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有個戰國時代,都是誰跟誰打?相當於我國什麼朝代?

2020-12-22 黃門左侍郎

日本也有個戰國時代,都是誰跟誰打?相當於我國什麼朝代?

說起中國遠古史,最熱鬧的一段歷史時期,就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戰國,距今有近3000年。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一個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

在與我們一水之隔的日本,也曾經歷過一段特殊的「戰國時代」,它的起止時間一般被認為是1467年至1615年,距今只有短短的400餘年。

1467年,是我國明朝的明憲宗朱見深成化三年。朱見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系明英宗朱祁鎮長子,在位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年號成化。朱見深的稱帝之旅也頗曲折——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後其父朱祁鎮被瓦剌擄去,叔父朱祁鈺受命監國,朱見深被立為太子。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鈺將朱見深廢為沂王,改立朱見濟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奪門之變而復闢,朱見深再次被立為太子。

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乙卯,明英宗病重。己未日,皇太子朱見深在文華殿攝政。二月二十三日,明英宗駕崩。乙亥日,皇太子朱見深繼位,次年,改年號為成化。朱見深即皇帝位三年後,日本正式進入戰國時代,那一年是日本后土御門天皇文正二年,應仁元年。

日本在進入戰國時代前,先後經歷了早期文明、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以及幕府執政的鎌倉時代、南北朝時代,幕府執政的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就是日本的「戰國時代」。日本「戰國時代」這一稱謂,最早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

日本室町幕府時代,曾發生了著名的「應仁之亂」,是1467年~1477年,發生於日本的封建領主間的內亂,在八代將軍足利義政任期內幕府管領的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等守護大名(日本古時封建制度的領主稱為大名)之間發生爭鬥。應仁之亂開啟了日本戰國時代。戰亂後,幕府將軍、守護大名和莊園領主貴族的力量更加衰弱,日本歷史進入新興的戰國大名互相混戰的戰國時代。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16世紀中葉,地域武士中實力最強的織田信長崛起,永祿三年(1560年),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後經過四國徵伐、九州徵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後,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打敗西軍。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年和1615年在兩次大阪之陣中逐步消滅豐臣氏,戰國時代結束,日本最終統一,進入江戶幕府時代。

日本戰國結束的1615年,是中國的農曆乙卯年,為明朝的萬曆四十三年。當年的大明,並不太平——

在朝,發生了著名的「梃擊案」:以砍柴販賣為生的張差,持棗木棍進入紫禁城東華門(無人阻攔),來到太子朱常洛(明光宗)居住的慈慶宮前,打傷守門太監李鑑,直闖至慈慶宮前殿,被聞聲趕來的眾太監捕獲。時人疑出鄭貴妃(福王母)指使,意在謀殺太子。但是,神宗不願深究此事,旋以殺張差結案。

在野,除了各地義軍攻城掠地外,揚州發生地震,畿輔、山東等大旱,民不聊生。福王的就藩地洛陽,由於隨不了福王的盤剝,萬曆四十三年(1615)四月十四日,河南洛陽福王府士兵八百人,在千戶龔孟春的指使下發生譁變。

在東北,明朝後期的著名將領、鎮守遼東30年期間,先後十次奏捷的李成梁病逝。是年的11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把滿族原有的黃、白、紅、黑四族中的黑旗改成藍旗,並增加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期,共八旗,後金的八旗制度正式建立,從而拉開了與明朝逐鹿中原的大幕。

日本戰國時代結束250多年後的1868年,日本進入明治時代,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擁戴朝廷的諸藩,成立了明治大日本帝國政府。舊藩士在新政下生活困苦,演變成西南戰爭,後來漸漸恢復秩序。新政府積極引入歐美各種制度及廢藩置縣等等,這就是令日本快速崛起,並超越滿清的「明治維新」。

