漫。古鏡當軒。沙界淨裸裸。坐卻意根無動轉處。塞卻咽喉無吐氣處。卻是個真實底人。提得即天上人間。撥著便冰消瓦解。正當命脈上如何點。八月秋何處熱。下座。

  上堂雲。一即一切。實際理地。一切即一。本來無物。拈起也吒吒沙沙。放下也綿綿密密。三界長時獨露。十方無處容身。孤峰頂上倒行。十字街頭橫臥。目視雲霄則且致。魚行酒肆一句作麼生道。放憨作麼。下座。

  改昭覺寺為崇寧。敕黃到。開堂師拈。敕黃示眾雲。匝地普天皆承恩力。九州四海悉稟威靈。百千法門中殊特法門。無量妙義中真實勝義。如今從天降下。不在眼目定動唇吻合開。驗在目前一時薦取。宣敕罷。指法座雲。大眾。這一條路。千聖共知。徐行踏斷流水聲。縱觀寫出飛禽跡。且道。如何進步。要提無相毗盧印。須向千峰頂上行。

  升座拈香示眾雲。光吞萬象氣絕諸塵。始從撥草瞻風。以至入廛垂手。等閒不欲全彰。切恐驚群動眾。今日拈來。奉為今上皇帝祝嚴聖壽。次拈香雲。奉為判府尚書諸衙勳貴。次拈香雲。十年淮甸受盡辛勤。一道清虛親蒙印可。不敢孤負。奉為五祖老師以酬法乳。正法和尚白槌。師乃雲。駕千鈞弩一擊便行。射透鐵圍不容擬議。一言之下殺活全彰。寸機之中包括群象。直須當頭點破。可以千眼頓開。更若四顧躊躇。便見撈天摸地。有構得底。出眾相見。僧問。三通鼓罷。四眾臨筵。學人上來。請師說法。師雲。天晴日出。進雲。莫只這是。為復別有。師雲。且只了一頭。進雲。兩頭時如何。師雲。看爾承當不得。問百華競秀妙德家風。一亙晴空普賢境界。去此二途請師指示。師雲。石筍抽條長一丈。進雲。莫便是和尚為人處也無。師雲。這邊那裡兩頭垂。進雲。請師拈出。師雲。猶自不知。進雲。恁麼則騎牛穿市過。師雲。終是謷訛。問有一語全規矩。今日開堂有何祥瑞。師雲。乾坤廓落無邊際。杲日當空宇宙明。進雲。一點水墨兩處成龍去也。師雲。說什麼兩處。僧問。語默涉離微。如何通不犯。師雲。天知地知。進雲。恁麼則驗在目前去也。師雲。爾見什麼。進雲。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師雲。卻較些子。乃雲。全機大用觸處見成。溢目清光貫通今古。一塵含法界。一念遍十方。盡大地是真實人。總剎海為大解脫。只在當人略回光相自著眼看。可以克證無生頓超方便。是故諸佛出世為一大事因緣。祖師西來亦不出見性成佛。只如今日奉皇帝敕。建大伽藍賜額度僧。祝嚴聖壽。一場佛事。耀古騰今。判府旌旆光臨。群賢車蓋畢集。四眾矚仰萬姓歌謠。為國開堂舉揚宗教。山僧不敢囊藏被蓋。其有諸佛說不盡底。祖師提不起處。對眾八字打開去也。遂舉拂子云。大眾還見麼。擊禪床雲。還聞麼。見處透脫聞處精明。一念返本還源。即具頂門三眼。萬裡更無纖翳。千聖齊立下風。坐斷報化佛頭。直得壁立千仞。且道。是什麼人境界。雕弓已掛狼煙息。萬裡歌謠賀太平。下座。

  上堂雲。通身是眼見不及。通身是耳聞不徹。通身是口說不著。通身是心鑑不出。直饒盡大地明得。無絲毫透漏。猶在半途。據令全提。且道。如何展演。域中日月縱橫掛。一亙晴空萬古春。下座。

