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我國《孫子兵法》的武田信玄,成為日本戰國一代「軍神」

2021-01-19 菜鳥歷史

武田信玄因任甲斐守,並且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被稱為"甲斐之虎"。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也被譽為"戰國第一兵法家"。信玄做了大名之後,遇到了一個強大的對手——特別強調武德義禮、律已非常嚴格的上杉謙信。上杉謙信特別注重武德,強調忠孝節義,對於武田信玄放逐親生父親的行為十分不齒。出於道義的德,上杉謙信一而再、 再而三地挑戰信玄,沒完沒了地跟信玄打仗。這些戰鬥在歷史上稱為川中島合戰,一 共打了五次,其中戰鬥最激烈的是第四次。

武田信玄

武田跟上杉都是名將,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前三次川中島合戰未分勝負。直到第四次,武田信玄的軍師山本堪助建議:「咱們要採用一種新的戰法一啄木鳥戰法,就像啄木馬提蟲子的時候,先是敲擊蟲子所蛀的樹洞背面,誘使蟲子受到震動,從洞裡爬出來,然後將其吃掉。咱們打上杉謙信也不能直接進攻。」這個戰術,說白了就是中國的聲東擊西,中國的兵家早在日本神武天皇時代就這麼玩兒了。

武田信玄採用了山本堪助的建議,下令兵分兩路,本隊八千人,由他本人親自率領, 故意示弱誘敵;奇襲隊一萬三千人,利用晨間濃霧,進攻上杉軍的軍營。上杉謙信號稱軍神,絕非浪得虛名,一眼便識破 了山本堪助的詭計, 小樣兒!跟我來這套,這都是老子玩兒剩下的! 上杉謙信親率本隊一萬六千大軍猛攻武田軍的大營,面對對方二比一的兵力優勢,武田打得非常吃力。軍師山本堪助看到主君因為採用自己的計策而導致被動,深深地感到愧對主君,更是奮勇直衝,縱馬揮刀,左殺右砍,直至戰死。雙方從早上一直打到中午,武田軍的奇襲隊才匆匆趕到,救了主公一命。

據說兩軍激戰之中,上杉謙信依仗兵力優勢,一直殺到了 武田信玄的大營前面,單騎躍馬,向武田信玄挑戰。當時的大將已經很少親自上陣殺敵,都是身穿飽甲,手持軍扇、採配,指揮著定。軍扇是像團扇似的一個東西, 有鐵桿也有木桿的,採配就是根木棍前面拴點兒紙條,一 抖譁譁響, 吸引大家注意,相當於指揮棒。武田信玄正坐在馬紮上,揮著軍扇, 指揮戰鬥。 沒想到上杉謙信一馬殺到,來不及拔刀,只得用手中的軍扇抵擋, 上杉謙信連砍三刀,據說砍傷武田信玄的肩膀。這就是日本人津津樂道的戰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騎打, 主帥之間的決。幸虧信玄部下武土拼死來救,擋住了上杉謙信,信玄才得以逃脫。

第四次川中島合戰,以武田信玄最後失利而告終,但信玄並沒有傷筋動骨。在接下來的擴張版圖的戰爭中,信玄經常使用啄木鳥戰法,他的對手卻不都是上杉謙信,軍神畢竟只有一個,所以他的啄木鳥戰法屢屢獲得勝利。這足見當時日本的戰術有多麼落後,日本國的大名、武士笨到了什麼程度,竟然讓區區的聲東擊西戰術屢屢得手。