日本開啟「明治維新」之年,是我國清朝的同治七年。同治帝即位時,只有6歲,由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政。這一年,載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滿八位大臣專權,聯合東宮慈安皇太后和恭親王奕訢合謀發動辛酉政變,在護送鹹豐帝梓宮回京之際,慈安、慈禧和小皇帝先行到達,採納恭親王建議,將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其他五人革職或遣戍,實行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左右晚清幾十年的慈禧太后登堂入室,終於將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一步步帶向死亡。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很混亂?知足吧!看看被稱為「村長打架」的日本戰國時代
    雖說戰國時期的中國並沒有現在這麼大,但好歹也有兩三百萬平方公裡,即使是分裂成140個諸侯,每個人也還有兩萬平方公裡,但那時候都還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倘若按照戰國時期分裂成20多家的花,每家也還有幾十萬平方公裡,戰國後期楚國的面積甚至達到150萬平方公裡。但誰能想到,總面積為37萬平方公裡的日本也經歷過戰國混亂的時代?
  • 日本戰國時代的美食都是些什麼
    現代,在日本冷凍和加工食品都是日常飲食。在消費商店,超級市場,自動售貨機,餐館等都有的賣。但是,在戰國時期,很少地方賣這些快速方便食物,但是在戰國時代,日本的飲食卻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飲食又是怎麼樣的呢?
  • 『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十大名將,造是誰嘛?
    此詞彙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國法《甲州法度次第》第二十條中出現的「天下戰國之上(天下戦國の上は)」一句。換言之,生處在被後人稱為「戰國時代」的人們,當時已有「如今是戰國之世」的認知了。多數人認為日本戰國始於1467年的應仁之亂;至1615年,德川家康於大坂夏之陣打敗豐臣秀賴,豐臣氏滅亡,日本戰國時代結束。
  • 足利義滿死後幕府內亂,日本由此進入戰國時代
    幕府之中,將軍之下設有管領,協助將軍管理政務,相當於幕府的最高行政長官。管領的職務由細川氏、斯波氏、畠山氏三個家族擔任。管領之下設有侍所、政所等機構,負責不同的政務,跟鎌倉幕府相似。其中侍所掌管京都的軍事和行政權,權力僅次於管領。侍所的長官叫所司,由赤松氏、一色氏、京極氏、山名氏四家輪流擔任。所以,這七個家族被稱為「三管四執」,是足利氏將軍之下地位最高的七個家族。
  • 日本戰國時代叛變主君次數最多的著名的武士是誰?
    對於叛變就像嗦K一樣上癮的梟雄:松永久秀 日本戰國時期,是指日本在1467年至1615年,近150年所發生的群雄割據時期,相當於我國王朝末年的諸侯割據一樣。 這一時期也是著名的「下克上」思想發展壯大的時候。
  • 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上洛有區分?目的不同上洛方式也不同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除了對內穩定局勢,排除異己分子,對外逐步擴張增加自家實力外,最讓這些大名魂牽夢繞的就是上洛。當時,有實力的大名都希望通過前往京都達到目的,這才有了影響日本局勢的上洛。那麼,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呢?所謂的上洛,意指朝日本京都移動的行為。當時日本的首度是京都,日本人模仿中國,稱呼首度為「洛」,因為周朝以後的朝代經常定都洛陽,這極大影響了日本。因此朝京都移動的行為就被稱作「上洛」了。
  • 學習我國《孫子兵法》的武田信玄,成為日本戰國一代「軍神」
    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也被譽為"戰國第一兵法家"。信玄做了大名之後,遇到了一個強大的對手——特別強調武德義禮、律已非常嚴格的上杉謙信。上杉謙信特別注重武德,強調忠孝節義,對於武田信玄放逐親生父親的行為十分不齒。出於道義的德,上杉謙信一而再、 再而三地挑戰信玄,沒完沒了地跟信玄打仗。這些戰鬥在歷史上稱為川中島合戰,一 共打了五次,其中戰鬥最激烈的是第四次。
  • 日本戰國時代戰爭規模太小,怎麼能和中國的三國做比較
    近年來,由於日本對中國三國那段歷史的興趣越來越痴迷,在三國的基礎上設計了很多的三國遊戲,並且經常把日本的戰國時代和中國的三國時代進行比較。由於日本歷史上在戰國以前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例子,只得拿自己的戰國和中國的三國進行比較,不過有網友吐槽說日本的戰國時代充其量也就是個村長與村長打架而已。日本在戰國時期的整個國土面積大約在30萬平方公裡左右,而在這3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最巔峰的時候總共分出了68個國家。
  • 日本的「大戰國時代」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有啥區別?