  上堂雲。當陽有路祖佛共知。覿面相呈見聞不隔。萬象不能藏覆。千聖無以等階。活鱍鱍絕承當。淨裸裸無回互。直饒棒如雨點。喝似奔雷。猶未動著向上關捩在。如何是向上關捩。瞎卻諸聖眼。啞卻山僧口。日午打三更。面南看北鬥。下座。

  聞五祖訃。上堂雲。大庾嶺頭笑卻成哭。崇寧門下哭卻成笑。何故。吃泉水貴地脈。且要正眼流通宗風不墜。所謂無常生死法。與我不相干。若能如是見。不用哭蒼天。既不用哭蒼天。如何通信。請大眾拈香。兩彩一賽。下座。

  上堂雲。般若流運四象遷移。正眼密弘一陽來復。昆蟲動植悉稟此恩。履地奉天鹹知慶賀。且道。無陰陽地上。還有這個消息也無。日南長至晷運推移。錯。下座。

  上堂雲。大人具大見。大智得大用。胸中懷六合。袖裡掛金錘。高提祖印據寰中。萬裡孤光長溢目。直得清風匝地雨灑長空。截斷兩頭歸家穩坐。所以道。映眼時若千日。萬象不能逃影質。凡夫只是未曾觀。何得自輕而退屈。只如盡華藏世界海。窮虛空邊際。都盧是個金剛眼。且作麼生觀。揉石渡頭風浪靜。三三兩兩釣魚船。下座。

  上堂。僧問。一大藏教那個是頭。師雲。如是我聞。進雲。此是阿難底。如何是和尚底。師雲。山僧用得甚快。乃雲。一言道合隨處皆真。一句無私全彰寶印。問得也善不問甚奇。烜赫光明本無向背。所以道。無邊剎海。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移於當念。不隔處總十方為真境。不移處貫十世於目前。淨裸裸脫塵情。赤灑灑無蓋覆。直得千聖同躔萬機頓赴。還會麼。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下座。