甲斐地方不靠海,盛產騎兵,從而成就了武田家號稱天下第一的騎兵隊。武田信玄的軍旗更神,直接使用了《孫子兵法》裡的一句話:「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武田家把這句話寫在軍旗上,後人就用「風林火山」代指武田信玄。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第一名將:武田信玄 日本戰國
    孫子兵法云:「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
  • 武田信玄號稱日本戰國第一兵法家 讀《武田信玄》看日本歷史
    甲府市武田信玄像武田信玄號稱日本戰國第一兵法家,對後世有著深刻的影響,從時間上說,他從古代一直影響到現在。從空間上說,他的影響也已從日本蔓延開來。小時候街上流行一款被稱作街霸的格鬥遊戲,日本武士出場時,背景有一面旗幟。上書四個字「風林火山」。當時覺得這幾個字挺有意思,卻又不知道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道那便是武田家的軍旗。是「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的縮略,均出自《孫子兵法》的軍爭篇。而現在「風林火山」卻成了日本的標誌符號之一。從中到日,從日到中,想想文化的影響也真有些意思。
  • 武田信玄憑藉「風林火山」打遍日本無敵手,卻捨棄了「陰雷」
    很多人認為,日本戰國時代,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等人都不是武田信玄的對手。儘管後世之人一直對武田信玄的戰略能力諸多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武田信玄超群的戰術能力。武田信玄足智多謀,很會打仗,他運用《孫子兵法》中的「風林火山」打遍日本無敵手,只有一個「軍神」上杉謙信還能勉強與之一戰。
  • 盤點日本戰國時代的各路梟雄
    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被稱作日本的戰國時代,最早源自大名武田信玄所制的《甲州法度之次第》,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武田信玄,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被世人稱作甲斐之虎。著名的「風林火山」軍旗就是他使用孫子倡導的兵法:」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而誕生的。
  • 日本戰國名將用兵哲學——武田信玄
    風林火山--武田信玄是孫子軍事思想的實踐者 由武士階層所主宰的近世日本社會,對中國兵家思想具有極強的受容與變容能力。而作為《武經七書》之首的《孫子兵法》自然受到當時各個武士集團領導層的高度重視。武田信玄將《孫子兵法》的精髓歸納為「孫子四如」或「風林火山」,即「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這成為了武田信玄乃至於武田家的行動指針,武田軍的行動無不體現出這一指針。 《孫子兵法》中一條極為重要的作戰原則就是儘量避免攻城戰,而提倡野戰。
  • 日本戰國戰神武田信玄,為何被譽為日本諸葛亮?
    日本戰國時期,有一位大將十分厲害,他深諳兵法,手下有楓林山火四大將,他就是武田信玄。武田信玄有"甲斐之虎"的美譽,後世人還讚美其為日本諸葛亮。武田信玄究竟有何能耐,能跟中國的諸葛亮相提並論呢?武田信玄十六歲就上戰場,比較大的戰鬥一生大約打了八十場。
  • 《孫子兵法》:商戰致勝寶典
    毛澤東《論持久戰》中說,「孫子的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   「我國雖然是孫子的故鄉,對孫子軍事學的研究也甚有成效,在軍事學以外,如聯繫商業貿易也發表過個別有價值的著作,但從總體上看,比日本和西方還差了一截,尤其是很少有著作把《孫子兵法》的實用價值提到戰略的思想高度。」
  • 戰國英傑之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中國戰國時期有很多有名的兵法家留下了他們的兵法為這個世界留下了有用的典籍以及他們存在過的痕跡,比如孫武,鬼谷子等。
  • 「風林火山」日本戰國軍旗上的中國元素
    提起風林火山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大河劇、是日本戰國、是武田信玄。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沒錯,這就是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旗印。這面旗叫「風林火山」旗,又稱「孫子」旗。大河劇《風林火山》公元734年,唐玄宗時期,在大唐呆了十多年的遣唐使吉備真備將《孫子兵法》帶回了日本。日本武家將其視為必學經典。早在日本南北朝時期,出身公家的少年北畠顯家就熟讀《孫子兵法》。
  • 為什麼遊戲中總把日本戰國「軍神」上杉謙信設計成女人?
    在很多的喜歡日本戰國題材遊戲的玩家口中,往往會聽到一個詞叫「上杉姐姐」。所謂上杉姐姐是指日本戰國名將越後之龍「軍神」上杉謙信。那麼這位戰國名將是如何變成姐姐的呢?其實關於上杉謙信是女人的傳說,並非出自遊戲而是出自很多日本民間傳說,由於上杉謙信一生沒有娶妻生子且不近女色。
  • 孫子「風林火山」風靡日本文化界