    日本戰國時代(公元1467—公元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大概140餘年的斷代史。在這段時間裡日本被全國的大小軍閥割據,戰爭不斷,直到德川幕府建立。日本史學家用他們那生花妙筆把日本戰國時代描述的跌宕起伏,那麼真正的日本戰國時代是如何呢?公元1467 年,圍繞將軍繼承問題,室町幕府內部形成分裂,細川氏與山名氏兩大名的傾軋白熱化。
  • 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實力對比,誰更強?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實力對比,誰更強?關於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這對君臣的話題頗多,不過有不少人在後臺多次留言,想了解一下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實力對比。雖然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但既然大家多這些感興趣,今天我們就嘗試還原一下兩人的實力對比。
  • 日本戰國時代穿越指南(一)室町幕府
    「日本。」就在這個時候,你驚恐地發現,這位熱心腸的大叔說的竟然是和你完全不一樣的語言,但是你們兩個居然可以順利地交流,你不禁陷入了沉思,這是為什麼呢……「玩不玩啊,看不看啊?看個穿越文那麼認真幹什麼?你問我我問誰啊?不想看右上角啊!」
  • 日本戰國時代,打不過其他大名怎麼辦?朝廷是個好幫手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打不過其他大名怎麼辦?朝廷是個好幫手日本戰國時代進入豐臣秀吉時期後,給予秀吉第一個挫折的就是小牧長久手之戰,自己的支持者池田恆興戰死,連恆興的繼承人也死在戰場上,好在池田恆興還有兒子能夠繼承池田家,但這次失利也讓秀吉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別看我繼承了主君織田信長的一切,但還有一些強大的對手存在。
  • 日本戰國時代的大戰只有數百人規模,在我們眼裡,不過是一場鬥毆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時代變換所必須經歷的不變定律,也是中國千百年來所多次經歷的變化。當然,這個定律不僅僅適用於中國,還適用於其它的國家,比如日本。在日本的歷史上,也出現過戰國時代。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 古墳、飛鳥、戰國、江戶:日本古代的時代名稱都是怎麼來的?
    在當今世界上,日本是極少數歷史傳承在千年以上的國家。雖然不及中華五千年之浩瀚,但足以傲視歐亞非一大批國家。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名義上只有一個朝代,因此日本古代的歷史分段方法是時代。根據靠譜的考古發現和史書記載,日本古代一共分為十二個時代:繩文、彌生、古墳、飛鳥、奈良、平安、鎌倉、南北朝、室町、戰國、安土桃山、江戶。
  • 【遊俠導讀】藤堂高虎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及江戶時代的...
    今日又是誰呢?一起來看看吧!  點擊進入遊俠信長之野望論壇和全國玩家進行交流討論  今日公布的是曾經有過八位主君的藤堂高虎,以一介小卒之身份成為三十二萬石的大名,於亂世之中有著自己的生存美學。  藤堂高虎﹙1556年1月6日—1630年11月9日﹚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及江戶時代的武將和大名。
  • 看完我國10個朝代的版圖,原來,大清帝國貢獻最大
    我國曆朝歷代誰對現在中國的版圖貢獻最大?當然,大家都有貢獻,貢獻最大的當然是源遠流長,並奔流不息的中華文化。從這個層面看,漢、唐的貢獻最大,甚至宋都功不可沒。但從版圖上看,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雖然元朝比清朝版圖還大,但它對我國現在版圖的影響卻不如清,因為它們中間還隔了個明,明的版圖明顯不如清,清雖在近現代屢次喪失國土,但它卻在明的基礎上一舉奠定了現在中國的版圖。這一點,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
  • 日本戰國時期兵力如何?巔峰兵馬20萬,國土面積只有海南十分之一
    日本整個戰國一直到末期,巔峰兵馬人數是20萬, 同時期兵多馬少,騎兵只是很小一部分,日本戰國本土戰馬有很多缺點,矮小,衝鋒能力有限,屬於蒙古馬系,但是日本人矮啊小矮人與小矮人騎小矮馬打,咋滴都是有馬的高點,快點,衝鋒效果好點,震懾力強點…首先最深入人心的,當然是日本戰國的國土面積實在太小,日本戰國時期,總國土面積大約在30
  • 如果美國內戰,誰會是下一個霸主
    如果美國現在解體的話,對於世界很多國家來說;可能不是什麼好事。有很多人仇恨美國,也有很多人親進美國。目前美國是世界老大,世界警察。如果一個國家突然間沒有了警察,設想一下這個國家會亂成什麼樣子,世界也一樣。我們可以假設一下,搶劫的、強姦的、偷盜的、炸騙的、爭強好勝的、搶奪地盤的,到時候什麼牛鬼蛇神,妖魔鬼怪統統現身江湖,最後苦得還不是老百姓。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日本戰國時代,君臣之間缺乏信用,哪怕是送出人質也無法保證忠誠。為了能夠獲得足以信賴的家臣,親族成為戰國大名的選擇。遠親雖然不如近親可靠,但至少比外人要可信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