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信玄因任甲斐守,並且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被稱為"甲斐之虎"。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也被譽為"戰國第一兵法家"。信玄做了大名之後,遇到了一個強大的對手——特別強調武德義禮、律已非常嚴格的上杉謙信。上杉謙信特別注重武德,強調忠孝節義,對於武田信玄放逐親生父親的行為十分不齒。出於道義的德,上杉謙信一而再、 再而三地挑戰信玄,沒完沒了地跟信玄打仗。這些戰鬥在歷史上稱為川中島合戰,一 共打了五次,其中戰鬥最激烈的是第四次。
武田信玄
武田跟上杉都是名將,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前三次川中島合戰未分勝負。直到第四次,武田信玄的軍師山本堪助建議:「咱們要採用一種新的戰法一啄木鳥戰法,就像啄木馬提蟲子的時候,先是敲擊蟲子所蛀的樹洞背面,誘使蟲子受到震動,從洞裡爬出來,然後將其吃掉。咱們打上杉謙信也不能直接進攻。」這個戰術,說白了就是中國的聲東擊西,中國的兵家早在日本神武天皇時代就這麼玩兒了。
武田信玄採用了山本堪助的建議,下令兵分兩路,本隊八千人,由他本人親自率領, 故意示弱誘敵;奇襲隊一萬三千人,利用晨間濃霧,進攻上杉軍的軍營。上杉謙信號稱軍神,絕非浪得虛名,一眼便識破 了山本堪助的詭計, 小樣兒!跟我來這套,這都是老子玩兒剩下的! 上杉謙信親率本隊一萬六千大軍猛攻武田軍的大營,面對對方二比一的兵力優勢,武田打得非常吃力。軍師山本堪助看到主君因為採用自己的計策而導致被動,深深地感到愧對主君,更是奮勇直衝,縱馬揮刀,左殺右砍,直至戰死。雙方從早上一直打到中午,武田軍的奇襲隊才匆匆趕到,救了主公一命。
據說兩軍激戰之中,上杉謙信依仗兵力優勢,一直殺到了 武田信玄的大營前面,單騎躍馬,向武田信玄挑戰。當時的大將已經很少親自上陣殺敵,都是身穿飽甲,手持軍扇、採配,指揮著定。軍扇是像團扇似的一個東西, 有鐵桿也有木桿的,採配就是根木棍前面拴點兒紙條,一 抖譁譁響, 吸引大家注意,相當於指揮棒。武田信玄正坐在馬紮上,揮著軍扇, 指揮戰鬥。 沒想到上杉謙信一馬殺到,來不及拔刀,只得用手中的軍扇抵擋, 上杉謙信連砍三刀,據說砍傷武田信玄的肩膀。這就是日本人津津樂道的戰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騎打, 主帥之間的決。幸虧信玄部下武土拼死來救,擋住了上杉謙信,信玄才得以逃脫。
第四次川中島合戰,以武田信玄最後失利而告終,但信玄並沒有傷筋動骨。在接下來的擴張版圖的戰爭中,信玄經常使用啄木鳥戰法,他的對手卻不都是上杉謙信,軍神畢竟只有一個,所以他的啄木鳥戰法屢屢獲得勝利。這足見當時日本的戰術有多麼落後,日本國的大名、武士笨到了什麼程度,竟然讓區區的聲東擊西戰術屢屢得手。
甲斐地方不靠海,盛產騎兵,從而成就了武田家號稱天下第一的騎兵隊。武田信玄的軍旗更神,直接使用了《孫子兵法》裡的一句話:「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武田家把這句話寫在軍旗上,後人就用「風林火山」代指武田信玄。