關注:經典佛學文化,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諸宗部——天童山景德寺如淨禪師續語錄
    璨無文之無文印第五卷天地雪屋韶禪師塔銘序中雲。嘉定間淨禪師。倡足庵之道於天童。懼洞宗玄學或為語言勝。以惡拳痛棒。陶冶學者。肆口縱談。擺落枝葉。無華滋旨味。如蒼松架壑風雨盤空。曹洞正宗為之一變。所謂懼洞宗玄學或為語言勝。等實得淨公意。抓著其癢處。永平正法眼藏中。有言云。有一般野貓兒。言洞山高祖有偏正五位。只須知洞山高祖有正法眼藏。是亦會淨公意。懼為語言勝也。但所謂曹洞正宗。為之一變者不爾。
  • 諸宗部——汾陽無德禪師語錄
    重刊汾陽和尚語錄疏  昔風穴和尚謂首山曰。不幸臨濟之道。至吾將墜於地矣。觀此一眾。雖敏者多。見性者少。
  • 諸宗部——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
    天衣懷禪師說葛藤禪。一日聞懷遷化。於法堂上合掌雲。且喜葛藤樁子倒了也。秀圓通時在會中作維那。每見訶罵不已。乃謂同列曰。我須與這老漢理會一上。及夜參又如前訶罵。秀出眾厲聲曰。豈不見圓覺經中道。舜遽曰。久立大眾伏惟珍重。便歸方丈秀曰。這老漢通身是眼。罵得懷和尚也。  湖南小景淳有才學。曾著無縫塔銘。大通本禪師用其語。答無縫塔話雲。煙霞生背面。星月繞簷楹。淳居嶽麓寺。律身精進。
  • 宋代臨濟宗圓悟克勤禪師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
    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圓悟克勤禪師及其弟子大慧宗杲、虎丘紹隆佔有重要地位,為推進臨濟宗的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圓悟克勤禪師的生平事跡及其禪法,主要見於南宋孫覿(1081—1169)《圓悟禪師傳》、祖琇《僧寶正續傳》卷四〈克勤傳〉、《聯燈會要》卷十六、《嘉泰普燈錄》卷十一〈克勤章〉,以及弟子虎丘紹隆等人所編《圓悟佛果禪師語錄》(下簡稱《圓悟語錄》)、圓悟編撰《碧巖錄》等。
  • 諸宗部——密庵和尚語錄
    密庵禪師語錄序  密庵禪師示寂之三年。其得法真子。住靈巖了悟。以老師平生語一編。屬(鎡)作序。
  • 諸宗部——瑞州洞山良價禪師語錄
    瑞州洞山良價禪師語錄  徑山沙門語風圓信無地地主人郭凝之 編集  師諱良價。會稽俞氏子。
  • 趙州禪師和趙州禪
    他在做沙彌的時候就參訪行腳,從山東行腳到安徽的南泉院,就是現在的池州市,那裡有馬祖的大弟子,叫普願禪師。普願禪師是馬祖八十幾個大弟子中最著名的弟子之一,馬祖的師父是南嶽,南嶽的師父就是六祖,所以說趙州和尚是六祖以後的第四代。趙州和尚到了南泉瑞像院,就去參拜那裡的方丈和尚。當時並不叫方丈和尚,而是叫老師。那裡的老師就是普願禪師。
  • 老和尚開示 | 趙州禪師和趙州禪
    他去參拜普願禪師的時候,就來了一個機鋒。當時,普願禪師正躺著休息,看到來了一個小沙彌,普願禪師問:「近離什麼處?」趙州和尚說:「瑞像院。」普願禪師又問:「還見瑞像嗎?」趙州和尚道 :「不見瑞像,只見臥如來。」普願聽到小和尚開口不凡,馬上坐起來,問道:「你這個小和尚是有主沙彌,還是無主沙彌?」趙州和尚說 :「我是有主沙彌。」普願繼續問:「哪個是你的主?」
  • 苦行第一僧「趙州禪師」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麼一句話,「趙州八十猶行腳」這句話的來源就是「趙州禪師」。在佛教的發展歷史之中,有一個特別引人注意的群體,那就是「苦行僧」,他們不怕風吹雨淋,常年行走於各條大道,以一顆虔誠之心,朝拜各大名山古寺。那麼今天就來說一說,近代第一苦行僧「趙州禪師」。
  • 諸宗部——黃龍慧南禪師語錄
    黃龍慧南禪師語錄  師初住同安崇勝禪院。開堂日。宣疏罷。師拈香雲。此一炷香。
  • 諸宗部——佛果圓悟禪師碧巖錄