    《風林火山》是日本作家井上靖的一部歷史小說,最初於1953年(昭和28年)至翌年12月在《小說新潮》上進行連載,共15回。1955年由新潮社出版了單行本。小說主要以日本戰國時代甲斐國武田信玄的軍師山本勘助作為主角,記敘了其從最初嘗試仕官今川義元,到最後第四次川中島合戰中失敗戰死的故事。
  • 「戰術偷家」被反偷,日本戰國兩大軍神鬥智鬥勇
    日本戰國歷史上有兩個被稱為軍神的狠角色,一個是「越後之龍」上杉謙信,另一個是「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龍爭虎鬥分外激烈,兩人一生在戰場上數次相逢,可謂一生之敵。
  • 日本戰國時期,被稱為「軍神」的有哪些人,你知道嗎?
    在長長的日本戰國時期,這一段歷史如果冗長的計算下來,起碼接近200年,也就是兩個世紀啊。在這亂世之中,每一個武士都為著自己的家族而奔波,每一個普通人都曾熱血沸騰。各種利益牽扯出的各路豪傑,都有這自己的領地,我們稱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為「大名」。
  • 武田信玄(日本戰國時期大名)
    武田信玄(たけだ しんげん,1521年12月1日-1573年5月13日、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元龜四年四月十二日),日本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 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鏖戰五年 川中島上演日本戰國「龍虎鬥」
    在日本的幕府戰國時代,湧現出眾多著名的大名,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越後國守護,上杉謙信擁有極高的軍事統率能力,被後世譽為"越後之龍"和"軍神",而武田信玄作為甲斐國守護也是極具軍事天賦,他被後世稱為"甲斐之虎"和"戰國第一兵法家"。在戰國亂世中,兩人都是有著統一天下實力的名將。
  • 和孫氏兵法有關嗎?
    把這句話作為旗號的武田信玄,相當重視風林火山的教誨吧。最後也調查了風林火山是《孫氏》的引用?話說回來,「孫氏」是什麼意思!?武田信玄是軍略出色的武將。也有德川家康洩漏了我也想像信玄一樣地動兵這樣的逸聞。以戰術高手結束了戰國時代,連那個德川家康也羨慕的智略的持有者·武田信玄。信玄強大的秘密是「智」,也就是說學習兵法由於靈感好象大的東西。武田信玄的旗幟被稱作「風林火山」是從最近才開始的。
  • 「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日本戰國時代十大智將
    有了衝鋒陷陣的箭頭人物,當然少不了在後方出謀劃策的謀士,在弱肉強食的日本戰國時代,戰亂四起,而在戰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除了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猛將外,還有在本陣中隨機應變,移兵換陣的智將,接下來小編就盤點一下日本戰國時代的十位智將。
  •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盤點:甲斐武田信玄名列第一,號稱「戰國第一...
    日本的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在日本的史籍中,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戰國時代」。只不過,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戰國時代可晚多了,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後期。這個戰國時代從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消滅為止,只存在了148年。而在這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些風雲人物。
  • 日本戰國將星,武田信玄
    長尾景虎與武田晴信(後來的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在永祿四年(公元1561年)六月,長尾景虎平定了北陸和關東的敵對勢力,繼承了關東管領的姓氏上杉氏改名為上杉謙信;並且聯合了北陸親長尾氏的勢力,合計一萬五千大軍,浩浩蕩蕩地朝著信濃進發。晴信得知消息後,傾領內之兵湊出一萬八千大軍迎戰,雙方在八幡原爆發了決戰。在戰前,武田的軍師山本勘助提出了「啄木鳥」戰法。
  • 織田信長前最有可能統一日本的大名: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唐朝時期,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東渡傳入日本,但日本人並不能夠理解其中精髓,故而一直沒有發揮它真正的效用。直到日本進入戰國時期,甲斐武田氏一族的武田信玄才理解了其中精髓並將《孫子兵法》應用於實戰,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孫子兵法竹簡在武田信玄的徵戰生涯中,《孫子兵法》一直深深印在他的腦中,他的行動依據也多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