    其惟雪竇禪師。具超宗越格正眼。提掇正令。不露風規。秉烹佛煅祖鉗錘。頌出衲僧向上巴鼻。銀山鐵壁。孰敢鑽研。蚊咬鐵牛。難為下口。不逢大匠。焉悉玄微。粵有佛果老人。住碧巖日。學者迷而請益。老人愍以垂慈。剔抉淵源。剖析底理。當陽直指。豈立見知。百則公案。從頭一串穿來。一隊老漢。次第總將按過。須知趙璧本無瑕纇。相如謾誑秦王。至道實乎無言。宗師垂慈救弊。儻如是見。方知徹底老婆。其或泥句沈言。未免滅佛種族。
  • 聖嚴法師 禪門修證指要 省力處( 二) 大慧禪師語錄十五則
    在《大慧語錄》中自稱:「妙喜一生只以省力處指示人,不教人作謎子搏量,亦只如此修行,此外別無造妖揑怪。」故以「省力處」作為其語錄的篇名。1 佛是眾生藥,眾生病除,藥亦無用。或病去藥存。入佛境界,而不能入魔境界,其病與眾生未除之病等。病瘥藥除,佛魔俱掃,始於此段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耳。
  • 傳記 | 藥山惟儼禪師悟道因緣
    文| 明堯   明潔澧州(今湖南常德)藥山惟儼禪師,石頭希遷禪師之法嗣,絳州(今山西侯馬市)人,俗姓韓。十七歲時,南下潮州,依西山慧照禪師出家。二十二歲,從南嶽衡嶽寺希操(亦作希澡、智澡)律師受具足戒。惟儼禪師對經論頗有研究,持戒也很精嚴,但是,他同時也感覺到,沉醉於義學的研究,並不能解決自己的生死大事。
  • 五祖法演禪師的弘法歷程及教育弟子的方法
    在浮山,他聽法遠禪師上堂說法講的都是自己的心下事,「遂住一年」(《龍門清遠禪師語錄》)。法遠禪師也十分喜愛他,為不影響他的前程,一天,法遠禪師告訴他說:「吾老矣,恐虛度子光陰,可往依白雲(白雲是指太湖縣白雲山海會寺白雲守端禪師)。
  • 因《楞嚴經》而開悟的六位禪師
    許多禪師接引後學的語錄中,亦大量引用《楞嚴經》。因而,明儒曾鳳儀說:「諸宗師出詞吐氣,接引初機,語意多似《楞嚴》」。有多位禪師是因《楞嚴經》而悟道,如玄沙備禪師、破山明禪師等等。這不僅是對大家常順口而說出的「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這句話的最好註腳,同時,也是對於那些認為楞嚴為偽者的一聲棒喝。因篇幅所限,本文只擇限其中數位禪師的開悟經歷,以說明之。
  • 高僧傳奇 趙州禪師
    他幼年出家,後得法於南泉普願禪師,為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之後的第四代傳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八十高齡的從諗禪師行腳至趙州,受信眾敦請駐錫觀音院,弘法傳禪達40年,僧俗共仰,為叢林模範,人稱「趙州古佛」。其證悟淵深、年高德劭,享譽南北禪林並稱「南有雪峰,北有趙州」,「趙州眼光爍破天下」。趙州禪師住世120年,圓寂後,寺內建塔供奉衣缽和舍利,諡號「真際禪師」。
  • 〔唐〕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黃檗禪師(?—855),別名黃櫱、黃檗希運,號稱黃櫱禪師,是唐代靖州鷲峰(今江西省宜豐縣黃檗山)大乘佛教高僧。唐武宗會昌年間,當朝官員裴休在洪州鍾陵縣(今江西省進賢縣鍾陵鄉)兩次記載黃櫱禪師的語錄,收錄在《鍾陵錄》《宛陵錄》。後人整編進《傳心法要》。
  • 趙州禪師:我死後去地獄
    趙州禪師(778~897)俗家姓郝,法號從諗。幼年出家,受戒之前曾參南泉普願禪師,後去嵩山受戒,旋歸南泉並在其座下依止二十年,其後歷參黃檗、寶壽、鹽官、夾山、五臺諸位大德。八十歲時,眾請住趙州城東觀音院,四十年間,大揚禪風,人稱「趙州古佛」。師居北地,振南宗禪,其問答示眾等公案,如「狗子佛性」「至道無難」等語都膾炙人口,又如「吃茶去」「庭前柏樹子」諸語無不流傳千古。
  • 【古道禪心】連載029~趙州禪師
    南泉禪師道:「那(哪)個是你主?」趙州禪師於是走上前,躬身問訊道:「仲冬嚴寒,伏惟和尚尊候萬福。」南泉禪師知道趙州禪師是個不可多得的法器,遂收他為入室弟子,並令維那僧將此沙彌別處安排。一日,趙州禪師入室請益,問南泉禪師:「如何是道?」南泉禪師道:「平常心是道。」趙州禪師道:「還可趣向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